九年级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好读书 读好书)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试题.doc
-
资源ID:88541910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好读书 读好书)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试题.doc
初三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好读书 读好书人教实验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我们学习的是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好读书 读好书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智取生辰纲。 因为这周的课文跨两个单元,所以内容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请同学们平衡心态,掌握学习要点和方法,相信你肯定能行!一.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学习这篇课文,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文章内容,着重学习作者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整体把握全文层次: 1. (d1d2) 2. (d3d5) 3. (d6d8) 4. (d9)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二)这篇驳论的写法特点: (1)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 (2)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三)感受语言特点: 语言犀利尖锐,富有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二. 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 1. 目标: (1)提高同学们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引导你们喜欢读书,力求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 (2)认识到读书要有选择,提高对书籍的辨别能力,养成读书的良好趣味和读好书的习惯。 (3)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的方法。 (4)学会与人一起读书,交流心得,分享喜悦,共同提高。 (5)写作关于读书的作文,口头发表意见,达到一定水平。 2. 积累名人名言。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4)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5)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读书恨与古人同。冰心 (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轲 (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培根三. 智取生辰纲: 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第五单元的单元内容。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白话小说里节选出来的,它们的题材各异,有的叙述历史故事,有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它们风格各异,有的雅有的俗;它们都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这些小说,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并获得审美感受。 学习这些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能对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体会。 学习智取生辰纲,要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了解杨志的思想性格,理解本文的精巧构思。 1. 水浒传: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2. 杨志的性格特征: 精明能干 粗暴蛮横 刚愎自用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3. 构思精巧: 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侯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也如坠五云雾里,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4. “智”的体现: 两条线索 智1:起止时辰变更招1:乔装 智2:逼赶催行招2:诱饵 智3:斥虞侯招3:巧卖酒 智4:顶都管招4:巧放药 智5:三问求实 智6:警惕卖酒者【模拟试题】一. 给下列汉字注音: 1. 涂脂搽( )粉2. 诓( )骗3. 脊( )梁 4. 趱( )行5. 嗔( )怒6. 朴( )刀 7. 怨怅( )8. 怄( )气9. 兀( )的( ) 10. 喏喏( )连声11. 喃喃呐呐( )12. 面面厮觑( )二. 词语解释并造句: 1. 前仆后继: (1)解释: (2)造句 2. 自欺欺人: (1)解释 (2)造句三. 找出智取生辰纲一文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却不同的词语,同现代汉语加以对照辨析。 例如: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古:有必要今:作某事有意义。 试着再辨析三至五个这样的词语。四. 课内阅读: 细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回答以下问题: 1. 作者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 2. 文章怎样从对方论据不能推出论点来直接批驳,又怎样提出正面论点作间接批驳? 3. 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们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4. 课文中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现实社会,简单谈谈。五. 课外阅读:提高和完善国民素质 (1)当我们对国民素质的种种缺陷有着这样那样的忧患与思考的时候,探究一下这种种缺陷又都根源于什么,非常必要。 (2)是种族的原因吗?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生存繁衍,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世人共仰的。 (3)是文化的原因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当一个人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无可选择地受到前人所形成和延续下来的知识、习俗、方法、技能以及行为方式的熏陶和教化。正如怀特所说:“每个人都降生于先于他而存在的文化环境之中,当他一来到世界,文化就统治了他,随着他的成长,文化赋予他语言、习俗、信仰、工具等。总之,是文化向他提供作为人类一员的行为方式和内容。” (4)但是,这种对文化的接受并非是完全被动的,他还要消化、扬弃和创造;又把经过改造、丰富和发展了的变化,传授给下一代。无论是接受过程,还是消化、扬弃和创造的过程,都依赖于教育。因此,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而国民素质的种种缺陷,又都可以追溯到教育。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学校教育,还包括了家庭教育;不仅仅指的是学龄青少年的教育,还包括了成人教育;不仅仅指的是耳提面命的有形教育,还包括了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 1. 这篇短文的论点是什么? 2. 通读全文后,你认为第(1)自然段中的“这样那样”表示了“忧患与思考”的哪些方面内容? 3. 第(4)自然段中划线句子都从哪些角度来说明教育? 4. 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 读了短文后,关于学校教育,你认为怎样提高和完善国民素质?试题答案一. 1. chá2. kung3. j4. zn5. chn 6. p7. chàng8. òu9. wù dì10. nuò 11. nà12. qù二. 1. (1)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2)略 2. (1)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2)略三. 示例: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古:赶。今:动词,拿,拿走。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如女强人。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古:遮蔽,躲藏。今:影子,名词。 你理会得甚么!古:懂,知道。今:理睬。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还古:付给。 今:借了钱归还别人。 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古:(买卖场合)多给,让人占点便宜。今:宽恕,饶恕。 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古:索性,干脆。今:任意;马虎、随便。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古:被。今:吃东西。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古:计策。今:计算比较;争论;算计、筹划。四. 1. 批驳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 作者用对方的论据作论据,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鲜明地指出从来就他信,就没有过自信,“发展着自欺力”的是提出这一论调的国民党御用文人,然后,用一个“然而”作转折,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正面的论点用并从古至今的事实作为论据,有力地间接批驳了对方的论点。 3. 五个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依次是:1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2指广大人民;3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4指所有的中国人;5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4. 答题思路: 联系社会现实深入拓展学习课文,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李向群、孔繁森、葛路、张瑞敏五. 1. 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 2. 数量之多,性质差异 3. (1)范围(2)对象(3)形式 4. 设问 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 5. 答题思路: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素质教育的必要和应试教育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