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7 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x
专题专题1717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考点考点1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考点考点清单清单一、促胰液素的发现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1.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2.实验设计(1)实验组提取液狗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对照组:稀盐酸狗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3.实验结论:小肠黏膜在盐酸的作用下分泌的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促胰液素。二、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1.下丘脑和垂体内分泌腺相应激素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尤其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2.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3.胰岛4.肾上腺三、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1)如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是肝脏,原因是只有该器官上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2)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机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3)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a.b.c.四、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关系a.在人体内,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系统的支配,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反过来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b.人体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种调控机制调节生命活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五、激素分泌调节的常见类型1.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甲类型)(1)模型解读a.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b.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2)实例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2.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乙类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此类型。3.神经调节(丙类型)下丘脑4.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子的变化:胰岛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考点考点2 2血糖调节血糖调节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2.血糖的平衡3.血糖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参与的主要激素: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和提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等。(3)调节过程4.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1)进食后1h血糖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2)进食较长时间后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的原因主要是细胞的氧化分解供能,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主要依靠肝糖原分解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另外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血液中的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5.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其症状考点考点3 3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一、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1)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2)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3)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热量平衡:体温相对恒定时,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1)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3)体温调节机制二、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1)产生部位:下丘脑。(2)释放部位:垂体。(3)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4)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水盐平衡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体液调节途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3)调节模型知能拓展知能拓展提升一人体生命活动的模型分析提升一人体生命活动的模型分析一、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模型二、基于“下丘脑”参与的调节1.调节模型2.下丘脑的功能归纳(1)感受: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3)分泌: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5)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6)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7)并不是所有腺体的分泌活动都受下丘脑控制。提升二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提升二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1.常用的三种处理方法(1)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2)饲喂法: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只适用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小分子激素,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用饲喂法。(3)注射法:向动物体内注射某激素。适用于各种激素。2.一般思路3.实验案例(1)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饲喂法:摘除法和注射法:(2)验证胰岛素的生理功能4.注意事项(1)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个数,保证单一变量。(3)进行注射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生理盐水(不可用蒸馏水),进行饲喂实验时,空白对照组可添加蒸馏水。实践探究实践探究应用激素的作用机理分析应用激素的作用机理分析情境材料褪黑素是参与动物节律行为调节的重要激素之一,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由松果体合成分泌,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问题探讨(1)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有什么规律?(2)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这说明褪黑素与性腺发育有什么关系?要点点拨(1)由材料信息可知,松果体合成分泌褪黑素。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据此可推知,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2)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3)由材料信息可知,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性腺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