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7 细胞的增殖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7 细胞的增殖高考生物高考生物考点一考点一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一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1.生物体的生长原因生物体的生长原因:一是细胞的生长,二是细胞的分裂。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2)核质比:细胞核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限。3.细胞周期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体细胞染色体以体细胞染色体2N=4条为例条为例)2.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三三无丝分裂无丝分裂1.含义含义: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2.过程过程: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两个子细胞。3.举例举例: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产生新细胞。一、细胞周期一、细胞周期1.细胞类型与细胞周期细胞类型与细胞周期(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动物皮肤生发层细胞等。(2)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失去分裂能力,无细胞周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注:在柱状图中,B组细胞中DNA含量在2N4N,说明此时细胞正处于DNA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分裂期。知能拓展知能拓展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三变”(1)基因突变: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即发生基因突变。(2)细胞癌变: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使在分裂间期DNA分子不能复制,可抑制癌细胞的无限增殖。(3)染色体变异:在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都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出现多倍体细胞。例例1(2017安徽黄山模拟,14)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ab段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乙的a+b段或b+c段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丙细胞可使细胞分裂停留在ab段D.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解析解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时,要作用于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即作用于甲的S期或丙的ba段;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乙图中为a+b段或c+d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在分裂期的后期水平,该期处于丙图中的ab段;图中M或b、d或ab段均表示分裂期,分裂期中,只有前期和中期存在染色单体。答案答案C二、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二、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1.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染色体形态和行为的变化(1)染色体形态变化(2)染色体行为的变化2.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3.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作用时期及生理作用细胞结构变化规律纺锤体形成(前期)消失(末期)核膜、核仁消失(前期)重建(末期)中心体倍增移向两极平均分配(间期)(前期)(末期)细胞器所在细胞类型作用时期生理作用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整个时期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末期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动、植物细胞整个时期提供能量(2)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分配A.中心体经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B.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随机、不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例例2(2018福建三明一中上学期期中,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 叙 述,正 确 的 是()A.可通过线粒体是否产生大量ATP来判断该细胞是否在分裂B.分裂前期和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C.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共有两个中心粒,位于细胞两极D.分裂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核仁和核膜的时期是中期、后期和末期解析解析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也可产生大量的ATP,A错误;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分裂前期的2倍,B正确;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体,共四个中心粒,C错误;分裂末期时重新出现了核膜和核仁,D错误。答案答案B方法方法1 1“模型法模型法”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有关数量变化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有关数量变化1.常见数学模型及模型解读常见数学模型及模型解读方法技巧方法技巧2.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加倍加倍”成分或结构时期原因DNA间期DNA复制染色体后期着丝点分裂中心体间期中心体复制细胞核末期新核膜已经形成,细胞质尚未分裂思维点拨思维点拨(1)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2)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11。例例3(2017江苏扬州宝应上学期检测,2)如图甲和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图中与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A.aB.bC.cD.d解析解析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其中a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复制,b段形成的原因是后期着丝点分裂,c段形成的原因是末期细胞分裂;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例变化曲线,其中d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复制,e段形成的原因是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b段和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B项正确。答案答案B方法方法2 2判断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方法判断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方法1.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2.根据细胞图像中的染色体行为区分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根据细胞图像中的染色体行为区分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知能拓展知能拓展赤道板与细胞板的辨析(1)赤道板是细胞中央与纺锤体的中轴垂直的一个平面,不是真实存在的实际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2)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由大量含有形成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而形成的一种结构,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根据柱状图判断细胞分裂时期(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根据染色单体变化判断各时期染色单体(2)根据比例关系判断各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例例4(2017辽宁葫芦岛高中联合体第一次月考,30)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 同 时 期 每 条 染 色 体 上 D N A 分 子 数 变 化,图 4 表 示 有 丝 分 裂 中 不 同 时 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解析解析图1中1条染色体中包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就不能再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只能称为染色体,A正确。图3纵坐标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BC段1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对应图1;CD段变化表示染色体上DNA分子由2个变成1个,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过程,B正确。图4中d表示细胞中核DNA含量为2N,染色体数目为4N,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C正确。图4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3中的CD段,b可表示有丝分裂前、中期,对应图3中的BC段,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对应图3中的D以后时期,D错误。答案答案D考点二考点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一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原理选材高等植物的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较旺盛染色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染成深色时期确定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二二实验操作步骤及分析实验操作步骤及分析1.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材料的选择(1)类型:选取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比例相对较大的材料。如图,选取D材料。2.实验中的实验中的3个易错要点个易错要点(1)解离时间要严格控制:解离时间不能过短,否则细胞在压片时不易分散开;时间过长,解离过度,无法取出根尖进行染色和制片。(2)先漂洗后染色:顺序不能颠倒,否则解离液中的盐酸会干扰染色效果。(2)部位:应选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分生区(如图所示)(3)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在解离过程中细胞已被盐酸杀死,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表明细胞已丧失生物活性,不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寻找。例例5(2015安徽理综,3,6分)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解析解析图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项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套染色体平均分配,分别移向细胞两极,B项正确;设洋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则甲、乙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N和4N,核DNA含量均为4N,C项错误;统计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可用于比较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的长短,但不能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D项错误。答案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