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ATP和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
资源ID:88555037
资源大小:8.19MB
全文页数:8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ATP和酶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专题四ATP和酶考点一ATP考点二酶考点三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探高考 练模拟内容索引考点四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加试)考点一ATP1.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答案 知识回扣1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能。实例:是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该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1)吸能反应概念:产物分子中的势能比反应物分子中的势。实例: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2)放能反应(3)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是。光合作用高太阳光低糖的氧化ATP2.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答案;。巧记巧记ATP结构的“一、二、三”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高能磷酸键腺苷ADP(腺苷二磷酸)答案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的合成ATP的水解反应式_酶ATP合成酶ATP水解酶反应类型反应反应场所_需能部位能量来源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ATP中内的化学能能量去路用于ATP的合成用于吸能反应或各项生命活动ADPPi能量ATPATPADPPi能量吸能放能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高能磷酸键1.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提提示示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使ADP和Pi合成ATP,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如主动运输)又将ATP水解成ADP和Pi,ATP和ADP可以双向转化。2.反应式ADPPi能量ATP中,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提提示示ADP和Pi合成ATP过程所需的能量包括以下两种: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绿色植物来源于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思考诊断答案提示3.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4.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提示提示也可来源于细胞溶胶。5.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提提示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发生厌氧呼吸,其与安静时(只进行需氧呼吸)生成ATP的量不相同。答案提示题型一题型一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的化学组成和特点1.(2015慈溪高二期末)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中的A代表腺苷B.结构简式为APPPC.ATP的水解反应释放能量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题型探究21234解析562.(2015余姚中学开学考)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B.ATP在细胞中容易再生C.ATP分子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D.ATP分子中含有腺嘌呤解析解析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C错误。解析124563题型二题型二ATP与与 ADP相互转化相互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解题必备解题必备相互转化关系式:ADPPi能量ATP1245633.(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期末)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B.过程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C.过程所需的能量一定是来自有机物分解D.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解析1245634.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图乙中进行过程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夜间有O2存在时,图乙中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解析124563DNA、RNA、ATP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技法提炼技法提炼1245635.(2015绍兴一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解析题型三题型三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245636.(2014江苏,14)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解析返回124563考点二酶1.酶的发现酶的发现答案 知识回扣1实验(年代)推论或结论斯帕兰扎尼胃液中有一种能的物质巴斯德实验酒精发酵是的结果李比希实验酒精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的参与而已毕希纳实验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而不是酵母菌细胞本身萨母纳尔实验得到脲酶,证实酶的本质是_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少数酶的本质是_消化肉酵母菌代谢活动某种物质酶蛋白质RNA2.酶是生物催化剂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复合物会发生形状 变 化,使 底 物 变 成 产 物,并 从 复 合 物 上 脱 落,同 时 酶 分 子 。答案酶底物恢复原状3.酶的特性酶的特性答案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酶活性4.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过程答案小、少、慢大、多、快(2)变量分析答案无机催化剂(MnO2)和过氧化氢酶产生气泡数目多少温度新鲜程度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提示提示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2.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3.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4.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提提示示FeCl3属于无机催化剂,与酶一样,都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思考诊断答案提示5.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提示提示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但高温能使酶失活。6.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提示提示酶与底物溶液应分别保温达到相应温度后再混合。思考诊断答案提示1.相关曲线模型分析相关曲线模型分析(1)酶高效性的曲线 重难突破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2)酶专一性的曲线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3)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曲线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分析图C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不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酶浓度、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2.相关问题探究相关问题探究(1)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如何表示酶活性大小?提示提示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2)为什么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提提示示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底物是H2O2,H2O2在高温时分解,这样实验中就存在两个变量,使实验结果受到干扰。(3)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能否用本尼迪特试剂来检测实验产物?提提示示不能。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有红黄色沉淀生成,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不同的温度。提示(4)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能否先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再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处理?提提示示不能。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把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就会立即发生催化反应。(5)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请思考:提示据图判断甲酶、乙酶的化学本质分别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提示由于经“蛋白酶”处理后,甲酶活性不变,乙酶活性明显下降,故可表明甲酶的化学本质为RNA,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换用另一物质处理,可让甲、乙两曲线变动趋势正好相反,所用的物质是什么?提示提示RNA水解酶。提示题型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题型一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和特性解题必备解题必备 题型探究3错误说法解释产生场所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极少数特殊细胞除外)化学本质蛋白质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作用场所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温度影响低温和高温均使酶变性失活低温只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作用酶具有催化、调节等多种功能酶只具有催化功能来源有的可来自食物等酶只能在细胞内合成12341.(2015杭州高二七校联考)酶的化学本质是()A.均为蛋白质B.蛋白质或RNAC.蛋白质或DNAD.各种有机物解析解析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解析2.下图可表示人体某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解析解析据图判断,甲为酶,乙为反应的底物,丙和丁为产物,A错误;酶在催化过程中,其形态发生可逆性改变,B错误;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部分为RNA,所以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C正确;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D错误。解析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B.在此反应过程中,甲的形态不会发生改变C.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D.该反应过程一定发生于细胞外1234(1)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A催化的底物,E、F表示B被分解后的产物,C、D表示不能被A催化的物质。(2)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题后反思题后反思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酶的专一性原理模型锁钥学说锁钥学说12343.(2015浙江10月学考)温度对甲、乙两种酶活性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酶保持活性的温度范围大于乙酶B.甲酶的活性始终高于乙酶C.乙酶在55后完全失去活性D.乙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甲酶解析题型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题型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12344.(2015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是()解解析析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温度,在此温度以上或以下酶活性均要下降,C正确。解析1234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四看法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分析酶促反应曲线返回1234考点三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淀粉(非还原糖)(还原糖);蔗糖(非还原糖)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沉淀。答案 实验解读1麦芽糖红黄色用淀粉酶分别作用于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答案淀粉(非还原糖)(还原糖)蔗糖(非还原糖)_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方案一:用同一种酶催化两种不同底物淀粉酶淀粉酶麦芽糖蔗糖酶的专一性(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种底物分别用作用于淀粉后,再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红黄色沉淀生成来判断哪一种酶将淀粉催化水解为还原糖,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淀粉(非还原糖)麦芽糖(还原糖)淀粉(非还原糖)淀粉酶酶淀粉酶和蔗糖酶淀粉蔗糖答案3.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试管1234561%淀粉溶液3mL3mL3mL2%蔗糖溶液3mL3mL3mL新鲜唾液1mL1mL蔗糖酶溶液1mL1mL温度处理37恒温水浴保温15min本尼迪特试剂2mL2mL2mL2mL2mL2mL水浴加热沸水浴23min实验结果红黄色沉淀红黄色沉淀红黄色沉淀红黄色沉淀红黄色沉淀红黄色沉淀不出现不出现出现不出现不出现出现答案1.结果分析结果分析(1)试管1、3、5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能将淀粉催化水解,而蔗糖酶不能;试管2、4、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能将蔗糖催化水解,而淀粉酶不能。从而说明:一种底物的反应只能被一种酶来催化。(2)试管1、3、4相互对照,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试管2、5、6相互对照,说明:蔗糖酶只能催化蔗糖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水解,从而说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的反应。2.结论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实验点拨2(1)1、2号试管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提示提示与其他试管形成对照作用。(2)为什么要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提示提示37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保证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3)如果5号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你认为该怎样解释?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吗?提提示示少量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可再用一支同样的试管只加入3mL淀粉溶液,其他处理条件相同,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若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解释正确。问题探究提示12341.(2016浙江4月选考)为研究酶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基本过程和结果如表所示。题型一实验基础题型一实验基础 题型探究3步骤基本过程试管A试管B加入淀粉溶液3mL加入蔗糖溶液3mL加入新鲜唾液1mL1mL37保温15min,加本尼迪特试剂2mL3mL沸水浴23min,观察红黄色沉淀无红黄色沉淀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B.检测指标是颜色的变化C.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37是该酶作用的适宜温度解解析析对试管A、B唯一的不同操作即加入的底物不同,故自变量是底物,A项正确;实验根据溶液是否产生红黄色沉淀作为检测指标,来判断唾液是否将底物水解产生还原糖,B项正确;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但据本实验无法得出这一结论,C项错误;唾液中的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温度是37,实验设置在此温度下进行,有利于发挥酶的活性,使反应更加顺利地进行,D项正确。解析12342.(2016浙江10月选考)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组1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沉淀组22%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无红黄色沉淀组32%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变量是底物和酶B.组3的结果是红黄色沉淀C.指示剂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D.实验结果证明酶具有专一性解析解解析析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糖糖和果糖,故组3的结果为红黄色沉淀;通过3组实验比较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碘碘化钾溶液只能用来检测淀粉,故选C。1234题型二实验应用题型二实验应用3.(2016杭州五校联考)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试管编号2mL3%淀粉溶液2mL3%蔗糖溶液1mL2%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4060804060802mL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深浅注:“”表示有;“”表示无;最后一行“”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1234()A.蔗糖被水解成还原糖B.上述反应的自变量为温度C.4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解解析析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蔗糖不能被淀粉酶催化水解成还原糖,A项错误;上述反应中其他条件相同,但温度不同,故其自变量为温度,B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40时淀粉酶活性最强,但并不能说明40即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C项错误;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D项错误。解析12344.请选择下列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简单实验方案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唾液淀粉酶溶液,适宜浓度蔗糖酶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本尼迪特试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等。1234(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1234解析答案溶液试管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甲乙(2)实验步骤:分组编号:_;对照处理:_;观察现象并记录:_。答案取出试管,甲、乙各加入2mL的本尼迪特试剂,振荡均匀,放在沸水浴中加热23min,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各加入2mL蔗糖溶液在甲试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在乙试管中加入1mL蔗糖酶溶液,混合均匀,放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几分钟1234(3)你所设计的实验自变量是_,观测指标是_。(4)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新做上述实验,出现红黄色的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答案返回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酶的种类是否出现红黄色沉淀1234考点四活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加试)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对的影响。2.方法步骤方法步骤(1)将托盘中水加满。(2)将大小的8片滤纸片放入培养皿的鲜肝匀浆中(目的是让滤纸片上粘有鲜肝匀浆中含有的)。(3)将滤纸放入反应小室中,使其贴于小室内壁上。答案 实验解读1pH酶活性相同过氧化氢酶答案(4)如图所示,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贴有滤纸片的一侧在面,小心加入pH为的缓冲液2mL,再加入2mL3%的H2O2溶液,切勿使上述混合液接触到贴在内壁上的滤纸片,以防。(5)将25mL量筒横放于盘中使之灌满水,(若有气泡需赶出),将筒倒立,使筒口一直处于水中。(6)小心将反应小室平放于盘中水里,保持滤纸片一侧在上方,将量筒移至反应小室口上伸出的玻璃管上方并扶好。上5.0酶与底物反应答案(7)将反应小室小心旋转180,使。开始计时,分别在0.5min和1min时,读取并作好标记,且记录。(8)收集pH6.0、pH7.0、pH8.0条件下,反应小室中产生的气体量。反复冲洗反应小室后,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在pH6.0、pH7.0、pH8.0条件下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下所释放的气体量。特特别别提提醒醒所有的实验均需严格保证不混淆,不能有上一次反应后的剩余溶液;每次实验完后,应充分冲洗,然后用相应的缓冲液再冲洗一遍。H2O2溶液接触滤纸片量筒中水面的刻度1.探究酶活性最适探究酶活性最适pH的一般步骤的一般步骤pH1酶液酶液H2O2溶液溶液pH1酶液H2O2溶液pH2酶液H2O2溶液 pHn酶液H2O2溶液2.实验变量分析实验变量分析(1)自变量:一系列pH梯度(至少三组);(2)因变量:底物的分解速率或剩余量(产物的生成速率或产生量);(3)无关变量:底物浓度、试剂量、酶浓度、温度等。O2的产生速率 实验点拨2(1)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提提示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2)整个实验过程中,除pH之外,其余的变量为什么相同?提提示示实验设计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可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3)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为什么一定不能颠倒顺序?提提示示若控制条件的步骤和酶量控制的步骤颠倒顺序,会在调节温度或pH的过程中,酶先将底物分解,导致实验失败。问题探究提示题型一实验基础题型一实验基础1.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A.温度B.pH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 题型探究31234解析解析解析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错误;pH属于自变量,B正确;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错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属于因变量,D错误。2.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碱度是自变量B.温度、使用试剂的量等是因变量C.过氧化氢酶活性是自变量D.温度、使用试剂的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为无关变量解析1234题型二实验应用题型二实验应用3.(2016金华十校高三模拟)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进行实验的一组试管是()A.B.C.D.试管内容物条件1mL10%鸡蛋清溶液1mL清水35水浴:pH51mL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38水浴:pH51mL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38水浴:pH91mL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35水浴:pH9解析12344.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直径4cm、厚度0.5cm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1234实验步骤:组别步骤第1组第2组第3组1mol/L的HCl溶液浸泡5min1mol/L的NaOH溶液蒸馏水浸泡5min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多余的液体3%的过氧化氢溶液5滴5滴5滴及时观察现象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注:“”表示不做处理。1234请分析回答:(1)表格中的是_,是_。浸泡5min有大量气泡产生解析解析对第1、2、3组的处理分别是用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均为5min,故是浸泡5min。第1、2组分别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处理后,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不产生气泡,说明强酸和强碱影响了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第3组没有用酸和碱处理,该组马铃薯块茎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强,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从而产生大量气泡,故是有大量气泡产生。解析答案1234(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至少写出两项)。解析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或加入的是酸、碱,还是蒸馏水),无关变量有多种,如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用量、观察时间等。马铃薯块茎圆片的大小、浸泡时间(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用量、观察时间等)解析解析 强酸和强碱会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因此,在及时观察时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无气泡产生。(3)及时观察时,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是因为_。强酸、强碱使马铃薯块茎圆片表面的过氧化氢酶失活解析答案1234(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第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第3组基本无气泡继续产生的原因是_;第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写出一点即可)。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气体得到积累,形成少量气泡(浸泡时间短,HCl、NaOH只破坏了马铃薯块茎圆片中部分过氧化氢酶的结构,使得过氧化氢分解减慢,放置几分钟后气体积累形成气泡)(言之有理即可)过氧化氢分解完毕解析答案返回1234探高考练模拟1.(2015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是()A.无机盐B.甘油C.水D.ATP解析解析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解析123452.(2016绍兴适应性考试)1分子葡萄糖经需氧呼吸后产生30个ATP,新形成的高能磷酸键数目是()A.15个B.30个C.60个D.90个解析解析ADPPi能量ATP。合成30个ATP要合成30个高能磷酸键。解析123453.(2014浙江7月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是验证“酶的催化效率”活动的示意图。甲、乙两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可证明酶具有()A.高效性B.专一性C.多样性D.易变性解析解析甲试管加入的是无机催化剂,乙试管加入的是酶溶液,甲试管中的气泡少于乙试管中的气泡,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解析123454.(2016金华十校联考)图1表示在图2中c点对应的pH条件下,在淀粉酶量一定时的酶促反应速率与淀粉含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必须在最适温度下进行B.若增加淀粉酶量,图1中a点将上移C.在大于c点对应的pH时,图1中的b点可能不变D.将反应速率改为生成物量时两图中的曲线不变解析123455.(2014杭州校级期中)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H2O2为底物B.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碘化钾溶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12345解析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