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为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
资源ID:88555926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市为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docx
20222023学年上期重庆市为明学校期末学情调研高二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拍照上传钉钉群作业本中,拍照必须清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直线的倾斜角为,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求解即可.【详解】直线的斜率为.又倾斜角为,故.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斜率为倾斜角的正切值这一知识点,属于基础题型.2. 若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椭圆的离心率,即,所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故选A考点:椭圆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3. 设数列满足:,令,则( )A. B. C. D. 2【答案】A【解析】【分析】由的值确定数列周期为,利用周期的性质得出.【详解】因为,所以,可知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以,故选:A.4. 已知直线,圆则“”是“与相切”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可得,解得或,即可得解.【详解】圆的圆心为,半径,由直线和相切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得,解得或,故是或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B.5.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说:“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一个孩子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8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依照次序分,要顺从父母,兄弟间和气,不要引得外人说闲话.”在这个问题中,第5个孩子分到棉花为( )A. 133斤B. 116斤C. 99斤D. 65斤【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依题意得,八个子女所得棉花斤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设该等差数列为,公差为d,前n项和为,第一个孩子所得棉花斤数为,则由题意得,解得,故选:A6. 已知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交于,两点,若的中点,且直线的倾斜角为,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对应关系列方程,求得的值.利用点差法求得的关系式,结合求得的值,进而求得椭圆方程.【详解】,令,则,.故选A.【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以及有关点差法的运用.题目给出直线和椭圆相交所得所得弦的中点坐标,还有直线的倾斜角,这里可以根据焦点的坐标列方程求得的值.点差法主要用在有关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所得弦的中点有关的题目.属于中档题.7. 等差数列中,若,则( )A. 42B. 45C. 48D. 51【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得正确答案.【详解】依题意是等差数列,.故选:C8. 已知F1、F2是双曲线E :( a >0, b >0)的左、右焦点,过F1的直线与双曲线左、右两支分别交于点P、Q若,M为PQ的中点,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条件得到,设出,利用双曲线定义表达出其他边长,得到方程,求出,从而得到,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关系,求出离心率.【详解】因为M为PQ的中点,且,所以为等腰三角形,即,因为,设,则,由双曲线定义可知:,所以,则,又,所以,解得:,由勾股定理得:,其中,在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则;B. 当,且时,;C. 三个数成等比数列;D. 当时,为非零常数【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给定条件,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性质判断A,B,C;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判断D作答.【详解】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有,对于A,由得,A不正确;对于B,当,且时,若,则,若,即,而,因此,即,B正确;对于C,当时,此时不成等比数列,C不正确;对于D,当时,令,而,即有为非零常数,D正确.故选:BD10.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为xy5;B. 已知直线kx-y-k-10和以M(-3,1),N(3,2)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C. 已知ab0,O为坐标原点,点P(a,b)是圆x2y2r2外一点,直线m的方程是axbyr2,则m与圆相交;D. 若圆上恰有两点到点N(1,0)的距离为1,则r的取值范围是(4,6).【答案】CD【解析】【分析】A选项分情况讨论,直线过原点和不过原点两种情况;B选项中直线kx-y-k-10恒过点,计算即可求解;C选项中利用圆心到直线距离及点P在圆外即可判断;D选项根据以N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已知圆相交,利用圆心距与两圆的圆的半径间关系即可求解.【详解】A中直线过原点时,由两点式易得,直线方程为,故错误;B中直线kx-y-k-10可化为,所以直线恒过定点,直线与线段相交,所以或,故错误;C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而点P(a,b)是圆x2y2r2外一点,所以,所以,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故正确.D中与点N(1,0)的距离为1的点在圆上,由题意知圆与圆相交,所以圆心距满足,解得,故D正确.故选:CD【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直线过定点,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准线为,过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点在上的射影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则B. 以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C. 设,则D. 过点与抛物线C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至多有2条【答案】ABC【解析】【分析】已知抛物线的方程,利用抛物线的性质,焦点弦的性质,数形结合判断各选项【详解】取的中点,在上的投影为,在的投影为,如图所示:对于选项A,因为,所以,故A正确;对于选项B, 根据抛物线的性质,为梯形的中位线,故,以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故B选项正确; 对于选项C,因为,所以,故C正确;对于选项D,显然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设过的直线方程为,联立可得,令,解得,所以直线与抛物线也只有一个公共点,此时有三条直线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ABC12. 在正方体中,为的中点,在棱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平面,则为的中点B. 平面平面C. 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D. 若,则【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方体的边长为,进而根据坐标法依次讨论各选项即可得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正方体边长为,所以, 对于A选项,所以,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故令,则,所以,解得,此时为的中点,故A选项正确;对于B选项,设是平面的法向量,由于,则,即,令得,由于所以,所以平面平面,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所以,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C选项错误;对于D选项,若,则,故D选项正确.故选:ABD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的弧度数为_【答案】【解析】【分析】由双曲线方程可得渐近线方程,知两渐近线互相垂直,由此可得结果.【详解】由双曲线方程知:渐近线方程为,两条渐近线互相垂直,两条渐近线夹角的弧度数为.故答案:.14. 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中,若,则_【答案】【解析】【分析】由已知,根据条件,借助等比中项的性质可得:,然后利用对数的运算,将原式化为,然后将代入,即可完成求解.【详解】由已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所以,所以由等比中项性质可知:所以.故答案为:.15. 已知圆和圆只有一条公切线,若且,则的最小值为_【答案】【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两圆相内切,根据两圆的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可得,再利用“1”的代换,使用基本不等式求得的最小值【详解】解:由题意可得两圆相内切,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圆心分别为,半径分别为2和1,故有,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9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内切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的特征,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得到是解题的关键和难点,属于中档题16. 如图,在中,是边上一点,且为直线上一点列,满足:,且,设数列,则的通项公式为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线性运算得到,结合题干条件得到,整理后得到,得到,构造法得到为等比数列,求出的通项公式.【详解】因为是边上一点,且,故,为直线上一点列,则,因为,则,故,整理得:,即,若,则,解得:,此时,解得:,故为常数为1的数列,但,不合要求,故,故,令,则,即,因此,所以为等比数列,公比为,首项为,故,故故答案为:.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前4项和(1)求通项公式;(2)设等比数列满足,数列的通项公式【答案】(1) (2)或【解析】【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根据已知条件列关于和的方程组,解方程求得和的值,即可求解;(2)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列方程组,解方程求得和的值,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设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d解得: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小问2详解】设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为q解得:即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或18. 已知圆的圆心在直线上,且圆经过点(1)求圆的标准方程;(2)直线过点,且与圆相交所得弦长为,求直线的方程【答案】(1); (2).【解析】【分析】(1)设圆方程为,代入点解得答案.(2)考虑直线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根据弦长公式计算得到答案.【小问1详解】设圆心为,半径为,则,圆经过点,则,解得,即圆的方程为.【小问2详解】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带入圆方程得到和,弦长为,不满足条件;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即,解得,故直线方程为.综上所述:直线方程为.19. 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AAD2,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求证:平面MND平面PCD;(2)求点P到平面MND的距离【答案】(1)见解析;(2)【解析】【分析】(1)作出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中数据可得、的坐标,利用垂直向量数量积为零的方法算出平面、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和,1,算出,可得,从而得出平面平面;(2)由(1)中求出的平面法向量,与向量,2,利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加以计算即可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详解】(1)证明:平面,、两两互相垂直,如图所示,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和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2,2,0,0,1,1,1,2,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可得,取,得,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同理可得,1,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即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可得平面平面;(2)解:由(1)得,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得,点到平面的距离20. 已知正项等差数列中,且成等比数列,数列的前项和为,(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分析】(1)设公差d,结合等差数列中项的表示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得d,即得的通项公式;利用判断是等比数列,即得其通项公式;(2)代入计算,结合公式法和裂项相消法,进行分组求和,再判断值的情况即可.【详解】解:(1)设正项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 ,且成等比数列,解得,由得,即是等比数列,又,;(2) ,.21. 如图,是一个四棱锥,已知四边形是梯形,平面,点是棱的中点,点在棱上,(1)证明:直线平面;(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3)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3)【解析】【分析】(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证得直线平面.(2)利用向量法求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3)利用向量法求得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余弦值.【小问1详解】以为坐标原点,以的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因为,所以,所以,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小问2详解】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故可设,所以,所以直线与平面成角的正弦值为.【小问3详解】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因为,所以取,则.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所以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为.22. 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椭圆的离心率为,过点作斜率不为0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点,且为定值(1)求椭圆的方程;(2)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 (2) 【解析】【分析】(1)由抛物线焦点可得c,再根据离心率可得a,即得b;(2)先设直线方程x=ty+m,根据向量数量积表示,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结合韦达定理代入化简可得为定值的条件,解出m;根据点到直线距离得三角形的高,利用弦公式可得底,根据面积公式可得关于t的函数,最后根据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详解】试题解析:解:(1)设F1(c,0),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为(1,0),且椭圆E的左焦点F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c=1,又椭圆E的离心率为,得a=,于是有b2=a2c2=1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设A(x1,y1),B(x2,y2),直线l的方程为:x=ty+m,由整理得(t2+2)y2+2tmy+m22=0, =(t2+1)y1y2+(tmt)(y1+y2)+m2要使为定值,则,解得m=1或m=(舍)当m=1时,|AB|=|y1y2|=,点O到直线AB的距离d=,OAB面积S=当t=0,OAB面积的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