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
资源ID:88556458
资源大小:228.4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各大帝国的名称。2.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等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学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2.难点:认识到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一直存在,帝国是文明交流冲撞的产物,也推动了区域内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就是在交流中不断发展。【时空定位】【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区:古代文明的扩展 1扩展的条件: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 、相对较高的劳动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亚非欧大陆的若干地区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2扩展的表现:(1)埃及文明的扩展: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 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 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2)西亚文明的扩张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3)希腊文明的扩张:古代希腊人以 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 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第二区: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1)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 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 三大洲的帝国。(2)政治制度:它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 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地方实行 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 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2马其顿帝国(1)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 率军入侵波斯帝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成功灭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 洲的帝国。(2)政治制度亚历山大继承 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 ,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 制,任用马其顿人和 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3罗马帝国(1)兴起:古代罗马原是 中部的一个城邦。它凭借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 地区扩张,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2)顶峰:由于 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3)危机: 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同时,边境压力逐渐增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分裂: 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西罗马帝国灭亡: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 帝国灭亡。第三区:文明的交流 1经济交流(1)农耕技术的传播: 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 和北非一些地区。(2)冶铁技术的传播: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 等地。2文化交流(1)神话:西亚的 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2)雕刻: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 。(3)字母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22个字母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在东方演化为 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 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3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1)时间:公元前后,汉朝和 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2)表现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 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东汉的 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 朝建立直接联系。重点点拨:1、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武力扩张(如古埃及文明,西亚文明),移民(海外殖民,如古希腊)。2、古代帝国扩张的影响:积极: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经贸、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融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消极:给被侵略地区的人们带去巨大灾难。3、世界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武力扩张(军事征服),人口迁徙,经贸往来,思想文化技术的传播等。第四区: 同步训练(3*12=36分)119世纪以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迈锡尼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才从公元前776年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对古西亚、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经历了类似过程。这种情况表明( )A历史研究必须结合考古资料B考古发现完善对历史的认识C古代文明发展历程基本相同D研究视野决定历史研究成果2在古埃及,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其留下的冲积沃土,适于播种;古埃及历法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人们按照季节安排生活;国王经常征调人力兴修水利,并派专人长年观测管理。这主要反映了( )A古埃及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B农耕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C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农业影响深远D古埃及的农业生产领先世界3古希腊人从最早的伊奥尼亚学派开始,就特别注意观察天象、气象和生物世界,并发展起了气象学、动物学等实证科学。与此同时,希腊人也进行热和空气的实验,以及关于斜面、杠杆、滑轮的力学实验等最初的科学实验活动。据此可知,希腊早期科学( )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D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4法国学者说:“(古希腊)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争论,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心。”该论述强调的是古希腊城邦( )A带有人民主权的色彩B民众的凝聚力增强C注重营造民主的环境D公民参政意识高涨5“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每当改朝换代之际,国王总要重新编撰新的创世神话,比如苏美尔时期创世主是恩利勒,巴比伦时期变成了马尔杜克,亚述时期则是阿淑尔。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政权的合法性B延续神话的传统C加强对祖先的崇拜D增强文化的认同6埃及北部和东部是地中海和红海,西部是沙漠。两河文明集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其东部是扎格罗斯山脉,南部是波斯湾,西部是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希腊、印度和中国更是如此。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文明相对独立发展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C东西方文明具有同一性D区域文明之间相互隔绝7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由此可以判定,当时的波斯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封建帝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君主专制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4分)材料一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材料二 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的传说。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它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天子”。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的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具技艺,并竞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波斯和亚历山大帝国建立的共同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14分)课堂小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2课参考答案:1B【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以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迈锡尼和克里特文明”,可以看出考古发现对历史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考古对历史认识的完善,排除A项;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不一,排除C项;研究视野不能决定历史研究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2C【详解】根据材料“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其留下的冲击沃土,适于播种”“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经常征调人力兴修水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反映了古埃农业生产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古埃及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要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农业影响深远,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把古埃及农业和其他国家农业相比较,不能得出“古埃及的农业生产领先世界”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3A【详解】材料“就特别注意观察天象、气象和生物世界,并发展起了气象学、动物学等实证科学”“希腊人也进行热和空气的实验,以及关于斜面、杠杆、滑轮的力学实验等最初的科学实验活动”体现的是古希腊早期科学发展对理性思维的助推作用,A项正确;古希腊早期科学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古希腊早期科学仍然处于科学发展的萌芽阶段,排除C项;当时早期科学并未突破宗教神学的桎梏,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公民可以在公共空间共同直接参与城邦事务讨论,有利于城邦公民主体意识的发挥,增强公民参政意识,D项正确;人民主权是指公民掌握城邦政权,与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公民参与城邦政治,不是民众的凝聚力增强,排除B项;注重营造民主的环境也是为城邦民主政治服务,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王权自天而降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基本思想”可知,两河流域的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政权的合法性,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国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6A【详解】综合材料可以得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文明之间相对封闭,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相对较少,各文明相对独立发展,A项正确;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说法错误,排除B项;东西方文明具有同一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选;区域文明之间相互隔绝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根据材料“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知国王大流士所发布的命令被坚决执行,国王是政权的中心和最高主宰,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帝制,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是近代民主制度,排除BC项。故选D项8(1)共同因素:农耕文明的物质保障;古代文明的扩展;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繁荣的文化;武力扩张。(2)史实: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589年隋军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有学者认为北周灭北齐,亦可得分);中国存在从事育蚕产丝的手工业生产;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如何看待:这一史料说明了汉魏隋唐时期中西亚地区通过丝绸之路对中国有所了解,可用于研究中外交流的历史。由于路途遥远,联系不够充分,传闻不准确。若使用此材料,需进行辨析和互证的工作。【详解】(1)共同因素:根据材料一“,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和教材基础知识可知推动帝国形成的因素有农耕文明下发达的农业提供了物质保障;文明的扩展与交锋推动了帝国的形成;农耕文明下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有利于进行武力扩张。(2)史实:跟材料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它在希腊文中的字面意思是天子”可知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根据“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可知隋军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根据“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可知中国存在从事育蚕产丝的手工业生产;根据题干中拜占庭帝国流传着中国的传说,说明中外之间存在着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如何看待:根据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些传说史料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在研究中外交流的历史上有史料价值。但由于路途遥远,联系不够充分,传闻不准确,若使用此材料,需进行辨析和互证的工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