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练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
-
资源ID:88557717
资源大小:38.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1练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docx
第21练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重难知识记忆】一、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 改革异同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重点农业军事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转向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失败,直接导致苏联解体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不但没有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而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在不同程度上承认或允许在公有制形式下私人经济的存在指导思想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有效的改革思想结果脱离了苏联实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拔高练】1.1969年,美国尼克松任总统后,宣布美国对外政策进入“谈判时代”,同时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也调整对外战略,提出了“欧洲缓和”政策。据此可知,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A.反映了美国实力的衰落B.表明美苏争覇重心转移C.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缓和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2.“如果说在初期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这意味着苏联改革将( )A.全面推进“加速发展战略”B.全面否定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谋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3.赫鲁晓夫执政后,改变了过去集体农庄只能在年终发放报酬的办法,改为每月发给农民一定的款项。农庄开始逐步取消实物报酬的形式并推行货币形式的报酬。这说明改革( )A.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B.建立起了计划经济体制C.改变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打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4.1949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的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90年,巴统大幅度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的400个减少到120个。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多极化趋势增强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冷战”格局的终结D.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5.如表所示是对19861987年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两国都主张( )时间记载1986年匈牙利鼓励在改革中被裁的工人开办小企业或到私营部门找工作,私营公司被允许将雇工数目从3人增至24人1987年南斯拉夫决定利用私人资本来帮助发展全国经济,并允许私营企业将雇佣人数从5人增至10人A.强调企业主体地位B.为经济改革提供法制保障C.增强社会经济活力D.协调公私经济以改善民生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美苏向外界释放出缓和关系的信号,在冷战背景下,这种信号有助于当时国际局势的缓和,C项正确;美苏外交政策都在调整,因此不能单独得出当时美国实力下降,排除A项;美苏争霸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排除B项;这一时期多极化趋势刚刚出现,排除D项。故选:C。2.答案:D解析: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很快陷入困境,随后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因此“全面推进”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这与材料信息“1989年”不符,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不是谋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要从政治、经济、思想领域推行全面的改革,这就意味着将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故D项正确。3.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赫鲁晓夫每月给农民发放报酬并推行货币报酬,说明其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的成分,故A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改变了发放报酬的方式,并未改变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打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9年成立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90年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的400个减少到120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故D项正确。多极化趋势增强主要是在苏联解体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冷战”格局终结于199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允许私营经济发展,意在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增强社会经济活力,C项正确;材料中两国允许私营经济发展,其目的并非强调私企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是两国经济改革的表现,并非法制保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两国对公私经济的协调,排除D项。故选C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