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88560753
资源大小:26.5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11 送东阳马生序 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学习重难点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奋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二、导学基础知识(一)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二) 写作背景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三、导读理解1.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2.古今异义(1)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2)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假。(4)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5)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6)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7)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再次。(8)右备容臭古义:气味,这里指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古代学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硕士后的学位。3.一词多义(1)色(2)若(3)故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着破旧的衣服。(2)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用笔。日侍坐备顾问:每天。5.文言句式(1)倒装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于藏书之家”位于动词“假借”之后,构成状语后置句)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倒装句,宾语“之”位于动词“怠”之前,构成宾语前置句)(2)省略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省略句,“则”前面省略主语“我”)自我检测1.重点字词(1)余幼时即嗜学 嗜:_(2)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_(3)弗之怠 怠:_(4)不敢稍逾约 稍:_(5)尝趋百里外 尝:_(6)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_(7)礼愈至 至:_(8)俟其欣悦 俟:_(9)主人日再食 再:_(10)烨然若神人 烨然:_2.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_同_释义:_(2)同舍生皆被绮绣 _同_释义:_3.一词多义(1)以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2)道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3)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矣(4)至 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5)若 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质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7)慕 益慕圣贤之道略无慕艳意4.词类活用(1)手自笔录活用情况:_ 释义:_(2)主人日再食活用情况:_ 释义:_(3)无鲜肥滋味之享活用情况:_ 释义:_(4)戴朱缨宝饰之帽活用情况:_ 释义:_(5)腰白玉之环活用情况:_ 释义:_(6)不必若余之手录活用情况:_ 释义:_5.古今异义(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_ 今义:_(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_ 今义:_(3)走送之古义:_ 今义:_(4)尝趋百里外古义:_ 今义:_(5)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 今义:_6.特殊句式(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句式:_(2)弗之怠 句式:_(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句式:_(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句式:_7.按照要求填空。(1)全文的总领句是“_”,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_”。(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3)如果用两个字概括作者的求学经历,应是文章中的“_”和“_”字;如用一句诗给文章重拟一个标题的话,这句诗是“_”。8.句子翻译(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特别喜欢(2)没有办法(3)懈怠(4)稍微(5)曾经(6)言辞和脸色(7)周到(8)等待(9)两次(10)光彩鲜明的样子2.答案:(1)支;肢;肢体(2)被;披;穿3.答案:(1)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介词,把;介词,用;连词,因为(2)名词,学说;动词,说(3)动词,担心,忧虑;名词,忧患(4)形容词,周到;动词,到(5)动词,好像;动词,如,比得上(6)动词,询问;名词,本质,资质(7)动词,仰慕;动词,羡慕4.答案:(1)名词作状语;用笔(2)名词作状语;每天(3)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4)名词作状语用;红缨珠宝装饰(5)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6)名词作状语;用手5.答案:(1)借;虚伪的,不真实的(2)古代学官名;学位的最高一级(3)跑;行走(4)快步走;趋势(5)热水;指食物煮后留下的汁水6.答案:(1)状语后置(2)宾语前置(3)省略句(4)省略句7.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勤;艰;梅花香自苦寒来解析:根据题中的提示填空,注意“嗜”“砚”“屈”等字不要写错。8.答案:(1)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得以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2)(我)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3)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