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物必修3学案:《生态系统的功能》.doc

    • 资源ID:88561306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必修3学案:《生态系统的功能》.doc

    课题: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教学目标: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预习案:1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和 的过程。 (2)过程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 ; 起点: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途径: ;特点: :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能 ,也不能 ; :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 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3)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地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的循环的过程。(2)特点: 、反复利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3实例碳循环(1)存在形式: 和碳酸盐;(2)循环形式: (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 作用、 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和 实现; 4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 的平衡。(2)影响: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 ,导致海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5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氮循环是指氮气、无机氮化物、有机氮化物在自然界相互转化过程的总称。包括固氮作用、硝化作用、有机氮化物的合成、氨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氮循环主要是通过生物,其中微生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硫循环二氧化硫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二氧化硫通过降水形成硫酸,在土壤或水体中形成硫酸盐;二氧化硫直接被生产者吸收,再传给消费者。生物群落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到大气中的途径有: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通过分解者的氧化分解;动植物遗体、碎屑、排出物在古代地层形成化石燃料,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硫,释放到大气中;动植物遗体直接燃烧;火山喷发。校对:输入 传递 转化 散失 光合作用 生产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单向流动 逆转 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 逐级减少 1020 人工生态系统 调整 持续高效 全球性 循环流动 各种组成成分 CO2 CO2 光合 化能合成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 CO2 碳循环 融化 上升自主检测过关1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当MA<5MB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C分解者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CO2、H20、酒精和乳酸等DB、C、D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供给A利用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3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X)的部分能量C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D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5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都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模型来表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进行着 过程,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图中肉食性动物1属于 消费者,处于 营养级。(3)在此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 与 之间进行循环。(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原因是_。参考答案:1D2A3C4A5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次级 第三 (3)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4)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课堂深化教学案一、能量流动过程的相关分析1能量流动图解 2.分析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输入过程,是通过生产者来输入的,包括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将无机物转化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换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流入生态系统的。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于上一个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去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形成ATP,被生物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失。问题探究:1.生态系统为何要不断从系统外得到能量补充?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1)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2)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2逐级递减(1)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2)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这一部分最终流入分解者。(3)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3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一20:由于各种食物链的不同,食物链内营养级数目的不同,以及食物链与食物链之间的交织等因素而有差异。(1)在能量流动的相关问题中,若题干中未作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是20。(2)在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3)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若求“最多”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按“最高,效率传递;若求“最(至)少”值,则说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按“最低”效率传递。问题探究:2消费者产生的粪便,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吗?3同化量、摄入量的区别?三、生态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者都是用来说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情况的,三者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每一阶含义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问题探究:4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浮游植物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因而某一时间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可能要低于其捕食者浮游动物的生物量。能不能说流过生产者的能量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少?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往返循环。 2.特点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因此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即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3实例碳循环(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3)大气中C0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6)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02浓度增高,是形成“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问题探究:5参与物质循环的是元素还是化合物?类型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例1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的图表。其中丁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PgPnR甲628256372乙1255768丙464618632783丁416165251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以表示为 CABD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为199%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变式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 乙乙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 丙中有自养型生物 D D。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规律总结:1能量流动,一般考查的都是围绕着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以及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流动的去向(用于解释能量单向流动的)、设计生态系统时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的反复循环。2研究能量在沿食物链从一个种群流动到另一种群时,需要考虑能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多方面的能量值,以某动物种群捕食种群A为例,可用下图表示:食入的 被同化的构成生物体、呼吸等 被捕食的 未被同化的分解者种群A 未食入的分解者 未被捕食的能量保留给下一年类型二 能量传递效率的分析和计算例2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移动的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辐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B分解者可利用图中A的所有能量C. 当人们把生产者当做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变式1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1/2来自浮游植物乙,1/4来自草食性鱼类丙,1/4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B.从理论上计算,甲每增加1kg体重,最少需要乙提供360kg的物质C.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则DDT浓度最低的生物是乙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甲规律总结:1. 已知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求较低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时,“至少”需要量的计算要按20计算,“最多”需要量的计算则按10求解。2在某一食物网中一个消费者往往同时占有多条食物链,当该消费者增加了某一值时,若要计算最少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短的食物链和最大传递效率2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若要计算最多消耗生产者多少时,应选最长的食物链和最小传递效率10进行计算,这样消费者获得的最少。3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食物链。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现实问题思路求解D营养级净增重M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量YY(20)3M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量YY(10)3MA营养级净增重ND营养级最多增重的量YN(20)3=YD营养级至少增重的量YN(10)3Y类型三 物质循环(碳循环)的过程以及特点例3右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图中的生理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A B. C. D. 变式1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规律总结:有关物质循环的考查,无非就是围绕CO2物质进入生态系统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CO2返回无机环境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以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类型四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以及在农业生产的运用例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作物家畜食用菌蚯蚓太阳辐射排泄物、杂屑(肥料)产品输出产品输出产品输出籽实秸杆(饲料)粪屑杂屑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变式1下图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B.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C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渐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生产环节的增多,最终也增加了废物和污染规律总结:在设计、分析农业生态系统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在生产实际运用时,经常会涉及到几句生态规律,需要记住:人类的除草、灌溉、施肥等活动,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尽可能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设计农业生态系统是利用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类型五 实验探究有生态学家分别对一片玉米田、一片荒地和一个湖泊在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定,测出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是:J(cm2·a)玉米田荒地湖泊入射太阳能2043471118872收获的全部有机物2534951113呼吸77088234请根据表中数据,对三种生态系统进行比较:(1)哪一个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最高?为什么? (2)假如两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固定了等量的太阳能,哪一个具有较多的能量能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3)在计算入射太阳能时,生态学家一律是按照太阳能到达地面或湖面的量来计算的。这样计算入射的太阳能对哪一个生态系统造成的误差最大?为什么? 2009高考真题1(江苏)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2. (北京)(16分)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2)氮元素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3)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 。(6)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3.(理综1卷)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4图11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是初级消费者 B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5.(重庆)题5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太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进人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6(海南)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消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刚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7(2007年高考天津理综卷)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大气中的CO2 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 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 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_途径产生CO2 。课后巩固训练1 (08深圳一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出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2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3在食物链ABC中,能量逐级递减。其原因不包括( )A 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而给分解者分解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未被利用B A、B、C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消耗能量C 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被全部固定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5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都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6(08韶关一模)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B该图能反映出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1条D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7(08湛江一模)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A消费者摄入食物中的所有能量 B被消费者消化吸收的所有能量C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所有能量 D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所有能量8(08广州二模)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能量单位:kJ(km2·a)。根据上表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狐属于次级消费者 B兔所同化的能量不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超过9.5 X 109kJ(km2·a) D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9(08佛山二模)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10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了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并请说明理由:_。(2)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的实现,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 _原理设计的。(3) 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 。(4) 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以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 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 。(5) 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方案的优点。 1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AFEDCB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分析AE和D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3)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4)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5)上图可知,减缓二氧化碳增多的关键的措施是:第一 ;第二 。问题探究:1.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都会有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不能被任何生命活动所利用,能量在流动中越来越少。2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利用的那一部分。3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身有机物的能量;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总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4不能,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流经生产者的能量等于生态系统的总能量。5元素。类型一例1答案变式1答案: 类型二例2答案:B变式1答案:B类型三 例3答案:A变式1答案:C 类型四 例答案:B变式1答案:B类型五 答案:(1)玉米田,因为玉米田中植物收获的全部有机物的能量与太阳入射能比值最高。 (2)荒地,因为荒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占制造有机物总量比例较少,所以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多。 (3)湖泊,因为湖泊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下,而太阳能入射到达这些生物体之前经过了一定的水层,水层吸收的太阳能的量是相当大的,所以产生的误差最大。2009高考真题1B 2.(2)蛋白质、核酸(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4)丧失了植被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U-A(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成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3 (10分)(1)(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4、C 5、B 6、C7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 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 c 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课后巩固训练:1B2C3D 4B5。6B7B8D9C 10(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核糖体(4)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生物种类(5)优点: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11答案:(1)EFDB(2)AE是以CO2形式(1分),D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1分)(3)80(4)产生温室效应(CO2增多)(5)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利用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必修3学案:《生态系统的功能》.doc)为本站会员(青****9)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