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案.docx
-
资源ID:88580321
资源大小:518.6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案.docx
复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106 页107 页的例 2 和练习二十六。例 2 是在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在比照两组数据的过程中, 感受到两个单式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二核心力量运用迁移的学习方法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思想,进展数据观念及进展合情推想的力量。三学习目标1. 结合“霾”的生活情景,经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把握绘制方法。2. 在比照、分析、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活动中,能进展简洁地分析和推测, 进展数据分析观念。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统计思想,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系,进展合情推想的力量。四学习重点经受数据的读取、处理和分析的过程,进展数据分析观念。五学习难点尝试读取数据背后的信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复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学课件、学习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作业单一:请依据过去 24 小时 A 城和 B 城的空气质量AQI指数统计表。从中任选其一,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二课堂设计1. 谈话导入,读取数据师:最近天气真是阳光明媚啊,有些日子不见那个家伙了,知道教师说的谁吗?霾关于霾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沟通如:霾是指缘由不明的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以及霾的危害等。师:嗯,别看“霾”的个头儿小,但是对人类的危害可不小!课件出示霾的相关资料今日我们就来争辩一下与“霾”有关的数学问题。课前教师也为大家预备了一组数据,课件出示统计表:过去 24 小时 A 城和 B 城的空气质量AQI指数统计表学生读统计表,并解释表中的微克,感受微克/立方米。师:从统计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板书:数据要想对这些数据有感觉的话,可以把这个统计表制成统计图。生汇报课前制作的统计图,并生生评价。师:再读一读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又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会分别知道 A 或 B 城市过去 24 小时空气质量的数据以及其变化趋势并且试着说一说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优势?数量多少、变化趋势、直观等小结:看来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一组数据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板书:数量多少、变化趋势【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在读取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同时为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埋下伏笔。】2. 探究知1比较质疑,产生需求师: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对 A 和 B 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分别有了初步的了解,观看这两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 1:A、B 两所城市在过去的 24 小时里的空气质量状况哪个更好一些? 为什么?预设 2:我觉得A 城市总体来说比较好,由于这个城市除了夜里 0 点时分的记录偏高,其它时间短都比较偏低。预设 3:我觉得B 城市的总体状况比较好,由于这个城市一天的状况都比较稳定。【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读取数据,在比较的过程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有效表达的需求,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2争辩沟通,尝试绘制师:到底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好一些,这样看来看去真麻烦,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小组内先说一说,然后再尝试比一比。预设 1:可以将两副图画在同一幅统计图中进展比较。预设 2:可以将两幅图重叠在一起进展比较。师:真是个不错的方法,你是怎么想到的?横、纵轴的布局是一样的,也就是比较的标准都一样,在这种状况下便可以将他们重合在一起进展比较。课件演示:重叠在一起师:你们觉察什么问题了? 不好区分、内容不统一等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弥补这些问题?预设 1:用不同的线形或者不同的颜色区分,或者标明图例。预设 2:关于题目可以二合一。学生合作完善复式折线统计图。小结: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刚刚的争辩,我们觉察了要比较这两个城市中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好一些,单式折线统计图不太便利,而需要合二为一,画两条折条线,先改一下题目,在绘制时要用不同的线形或者不同的颜色区分,标明不同的图例。【设计意图:在已有的学习阅历的根底上,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有效地沟通与争辩,不断完善制图方法并把握画图方法。】(3) 初步比较,感受优势。师:到底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更好一些?通过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你们又读出哪些信息? 围绕最多,最少,比多少,局部状况,整体状况质量评价标准。师:补充信息认真观看这幅图,你们又有什么觉察? 出示:空气质疑:为什么 A 城市夜里突然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师:看,你们已经开头关心它们背后的信息了,真会思考!猜一猜:假设这两个相邻的城市分别是首都北京和河北的省会石家庄,结合着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猜一猜,哪条折线可能表示北京?为什么?生发表意见,解释 A 是北京,B 是河北石家庄。小结:看,有了这幅特别的折线统计图,我们分析起来就更加科学和客观了。提醒课题:将两幅折线统计图合成了一幅,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比较、分析,逐步完善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数据的解读,从中初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进而进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 念。】(4) 结合现实 ,深入分析。师:仅凭一天的数据就能推断出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好吗?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说说你又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预设 1:通过比较我们觉察北京从 2023 年至 2023 年整体状况都比石家庄好。预设 2:虽然石家庄的空气质量没有北京好,但是石家庄的良好天数增长的比较快,而北京则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师:看来北京这些年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你都知道哪些举措? 预设:绿化、限号、限行、煤改电等等。思考:出示:地形图结合生活实际,你能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北京始终花大力气治理空气质量问题,可是收效不大呢?预设:要想彻底转变北京的空气质量,周边的城市都要动起来,携手共同来治理。小结:真想不到,小小的几组数据竟然让我们分析出这么多结论,原来数据也会说话啊!【设计意图:通过对数据的不断完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要想做出准确地推断需要足够多的数据来支撑,从而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严谨性及其现实意义。】3. 稳固练习(1) 下面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的是龟兔赛跑的小故事,你能读懂这幅图,并试着说说哪条是乌龟走的路线?哪条是兔子走的路线?说明你的理由。(2)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 20232023 年上海的诞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3) 请你在以下图中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完成下面的问题。观看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诞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每年的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全国 20232023 年诞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觉察什么共同的规律吗?32023 年龙潭湖庙会和地坛庙会巡游人数统计图。巡游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头下降?哪个庙会的巡游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假设明年要巡游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全课总结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觉察在需要将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进展分析比较时,需要将单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我们还会依据绘制简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除此之外,还能依据实际状况对数据进展比较、分析和进展合情的推想。三课时作业1. 以下图是客车、货车的行程图,认真观看后答复下面问题。(1) 客车的速度是千米 / 时。(2) 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差千米 / 时。答案:190 千米 / 时。218 千米 / 时。解析:考察学生依据统计图,分析数据。依据图中信息,可知客车 80 分钟走了 120 千米,每分钟行 1.5 千米,每小时行 90 千米。货车 100 分钟走了 120千米,每分钟行 1.2 千米,每小时行 72 千米。二者的速度差是 18 千米。【考察目标 2、3】2. 以下图是加拿大某公司绘制的他们近百名年来猎获的山猫和雪兔的数量,山猫是靠吃雪兔为生的。由这个图,人们惊异地觉察山猫和雪兔的数量竟然会有很奇异的变化规律。你觉察了吗?请写出来。答案:略。解析:考察学生依据图中数据,合理做出分析,理由合理即可,没有严格的答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考察目标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