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七篇).docx
-
资源ID:88598684
资源大小:30.98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七篇).docx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七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一 1、通过观看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推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看、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把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预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流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外表都有各自的外形。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播送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讨论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 其次段:在嬉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嬉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教师预备一个不透亮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教师为每一组同学都预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番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肯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刚的嬉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沟通沟通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测,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列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沟通一下,你发觉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觉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拟,发觉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觉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看,我们发觉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觉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刚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觉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觉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沟通沟通。(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教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预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刚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展一个好玩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教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开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觉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悄悄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教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确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刚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知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教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外形?(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量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量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日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讨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觉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究,还可以发觉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神秘。瞧,教师这里就有很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特别的好玩。(ppt展现:) 2、假如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好玩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长: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争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沟通。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假如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 图形边角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学反思: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二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作默契,但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应当有点创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随教材进展教学,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思想想象和制造力,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探讨,愿学,爱学。 按理说有几年教学阅历,一年级的课程又不是很难,学生又好领导,可是在教学的时候还是紧急,心理素养太差。这或许平常对自己的要求太少,没有熬炼的时机有关系,再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创新,多参与这样的活动,积极磨练自己。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尤其在让学生说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时?只注意熟悉,不注意学生的亲身感知,在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应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称为面?在这,没有细致教,处理的太粗糙。 “学无止境”多学多问多看,不断鼓励自己,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不断提高。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三 第三周的时候我讲了公开课熟悉长方形、正方形,回忆这一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良: 虽然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作默契,但总感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是应当有点创新,很少有自己的思路,而是跟随教材进展教学,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思想想象和制造力,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学生自主探讨,愿学,爱学。 按理说有几年教学阅历,一年级的课程又不是很难,学生又好领导,可是在教学的时候还是紧急,心理素养太差。这或许平常对自己的要求太少,没有熬炼的时机有关系,再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大胆创新,多参与这样的活动,积极磨练自己。 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尤其在让学生说正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时?只注意熟悉,不注意学生的亲身感知,在让学生明白了长方体、正方体有几个面时,应让学生感知什么样的称为面?在这,没有细致教,处理的太粗糙。 “学无止境”多学多问多看,不断鼓励自己,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不断提高。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四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从边和角的角度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局部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看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地识别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正方形。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详细的操作思索过程中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学生观看、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思维力量的培育。感受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价值,增加空间观念。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在一年级时,主要是直观熟悉了其外形,在本册则需要从边和角两方面熟悉其特征,就要求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由表象到了实质,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打好根底。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内容本身又比拟枯燥。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在活动中充分积存探究阅历,从而探究发觉并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要留意通过比照和表达加深对图形的熟悉;当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初步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时,需要供应一些变式图形,如斜放的长、正方形,帮忙学生排解非本质属性的干扰,抓住图形的本质属性进展推断,更好地把握图形的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看、猜测、验证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抢答教师逐张出示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教师将四边形张贴在黑板上。 2.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在这些四边形中,还有些图形比拟特别,请看(将长方形、正方形独立出来),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4.联系实际,查找长方形和正方形。 5.质疑揭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表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别,有自己独特的名字,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隐秘呢?今日,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获得新旧学问的连接,并渗透长方形、正方形属于四边形的集合思想。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从而产生“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隐秘呢”的质疑,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猜测。 认真观看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的边和角有哪些特点? 在小组里说一说。 2.验证。 (1)刚刚同学们对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展了大胆的猜测,猜得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想方法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 (2)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觉哪些边的长度相等?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觉什么? 3.小组汇报介绍验证方法。 (1)汇报长方形的特征。 预设: 量一量。 学生演示并介绍,从中看出上下边长度相等,左右边长度相等。 教师介绍“对边”的概念。 教师:通过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板书:量) 折一折。 学生演示并介绍,折的时候两条边重合了,说明对边相等。 教师:没有借助工具,只用折纸同样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折) 比一比。 a.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和长方形的四个角比,长方形上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完全重合,说明都是直角。(板书:比) b.对折再对折。 指出:通过这样的对折,原来的四个角就重合成了一个角,只要测量一次即可。 小结: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相互看一看,你们的长方形一样吗?(颜色、大小都不一样)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同,但是不是验证后都发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一特征?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它的边和角都有这样的特征。 (2)汇报正方形的特征。 预设: 量一量。 展现作品,发觉每条边都相等。(板书:每条边都相等) 折一折。 a.对折发觉对边相等。 追问:这样折,说明正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但能说明每条边都相等吗? b.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折合到一起。 教师: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为了让大家看清晰,教师把四条边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这四条边怎么样了?说明白什么? 请学他的样子一起动手折一折。 比一比。 学生用三角尺比后发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结:刚刚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征? 4.教师介绍“对边、长、宽、边长”等各局部名称,并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的封面哪条边是长?哪条边是宽?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标出边长。 5.比拟。 (1)我们已经发觉并且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同桌互说后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测、验证及小组之间的合作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验证环节,让学生开展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把长方形、正方形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积存丰富的活动阅历,进展空间观念。 (三)稳固提高 1.辨一辨:下面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把序号填出来。(教材第81页第2题)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沟通时要让学生说说的推断理由。 教师:看来,一个图形不会由于摆放的位置而转变自身的外形。要推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既要看它的边,还要看它的角。 2.填一填。(教材第81页第4题) 教师:你们没有量就这么快填出了各边的长度,怎么又快又准地知道的? 3.画一画。(教材80页第1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小组争论在方格纸上如何画出4个直角,如何保证对边相等(4条边相等)。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察并收集代表性的作品展现,提示学生要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来进展验证、对比,准时检查。 (4)同桌互查。 4.猜一猜。 在信封里藏着一个图形(告知学生该图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抽出这个图形的一局部,三次分别定格为图1、图2、图3,让学生猜猜信封里装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1)出示图1,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2)出示图2,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3)出示图3,现在能不能猜出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稳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熟悉,培育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力量。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五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已经初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底上,让学生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存熟悉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培育观看、操作及思维力量;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培育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力量。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积存熟悉图形的学习阅历。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加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究学问的根本方法。在教学时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学习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本节课的开头,我从学生熟识的教室动身,让他们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的外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的外形是正方形的?再让学生找找自己所在教室哪些物风光的外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风光的外形是正方形的?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构建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及无限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受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知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看一看、比一比,发觉虽然手中的长方形都不一样,但都是长方形,引发思索,小组争论为什么都是长方形?让学生自主的发觉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再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自己的发觉正确与否。通过在详细的操作中自主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熟悉。这个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学问之间的亲密联系。在在这一环节,我供应给学生充分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看中思索,在思索中猜想,在操作中验证,在沟通中发觉,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沟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数学学问的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设计了围一围、画一画等练习,让学生动手围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再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画一画中,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在练习中不断地稳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熟悉,同时也加强了熟悉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进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学习胜利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乏之处需改良: 1、在熟悉了长方形的特征后,可以先让学生总结一下是怎么熟悉长方形的?在熟悉正方形时,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去验证。 2、猜这个嬉戏环节可以放在最终,作为归纳总结。 3、练习中,画一画后可以再增加一个折一折的环节,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次加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 4、板书中要清晰的表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样点和不同点,教学时适当调整板书。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六 、留意从学生的已有阅历动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洁的信息积存,更重要的是新旧学问阅历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构造重组。如在导入环节中,我设计了利用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来导入本课,从学生的已有学问入手,使学生在亲切中自然进入本课;另外,就找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而言,学生能很快说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根底。因此我在设计时,就以这种阅历为根底,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折、量、比等过程中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这样,让学生自主的建构学问,培育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 、创设学习活动情景,把课堂变成数学活动探究的场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看、猜测、操作、沟通等活动。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学问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觉了两者的异同;通过变魔术的活动,让学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过程中,发觉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通过猜一猜,让学生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熟悉。 、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当仅仅获得一些学问,更重要的是把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将讨论图形特征所采纳的方法定位为这节课的重点。一开头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用什么方法讨论长方形的边和角?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后,紧接着小结刚刚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讨论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讨论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在引导学生练习数长方形与正方形竞赛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先由学生自己数第一幅图,再指导学生数出其次幅图后师生共同找出数这类图形的规律,从而由学生依照规律完成后面习题的教学思路。再次,本课完毕前,我又一次引导学生回忆了这一节课讨论图形进所采纳的方法,并且加以延长、拓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并且能利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 、注意创设情境,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从开头的课题引入到练习活动的各顶竞赛,我都给学生创设了轻松开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新知,而生动的课件演示恰到好处,更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验新知。 、讨论、理解教材的的编写意图不够深入透彻,如在验证正方形的特征时,只简洁的说明先用讨论长方形的方法就可以了,只把四条边都折两次,再用对角折一次。而没有说清晰对边折是验证对边相等的、对角折是验证临边相等的方法。 2、在变魔术讨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环节的演示过程中,操作欠细致,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在这个演示过程中的神秘。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案汇总七 教学目标: 1. 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 2.培育观看、操作及思维力量。 3.培育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 使学生把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受探究、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今日教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看:查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 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相互争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沟通 学生依照讨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觉正方形的特征。全班沟通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比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相互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比照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示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留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 熟悉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和操作等活动,熟悉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受观看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制困难后获得的胜利,树立驾驭数学学问的自信。 教学重点: 熟悉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头就要从哪里完毕。 2.观看: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 提醒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翻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相互争论。 先自己测量,计算,再沟通 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拿出预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预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预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沟通: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详细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留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章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留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索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舞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 )a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初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存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阅历,进展数学思索。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并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依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沟通: (1) 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沟通。 沟通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消失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拟简便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3、说说喜爱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沟通 (1)25+25+25+25=100(米) (2)254=100(米) 比拟: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根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准备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习】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练习六(1) 教学目标: 1. 娴熟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推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把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洁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敏捷应用相应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学问。(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学问。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2.能正确、娴熟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根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 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 先完成的同学思索: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拟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