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5课重要知识点.doc
-
资源ID:88641354
资源大小:19.4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5课重要知识点.doc
一、隋的统一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富强与开放的时代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建立: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2. 统一:(1) 概况: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2) 意义:隋的统一,完毕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 展大趋势。3. 隋文帝稳固统治:(1) 措施:进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心集 权,提高行政效率。(2)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进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 长,隋朝成为疆域宽广、国力强盛的王朝。二、开通大水道 4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5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 年起,间续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水道。 6概况:大水道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 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 2 700 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水道。7. 意义:大水道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沟通。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8.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 太留意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9. 过程:(1) 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留意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 拔人才的制度。(2)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10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 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 时也推动了教育的进展。21 11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始终维持了 1 300 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2缘由: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冲突激化。13灭亡: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拓展提升】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像之处。(1) 都完毕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2) 都创立了很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确立了专制主 义中心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 都修建了重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长城、灵渠;隋朝开凿了大水道。(4)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5)两朝都是由于皇帝残暴无道,引起人们抵抗,最终被推翻。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 建立: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 贞观之治:(1) 前提: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 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进展,国力增加, 文教兴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3.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1)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心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 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舞士人报考,进士科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2)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舞进展农业生产。(3) 军事上:唐太宗发兵还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二、女皇帝武则天 4概况: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 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5统治政策:(1)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 大力进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根底。(3) 连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进展生产。 6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进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 稳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消灭奠定了根底。21三、“开元盛世” 7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 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8. 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进展经济,改革税制。(3)留意文教,编修经籍。9. 结果: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富强,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 唐朝的国力到达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拓展提升】唐朝的清明治世对后世统治者有何启发?(1) 必需正确生疏人民力气的宏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进展作出奉献。(2) 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进展,盛世局面消灭的重要保证和 必要前提。(3) 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关注民生、重 视科技进展和人才的培育等。第 3 课 盛唐气象一、经济的富强1农业:(1) 垦田面积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制造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 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2) 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2手工业:(1)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颜色明媚、纹饰精巧 冠于全国。(2)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有名中外。(3)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3商业:都城长安规模雄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阔整齐,商业富强,既是 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二、民族交往与交融4唐蕃交往:(1) 缘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仰慕中原文化,屡次派使者到唐朝 求婚。(2) 内容: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 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和手工工匠;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恳求唐朝赐予蚕种,派遣把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3) 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进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5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往:(1)表现: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 进一步进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当。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亲热的联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2)影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护,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6概况: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布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 扬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7表现:(1) 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 棋等活动。(2) 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 极一时。四、多彩的文学艺术8唐诗:(1) 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 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2) 特点: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传世的诗歌有 50 000 多首;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3) 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9其他艺术成就:(1) 概况:唐朝时期,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 成就斐然。(2) 代表: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绘画: 阎立本、吴道子。【拓展提升】唐朝时期科技文化兴旺的缘由有哪些?(1) 国家强盛,经济富强。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思想,进展了 制度创,推行了一系列革措施,为唐朝制造了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富强的局面,为文化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根底。(2) 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唐朝政府实行科举制和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为科 技文化的富强制造了有利的气氛。(3) 对外沟通频繁。唐朝的对外交往消灭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科技文化的 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唐朝科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4) 继承传统文化。秦汉以来我国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魏晋南北朝时, 我国北方民族的融合和江南经济的进展,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进展奠定了根底。第 4 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沟通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1. 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2. 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 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进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沟通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4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 等,为中日文化沟通作出了卓越的奉献。二、唐与罗的关系 5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很多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承受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 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三、玄奘西行6. 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10 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7. 奉献:为中国佛教的进展作出重大奉献。8.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争辩中外沟通史的贵重文献。第 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背景:(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2)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范重任,渐渐扩 张势力。2. 爆发:755 年,安禄山借口朝廷消灭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3. 结果: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最终 763 年被平定。4. 影响:(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 到浩劫。(2) 唐朝的国力从今由盛转衰,各种冲突越来越锋利。(3)唐朝的中心权力衰微,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 缘由:(1) 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峻,而且相互之 间发生兼并战斗,中心已无力把握藩镇。(2)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6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 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7. 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8.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消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消灭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9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连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 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进展的亲热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