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三章).ppt
2023/4/27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与处理 第三章 交通事故分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2023/4/27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交通事故分析方法第三节 交通事故统计分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第五节 预防事故措施的效益分析第一节概述道路交通事故千变万化,交通事故原因各不相同。每起交通事故均有其特殊性(含有特殊情况),亦称为个性。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在于在从大量交通事故个案(特殊性)中找出共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交通事故防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通过对交通事故的大量分析,可以预测交通事故,得出规律性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和基础。同时,也可对现行的行政政策进行研究和比较,即对所采取政策的有效程度和道路安全设施的投资效率等进行具体分析。交通事故分析主要是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交通事故进行分类,找出事故的重点或典型类型和形态,提出改进交通安全管理、汽车安全设计、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措施。交通事故分析结果具有统计特性,是对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交通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一、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第一节概述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因果链如图3-1 所示。一、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图3-1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因果链第一节概述交通警察对交通事故的车辆、物品、尸体、当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及有关的道路状态等,应根据需要及时指派专业人员或者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进行检验或者鉴定,检验或者鉴定应当做出书面结论。交通事故分析在于借助已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数据,进一步科学地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描述交通事故发生全过程的运动状态,明确各方当事人应负的责任,应当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分析降低交通事故后果应采取的必要措施等问题;除了评估速度分布和质量关系分布规律以及与乘员座椅位置、碰撞方向的关系,还可阐述车辆乘员的碰撞位置、相互作用以及典型的受伤机理,从中获得进一步的理论和经验(诸如工程技术、医学、心理学领域),从而对改善道路交通安全作出贡献。一、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第一节概述交通事故分析是对导致相似伤害和损失的事故原因进行研究。交通事故分析必须利用所分析的事故总体,实现每一起事故的再现。车辆与行人交通事故的分析是探索行人受伤与车辆的几何形状、碰撞速度及碰撞部位的内在联系。当行人被车辆前部碰撞时,车辆与行人的接触部位的形状直接起作用。制动和由此引起的车辆“点头”效应,撞击的部位一般在臀部与发动机罩、保险杠与行人小腿上部,但头部与车辆碰撞部位却受速度和车身外形很大影响。由于头部受伤对事故的后果影响很大,受害人头部与汽车碰撞接触位置的材料性质具有很大作用。一、交通事故分析的目的第一节概述交通事故构成的三要素是人、车、路。其实质是车辆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原因,所发生的意外事件,致人员伤亡或车物损坏。汽车是由人驾驶的。人的素质、技术水平是交通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事故中,有60%70%死亡是因驾驶员责任而酿成的,因此预防交通事故的首要任务是提高驾驶员的素质。机动车驾驶员发生事故的过程如图3-2 所示。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错觉与遭遇1第一节概述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错觉与遭遇1图3-2机动车驾驶员发生事故的过程 第一节概述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驾驶员的基本素质21)视觉特性驾驶员的视觉是对前方物体的远近、颜色、视野及光亮的反应。眼睛分辨两个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就是视力。在行车中驾驶员看到人或前方物在移动。此时的视力是动视力。动视力随车速增加而降低,随年龄增大而衰减。视力与光亮度有关。夜视力是驾驶员在黑暗的状态下辨认外界物体的能力,是夜间行车所需要的一种视觉机能。据测算,夜视力比白天的视力降低约1/3。视野是指眼球固定注视某点,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力最敏锐的空间是圆锥体区间。第一节概述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驾驶员的基本素质21)视觉特性驾驶员对不同颜色产生不同的生理与心理作用。红色显近,绿色显远,明度高的物体似大显轻,明度低的物体似小显重。远处辨色力的顺序为红、黄、白、绿。色盲者因无力辨别颜色,所以不许驾驶汽车。驾驶员眼睛对光亮的适应能力,一般是指由明到暗需3 6min,直到30 40min,才能完全适应。由暗到明的适应力要比前者为快。夜间驾驶员在对方汽车灯光照射下视力下降,恢复时间通常需3 6s。在夜间行车中,驾驶员对黄色视标距离最远约27m,对黑色仅有4 5m。第一节概述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驾驶员的基本素质22)反应特性反应是对某种刺激的回应动作。人类总是先由眼睛等感觉器官获得信息,传入大脑,经处理后发出指令而产生动作。这个过程所用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它取决于刺激的强弱、时间长短、性质和次数。反应时间可分为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第一节概述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驾驶员的基本素质23)耐劳特性驾驶员经过较长时间的驾驶,会引起生理、心理机能失调而产生疲劳。疲劳后感观迟钝,动作灵敏度降低,反应时间加长,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产生的心理、生理疲劳致使驾驶机能减弱的统称。驾驶疲劳在生理上表现为感知迟缓,动作不协调,判断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等,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敏捷,反应速度降低,尤其突出的是情绪烦躁、忧虑、倦怠等。第一节概述二、交通事故分析的主要内容驾驶员的基本素质24)酒精的影响饮酒后对驾驶机能的主要影响是,视力减低,视野变窄,色彩感觉能力降低。体内酒精浓度低时,反应时间较饮酒前略有缩短。体内浓度增大时,反应时间明显增长,反应差别也明显增大。饮酒后其他感觉也变得迟钝。例如,注意力减弱,判断的正确性、记忆力变差,处理信息能力降低,动作不协调,麻痹理性,情绪不稳定,失去克制能力,胆大妄为,不知危险,喜欢超速行驶、强行超车等,极易发生交通事故。5)其他驾驶员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首先遵守交通法规。这也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条件。学习了解汽车结构、受力特征、行驶特性是提高驾驶员素质的有效手段,也应加以提倡。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一、统计分析法在交通事故分析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各种方法。统计分析法就是用能够客观、全面反映交通事故本来面目的数据资料,如通过交通事故的次数、死亡、受伤、财产损失、原因、地点、时间、道路、车辆、驾驶员、骑自行车人、行人等数据资料,来准确、全面地反映事故的原始状态,据此作出科学的推理和判断,揭示交通事故总体的内在规律,进而采取解决问题的对策。统计分析方法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即调查、整理和分析。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二、分类法分类法又称分层法,是把数据资料按照不同的目的、要求、需要、性质区分的方法。它既是加工处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又是分析交通事故或其他问题原因的基本方法。其目的是经过分类,搞清楚性质不同的数据资料及错综复杂的交通事故原因,给出一种明确、直观、规律性的概念。按时间、当事人、车辆、道路、事故原因、事故现象、人体受伤部位、死亡时间情况、车辆隶属关系等分类,是分析交通事故常用的数据分类法。分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分析的项目进行,但是,不论如何分类,在原始统计报告资料中须有这些内容。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三、统计表格法统计表格法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将统计分析的结果编制成各种表格。表格内可以包括各种必要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具体数值。例如“交通事故月报表”就采用这种方法。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四、直方图法直方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矩形组成。其横坐标可以是性质不相同,但互相有联系的各种因素,也可以是同一因素的数值分段。各矩形的高度代表对应横坐标的某个指标值。直方图的特点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用直方图进行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不仅可以反映出交通事故的变化和趋势,还可以比较出各种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例如,某年各大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较图就是这种分析方法,如图3-3 所示。图3-3某年全国各大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较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五、坐标图法简单的坐标图由一个横坐标和一个纵坐标构成。横坐标一般是连续数列,例如时间、年龄等,纵坐标可以是某一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用坐标图进行分析比较,有很强的直观性。一般用来表示交通事故中某一特征指标的发展变化过程趋势。例如,某地逐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坐标图一般如图3-4 所示。图3-4 某地区逐月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六、圆图法圆图是将要分析的项目按比例画在同一个圆内。整个圆周360被看作是100%,半圆周180相当于50%,90扇形相当于25%。用圆图法可以直观地看出各个分析项目所占比例大小,图3-5 所示为某地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的统计圆图。图3-5 某地交通事故发生地点的统计圆图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七、事故现场分析图事故现场分析图用来分析交通事故在道路上的分布情况和事故多发地点。其制作方法是在道路图上,用规定的简明符号将实际发生的交通事故时间、事故形态、事故发生前肇事车的行驶状态和方向、行人或自行车的前进方向、事故后果等标注在相应的位置上,即得到事故分析图。图3-6 所示为事故分析图示例。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七、事故现场分析图图3-6 事故分析图示例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八、事故因果图事故因果图又称特性因素图。因其形状特殊,也称树枝图或鱼刺图,其形式如图3-7所示。制作事故因果图时,应集思广益,尽可能地把交通事故的各种大小原因,客观地、全面地找出来,绘到因果图上。事故因果图适用于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它直观、逻辑性强、因果关系明确,因此便于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它既可以对事故总体进行分析,也用于对单项原因进行分析,还可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3-7 事故因果图图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九、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巴雷特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交通事故主要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矩形及一条曲线。左侧纵坐标表示事故次数或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事故发生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要分析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矩形高度表示某个因素影响效果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累计百分数,常称为巴雷特曲线。采用排列图来反映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时,通常把累积百分数分为三类:将0 80%频率的影响因素作为甲类因素(关键因素),80%90%频率的影响因素作为乙类因素(次要因素),90%100%频率的作用因素作为丙类因素。如果全力解决甲、乙两类因素,就能够解决90%的交通事故问题。这种方法的形式如图3-8 所示。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九、排列图法 图3-8 交通事故排列图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排列图的制作过程如下:(1)将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组,并计算各组的频率数。(2)将左纵坐标作为次数(频数),将右纵坐标作为出现该类问题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频率),将横坐标表示为事故分组。按各类因素出现的频数多少依次自左向右排列。(3)将各因素的累计频数值以曲线连接,得出用坐标图表述的巴雷特曲线。九、排列图法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故障树又称FTA(Fault Tree Analysis 的缩写)图。故障树是工程上分析故障的一种方法。它应用在交通事故分析上,可定性地分析引起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交通事故是非常复杂的现象。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常是许多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不遵循一定的方法,盲目地分析事故原因,既费时间,又难免发生遗漏。利用FTA 图的方法可使事故分析逐步深入,从而全面地找出与事故有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九、排列图法第二节交通事故分析方法FTA 图分析事故的步骤如下:(1)找出与事故有直接联系的若干原因。(2)把每一直接原因分解成若干个第二层原因。(3)继续分解第二层原因。(4)直到认为不能或不必继续分解为止。将上述步骤的关系用约定的符号绘制成图形的形式,就得到FTA图。FTA 图每层原因都与上层原因有直接关联,并且认为上、下层原因之间存在着逻辑“与/或”关系。九、排列图法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属于宏观分析的范畴。它既适用于对某条具体线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也可用于进行地域性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线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以特定的道路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路段事故发生的状态、次数、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因果分析,研究事故多发区段和多发点,为交通安全治理、交通管理、道路条件改善、安全设施设置提供决策依据。地域性交通事故调查统计分析主要针对全国、省、市、县及某些特定区域进行各种统计分析,对制定国家交通安全政策和法规,确定交通治理的投资,设置交通管理机构及研究机构等有重要作用。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大体内容如下:(1)与交通事故有关的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如针对某地区的逐年人口数、汽车保有量、道路总长度、道路密度、自行车保有量、拖拉机保有量、主干道交通流量、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2)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研究,如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等。(3)时间序列交通事故分布规律的研究。如按年、月、日、时所进行的各种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交通事故分布规律的空间序列研究,如按全国、省、市、县、地区,以及按不同道路、路段等所进行各种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大体内容如下:(5)与道路环境有关的交通事故统计研究,如道路几何尺寸、线形等与事故发生次数的统计分析。(6)交通事故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如对影响交通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的相关分析。(7)与人的心理、生理特性有关的交通事故规律的研究,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饮酒、药物(含毒品)、疲劳等。(8)与人的伤害有关的各种统计分析,如受伤部位、类型等。(9)与具体交通参与者有关的各种统计分析,如轿车事故、货车事故、大客车事故、自行车事故、摩托车事故、行人事故、儿童事故、老年人事故等的各种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实践中应根据交通安全研究的目的,确定调查、统计分析的内容及范围。这项工作是交通事故治理中政府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为了预防和正确处理交通事故,必须客观、全面地认识交通事故现象。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事故总体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目的是查明交通事故总体的现状、发展动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事故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等,以便从宏观上定量地认识交通事故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交通事故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现象。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既有其特定的、偶然的原因,同时又受总体的共性因素支配。只对个别的交通事故进行微观的研究,难以把握事故总体的规律和动向。只有调查了足够多的交通事故之后,才有可能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对总体情况有所认识。所以,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必须是总体性的。一、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特点及意义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此外,事故统计分析需要有明确的数量概念,主要通过具体的数据而不是文字叙述,来揭示交通事故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所以,事故统计分析又必须是定量性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于科学地搞好交通管理,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主要作用如下:(1)发现和确定事故高发交叉路口、路段或区域(黑点或黑段)。(2)可分析交通事故的特征、规律性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重点及对策。(3)可证实道路几何设计、交叉路口设计、车行道设计、交通控制装置的设置及参数选择的合理性。(4)可鉴定某些交通管理方法的实际效果。(5)可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合理性设置的论证资料。一、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特点及意义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6)可以证实交通建设投资的合理性。(7)可以检验交通法规中所规定款项的合理性,了解应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的条款。(8)检验驾驶员培训、交通安全教育的效果。(9)检验道路交通规划的合理性。(10)可以分析出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因素及其影响的重要程度,预测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11)为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研究提供资料。交通事故统计数据简单、直观、明了地表现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材料,有较强的说服力。在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时,也要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所提供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一、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特点及意义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统计报告比较简单。基层县(区)的交通事故报告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基层填好报表的关键又在于填好交通事故报告登记表,逐级地统计整理是原始资料审查、分组、汇总和编表的程序。审查基层报表。审查是否有不合逻辑、不合理、互相矛盾的现象,有无遗漏和计算错误,并及时修改补充。统计分组。将基层报表按照统计要求、统计分析需要,加以科学分组,使统计资料系统化。二、交通事故统计报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的任务1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计算汇总。计算各组的合计数、总计数,并根据需要计算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指数等。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报表计算汇总结果和实际需要,编制统计表、统计图,供交通管理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参考。统计整理。分日常统计资料和历史资料统计整理,日常统计资料整理,反映一定时期(如月、季、年)的情况。历史统计资料整理是对历年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反映较长历史时期的情况。二、交通事故统计报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的任务1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凡是因过错或意外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牲畜伤亡或车辆、财物损失,达到统计标准,属于统计范围的都列入交通事故统计。下列情况之一,不列入交通事故统计范围:(1)轻微事故。(2)厂矿、农场自建的不通行社会车辆的专用道路,用于田间耕作供农机具行走的机耕道,机关、学校、单位院内道路,火车站、汽车总站、机场货场内道路上发生的事故。(3)参加军事演习、体育竞赛、断路施工的车辆自身发生的事故。(4)在铁路道口和渡口发生的事故。(5)蓄意驾车行凶杀人、自杀,精神病患者、醉酒者自己碰撞车辆发生的事故。(6)车辆尚未开动,发生的人员挤伤亡事故。(7)由地震、台风、山洪、雷击、雪崩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二、交通事故统计报告交通事故统计的范围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由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上报。交通事故日报表和交通死亡事故情况分析表,由县(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月、季上报,逐级汇总上报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月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死亡、受伤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数字的总数及“城市”“农村”四项数字,需在下月的5 日前先报公安部,10 日前将报表发出。二、交通事故统计报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3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特大事故,由县(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24 内直接报公安部,并同时报省(区)和市(州、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内容包括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车辆牌号、车别、驾驶员姓名、车属单位、事故简况、伤亡人数、死亡者姓名、年龄、职业、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及处理情况。上述有些情况和处理结果填报特大交通事故报告表,对一次死亡15 人以上或造成重要首长、外宾死亡的交通事故,除填报告表外,还要附送事故案卷副本。二、交通事故统计报告交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3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总量指标是指反映交通事故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体规模和水平。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也称绝对指标。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活动的总量,是一个时间间隔内的数字。如某年、某季、某月的交通事故次数。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点上规模或水平的总量,是在某一时刻的数字。如某年底某地的人口数、机动车辆数、驾驶员数等。时期和时点指标的特点不同。时期指标相同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因为相加后的结果有实际使用意义。例如,将一月、二月、三月的交通事故次数相加得到第一季度的交通事故次数。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关。一般,经历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反之,则越小。不同时点的时点指标数值不能相加,因为相加的结果没有实际使用意义。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总量指标1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必须从现象的联系出发,才能正确地认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比值,又称相对数。通常为两个绝对数之比。相对数是反映交通事故现象数量关系的抽象化指标。这就更便于对比分析和说明问题。相对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式(3-1)中的分子是比数,是准备观察、分析的数量。分母是基数,是用作比较标准的数量。比数和基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可以说明交通事故现象之间的比例关系、变化速度、严重程度以及总体内部结构等,使人们能更清晰地认识事物。利用相对指标可以对事故进行比较分析。有些总量指标由于本身特点和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进行比对。但通过计算相对指标,使绝对水平抽象化,从而使对比有共同的基础,方便了对比分析。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几种相对指标有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分组的基础上,用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的总数值相比,来说明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它又称比重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式为式(3-2)中的分子为总体的各部分数值。它永远小于分母的总体数值。各部分数值相加应等于总体的总数值,即总体中各部分的比重之和必须等于1(或100%)。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结构相对指标例如,表3-1 为我国某地某年车辆碰撞事故的构成情况。表3-1 表明,在碰撞事故中,以机动车碰撞自行车所占的比例最大。结构相对指标的作用是:(1)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说明总体的性质和特征。(2)可研究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说明交通事故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3)可分析总体各构成部分所占比重合理与否,反映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2)比较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数进行比对。例如,某年美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相比为63:1。另一种是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区间进行对比。例如,通过两地区在同一时期内汽车正面碰撞事故数的比对,可以比较两地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程度。其计算方法为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2)比较相对指标式(3-3)的应用条件是分子与分母两个指标必须是同一时期、同类现象、两个不同总体的指标。它们可以是总量指标、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两个指标可根据不同要求互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即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作为对比基数,也可以计算两个指标的差额。同一类事物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其发展情况也互有差异。在研究某一总体现象时,为了更深刻认识其本质及其规律,常和一些不同空间、不同条件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同类现象在数量上的差异程度或问题的症结。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3)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同一时期两个性质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相对比,以说明交通事故现象的强度。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人口或行驶里程和之比,事故率(次/万车年)、伤人率(人/万车年)、死亡率(人/万车年)、经济损失率(千元/万车年)皆为强度相对指标。其计算式为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3)强度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同现象的普遍联系。互为条件是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客观基础。科学地计算和运用强度相对指标,必须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统计分析的要求,决定计算指标和计算方法。强度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交通安全状况,也可以反映现象的密度和普遍程度,同时可以反映交通安全水平。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动态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是事故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同一指标对比的比值,以表明交通事故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动的状态和趋势。其计算式为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相对指标2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平均指标反映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或平均水平,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把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抽象化的结果。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用来说明总体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利用平均指标可以对比同类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一般水平,以便比较水平的高低。利用平均指标可以比较某种现象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分析其发展变化,以便用来说明现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利用平均指标还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赖关系。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平均指标3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把总体单位的各个指标值相加求得总体指标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总量而计算出来的平均指标。其基本计算式为式(3-6)中分子与分母必须是来自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单位总量。就是说,总体标志总量正是同一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的标志数值总和。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平均指标3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2)简单算术平均数根据未经整理分组的原始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可以把每一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值逐个简单相加,求得总体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所得之商即为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式为式中:x算术平均数;N总体单位个数(即标志值项数);总体符号。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平均指标3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3)加权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可用来计算绝对数的平均数,而相对数的平均数必须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即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平均指标3式中:Qi单位的数量;Wi单位数量的权数;n单位的个数。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是n个变量值xi连乘积的n 次方根,是比较常见的平均数。几何平均数Qn计算式为把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就是动态数列。动态是指交通事故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状态和态势。根据所排列统计指标性质的不同,动态数列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平均指标3动态数列4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绝对数动态数列用绝对数指标排列而成的动态数列就是绝对数动态数列。它可表明交通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绝对数动态数列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类。用时期指标排列而成的绝对数动态数列为时期数列。用时点指标排列而成的绝对数动态数列为时点数列。2)相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是用相对数指标排列而成的动态指标。相对指标有多种,相对数动态数列也相应地有许多种。相对数动态数列可以说明交通事故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过程。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数列4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3)平均数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是用平均数指标排列而成的动态数列。平均数动态数列说明交通事故现象一般的发展变化过程。4)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通过相对数动态数列中各项数值的对比,才能观察交通事故现象发展的过程、趋势,才能研究其发展规律,保证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之间的可比性,是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为此,在编制动态数列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数列4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为此,在编制动态数列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1)总体的空间范围。(2)时期的长短。(3)指标的内容。(4)指标的计算方法要一致。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数列4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动态数列可反映交通事故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分析事故的变化特点的规律性。仅有动态数列还不够,还需计算动态分析指标,即计算平均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1)平均水平平均水平是动态数列中各时期的指标计算的序时平均数。交通事故在各个时期发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为了得出一般的概念,就需要计算平均水平。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2)增长量增长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规模、水平指标。增长量是计算期(或本期)数减去基准数的差数。计算期水平高于基准期水平时,为正数;计算期水平低于基准期水平时,则表现为负数。计算增长量时,由于使用的基准期不同,又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积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以计算期数减去前期数,表明单位时间内增长的绝对数。累积增长量是以计算期减去固定基准期数(一般是以数列的最初水平为固定基准期),表示一定时期内累积增长的绝对数,也等于这段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3)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即前面所提过的动态相对数)是计算期数与基准期数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交通事故在不同时期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由于对比的基准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分两种。即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计算期数与前期数之比,表明事故在一单位时期内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是计算期数与固定基准期数之比,表明事故在一段时期内的总体程度或总速度。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3)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表明事故增长的程度或速度,与发展速度不同。它不包括相当于基准期的部分,是反映纯增长速度。增长速度用x 表示。其计算式为式中:Ai计算期数;Ag基准期数;A增长量。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是了解一定阶段经常达到的一般速度,各期发展速度的平均指标。环比发展速度是表明各单位时期的发展速度,所以,平均发展速度就是将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加以平均。由于环比发展速度不是相加,而是连乘才能得出总速度(表3-2)。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通常不是利用算术平均法,而是用几何平均法。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为x1,x2,x3,xn,则平均发展速度为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第三节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即通常称的递增率)不能直接根据增长速度计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减1(或减100%)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为 x x-1 0.99-1 0.01 -1%三、交通事故的分析指标动态分析指标5平均增长速度为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中还有很多规范没有完成,交通事故分析和鉴定就是其中之一。法医鉴定技术已有长期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而汽车交通事故的技术分析和鉴定至今尚未形成学科体系。在汽车保有量和交通运输周转量迅速增加和法制不断健全的同时,交通事故争议和纠纷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典型交通事故鉴定的分析再现方法进行探索、归纳、整理。像法医科学那样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把现场勘查、碰撞试验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鉴定案例的分析和再现方法。事故案例分析是针对交通事故某一个案所进行的具体分析。相对统计分析来说,是微观分析。其目的在于再现一起交通事故的全过程,为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和改善汽车设计的安全性提供科学的论证和依据。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应作鉴定分析的内容取决于事故个案的具体情况,但是,从有关碰撞事故工程学来看,大致有下列内容。有关汽车结构性能的内容包括:碰撞车辆的制动性能,有无结构缺陷造成瞬间制动失灵,转向系是否灵活、可靠,悬架断裂的原因等。鉴定案例11)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某年6 月 日18 时10 分许。事故发生地点:临河街与岭东路交叉路口。天气和道路:干燥沥青路面。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有关汽车结构性能的内容1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12)事故过程事故现场勘查笔录记载如下:刘 驾驶吉A07 xxx胜利牌轿车沿临河街由南向北行驶。行至岭东路前,将同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赵 撞伤致死。速度和制动情况的推算:如紧急制动前的车速,起步后到达某一速度时所需要行驶的距离;按制动印迹推算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的地点到碰撞的时间,停车距离;根据车辆损坏情况,推算碰撞的速度等。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有关汽车结构性能的内容1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13)委托鉴定事项吉A07 xxx胜利牌轿车制动系技术状况。4)鉴定依据事故现场勘查笔录和事故现场勘测图。事故当事人刘 陈述笔录。事故现场环境考察。事故汽车行车制动检验。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有关汽车结构性能的内容1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15)汽车行车制动系和转向系技术状况在该年的7 月14 日15 时30 分在事故处理人员陪同下,查看了事故现场环境;约16 时至17 时,查看事故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损坏和碰撞接触情况;然后,对事故汽车进行制动试验检查。此过程事故当事双方代表和事故处理人员在场,行车制动系技术状况检查结果如下:(1)踩下制动踏板,制动灯亮。(2)在灰渣土路上,汽车以初速度约20km/h 制动3 次,汽车均能产生制动效果,且有制动的点头效应。(3)在沥青路面上,以约30km/h 的速度实施制动3 次,汽车均有制动效果,路面上留有可视的轮胎压印。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有关汽车结构性能的内容1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1(4)以初速度30 40km/h 在沥青路面上实施制动,路面上可见较为清晰的轮胎从滚动向滑动过渡的轮胎印迹8 9m 长。6)结论检查结果表明,吉A07 xxx胜利牌轿车行车制动系的制动效能低,低于有关法规的规定值,但未见制动失灵或失效的迹象。如从车辆损坏情况,鉴定碰撞双方的行驶方向和接触部位,碰撞车辆的作用力与被碰撞车的速度变化,碰撞时乘员身体的移动和加害部位,受害人是撞击致死,还是碾压致死,有无二次碾压致死的可能,印迹是否是肇事车辆留下来的。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有关汽车结构性能的内容1事故因果关系的内容2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21)事故概况某年6 月 日15 时许,姜 驾驶黑N72 xxx桑塔纳牌轿车由长春向哈尔滨方向行驶至102 线1142km 200m 处,与对向驶来由马 驾驶的吉AE5 xxx捷达轿车发生碰撞交通事故,导致汽车乘员受伤和路侧行人死亡,两车不同程度损坏。2)鉴定内容黑N 72 xxx桑塔纳牌轿车左前轮胎爆裂分析。3)鉴定依据(1)事故案卷中事故现场勘查草图、比例图、现场照片以及当事人和目击者笔录。(2)事故办案人员案情介绍。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事故因果关系的内容2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2(3)事故现场周围环境。(4)两车损坏(含接触变形)情况和特点。4)检查与分析(1)事故车辆检查,受交警支队事故处委托,于7 月3 日上午10 时至11 时30 分,于 市交通警察大队停车场检查了黑N 72 桑塔纳轿车和吉A E5 xxx捷达轿车损坏情况和特点如下:参与事故两辆汽辆汽车的左前轮均爆裂。黑N72 xxx桑塔纳牌轿车左前轮轮胎破损部位对应的铝合金轮辋破碎,吉AE5 xxx捷达轿车左前轮轮胎破损部位对应的钢制轮辋严重变形。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事故因果关系的内容2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2两辆汽车左前轮轮胎爆裂处均存在轮胎刮擦熔化痕迹,且黑N 72 xxx桑塔纳牌轿车靠近刮擦胎面的较小爆裂口处有明显刮擦痕迹。黑N72xxx桑塔纳牌轿车左前轮附近的车身(左前翼子板附近)遗留下撞击变形,吉AE 5 xxx捷达牌轿车左侧整个车身长度遗留下刮擦变形。(2)事故案卷查阅。事故现场草图、比例图记录以及照片上显示的左侧轮胎拖痕均表明,黑N72 xxx桑塔纳牌轿车碰撞后从中心线路面左侧穿过中心线回到其行车道(中心线右侧路面),吉AE5 xxx捷达牌轿车碰撞后左前轮轮胎因爆裂后在路面上留下黑色拖痕,而其另三个轮胎在路面上留下侧滑印迹。(3)事故现场环境:事故现场道路环境为平直道路,视线良好。一、事故案例分析鉴定内容事故因果关系的内容2第四节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的内容和步骤鉴定案例2(4)分析。两车接触留下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