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ppt

    • 资源ID:88696567       资源大小:1.95MB        全文页数:9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ppt

    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孔子教育名言孔子教育名言 1.1.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为为人人谋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传不不习习乎?乎?(学而学而)解解读读:我每天多次:我每天多次检查检查自己:替人自己:替人谋谋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划事情,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方吗吗?同朋友交往有不?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诚实的地方的地方吗吗?老?老师传师传授授给给我的学我的学业业,还还有不温有不温习习的的吗吗?引申引申为为:一个人上:一个人上进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2.2.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述而述而)解解读读:要:要选择选择好的并向其学好的并向其学习习,若是不好的就要反省并改掉它。,若是不好的就要反省并改掉它。引申引申为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过改改过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样的的错误错误 3.3.知之知之为为知之,不知知之,不知为为不知,是知也。(不知,是知也。(为为政政)解解读读:对对一件事确一件事确实实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就说说是知道;确是知道;确实实不知道的,就不知道的,就说说明不知道;明不知道;这这才是真正的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引申引申为为:虚心是知:虚心是知识识的向的向导导。4.4.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季氏)解解读读:不学会礼:不学会礼仪仪礼貌,就礼貌,就难难以有立身之以有立身之处处。引申引申为为:教:教导导人人们们行行动动要以礼要以礼为标为标准。准。诲诲人人不不倦倦 2005 2005年年9 9月月2929日,联合国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2006年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每年出资年出资1515万美元万美元(首期为首期为5 5年年),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孔子教育奖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立的教育奖项。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万,为何独以“孔子孔子”为名为名设立教育奖?设立教育奖?子曰:子曰:“学而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诲人不倦。”论语论语述而述而 这句话的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感到疲倦。诵读感知诵读感知1 1、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2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3 3、女与回也孰愈、女与回也孰愈4 4、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知二5 5、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6 6、由也问、由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求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1 1、又闻、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君子之远其子也 2 2、举一隅、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复也3 3、女与回也、女与回也/孰愈孰愈4 4、赐也、赐也/何敢望回?回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闻一知二5 5、有父兄在,如之何、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其闻斯行之6 6、由也、由也/问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求也/问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三隅反、闻一知十、切磋琢发、举一隅而三隅反、闻一知十、切磋琢磨、告诸往而知来、绘事后素、述而不作。磨、告诸往而知来、绘事后素、述而不作。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15章章中包含了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关于教者的素养关于教者的素养教育作用教育作用(第(第1 1、2 2章)章)(17.217.2、17.317.3)子曰:子曰:“性性 指人的性情、本性指人的性情、本性 相近相近也也,习习 习习染染 相远相远也也“也,也,也。也。”表示判断表示判断。”子曰:子曰:“唯唯 只有只有 上知上知 知:同知:同“智智”;上知:;上知:上等的智者上等的智者 与与下愚下愚 下等的愚人下等的愚人 不移不移 改变改变。”第一章(第一章(17.217.2)第二章()第二章(17.317.3)教育作用)教育作用 所有的中人所有的中人天赋都差不多天赋都差不多,只是因为,只是因为后天的教养后天的教养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了。这就了。这就肯定了人的教养的可塑肯定了人的教养的可塑性性,基于这一点,孔子特别,基于这一点,孔子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性。“上智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下愚”指卑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贱而又愚蠢的人,这两类人是先天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所决定的,是不能通过教育改变的。通过教育改变的。唯唯上知上知与与下愚下愚不移不移子曰子曰:生而知之者生而知之者,上也上也;学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次也次也;困而困而学之学之,又其次也又其次也;困而不学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民斯为下矣。(16.9)(16.9)【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下等。习:习:1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阳货2 2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学而)3 3莫如修仁义而习文。(韩非子莫如修仁义而习文。(韩非子?五蠹)五蠹)4 4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本性)性)5 5通书,习戎事。(新唐书通书,习戎事。(新唐书?张仲武传)张仲武传)6 6鹰乃学习。(礼记鹰乃学习。(礼记?月令)月令)(习染、习惯)(习染、习惯)(反复练习)(反复练习)(学习)(学习)(习惯于)(习惯于)(熟悉)(熟悉)(飞翔)(飞翔)一词多义 “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习相远”,所强调的是,所强调的是后天后天因素(教因素(教养)的作用,养)的作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强调强调先天先天因素的因素的作用。这里是说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作用。这里是说这两类人是先天所决定的,是不能改变的。因此,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变的。因此,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性相近,性相近,习相远习相远”这种观点。因为作为仁者,作为教育家,孔这种观点。因为作为仁者,作为教育家,孔子更看重的是后天教养的一面,所以他苦口婆心地叮子更看重的是后天教养的一面,所以他苦口婆心地叮咛我们咛我们“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并现身说法。他说:,并现身说法。他说:“我非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重视教育,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都说明孔子是主张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都说明孔子是肯定教育的育人功能肯定教育的育人功能的。的。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建国君君民,教学为先。兑民,教学为先。兑(yue)(yue)命曰:命曰:“念终始念终始典典于学。于学。”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学记学记)【译文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治理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尚书.说命说命中说:中说:“自始自终想着学习。自始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为有用的东西,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还得要经过打磨加工。用这个道理来说明学习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儒家的学者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儒家的学者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的天赋和才能,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到充分的展现。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根本的要靠教育,联系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论语中的其他篇章,我们还能够找到孔子的以下的以下“片言只语片言只语”,对此你作何理解?,对此你作何理解?1.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礼运)礼运)2.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既富矣,又何加焉?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论语(论语?子路)子路)3.3.子曰: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论语语?子路)子路)4.4.子曰: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论语?子路子路)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守法规。在孔子看来,用礼乐文化来教育人的行为规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范和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孔子的这一教育观恰恰符合儒家家“以德治民以德治民”的主张。的主张。先富后教先富后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分重要的问题。孔子重视人民,主张富民,但他又认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为民富了,更要注意使人民受教育以提高素质。但他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并不认为只有富裕以后才能进行教育,而是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育作为立国之本,放在治国的首位。孔子把孔子把“民食、民兵、民信民食、民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本条件,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要的地位。教育教育对象对象(第(第3 3章)章)(15.3915.39)子曰:子曰:“有教无有教无类类。”“类类”的含义:的含义:一是指一是指“族类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二是指“等类等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级。级。第三章(第三章(15.3915.39)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据考,古今学问大家对据考,古今学问大家对“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大致有三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你赞同何种观点?并详述理由。种不同的看法,你赞同何种观点?并详述理由。第一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育。何晏认为,何晏认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无有贵贱种类也”。(何晏论语集解)。(何晏论语集解)第二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中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注为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种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为种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中的中的“有有”应释为应释为“域域”,即分划居住区域,即分划居住区域的意思;的意思;“教教”应释为应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类类”则是则是“族类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统治的社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世袭统治的社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凡是贵族,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治、军事族,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治、军事训练。训练。(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第一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少数是是贵族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商人人子弟(如子贡),子弟(如子贡),大多大多数是数是平民平民(如颜回、(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涿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涿zhuzhu聚。孔子是鲁国人,从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地域看他的学生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从民族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教的,来者不拒。第二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如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颜回、子贡的的接受能力较强,像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差。的智力却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学习态度度上,上,颜回颜回好学,好学,宰予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生。他们的年龄年龄也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也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十岁的。孔子并未因品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十岁的。孔子并未因品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最好的学生。这些事实说明,后来都成为孔子最好的学生。这些事实说明,朱熹将朱熹将“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解释为人不分善恶,都可解释为人不分善恶,都可以进行教育,这也是符合孔子的教育实际的。以进行教育,这也是符合孔子的教育实际的。颜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雍也雍也);冉雍冉雍“父,贱人父,贱人”(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家),家“无置锥之地无置锥之地”(梁启雄(梁启雄荀子简释荀子简释)。)。曾参曾参“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庄子庄子让王让王)子思子思家贫,其居处家贫,其居处“蓬户不完蓬户不完”,“上漏下湿上漏下湿”(王先谦(王先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孔子曾评价孔子曾评价宰予宰予“予之不仁也予之不仁也”(阳货阳货);子路子路“性鄙,好勇力性鄙,好勇力”,在成为孔子学生之前,在成为孔子学生之前曾经曾经“陵暴孔子陵暴孔子”(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子张子张秉性邪辟,秉性邪辟,公冶长公冶长坐过牢坐过牢(公冶长公冶长)。第二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人”不包括占人类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孔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主张,它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就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对此,你作何评价?。对此,你作何评价?可见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可见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教育教育内容内容(第(第4 4、7 7章)章)(7.257.25、16.1316.13)子以子以 用,介词用,介词 四教四教 省略省略“之之”,代,代“学生学生”:文文 指文献、古籍等指文献、古籍等、行行 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忠 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信信 以实之谓信,与人交往讲诚信的意思以实之谓信,与人交往讲诚信的意思。第四章(第四章(7.257.25)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概括起来讲,就是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书本知识,社会实践会实践和和道德修养道德修养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德文诗礼德文诗礼)陈亢问于陈亢问于 向,介词向,介词 伯鱼曰:伯鱼曰:“子亦有子亦有异闻异闻 指不同于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乎?乎?”对曰:对曰:“未也。尝独立,未也。尝独立,鲤鲤趋趋而而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地”过庭。曰:过庭。曰:学诗学诗乎?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诗学诗 也也。不学诗,不学诗,无以无以言。言。鲤退而鲤退而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礼学礼 也也。不学礼,不学礼,无以无以立。立。鲤退而学礼。闻鲤退而学礼。闻 听说听说 斯斯二者。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之远远 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 其子也。其子也。”第七章(第七章(16.1316.13)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学学诗诗、学礼。、学礼。闻闻:不不闻闻机杼声,惟机杼声,惟闻闻女叹息。女叹息。生乎吾前,其生乎吾前,其闻闻道也故先乎吾。道也故先乎吾。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闻达于诸侯。达于诸侯。博博闻闻强志强志听到、听说听到、听说名声、声望名声、声望知道、懂得知道、懂得见闻、知识见闻、知识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的“言论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1.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2.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阳货)3.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4.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2 2、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木之名。”(阳货阳货)孔子说: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3 3、兴于、兴于诗诗,立于,立于礼礼,成于,成于乐乐。(。(泰伯泰伯)孔子说: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诗,自,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为中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德行修养。他认为首先应教。他认为首先应教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育学生在家孝顺父母,外出敬爱兄长,不多说话,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说则诚实可靠,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认为要从学习礼余力的时候,就去学习文献。他还认为要从学习礼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开始,不学习礼,就没有道德标准,就失去了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视学诗,更可贵的是不讲于社会的根本。他尤为重视学诗,更可贵的是不讲鬼神迷信。孔子在那个宗教迷信思想很流行的时代,鬼神迷信。孔子在那个宗教迷信思想很流行的时代,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能做到这样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他尽管自己博学多识,但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他尽管自己博学多识,但不重视科学知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教育教育原则与方法原则与方法(第(第5 5、8 8、9 9、1111、1212章)章)(11.311.3、16.1316.13、7.87.8、5.95.9、3.83.8、11.2211.22、17.1917.19)第五章(第五章(11.311.3)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和原则德行德行 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颜渊、闵子骞、: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冉伯牛、仲弓。言语言语 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宰我、子贡。:宰我、子贡。政事政事 指能从事政治事务指能从事政治事务:冉有、季路。:冉有、季路。文学文学 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子游、子夏。:子游、子夏。1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是因是依据、根据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的意思;材是人人的意的意思,这里指思,这里指学生学生;施是;施是实施、实行实施、实行的意思;的意思;教是教是教育、教诲教育、教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依据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相应的教育。孔子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孔子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分析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生的特点,并且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各得其所,迅速发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展。正因如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夫子教人,各因其材。”1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子路子路问:问:“闻闻斯斯 就就 行行诸诸“之乎之乎”的合音的合音?”子曰: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如之何如之何 怎么怎么 其闻斯行之?其闻斯行之?”冉有冉有问: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公西华曰: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惑。赤也惑 疑疑惑惑,敢敢问。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求也退 退缩退缩,故,故 所以所以 进进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使进进”,指鼓励他大胆干,指鼓励他大胆干 之;由也之;由也兼人兼人 好勇过人好勇过人,故退,故退 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使退退”,指给,指给他一些约束他一些约束 之。之。”第十二章(第十二章(11.2211.22)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和原则子路子路:轻率鲁莽轻率鲁莽冉有:冉有:优柔寡断优柔寡断在个人发展方向上的因材施教在个人发展方向上的因材施教第五章(第五章(11.311.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第十二章(第十二章(11.2211.22)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个人品性修养方面的因材施教在个人品性修养方面的因材施教1 1、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陈亢问于陈亢问于 向,介词向,介词 伯鱼曰:伯鱼曰:“子亦有子亦有异闻异闻 指不同于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乎?乎?”对曰:对曰:“未也。尝独立,未也。尝独立,鲤鲤趋趋而而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地”过庭。曰:过庭。曰:学诗学诗乎?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诗学诗 也也。不学诗,不学诗,无以无以言。言。鲤退而鲤退而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礼学礼 也也。不学礼,不学礼,无以无以立。立。鲤退而学礼。闻鲤退而学礼。闻 听说听说 斯斯二者。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之远远 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 其子也。其子也。”第七章(第七章(16.1316.13)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第八章(第八章(7.87.8)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和原则子曰:子曰:“不不愤愤 苦思冥想又仍领会不了的样子苦思冥想又仍领会不了的样子 不不启启 启发启发,不,不悱悱 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想说又不能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不不发发 启发启发。举一。举一隅隅而不而不以以三隅三隅反反 同同“返返”,则不,则不复复 再再 也。也。”2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一反三的教学法。举一反三的教学法。这是典型的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诱。诱导,启发。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导,启发。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刺激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由此收到事半功倍事半功倍的教的教学效果。学效果。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1 1、实行启发式必须、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教的火候(愤愤则启,则启,悱悱则发);则发);“愤愤”和和“悱悱”,都是形容学生,都是形容学生追求知识的一追求知识的一种急切的心理状态。种急切的心理状态。2 2、实行启发式必须有、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通的目的。(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老爹在饭桌上就幼儿识字。拿了一根筷子放桌老爹在饭桌上就幼儿识字。拿了一根筷子放桌子上,说这是子上,说这是“一一”字,记住了。儿子说,哦。字,记住了。儿子说,哦。这是这是“一一”字。记得了!第二天老爹拿了一个字。记得了!第二天老爹拿了一个扁担,往地上一放,问这是啥字?儿子呆了,扁担,往地上一放,问这是啥字?儿子呆了,不知道啊?老爹呵斥,就是昨天教的不知道啊?老爹呵斥,就是昨天教的“一一”嘛,嘛,一天就忘。儿子却哭着说,这个一天就忘。儿子却哭着说,这个“一一”字才一字才一天就会长这么大了,我怎么能认得呢?天就会长这么大了,我怎么能认得呢?一个陌生人和一个本地人在同一个城市找一个一个陌生人和一个本地人在同一个城市找一个地址一样。本地人肯定比陌生人要快的多。因地址一样。本地人肯定比陌生人要快的多。因为他对道路更熟悉。为他对道路更熟悉。2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陈亢问于陈亢问于 向,介词向,介词 伯鱼曰:伯鱼曰:“子亦有子亦有异闻异闻 指不同于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乎?乎?”对曰:对曰:“未也。尝独立,未也。尝独立,鲤鲤趋趋而而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地”过庭。曰:过庭。曰:学诗学诗乎?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诗学诗 也也。不学诗,不学诗,无以无以言。言。鲤退而鲤退而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礼学礼 也也。不学礼,不学礼,无以无以立。立。鲤退而学礼。闻鲤退而学礼。闻 听说听说 斯斯二者。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之远远 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 其子也。其子也。”第七章(第七章(16.1316.13)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第第九九章(章(5.95.9)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和原则子谓子贡曰:子谓子贡曰:“女女 同同“汝汝”,你,你 与回也孰与回也孰 谁谁 愈愈?”对曰:对曰:“赐也何敢赐也何敢望望 同同“方方”,比较,比较 回?回也闻一以回?回也闻一以 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表承接关系,相当于“而而”,可不译可不译 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子曰:“弗弗如也。吾如也。吾与与 同意,赞同同意,赞同 女弗如女弗如 省略了代词省略了代词“之之”,代,代“颜回颜回”也。也。”3 3、激励式教学法激励式教学法颜回:闻一知十颜回:闻一知十 端木赐:闻一知二端木赐:闻一知二第第十一十一章(章(3.83.8)教学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和原则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相当于相当于“啊啊”,素以为绚,素以为绚 即即“以素为绚以素为绚”兮兮。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绘事后 省略了介词省略了介词“于于”素。素。”曰:曰:“礼后乎礼后乎 省略了省略了“义义”?”子曰:子曰:“起予起予 我,孔子自称我,孔子自称 者商者商 子夏姓卜,子夏姓卜,名商名商 也,始可与也,始可与 省略了代词省略了代词“汝汝”言言 讨论、讨论、讨论讨论 诗已矣。诗已矣。”4 4、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子夏有子夏有举一反三举一反三的学习意识的学习意识孔子说孔子说“绘事后素绘事后素”,这里用了怎样的说理,这里用了怎样的说理方法,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方法,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类比的说理方法,用类比的说理方法,用“绘事绘事”类比礼类比礼仪,用仪,用“素素”类比仁义。类比仁义。孔子认为仁义先于礼仪,教人学习礼孔子认为仁义先于礼仪,教人学习礼仪首先要教人具备仁义,这体现孔子仪首先要教人具备仁义,这体现孔子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教学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的教学思想。与与:玉斗一双,欲玉斗一双,欲与与亚父。亚父。失其所失其所与与,不知。,不知。君不君不与与胜者,而胜者,而与与不胜者。不胜者。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与其所以失天下其所以失天下者者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给与、授予给与、授予结交结交帮助帮助和、同和、同同同“欤欤”,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陈亢问于陈亢问于 向,介词向,介词 伯鱼曰:伯鱼曰:“子亦有子亦有异闻异闻 指不同于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乎?乎?”对曰:对曰:“未也。尝独立,未也。尝独立,鲤鲤趋趋而而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地”过庭。曰:过庭。曰:学诗学诗乎?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诗学诗 也也。不学诗,不学诗,无以无以言。言。鲤退而鲤退而 表承接关系,可不译表承接关系,可不译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未 学礼学礼 也也。不学礼,不学礼,无以无以立。立。鲤退而学礼。闻鲤退而学礼。闻 听说听说 斯斯二者。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之远远 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疏远,这里指不亲近、不偏爱 其子也。其子也。”第七章(第七章(16.1316.13)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原则5 5、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原则有哪些?孔子的教育方法与原则有哪些?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原则 2。启式发启式发教学法教学法 3。激励式激励式教学法教学法 4。讨论式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法 5。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原则原则教育教育者的素养者的素养(第(第6 6、1010、1313、1414、1515章)章)(7.347.34、1.151.15、17.1917.19、7.17.1、9.159.15)第六章(第六章(7.347.34)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育态度(教师素养)子曰:子曰:“若若 如果如果 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与仁,则吾岂敢?抑抑 不过、不过、只是只是 为为 做做 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 如此、这样如此、这样 已矣。已矣。”公西华曰:公西华曰:“正唯正唯弟子弟子不能学也。不能学也。”教育者的素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者的素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好学、耐心(好学、耐心敬业)敬业)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而不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范。顾鸿安顾鸿安论语解读论语解读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选读—诲人不倦》.ppt)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