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难点梳理2021.docx
-
资源ID:88732338
资源大小:39.2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难点梳理2021.docx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难点梳理2021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1一、能源的分类1、按照能源的性质分类(1)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2)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源核能。2、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2、市场广阔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四、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图3.5)。五、能源的综合利用: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2、形成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结构。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2、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3、“三废”的治理对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容易自燃引起空气污染的煤矸石,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对于选煤厂产生的煤泥,经干燥后再利用。对于废水主要采取沉淀净化的办法。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是:A.做好消烟除尘工作;B.营造防风林带,开展复垦绿化造林。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2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人口转化-增加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2)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3)推动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生产效率;(4)推进科技进步大城市是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促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提升;(5)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渗透,全方位影响农村,利于城市与乡村间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3)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为了使城市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31、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2、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3、等温线的突变。(2)、E、F、G、H、I五处的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说明这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高。因这五地都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3)、在青藏高原和科迪勒拉山脉等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这里比同纬度的两侧的气温低。因高原山地海拔高,降温作用明显。小范围闭合等温线也是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4)、A、B两处凸向的纬度比C、D两处的更低。因A、B两处的寒流是由寒冷的西风漂流向低纬运动而形成的,水温更低,气温相应降低。而C、D两处的寒流是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向低纬运动而形成的,水温较高,气温相应较高。(5)、从图中可以读出,同一纬度高温区等温线凸向高纬,低温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可简记为高温高凸,低温低凸(同一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