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申请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doc
-
资源ID:88780145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申请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doc
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Wen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国环评证乙字第2014号二O一三年二月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1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1.3生产工艺4(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5(三)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63.1污染源分析6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83.3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93.5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2(四)公众参与164.1公众参与目的和形式164.2被调查对象分析174.3调查结果分析174.4项目公示184.5公示结果214.6公众参与结论23(五)环评影响评价结论23(六)联系方式23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性质:技改建设地点:永嘉县瓯北东瓯工业园区建设单位: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档超细纤维新材料技术或工艺,项目技改开发中试机一台、200万平方米/年超纤染色等国产设备82台(套),新建2#深加工车间、辅助用房和废水处理设施、罐区新增1个250m3DMF储罐,锅炉房扩建新增1台10t/h蒸汽锅炉和1台5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淘汰现有1台3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项目技改完成后形成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的生产能力。项目总用地面积30269.1平方米,原建筑面积22643.17平方米,原建筑占地面积11970.4平方米。本次技改新增构筑物占地面积2232.14平方米,其中2号深加工车间1328.1平方米,辅助用房面积69.38平方米,储罐面积132.7平方米,锅炉房扩建部分面积72.96平方米,露天设施面积629平方米;新增构筑物建筑面积1539.82平方米,其中深加工车间1328.1平方米,辅助用房138.76,锅炉房扩建部分72.9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定员及班制:企业现有员工300人,根据生产和管理需要,技改项目实施后需要新增员工50人,新增后全厂职工350人。根据专业生产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全年工作时间300天,工作制度三班制(4班3运转),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1.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主体工程由超纤车间、生产车间、1#深加工车间和2#深加工车间(技改新增)组成,辅助工程由锅炉房、配电房和空压机房等组成,公用工程由供水、供电、供汽、食堂宿舍楼和厂区工程等组成,储运工程由储罐区和运输、工程项目组成见表1.2-1。厂区总平图见图1-1。表1.2-1 工程项目组成表序号工程类别工程(车间)名称技改前规模技改后规模1主体工程超纤车间设置纺丝线1条、无纺布线2条、定型线1条.2条纺丝线、2条无纺布定型线、搓揉机和磨皮机若干。生产车间(甲类)2条湿法线和2条甲苯抽出线。2条湿法线和2条甲苯抽出线。1#深加工车间设置超纤干法线1条、中试机1台、上油定型线1条。1条超纤干法线、中试机1台(现状已有、不涉及产能)、上油定型线1条、印刷、压花、干揉和水揉设备若干。2#深加工车间(技改新增)无染色机和定型机。2辅助工程锅炉房厂内设锅炉房一个。本次技改扩建锅炉房面积72.96平方米。空压机房厂内设空压机房一个。厂内设空压机房一个。配电房厂内设配电房一个。厂内设配电房一个。3公用工程供水自来水公司供应,由市政网五星大道接口处接入。自来水公司供应,由市政网五星大道接口处接入。供电电源来自市政电网。电源来自市政电网。供汽、供热设置锅炉房1个、3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一台。导热油为XD-350导热油。设置锅炉房1个, 10T/H蒸汽锅炉一台、500万大卡导热油锅炉一台。导热油为XD-350导热油。食堂宿舍楼面积为1200 m2面积为1200 m2厂区工程道路、厂区绿化、围墙、厂区供水管网和污水管网、配电房等。道路、厂区绿化、围墙、厂区供水管网和污水管网、配电房等。4储运工程储罐区甲苯储罐两个。技改新增250m3DMF储罐1个(技改前DMF依托科一)。运输原料采用汽运方式,燃料煤采用运煤车运输方式,厂内各车间原辅材料采用叉车运输,锅炉房煤灰渣用手推灰斗车运送至临时堆灰渣场堆存原料采用汽运方式,燃料煤采用运煤车运输方式,厂内各车间原辅材料采用叉车运输,锅炉房煤灰渣用手推灰斗车运送至临时堆灰渣场堆存5环保工程废气处理锅炉废气采取干法旋风除尘+双碱脱硫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甲苯回收装置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装置。干法、湿法生产线和配料车间废气收集后通过水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锅炉废气采取干法旋风除尘+双碱脱硫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甲苯回收装置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装置。干法、湿法生产线和配料车间废气收集后通过水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水处理(技改新增)废水处理站依托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生产废水经企业自建的废水处理站预处理达标后纳管瓯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瓯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纳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脱硫废水经调节池中和沉淀池沉淀后循环利用,不排放。生产废水处理站位于厂区东南角。固废处理煤灰渣外运铺路制砖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废水处理站污泥外运填埋;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煤灰渣外运铺路制砖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废水处理站污泥外运填埋;生活垃圾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噪声处理消声、隔声等。消声、隔声等。图1-1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1.3生产工艺图1-2 技改后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本项目位于永嘉县瓯北东瓯工业园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8°0348”,东经120°3649”,项目地理位置见下图。本项目位于永嘉县瓯北东瓯工业园区,东侧为中国杰豪鞋业有限公司,南侧为轻纺路,隔路为厂房,西侧为五星大道,隔路为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北侧为保罗盖帝鞋业有限公司,详见项目四至关系图2 -1。图2-2 项目四至关系图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水环境根据工程的初步分析,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瓯北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口上游1km至下游2km范围。(2)大气评价范围确定为以地块的区域中点为中心,半径为2.5km圆形区域。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图见图1-1。(3)噪声项目厂界向外延伸200m区域。(4)风险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为中心,半径为3km的圆形区域(5)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范围为小于等于20km2。图1-1 大气评价范围图(三)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污染源分析本项目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汇总情况见表3-1。表 3-1 技改项目污染源强汇总污染物产生量(t/a)削减量(t/a)排放量(t/a)废水生产废水废水量1136400113640COD96.7289.9456.775氨氮3.7782.8580.92生活废水废水量120001200COD0.60.5280.072氨氮0.0420.0320.01合计废水量1148400114840COD97.3290.4736.847氨氮3.822.890.93废气三版印刷有机废气DMF1.21.0830.117丁酮0.40.3610.039储罐呼吸损耗DMF0.30.270.03锅炉烟气SO219214448NO244.1044.1烟尘210199.510.5固废废边角料550煤渣450045000废水处理污泥3003000原料包装物550生活垃圾15150废导热油t/次40本项目技改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下表3-2所示。表3-2 技改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类型项目单位技改前原环评排放量技改项目排放量技改后全厂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技改前后增减量废水生产废水t/a3433111364012797419997+93643生活废水t/a144001200156000+1200废水量合计t/a4873111484014357419997+94843CODt/a4.876.8478.613.15+3.74氨氮t/a0.730.931.150.5+0.42废气DMFt/a8.80.1478.9470+0.147丁酮t/a530.03953.0390+0.039甲苯t/a61.964061.96400SO2t/a67.58484867.58-19.58NO2t/a/44.144.1/烟尘t/a19.810.510.519.8-9.3注:技改前后固废排放量均为零。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本项目主要保护对象为:地表水: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纳污水体瓯江临江岐头(出海口)水功能区为瓯江温州景观工业用水区地表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为多功能区,目标水质为III类。环境空气:根据温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属于二类空气环境功能区,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地块西侧临五星大道,五星大道两侧20米范围内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声环境功能区。敏感点:根据现状调查本项目距离较近的敏感点主要为东侧堡一村、东北侧堡二村和瓯北四小,东南侧五星村和北侧礁下村。主要敏感点保护目标表见下表,现状敏感点示意图见下图。表3-3 主要敏感点保护目标表敏感点方位与本项目厂界最近距离规模备注堡一村E4001000多户、4000多人堡二村NE450800多户、3000多人五星村SE500500多户、2000多人瓯北四小NE645师生1000人礁下村N8001500多人3.3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预测评价结果1、水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瓯江是大河,潮流量大,扩散稀释能力强,本项目废水量相对瓯江而言微乎其微,因此对瓯江影响很小。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三版印刷有机废气本项目三版印刷车间DMF、丁酮废气有组织排放的最大地面浓度较小,分别为0.00119 mg/m3、0.000398 mg/m3,距源中心距离为274m,占标率均小于10%; DMF、丁酮废气无组织排放的最大地面浓度分别为0.012 mg/m3、0.00385mg/m3,距源中心距离为107m,占标率均小于10%,因此本项目三版印刷车间DMF和丁酮经收集后通过废气喷淋吸收塔处理之后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DMF、丁酮废气最大地面浓度较小,低于相应的标准,对周围环境影响轻微。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三版印刷车间无组织排放废气为DMF和丁酮大气防护计算结果为0。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三版印刷所在车间设置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最近规划敏感点距离项目厂界400米以上,因此本项目建设能够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燃煤锅炉废气根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在正常工况下,本项目燃煤锅炉产生的氮氧化物、SO2和TSP对区域最大浓度点的贡献很小,分别为2.38E-02、2.59E-02mg/m3和5.67E-03mg/m3,占标率分别为9.91%、5.18%和0.63%,下风向预测浓度最大值为下风向距离380米处,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堡一村、堡二村、五星村、瓯北四小和礁小村氮氧化物、SO2和TSP贡献值很小,均未超标。因此本项目锅炉燃煤烟气污染物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废水处理站废气本项目选址地为工业区内,周围为其他企业,本项目厂界离最近敏感点堡一村400米以上,且本污水站产生恶臭废气源强小,通过对污泥池、调节池、厌氧池等加盖收集臭气并采用碱液喷淋处理后,不会对周边敏感点产生影响。DMF储罐废气本项目DMF储罐废气主要包括大呼吸和小呼吸废气,由于储罐废气采取加装呼吸阀、平衡管回流措施、水喷淋、氮封等措施,则废气削减率能达到90%以上,由于本项目排放量很小,经大气稀释扩散之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东瓯工业园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3类和4类声功能区标准。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正常运行时,四周厂界昼间夜间噪声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建议建设采取相应的隔声减振措施同时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确保厂界噪声稳定达标。由于本项目距离敏感点较远,对敏感点贡献值很小,因此本项目正常运行时噪声对敏感点影响不大。4、固废影响分析本项目各类固体废物经合理的处理处置后,正常情况下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5、污染防治措施结论污染防治措施见表3-4。表3-4 污染防治措施清单污染源类别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废水生产废水项目产生的废水收集后纳入企业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纳管排入瓯北污水处理厂。生活废水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其他生活废水一起并入企业自建的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废气三版印刷有机废气三版印刷生产线上的涂台封闭引风集气,涂台设置移门,使工人通过移门进出,为了降低操作工人的操作环境废气浓度,采用操作台上吹气,顶底部分别抽气的方式。烘干工段密闭,集气至现有中试线DMF废气喷淋吸收塔处理后排放。废气集中废气吸收塔处理后经不低于15米的排气筒排放。采取以上措施保证集气率不低于95%,废气处理效率不低于95%。粉尘基布生产梳棉工序产生的纤维粉尘,由梳棉机自带的封闭型除尘装置回收处置。半成品革表面磨毛工序产生的磨毛粉尘,由磨毛机自带的集气和除尘装置处理。锅炉废气应选用含硫量小于0.8%的煤并采取治理措施。对新建锅炉应采取脱硫措施,采用水膜除尘+双碱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在75%以上,除尘效率95%以上,锅炉烟囱高度35米。(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锅炉房装机容量为10-20t/h,烟囱高度不能低于40m。现有燃煤烟气处理设施烟尘高度为35米,不能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相关规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50%执行)。储罐废气对储罐区的废气采取加装呼吸阀、平衡管回流措施、氮封等措施。废水处理站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各废气产生单元如调节池、厌氧池和污泥池均加盖处理,尾气水喷淋、碱喷淋二级喷淋吸收。固废生产固废生活垃圾一般固废尽可能回收利用,如离型纸可由专业厂家生产木质粉或造纸,PE残渣用于生产低档塑料产品,煤渣可做铺路或制砖用,其他不可用部分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可乱堆乱放。噪声生产噪声1、各类水泵需集中在水泵房内;2、空压机安置在单独房间内,空压机底部做减震处理;3、对于噪声较大的锅炉风机,采用消声器进行治理;4、加强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其他1、卫生防护距离400米。2、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6、总量控制根据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温政令123号),现阶段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新增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排污单位需进行通过排污权交易有偿获得。根据总量平衡分析,技改项目二氧化硫指标可以通过自行平衡解决,无需通过排污权交易有偿获得。技改项目完成后全厂新增COD排放量3.74 t/a,由浙江科一合成革有限公司现有COD总量替代削减,无需通过排污权交易有偿获得。7、公众参与项项目自受委托后及环评过程中分别于2013年1月16日-1月29日与2013年1月31日-2013年2月18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东瓯街道张堡社区门口进行了两次环评张贴公示,公示期限均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环保审批部门、当地环保部门、环评单位等单位没有接到周围群众、单位来信来电表示反对本项目的意见,本项目环保公示期间进行了50份个人和23份单位的公众参与调查,本项目公众参与基本符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意见(浙环发200855号)的有关要求。3.4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3.4.1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按石油化工行业统计,物料泄漏事故发生概率约为1×10-2/年1×10-3/年,贮罐爆炸的事故概率在1×10-5/年1×10-4/年之间。只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安全管理,认为本技改项目的环境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3.4.2 储存过程风险防范措施1、罐区应设防火堤,防火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防火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并应能承受所容纳易燃液体在堤内最高液位所产生的静压力且不应泄漏。立式储罐防火堤的计算高度应保证堤内有效容积需要。防火堤的实高不应低于1m(以防火堤内侧设计地坪计),且不宜高于2.2m(以防火堤外侧道路路面计)。 严禁在防火堤上开洞。管道穿越防火堤处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在雨水沟穿越防火堤处,应采取排水阻油措施。储罐组防火堤的人行踏步不应少于两处,且应处于不同的方位上。2、储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3、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不应小于储罐组内一个最大储罐的容量。4、立式储罐的进料管,应从储罐下部接入;如确需从上部接入,甲、乙、丙A类易燃液体的进料管应延伸到储罐的底部。 5、储罐应装设进出接合管、排污孔、人孔和通气管等基本附件;储存甲、乙类易燃液体的固定顶储罐的通气管上必须装设阻火器和呼吸阀。6、储罐应设梯子和栏杆。高度大于5m的立式储罐,应采用盘梯或斜梯。拱顶储罐罐顶上经常走人的地方,应设防滑踏步。7、立式储罐应设液位计和液位报警器。8、地上立式储罐的基础面标高,宜高出储罐周围设计地坪标高0.5m。9、易燃液体储罐的主要进出口管道宜采用挠性或柔性连接方式。7.6.2生产过程风险管理1、厂区的总平面应根据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和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的要求进行合理分区布置,分区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通道和间距,并尽可能使厂内道路环通,同时满足消防道路的要求。2、为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因过载、短路等故障引起火灾,除按正常设置过载、过电流、短路等电气保护装置外,还应安装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漏电保护器。在非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临近爆炸危险场所区域,若需要安装一般电器设备时,应采取密闭措施(如穿墙孔间的密封),防止爆炸性混合物进入。一般电器设备与爆炸危险场所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3.4.3发生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通常采取切断泄漏源、切断火源,隔离泄漏场所的措施,通过适当方式合理通风,加速有害物质的扩散,降低泄漏点的浓度,避免引起爆炸。对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边沟等限制性空气应采取覆盖或用吸收剂吸收等措施,防止泄漏的物料进入,引发连锁性爆炸。1、易燃液体泄漏及火灾事故应急处理措施(1)储罐燃烧的扑救储罐火灾时顶盖未被炸掉,蒸气通过储罐裂缝、呼吸阀等处冒出,与充足的空气混合,形成稳定的火炬型燃烧火灾。对于这种燃烧,可采用水封法扑救,用数支强有力的直流水柱从不同的方向交叉射向裂缝或孔洞火焰的根部,使火焰和尚未燃烧的蒸气分隔开,造成瞬间可燃气体中断供应,使火焰熄灭。也可以覆盖法扑救,使用覆盖物盖住火焰,造成瞬时易燃蒸气与空气的隔绝层,致使火焰熄灭。(2)输送管路火灾扑救输送管路因腐蚀穿孔、破裂、垫片损坏等引起漏液、跑料,被火种引燃着火时,燃烧着的易燃液体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向四周喷射,对附近设备和建筑物有很大威胁。输送管线发生火灾,应首先关闭输送泵、阀门,停止向着火管输送易燃液体;然后采用挖坑筑堤的方法,限制着火易燃液体流窜,防止蔓延。单根输送管线发生火灾,可采用直流水枪、泡沫、干粉等扑灭火灾;也可用砂土等掩埋扑救火灾。2、液体泄漏应急措施各岗位配有应急灯和事故柜,内有氧气呼吸器和过滤式防毒面具及相应型号的滤毒罐,由气防站的专职人员定期检查和更换。一旦发生物料泄露,立即用消防水向泄露处大量喷洒,以稀释物质的浓度,减少气态的挥发;同时应呼叫下风向留岗人员立刻戴好氧气呼吸器,通知上风向在岗人员也戴好氧气呼吸器以防风向的改变。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皮肤。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1)应急处理物资的组织应急处理物资包括:防静电劳动防护服装、防电离辐射铅服、防静电鞋。呼吸器材,其中抢险人员必须配备空气呼吸器。石棉布、铜质或棉麻类的绳子。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防爆灯具。消油剂、吸油毡、围油栏、隔膜泵、编织袋等相关工具。(2)应急处理的工作流程原则按照公司总预案要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为:人员救助、医疗救护、工程抢险、警戒管制、人群疏散、污染控制、现场监测、专家支持。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事故中受到伤害和中毒的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参照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区域划分标准,迅速确定事故现场保护区,撤离非应急处理人员,封闭现场,并设立明显警戒标志。在保证人员安全条件下,及时查清污染源,并组织实施切断工作,防止事故蔓延。确定专业人员,在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条件下,进行物料回收、清理现场,妥善处理已造成的污染,将污染损失降低到最小。现场处理时要安排必要的监护人员和设施,需要时消防、气防给予配合。通知监测站携带大气和水体等必要的监测工具及时奔赴现场。根据公司环境保护部的安排进行大气和水体监测,并跟踪下游,进行采样。(3)发生水污染事故控制方案立即关闭罐区雨水沟控制阀,将外泄化工原料控制在防火堤内,防止化工原料通过雨水沟流向外环境,并切断电源,禁止动火和车辆进入,然后做好现场回收和清污工作。利用围堰系统防止污水外流,就地回收物料,保证全部污水进入污水池。发生较大和重大事故,物料泄漏和污水由围堰溢出时,及时关闭厂界外排环境通道,启用集水池和调水设施,使污染得到控制,保证影响不出厂。本项目生产装置区周围设置围水堰,生产装置区设置事故水池,事故状态时的生产废水、消防水通过地面收集系统收集后排入事故池。地面雨水收集系统设置切换设施,初期雨水经收集后排入事故池,生产装置区事故池容积约100m3(应急事故水池的容积应容纳4h以上废水。)本项目罐区周围设置了围水堰,事故状态时的储罐化学品及消防水通过重力汇入罐区事故收集池,收集池容积约100m3,收集池设有截断/切换设施。事故状态下排放的污水通过事故池排至污水处理池处理。(4)发生气污染事故控制方案废气吸收喷淋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生产。3.4.4 有关规定和要求1按照本节内容要求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3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两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4对全厂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化救常识教育。5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指定预案责任人和备选联系人。建立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并组织应急预案演习。建立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会议,研究应急救援工作。总结评比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评、同表彰奖励。3.4.5应急演练在应急预案制定后,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与演练,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演练后,进行回顾、总结、修订、完善预案,制订下次演练计划,实现演练、总结、修正、提高闭环。3.4.6事故监测方案实施环境风险事故值班制度,在公司设置应急值班室,全年每天24小时有人值守。配备应急监测设备及人员,随时接受公司总调度室、各部门及社会人员的污染事故信息,及时采取应急监测方案,出动监测人员及分析人员,配合公司环保部门进行环境事故污染源的调查与处置。发生紧急污染事故时,可对相关地点进行紧急高频次监测(至少1次/小时),随时监控污染状况,为应急指挥提供依据。为加强应急监测力量,公司拟配置应急监测自动采样及分析设施,以满足紧急状态下的监测需求。本项目环境风险应急监测依托公司现有环境风险应急监测系统。大气监测体系共计设置监测点,主要下风向厂界及各敏感点,主要监测项目是DMF、甲苯。(四)公众参与4.1公众参与目的和形式1、目的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不可避免的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在环评中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听取项目所在地周围单位及周围居民的意见和建议。2、公众参与调查原则公众参与调查方式以针对性和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以达到公正无偏,不带有调查者倾向和个人感情等主观问题。3、公众调查的形式由我院以发放征询意见表、公示张贴的形式进行。参与对象主要是项目所在地周围的居民、单位企业。调查主要内容如下:(1)对当地现有环境质量的看法;(2)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3)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4)该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问题;(5)该项目运行后对周边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程度;(6)对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7)对项目建设的态度; (8)其他意见和建议。4.2被调查对象分析本次公众参与于2013年2月发放团体调查表23份,个人调查表50份,收回团体调查表23份,个人调查表50份。团体调查针对所在地周围企业,被调查的团体为项目所在地附近村委会及周围企业,被调查个人为项目附近区域村民。4.3调查结果分析根据个人调查表调查结果分析,98%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好,2%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环境质量现状一般。98%的被调查者对项目了解, 2%的被调查者对项目不了解。100%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所在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水。65%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水, 35%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气。86%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目运行后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较小,14%的被调查者认为该项目运行后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较大。96%的被调查者对建设单位环境的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为满意,2%的被调查者对建设单位环境的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为不满意, 2%的被调查者不知道。100%的被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根据团体调查表调查结果分析,78%的被调查团体认为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好,22%的被调查团体认为当地环境质量现状一般。48%的被调查团体对项目了解,52%的被调查团体对项目有所了解。68%的被调查团体认为项目所在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水,24%的被调查团体认为项目所在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气,4%的被调查团体认为项目所在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噪声。54%的被调查团体认为该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水,42%的被调查团体认为该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废气,4%的被调查团体认为该项目运行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噪声。87%的被调查团体认为该项目运行后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较小,13%的被调查团体认为影响较大。96%的被调查团体对建设单位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为满意。100%的被调查团体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4.4项目公示本项目自受委托后及环评过程中进行两次公示,2013年1月16日-1月29日与2013年1月31日-2013年2月18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东瓯街道张堡社区门口进行了两次环评张贴公示,公示期限均为10个工作日。公示内容见表4-1和表4-2。表4-1 第一次公示内容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告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永嘉县瓯北东瓯工业园区,建设项目为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第八条要求,向公众公告以下信息,公示期限为2013年1月16日起十个工作日。一、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项目名称: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建设项目概要:项目总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档超细纤维新材料技术或工艺,新增超纤干法造面生产线1条、200万平方米/年超纤染色装置等国产设备82台(套),项目技改完成后形成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二、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建设单位名称: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郑总电话:13736969588(手机) 地址:永嘉县瓯北东瓯工业园区三、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评价单位名称: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方工 电话:0577-88980705 传真:88980706 Email:52083237地址:温州车站大道神力大厦7楼四、审批单位情况1、审批单位:温州市环境保护局 0577-88926304 2、初审单位:永嘉县环境保护局 0577-67262963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1、工作程序接受环评工作委托现状调查与环境监测公众调查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评审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2、主要工作内容通过调查工程及周边地区环境现状,评价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及投入运营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预测分析项目存在的污染因素对环境可能构成的影响程度,提出减缓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六、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范围:重点范围为建设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居住区、村庄。对象有项目周边企业、团体单位和当地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公务员等。征询主要事项:公众对当地环境质量的认可程度;公众认为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公众对本项目的了解程度;公众对建设单位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公众对本项目最担心的环境问题;公众认为本项目建成后对周边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及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公众对环评主要内容及结论的认可和知晓程度等。七、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请您将您的意见以书信、电子邮件、传真和面访形式反馈给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公示单位: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一月十六日表4-2 第二次公示内容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示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概述项目名称: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建设项目概要:项目总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档超细纤维新材料技术或工艺,新增200万平方米/年超纤染色装置等国产设备82台(套),项目技改完成后形成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浙江元新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万平方米高档超细纤维合成革深加工技改项目实施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废气为燃煤锅炉烟气、有机废气等,废水为主要为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固体废弃物为废水处理污泥、煤渣、煤灰以及职工生活垃圾等,主要噪声源为空压机、染色机、印刷机、锅炉风机等各类机械噪声噪声。根据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营运期排放的有机废气和燃煤锅炉烟气等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项目排放的废水经企业自建的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纳管瓯北污水处理厂处理,在达标排放情况下,对纳污水体瓯江水质影响较小;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噪声经过隔声治理后,厂界噪声可以达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工程运营产生的固废,按有关要求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三、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项目生产产生的三废情况,建设单位拟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治理:(1)废气:燃煤锅炉烟气通过干法旋风除尘+湿式双碱脱硫处理后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有机废气采用废气喷淋吸收装置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可满足达标排放要求。(2)废水:项目排放的废水经企业自建的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纳管瓯北污水处理厂处理,经处理后达标排入瓯江。(3)噪声:采取合理布局、消声、隔声措施,厂界噪声可以做到达标排放。(4)固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废水处理污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