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docx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学 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主干知识】一、古代印度文化1、背景(1)涉及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这里有着辉煌的古代文明。(2)国家建立: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2、表现宗教婆罗门教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产生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主张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印度教兴起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发展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学代表作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特征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 对东南亚的影响传播开始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广泛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表现佛教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字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其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角度表现文化成就经济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天文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乐舞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文化交流内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外传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2.古代日本文化(1)表现神学神道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文艺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2)特征: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成就角度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宗教(多神崇拜)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他兼有其他神的本领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文字创造了独特的文字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历法发明了“玛雅历”。以365天为一年,一年18个月,每个月20天,剩下的5天是“禁忌日” 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角度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数学知道“零”的概念,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制 艺术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建筑 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医学 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2.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学习聚焦】1、 仔细阅读教材第28页的“史料阅读”,你能分别举一例说明印度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吗?提示(1)宗教:唐朝玄奘西行取佛经。(2)文学:柬埔寨吴哥窟中的很多浮雕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3)艺术:我国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深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4)哲学:印度哲学主张“梵我合一”,强调人的修行,这对我国理学倡导的“格物致知”产生了一定影响。2、下图是当今世界两座著名的金字塔遗址,你知道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吗? 提示(1)从顶端上看,玛雅金字塔顶部是平顶,埃及金字塔是锥顶。(2)从形制上看,玛雅金字塔是四棱形,埃及金字塔是三棱形。(3)从功能上看,玛雅金字塔是神庙的塔基,是举行宗教祭祀的场所;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3、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材料一部分假名与汉字的对照表 材料二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作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摘编自美赖肖尔当今日本人等(1)上述材料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2)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有什么态度?(3)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提示(1)大化改新期间,日本对中国文化(汉字、文学、艺术)的吸收,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同时也学习中国先进的生产工具、器物、生产技术、政治经济制度乃至价值观念。(2)日本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新。(3)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与其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民族。【习题训练】1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明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明相继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共同原因是()A内部人民起义B殖民者入侵C内乱分裂D政治腐败【解析】B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量涌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对美洲文明带来了致命打击,故选B;三大印第安文明的相继灭亡是出于外因,ACD都是内因,排除。2与欧亚大陆隔绝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象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解析】C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建立起国家并有着行政系统,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C项正确;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进入文明社会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印第安人的文明并没有深受欧亚文明的影响,A项错误;受生产力条件限制,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建立的印第安文明间没有实现密切的交流,B项错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D项错误。3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帝国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解析】4B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文章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名称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日本是借鉴了隋唐的发展经验,而不是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的紧迫感,排除A项;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而不是造成严重威胁,排除C项;日本虽然有了“民族危机感”,但并不能说明其出现了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B。4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 )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解析】D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5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宗藩关系【解析】B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表明两国政府的友好往来。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新罗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并不是没有纪年方式,不符合史实,A错误;只是通过学习中国年号不能证明新罗也学习了中央集权制度,C错误;新罗对唐朝的学习不能表明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D错误。故选B。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