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60篇古诗文全项训练宝典易错字与重点词+行文脉络理+解性默写+文化常识 (共300页).docx
-
资源ID:88832405
资源大小:932.88KB
全文页数:3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60篇古诗文全项训练宝典易错字与重点词+行文脉络理+解性默写+文化常识 (共300页).docx
目录一、短歌行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必看-行文脉络2必背-理解性默写3必读-文化常识3二、归园田居(其一)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5必看-行文脉络6必背-理解性默写7必读-文化常识8三、梦游天姥吟留别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9必看-行文脉络10必背-理解性默写12必读-文化常识13四、登高14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4必看-行文脉络15必背-理解性默写16必读-文化常识16五、琵琶行(并序)17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7必看-行文脉络20必背-理解性默写22必读-文化常识24六、念奴娇·赤壁怀古2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5必看-行文脉络26必背-理解性默写27必读-文化常识27七、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2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9必看-行文脉络29必背-理解性默写31必读-文化常识32八、声声慢(寻寻觅觅)3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33必看-行文脉络33必背-理解性默写35必读-文化常识36九、劝学37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37必看-行文脉络38必背-理解性默写40必读-文化常识42十、师说4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43必看-行文脉络45必背-理解性默写45必读-文化常识46十一、赤壁赋48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48必看-行文脉络50必背-理解性默写53必读-文化常识54十二、登泰山记5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55必看-行文脉络57必背-理解性默写59必读-文化常识60十三、静女6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61必看-行文脉络62必背-理解性默写63必读-文化常识63十四、涉江采芙蓉64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64必看-行文脉络64必背-理解性默写65必读-文化常识65十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66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66必看-行文脉络66必背-理解性默写67必读-文化常识68十六、鹊桥仙(纤云弄巧)6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69必看-行文脉络69必背-理解性默写70必读-文化常识71十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72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72必看-行文脉络74必背-理解性默写75必读-文化常识75十八、谏太宗十思疏77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77必看-行文脉络79必背-理解性默写80必读-文化常识81十九、答司马谏议书82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82必看-行文脉络84必背-理解性默写86必读-文化常识87二十、阿房宫赋88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88必看-行文脉络90必背-理解性默写91必读-文化常识92二十一、六国论9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93必看-行文脉络95必背-理解性默写95必读-文化常识96二十二、登岳阳楼97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97必看-行文脉络97必背-理解性默写98必读-文化常识98二十三、桂枝香·金陵怀古9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99必看-行文脉络99必背-理解性默写101必读-文化常识101二十四、念奴娇·过洞庭102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02必看-行文脉络102必背-理解性默写104必读-文化常识105二十五、论语十二章106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06必看-行文脉络107必背-理解性默写109必读-文化常识110二十六、无衣11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11必看-行文脉络111必背-理解性默写112必读-文化常识113二十七、春江花月夜114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14必看-行文脉络115必背-理解性默写117必读-文化常识118二十八、将进酒11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19必看-行文脉络120必背-理解性默写122必读-文化常识123二十九、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124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24必看-行文脉络124必背-理解性默写125必读-文化常识126三十、屈原列传(节选)127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27必看-行文脉络128必背-理解性默写128必读-文化常识130三十一、过秦论13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31必看-行文脉络134必背-理解性默写135必读-文化常识136三十二、五代史伶官传序137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37必看-行文脉络138必背-理解性默写139必读-文化常识140三十三、燕歌行(并序)14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41必看-行文脉络143必背-理解性默写143必读-文化常识144三十四、李凭箜篌引14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45必看-行文脉络146必背-理解性默写147必读-文化常识148三十五、锦瑟14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49必看-行文脉络149必背-理解性默写150必读-文化常识151三十六、书愤152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52必看-行文脉络152必背-理解性默写153必读-文化常识153三十七、离骚(节选)15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55必看-行文脉络156必背-理解性默写156必读-文化常识157三十八、蜀道难158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58必看-行文脉络160必背-理解性默写161必读-文化常识162三十九、蜀相16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63必看-行文脉络163必背-理解性默写164必读-文化常识164四十、望海潮(东南形胜)166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66必看-行文脉络166必背-理解性默写168必读-文化常识168四十一、扬州慢(淮左名都)16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69必看-行文脉络170必背-理解性默写171必读-文化常识172四十二、陈情表17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73必看-行文脉络175必背-理解性默写179必读-文化常识180四十三、项脊轩志18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81必看-行文脉络183必背-理解性默写184必读-文化常识185四十四、归去来兮辞(并序)186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86必看-行文脉络189必背-理解性默写191必读-文化常识192四十五、种树郭橐驼传19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93必看-行文脉络195必背-理解性默写197必读-文化常识197四十六、石钟山记19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99必看-行文脉络200必背-理解性默写202必读-文化常识203四十七、拟行路难(其四)204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04必看-行文脉络204必背-理解性默写205必读-文化常识205四十八、客至206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06必看-行文脉络206必背-理解性默写207必读-文化常识207四十九、登快阁20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09必看-行文脉络209必背-理解性默写210必读-文化常识211五十、临安春雨初霁212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12必看-行文脉络212必背-理解性默写213必读-文化常识214五十一、礼运(节选)21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15必看-行文脉络215必背-理解性默写216必读-文化常识217五十二、报任安书(节选)218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18必看-行文脉络219必背-理解性默写219必读-文化常识220五十三、山居秋暝22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21必看-行文脉络221必背-理解性默写222必读-文化常识223五十四、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24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24必看-行文脉络224必背-理解性默写225必读-文化常识225五十五、苏幕遮(燎沉香)226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26必看-行文脉络226必背-理解性默写227必读-文化常识227五十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2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29必看-行文脉络229必背-理解性默写230必读-文化常识230五十七、青玉案·元夕232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32必看-行文脉络232必背-理解性默写233必读-文化常识233五十八、贺新郎(国脉微如缕)23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35必看-行文脉络236必背-理解性默写237必读-文化常识237五十九、长亭送别(节选)238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38必看-行文脉络238必背-理解性默写238必读-文化常识239六十、朝天子·咏喇叭24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241必看-行文脉络241必背-理解性默写242必读-文化常识243答案页244一、短歌行244二、归园田居(其一)244三、梦游天姥吟留别245四、登高247五、琵琶行(并序)247六、念奴娇·赤壁怀古250七、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251八、声声慢(寻寻觅觅)251九、劝学252十、师说253十一、赤壁赋255十二、登泰山记257十三、静女258十四、涉江采芙蓉259十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259十六、鹊桥仙(纤云弄巧)260十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60十八、谏太宗十思疏262十九、答司马谏议书263二十、阿房宫赋265二十一、六国论267二十二、登岳阳楼268二十三、桂枝香·金陵怀古269二十四、念奴娇·过洞庭269二十五、论语十二章270二十六、无衣271二十七、春江花月夜271二十八、将进酒272二十九、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73三十、屈原列传(节选)274三十一、过秦论275三十二、五代史伶官传序277三十三、燕歌行(并序)278三十四、李凭箜篌引280三十五、锦瑟280三十六、书愤281三十七、离骚(节选)281三十八、蜀道难282三十九、蜀相284四十、望海潮(东南形胜)284四十一、扬州慢(淮左名都)285四十二、陈情表286四十三、项脊轩志287四十四、归去来兮辞(并序)289四十五、种树郭橐驼传291四十六、石钟山记293四十七、拟行路难(其四)294四十八、客至294四十九、登快阁295五十、临安春雨初霁295五十一、礼运(节选)296五十二、报任安书(节选)296五十三、山居秋暝297五十四、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97五十五、苏幕遮(燎沉香)298五十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98五十七、青玉案·元夕299五十八、贺新郎(国脉微如缕)299五十九、长亭送别(节选)300六十、朝天子·咏喇叭3009一、短歌行目录一、短歌行1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1必看-行文脉络2必背-理解性默写3必读-文化常识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易错字重复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如朝露,去日苦多。( )当以(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 )。重点词复习记当: 几何: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当以: 杜康: 易错字重复练青青子(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鹿鸣,食野之( )。我有嘉宾,鼓瑟吹( )。重点词复习记子: 衿: 悠悠:沉吟: 呦呦: 苹: 鼓: 易错字重复练明明如月,何时可(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 ),枉用相存。( )谈( ),心念旧恩。重点词复习记掇: 陌: 阡: 枉: 用: 存: 契阔: 讌: 易错字重复练月明星稀,乌( )南飞。绕树三(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天下归心。重点词复习记匝, 厌: 吐哺: 参考答案:见答案页必看-行文脉络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求贤若渴,希望人才都来投靠自己。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为魏晋诗人所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能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二节求贤情味更加缠绵深长。“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这一层含而不露,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周到,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如此,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必背-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用酒来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的句子是“ , ”。2.短歌行中“ , ”两句比喻人生短促。3.短歌行中“ , ”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4.短歌行中“ , ”两句写久别重逢的谈心宴饮,争着诉说往日的情谊。5.短歌行中“ , ”两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为患”。6.短歌行中“ , ”两句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参考答案:见答案页必读-文化常识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字,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二、归园田居(其一)目录二、归园田居(其一)5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5必看-行文脉络6必背-理解性默写7必读-文化常识8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易错字重复练少无( )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开荒南野际,守( )归园田。重点词复习记少: 适俗: 韵: 丘山:尘网:三十年: 羁鸟: 恋: 池鱼: 南野: 际: 守拙:易错字重复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 )后( ),桃李罗堂前。( )远人村,依依( )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重点词复习记方宅: 荫: 罗:暧暧: 依依: 墟里:颠: 易错字重复练户( )无尘杂,( )室有余闲。久在( )笼里,复得( )自然。重点词复习记尘杂: 虚室:余闲: 樊笼: 樊:返自然: 参考答案:见答案页必看-行文脉络这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从开始作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前后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误。这两句是说,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适俗韵”无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同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这四句是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山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这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前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的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就显得自然妥帖,丝毫不着痕迹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将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似乎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这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必背-理解性默写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了陶渊明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特点的两句是“ , ”2.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写作者因为做官而离开田园的时间。3.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的两句是“ , ”4.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的简朴。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村落模糊不清的样子,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的两句是“ , ”6.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用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写出了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又是点睛之笔,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 ”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两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参考答案:见答案页必读-文化常识【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私谥:靖节),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谥:文忠),王安石为王文公(谥:文),范仲淹为范文正公(谥:文正),王翱为王忠肃公(谥:忠肃),左光斗为左忠毅公(谥:忠毅),史可法为史忠烈公(谥:忠烈),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谥:文忠)。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夏桀(商汤给取的)、商纣王(周谥)、周文王(周武王追谥)、周武王(自称)、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元帝、汉光武帝、孝文帝、隋文帝、隋炀帝,这些均为谥号。【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宋高宗赵构、元太祖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与当代日本国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君主发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明朝如洪武、永乐、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等。清朝从顺治帝开始,都是用年号称呼,如康熙、乾隆、光绪等等。【年号,谥号,庙号的区别】明太祖(庙号)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谥号,简称高)皇帝朱元璋(名字),年号:洪武清圣祖(庙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谥号,简称仁)皇帝三、梦游天姥吟留别目录三、梦游天姥吟留别9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9必看-行文脉络10必背-理解性默写12必读-文化常识13必会-易错字与重点词易错字重复练海客谈( )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重点词复习记烟涛:微茫: 信: 越人: 明灭: 向天横: 横: 拔:赤城、天台: 易错字重复练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 )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水荡漾清猿啼。脚( )谢公( ),身登青云梯。半(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 )。熊咆龙吟( )岩泉,( )深林兮惊层( )。云青青兮欲雨,水( )兮生烟。列缺( ),丘峦崩摧。洞天石( ),( )然中开。青(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 )以魄动,恍惊起而长( )。( )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重点词复习记因:之:镜湖: 剡溪: 谢公:渌: 清: 谢公屐:半壁见海日:暝:殷: 栗: 青青: 澹澹: 列缺: 洞天: 扉: 訇然: 青冥: 浩荡: 金银台:云之君: 鸾回车: 鸾:回: 悸: 恍: 觉: 向来: 烟霞: 易错字重复练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 )间,( )行( )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重点词复习记东流水: 白鹿: 须: 摧眉折腰: 参考答案:见答案页必看-行文脉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其时李白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云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