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
资源ID:88839650
资源大小:103.8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同步练习1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A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B白银大量流入欧洲C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农民负担愈发沉重2如图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的时间及地区是A公元前27年的罗马帝国B公元475年的西罗马帝国C公元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D公元7世纪的东罗马帝国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有人形象地说“高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分配”。导致有些人不愿意去干活,出现了“主动失业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福利制度A惠及低收入阶层B存在着一定弊端C消除了社会矛盾D降低劳动者品质4国语。齐语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晏子的说范。奉使载:“齐之临淄三百闾(里门),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记有陶工的籍贯、名氏,其籍贯多写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说明,齐国当时A通过管仲改革成就了霸业B基层普遍建立了乡里制C人口聚集使临淄成为国都D户籍成为征派赋役依据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共7章34条,其内容包括:总则、劳动保险金的征集与保管、各项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享受优异劳动保险待遇的规定等内容。这部条例的颁布意在(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C保护劳动者的利益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6明朝正德以前,法令只允许有官衔品级的达官贵族设立祠堂祭祀祖先,平民百姓建祠堂是不合法的。嘉靖时期,才正式允许庶民修建祠堂,民间修葺祠堂之风开始兴盛起来。这一政策的转变旨在( )A发挥民间宗族治理功能B缓和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C打击贵族强化中央权力D弥补中央集权统治的不足7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出台了第129号命令,对联邦政府针对城市公共工程的拨款做了适用性规定,但是其对地方自治的干预引发了强烈抗议,最终以罗斯福总统的让步落幕。这说明A联邦政府对地方的干预必然会引起地方的反弹B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地方自治的传统和精神潜伏在美国的社会当中D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界限明晰8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9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独立意识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如里社、保甲与行会等)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起到所谓“结构功能替代物”的作用。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基层管理的自治性逐渐消退B基层管理中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C基层管理官员治理与士绅参与相结合D基层管理的自治色彩较鲜明10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国王只不过是贵族中的一员,与其他贵族相比,没有多少特权,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王室领地。10世纪时的法国国王如果离开自己的领地,就有可能遭到其他贵族抢劫和袭击。这反映出当时A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B西欧民族国家逐渐形成C天主教会控制世俗世界D国王仅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11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下列对庄园制度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市民B大学主宰了庄园中人们的精神生活C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种姓制度D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12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确立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2000年以来,社区居民通过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参与公共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A基层治理的民主化趋势B地方行政机构功能细化C社区将会取代政府功能D行政变革推动机构精简13二战后,英国等欧美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安排抵消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从而前所未有地扩展了国家活动的领域,形成福利国家。据此可知,“福利国家”制度( )A有利于缓和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B解决了欧美国家分配不均问题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D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现象14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隋朝这种举措A根源于国家吏治的腐败B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C着眼于赋税制度的变革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5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且佃户需向领主缴纳租税。庄园内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这说明庄园A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C使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D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16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社会救济。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公共粮仓“义仓”,令各州百姓在收获时按贫富分三等出粮,于当地造仓积蓄。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宋朝以来,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18世纪20年代以后,教区相继建立济贫院,“济贫院体制”逐渐发展。到18世纪70年代,全国约有2000所这样的济贫院。19世纪30年代起,议会先后通过修订济贫法(1834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8年)初等教育法(1870年)等,要求政府承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增设济贫部(1847年)地方事务部(1871年)教育部(1899年)等政府机构,搭建起管理社会事业的基础框架。摘编自王薇英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历程、特点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以前和宋朝以后社会救济的不同,并说明古代社会救济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社会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救济的启示。18材料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材料二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探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A2C3B4B5C6A7C8A9A10D11D12A13A14B15D16A17(1)不同:宋代以前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粮食供应;宋朝以后宗族、慈善组织作用逐渐增大,侧重于日常生活中赈济。作用: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对政权的认同感。(2)变化:组织形态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到政府加强立法,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对社会事业进行“有限管理”。原因:工业革命后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3)社会救济要符合本国国情,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健全社会救济的法律体系等;救助与教育相结合。18探究1提示: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单位进行户籍登记;户籍登记的内容包括县、里、爵、名、年庚及家庭资产等;户籍反映社会等级差异。探究2特点:依据财产、职业、地域进行户籍划分;户籍种类繁多。作用:提高了佃农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国家稳定,促进了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