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元好问诗歌.docx

    • 资源ID:88840591       资源大小:46.9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元好问诗歌.docx

    诗歌专题训练-元好问诗歌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外家南寺元好问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注】外家:诗人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母张氏的娘家。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春,诗人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高岸移深谷”一句写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梧”“风露”“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谊染了悲秋的氛围。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于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梨觅栗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D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诗人的遭遇与金朝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宋金时期)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触景兴感,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黄尘老尽英雄”句,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感。B“远目送归鸿”句,动静结合。动的是归鸿,静的是词人的望眼。归鸿搅起作者满腔的幽怨,给人一幅凄美的画感。C“长恨”而又“浩歌”放饮,企求超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郁愤欲盖弥彰,更挥之不去,难以摆脱。D“未要论穷通”的议论,是作者的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它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4从抒情的角度,谈谈本词的写作手法。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青玉案元好问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写早春时节,满庭的鲜花被风吹落,隐寓着低沉幽怨的情感。B词人极力描摹自身的孤独忧凄的现状,写得哀感顽艳,感人至深。C词人曾满怀豪情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寂寞之至,难以言表。D全篇以描写落花起调,导入感情的抒发,以人拟花,又借花写人。6“有难状之情,令人低徊欲绝”,用来形容这首词很恰当。词中用到哪些方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颍亭元好问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匆匆无酒杯。【注】颍亭,在登封颍水上游。元好问避兵于此。元好问,金末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眼前之景,颍水风涛壮阔,可回转天地,诗人独自游赏,悠闲从容。B颔联将视点转至青山绿水,以马喻山,可见其内心产生变化,激荡而不再平静。C“胜概”,美丽的景色。颈联诉怀,古往今来,多少美景消沉,个人年华亦逝。D“骚人”,用屈原之典。动荡时局,暗讽南宋朝廷不思收复,诗人的忧伤无以排遣。8颔联写景历来备受称赏,请赏析其表达效果。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羊肠坂金元好问浩荡云山直北看,凌兢羸马不胜鞍。老来行路先愁远,贫里辞家更觉难。衣上风沙叹憔悴,梦中灯火忆团圆。凭谁为报东州信?今在羊肠百八盘。【注】元好问48岁时自冠氏(山东冠县)返回故乡秀容(山西忻州),途经羊肠坂(bn)作此诗。羊肠坂是古坂道名,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形似羊肠,故名。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极具气势,诗人用“浩荡”一词描写出了山的高远,同时也表现了羸马的弱小。B颔联承首联的“不胜鞍”,用“老”“贫”两字将愁写尽,落实了“不胜鞍”的原因。C颔联以“风沙”写羁旅之苦,以“灯火”喻希望之光,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游子之思。D尾联意为托谁向家人报信,我正在路途险恶的“羊肠坂”,“百八盘”极言路途艰辛难行。10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的主要的艺术手法。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元好问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注:金哀宗天兴二年四月二十九日,金留守官员被蒙古军羁管出京,诗人时任金左右司员外郎,随行暂住青城。青城恰是北宋徽、钦二宗降金处,故有感写了本诗。真儿戏:汉文帝往霸上、林门军营巡视,俱直驰而入,至周亚夫营,守卫森严,不得入,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晨昔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华表鹤来:汉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曾落在华表上感慨城郭如故人非昔。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牧”借喻蒙古骑兵的南侵,但金统治者对此却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B“真儿戏”是“神州遂陆沉”最根本的原因,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北宋灭亡的痛惜。C颈联化用典故,精切工巧,又含蕴深广,抒写了诗人不得不离开京城的凄凉心境。D尾句感叹青城恰巧成了历史兴亡的见证,颇有沧桑与宿命之感,呼应了“天公意”。12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请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岐阳三首其一元好问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注】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围岐阳(今陕西凤翔),四月城破。此时元好问任南阳令。偃蹇:傲慢,高盛。鲸鲵:大鱼。老阮:指魏晋时期诗人阮籍,阮籍行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凶猛的敌骑强势压境,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渲染出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B颔联写三秦的险要之势古今未改,而千里之外的噩讯究竟是真是假?作者内心的悲愤、沉痛与失望溢于言表。C“穷途老阮无奇策”句,作者以途穷痛哭的阮籍自况,表现出面对国难苦无良策、有报国之心却力有不逮的痛苦。D尾句中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兵燹之后岐阳城的空寂、凄凉、残破。14清人赵翼题遗山诗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 A“更增悲壮之情”错误,从“愁”“残阳”“乱坪”每字眼看,诗人的感情应是“沉郁之情”。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历经人世变迁、参透人生真谛后矢志不移的节操。诗歌前两联中的萧瑟秋景寄寓了诗人面对山河巨变的哀叹和感慨,颈联又通过今昔对比直抒国破家亡的悲伤,“白头来往人间遍”一句点明诗人历经了人世的沧桑,而“依旧”一词则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节操。3D“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错误,“未要论穷通”不要计较什么穷困亨通,即不在意穷达,心灵趋于宁静,情趣则豪迈旷达。4直接抒情:“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盖世功名将底用、未要论穷通”等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间接抒情:“山下路”“黄尘”“归鸿”景物选取由近及远,正是这些景引发作者无限感慨。作者触景兴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地”兴怀,由景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化用、比喻:“人生长恨水长东”句化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又赋予新意。李煜用语强调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5 A“词人写早春时节”错误,根据原文“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可知,满庭的鲜花被风吹落。好像一直是为春天将要过去才这样。春去夏来,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诗人将最能体现晚春景物特征的“落红”摄入笔底,这就为全词定下了基调,隐寓着词人低沉幽怨的情感。6比拟。以花拟人,似乎满路的狼藉落花,也和词人心境一样;多情的燕子,不管花开花落,仍在执着的追逐春光,以燕拟人,寄意深婉。联想。由目下的“落红”,联想到自身的“韶华暮”,感叹年华易逝。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怀忧伤,寂寞之至,难以言表,只能以一卮芳酒,一襟清泪,来面一窗暮雨。7D“暗讽南宋朝廷不思收复”分析错误。此处无收复河山之思,元好问为金末北方人,并非南宋的臣民,暗讽南宋朝廷不收复失地也不合逻辑。8(1)选取典型意象。颔联上句写水,色彩碧绿,是春风所染;下句写山,色彩苍青,因有落日斜晖。(2)虚实结合。“双鸥静”是实写,“万马来”是比喻,是虚写。 (3)动静结合,动静和谐。“春风碧水双鸥静”为静,“万马来”是群山峻岭给诗人意识中造成的印象,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化静为动。 (4)色彩丰富,“碧水”“白鸥”“青山”描绘了颍亭倚山带水的秀丽之景。9C“喻希望之光”错误,灯火喻指温暖团圆的天伦之乐,而非希望之光。10反衬。首联“浩荡”一词写出山的高远苍茫,反衬人马羸弱渺小,突出旅途艰险。直抒胸臆。颔联直接抒发多种愁情:既有衰老贫困之痛,又有旅途艰辛之叹,还有离别家乡之愁。虚实结合。颈联上一句叹当下行路的艰辛,下一句写梦中与亲人团聚。设问。尾联通过一问一答突出旅途辛苦。11B“最根本的原因”错,“真儿戏”是借喻金军纪律松弛,不堪一击,但这不是国家沦陷的根本原因,从本诗的首联可知,亡国的根源在于金廷最高层在决策思想上对蒙古南侵野心缺乏足够的警戒和清醒的认识。12(1)首联,将金国设宴招待蒙古使者与忽略蒙古战马南侵两个方面对比,揭示金廷高层对蒙古南侵的野心缺乏认识的现实。(2)将金国军队缺乏训练,纪律松弛与蒙军加紧侵略南方对比,指出亡国的原因在于金朝军队在军事上丧失战斗力,无力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度的震撼和后悔。13D “空字写出兵燹之后岐阳城的空寂、凄凉、残破”错。“空”是副词,“徒然”的意思,修饰的“望”,“空望岐阳泪满衣”表达诗人无力报国解难的苦痛之情。14(1)本诗主要是写蒙古军围攻岐阳,岐阳城遭受重创,生灵涂炭,而作者将满腔悲愤之情诉诸笔端,留下这篇名作,成为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之一,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2)从艺术特色来看:首句写敌骑营寨相连,禽鸟难飞,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强敌压境;首联寓情于景,在阴冷、压抑的氛围中,饱含诗人对敌人入侵的愤慨,对岐阳的无限担忧;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蒙古军的残暴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蒙古侵略者行为的强烈谴责,对他们充满憎恶与痛恨之情;尾联用阮籍的典故和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国家的担忧,内心充满悲愤之情。诗人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满目疮痍之景,抒发满腔悲悯、愤慨之情,正是“赋到沧桑句便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元好问诗歌.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