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5篇.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角的分类,教科书第4245页的例2、例3,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中的第4、5、6题。教材分析“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角的概念,在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基础上来学习两种特殊的角,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上会比较轻松。在根据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来解决只知一个角的度数求另外几个角的度数的问题,可能会比较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3.会画指定度数的角。4.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经验,体会角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周角的概念。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画指定角的度数。教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通过尝试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法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教学准备教具:教师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每人一张打印好的题卡。学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1.出示大小不同的角,课件出示。激趣设问:我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度量的角的度数,但是这些角度数不一,你们能把这些角分分类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先试着把这些角进行分类。教师巡视,看看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2.在分类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难问题吗?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角的分类。(板书课题:角的分类)。二、探究新知(一)学习角的分类里是各种角,请大家仔细观察。那现在就请你们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完成后同桌交流)现在我们来根据角的度数分类,请分别找出:等于90度的角有_等于180度的角有_小于90度的角有_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_1.讲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号表示。让学生说说我们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直角。2.接着讲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等于两个直角,谁来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角?3.你们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吗?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4.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锐角、钝角、直角和平角。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6拿出活动角,听老师的要求,组成各种不同的角。5认识周角。利用活动角,还能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课件出示角的变化图。(1)这条边刚好转了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角。(2)那么周角有几度呢?1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课件演示。6.我们今天一共认识了几个角?你们能把这些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吗?马上动手。(1)刚才我们把角分成了哪几类?(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应怎样排列?用“>”“<”表示这些角之间的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7现在谁能说出这几个角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角的分类,既容易记,又富有乐趣,双倍作用。(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比眼力:看图说一说下面各角属于哪一类角?课件出示图片,分别指名答出。2看度数,说出这个角属于哪一类。79度150度180度90度91度1度163度360度51度91度89度+1度3辩一辩:(1)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2)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3)平角是一条直线。()(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个钝角。()(5)钝角的一半一定是锐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眼力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这样的形式学生也乐于参与。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通过刚才的检测,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家里学校及生活中到处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角的知识是奥妙无穷的,它就像大海,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五、布置作业课本第42页1、2题。板书设计:角的分类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的角周角等于360度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22、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归纳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2、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自然环境被破坏而出现的沙尘暴、水土流失等一些情景的图片,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我想大声的呼吁:请不要再滥伐树木了,不然的话沙尘暴会更厉害。2、请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吧!3、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还要大量植树。师:说的太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就要植树造林,种植花草。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学校植树活动的情况吗?(多媒体展示植树的场景,并附文字: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二、探究新知1、探究乘法运算定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都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师:请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展示汇报:(42)×254×252×25=6×25=10050=150(人)=150(人)师:谁和第一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你们解决问题的步骤?生:先用加法算出每组有几人,再乘25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谁和第二位同学的算式一样?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回答的很好。我们来看4×25和2×25分别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我也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即(42)×25.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回答这次植树活动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150人)2、探究乘法分配律(1)探讨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计算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42)×254×252×25生: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在这两个算式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生1:4加2的和乘25等于4乘25加上2乘25.2:4加2的和乘25等于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师:刚才同学们是先算出每组有几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算式为25×(42)。想一想:计算25乘4加2的和还可以怎样算呢?动手试试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师:谁来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生:25乘4加2的和,可以先把25分别与4和2相乘,再相加。也就是先算25×4和25×2,再把两个积相加。即25×(42)=25×425×2(2)举例观察师:我们知道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先把4和2与25分别相乘,再相加。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本子上。你怎么来说明你写的算式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师:谁来汇报你写的式子,师随生汇报板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以及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学交流。(3)交流概括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师:刚才同学们写的算式都对,那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算式就能表示出所有的式子?生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并抽学生汇报。生1:a、b表示两个加数,c表示因数。a加b的和乘c等于a乘c加b乘c。即(ab)×c=a×cb×c。生2:a表示因数,b、c表示两个加数,a乘b加c的和等于a乘b加上a乘c。即a×(bc)=a×ba×c。三、巩固练习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520)×12=×12×1225×(49)=×4×98×(105)=××75×24=75×75×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48×1252×1215×1826×18(1518)×2625×4025×425×(404)(4852)×1214×(455)11×425×4(11×25)×414×4514×5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3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学生准备卷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里填上“”“”或“”,并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1001_999654_5438321_8436(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7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4米)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1.21.10.9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因为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8米是8分米,0.9米是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因为1.2米是120厘米,1.1米是110厘米,0.8米是80厘米,0.9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1.2米1.1米0.9米0.8米。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其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观察、猜测和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3、有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和信心。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等学习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教学重点: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对有关信息如何进行收集、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一、提示课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全体同学进行探索活动,探索的知识是“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二、探索活动1、2,5的倍数的特征、给出几个式子,找找谁是谁的倍数,观察发现是2或者5的倍数,引出今天的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8÷4=26÷3=210÷5=215÷3=520÷4=58,6,10都是2的倍数。10,15,20都是5的倍数那我们今天来学习2,5的倍数的特征、游戏班上20位同学,老师按照每组5位同学,按顺序排列了序号为1-20号。1.请序号为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2.请序号为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手3.请序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同学举起你们的双手1.2,4,6,8,10,12,14,16,18,202.5,10,15,203.10,20学生总结归纳出2,5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完成后,展示结果: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在学生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师说明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并板书: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实践检验出示1100的数字表格在表中找出2的倍数,并做上记号。在表格中找出5的倍数,师做记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做记号。尝试判断出示数字:70、90、85、105、120、92、88、104、106判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学生运用乘法或除法计算,来验证判断结果。(4)归纳总结,并板书。三、巩固练习1、找出2、5的倍数。12130353924012156018728590(1)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2)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2、火眼金睛辨对错:(1)偶数都是2的倍数。()(2)21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3)两个奇数的和不一定是偶数。()3、猜数。从左边起:第一个数字最大的一位偶数第二个数字5的倍数第三个数字最小的奇数第四个数字不告诉你不过这个四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任选两个数字组成符合要求的数:6、0、9、5(1)奇数(2)2的倍数(3)5的倍数(4)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5、里能填几?(1)2的倍数:8(2)5的倍数:7四、课堂小结: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我们已经研究过了,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我们下节课研究。五、板书设计:2,5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5的数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5一、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44页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大胆探索问题,可以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所以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安排“探索图形”这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小组合作探究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问题,并总结出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概括推理能力。三、教学目标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分类、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经验。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等活动发现小正方体涂色情况的位置特征和规律。教学难点: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及分类、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和经验。四、教学准备魔方、正方体教具(教师)、正方体教具(学生)、学生小组探究卡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同学们玩过魔方吗?它是一个什么几何形体?(正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呢?学生:有8个顶点、12条长度相等的棱、6个大小相等的面。教师随机板书正方体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魔方引入正方体,不仅复习了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良好铺垫,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二)、出示组图,它们分别是由多少块小正方体组成的吗?生:图2×2×28(块)图3×3×327(块)图4×4×464(块)师:在它们的表面涂上颜色,那么这些小正方体都会被涂上颜色吗?生:不是,有的会被涂上颜色,有的不会被涂上颜色。师:涂色的面数有几种情况?学生观察分类:3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教师随机板书:3面两面一面没有涂色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正方体表面涂色的问题探究图形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探究三面涂色的问题师: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呢?生观察回答:图有8块、图有8块、图有8块。师:怎么都是8块?分别在哪里?生:都在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上。师:那么棱长上有5个、6个或7个小正方体的图形呢?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生:也是8块。师:这跟什么有关系?生:跟正方体的顶点有关系,因为有8个顶点,顶点上的小正方体是三面涂色的。教师随机板书:顶点(二)探究两面涂色的问题师: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又有多少块呢?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利用学具四人小组进行探究。小组合作提示:1、四人合作,利用学具探究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试着将发现的结果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在小组探究卡的表格中小组探究小组汇报生:一面有4块,6面一共有12块。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除以2呢?如果是正方体块数非常多的话,用这种方法还方便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块剩下的一块就是两面涂色的,而正方体有12条棱,一共就有1×12=12块.师:号图形两面涂色的有多少块呢?你发现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生:在棱上。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2块剩下的两块就是两面涂色的,而正方体有12条棱,一共就有2×12=24块.师:那棱长是5块、6块的呢?怎样列式计算?生:(5-2)×12=36块(6-2)×12=48块师:用字母n表示棱长上的小正方体的块数,怎样表示出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生:(n-2)×12师板书:在棱上(n-2)×12(三)探究一面涂色的问题师: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呢?试着借助刚才的经验进行探究并填表。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汇报(使用希沃软件同屏互传,让孩子边展示列式边解释方法)生:号图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每个面上,一面有1个一面涂色的,6个面一共就有6块。号一面有4个一面涂色的,6个面一共就有24块。师:你是怎么知道一面有1块、4块一面涂色的呢?生:数的师:如果正方体的块数非常多的时候呢?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有局限性师:是的,不具有一般化,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计算前提。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生:号图形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块是一面涂色的这个正方形的棱长数,而这个小正方形的棱长数是(3-2)得到的,6个面就有(3-2)×(3-2)×6=6块。生:号图形一条棱上去掉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两块是一面涂色的这个正方形的棱长数,而这个小正方形的棱长数是(4-2)得到的,6个面就有(4-2)×(4-2)×6=24块。师:看来你们发现了一定的规律,棱长是5块、6块的图形呢怎么计算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生:(5-2)×(5-2)×6=54块(6-2)×(6-2)×6=96块师:用字母怎么表示?生:(n-2)×(n-2)×6=(n-2)2×6(四)探究没有涂色的问题师: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呢?怎么计算?生:可以用小正方体的总块数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以及一面涂色的。师:这也确实是个办法。如果我只想知道没有涂色的块数是不是还需要算出其他的情况呢?是不是有些麻烦?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哪里呢?生:在里面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生:拆开看一看师用教具给学生演示拆开的过程,观察里面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师:现在你知道有多少块没有涂色了吗?生:号图形有一块没有涂色号图形有8块没有涂色的师:可以用算式计算出来吗?结合刚才拆的过程我们再看一看动画演示过程看看你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计算出没有涂色的块数。组织学生观看动画过程。生:号图形每条棱上有3块,去掉两块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一块就是中间正方体的棱长数,因此中间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3-2)×(3-2)×(3-2)=1块。生:号图形每条棱上有4块,去掉两块三面涂色的剩下的两块就是中间正方体的棱长数,因此中间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块数(4-2)×(4-2)×(4-2)=8块。师:真棒!你能试试棱长是5、6块的吗?生:(5-2)×(5-2)×(5-2)=27块(6-2)×(6-2)×(6-2)=64块师:用字母怎么表示?生:(n-2)×(n-2)×(n-2)=(n-2)3三、知识应用出示棱长由1000块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请问三面、两面、一面、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学生计算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能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五、版书设计探索图形顶点上棱上面上中心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三面两面一面没有涂色8(n-2)×12(n-2)2×6(n-2)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年、月、日目的要求: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教具:年历卡,投影,电脑教学过程: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电脑出示课题年、月、日一、认识年、月、日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电脑讲述故事。3、计算全年天数生计算后汇报。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二、判断平年、闰年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请你观察下表: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1、练习: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1990、1908、2000、1998、2100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2、记忆每月天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三、巩固练习1、口答:(1)一年有几个月?(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2、判断:(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2)每年都有365天。()(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3、游戏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板书设计:一年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365天(366天)大月31天一月小月30天平月29(28)天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能力目标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重点难点: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教学准备: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二、新授实施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三、练习尝试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四、探究巩固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8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难点: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媒体演示例题(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366=42(个)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4)教学试一试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三、拓展练习(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四、全课总结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32页。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2.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教学过程一、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小数的存在,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来看,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进行测量。但是,他们测量的一边长1米,但是另一边不够1米,用米做单位,不够1米那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了。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些数都是什么数?生:小数。师: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呢?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揭示课题:小数的意义。关于小数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本中的新知识:“小数的意义”。三、探究新知:1.提出探究问题,引出小数的性质。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1-1.反馈交流。请学生结合图说明自己的想法。师:米还可以写成0.1米。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小数0.1米。师:0.1米是怎样得到的?谁来说一说。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箭头指向30的地方怎么表示?0.3米是怎样得到的?我们可以看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3份是0.3,用分数表:。0.3的计数单位是0.1,的计数单位是。所以0.3表示3个0.1同理得出:指向7的箭头,用分数和小数分别怎么表示?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0.1,7份是0.7,用分数表:。0.7表示7个0.11-2.抽象概括: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