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长城教学设计3篇.docx

    • 资源ID:88870731       资源大小:24.6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城教学设计3篇.docx

    长城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照应、肩膀、才智、凝聚、气势宏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宏伟气概。 3、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等特点,感受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激起民族骄傲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结实,感受长城的宏伟气概,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现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观察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丽,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傲慢,今日我们就和一起去巡游举世著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骄傲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沟通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奇,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翻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洪亮。 3、沟通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习生字词 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扶才智魄 新词: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照应、肩膀、才智、凝聚、气势宏伟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留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看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看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当先观看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看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看什么?(抓住观看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近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结实) 2、说说刚刚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其次幅与其次自然段。) 3、生争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篇2】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雄伟气势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激发民族骄傲感,培育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学问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观看点观看事物的方法,在观看的根底上绽开想象;情感目标:熟悉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才智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骄傲感,是重点,也是难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共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采纳自读自悟教学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索和感悟。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观察的建筑物只 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丽,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傲慢,今日我们就和一起去巡游举世著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骄傲与深情地读课题。)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 、沟通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应) 二、图文对比感受读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看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 、看第一幅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观看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展重点观看。) 2 、看其次幅图,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详细描写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看,抓住细节熟悉事物的特点。学习运用精确的语言表述所观看到的详细内容的方法。) 3 、从两幅图观看到的不同景物,说说的观看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三、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尝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沟通阅读感受,品尝、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折回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曲折回旋”,感受长城的宏伟,运用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势。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相互照应。 引导学生领会长城奇妙的设计,体会长城在军事防备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依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绽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展防守和打击敌人? 3 、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巡游长城。 四、披文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 1 、假设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结实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坦的方砖,领会奇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 争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 才智表达在哪里? ( 细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聚”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才智,才建筑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筑长城的不简单,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 、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英勇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慧才智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响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才智,才凝聚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 、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制造,读出由衷的赞美。) 6 、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宏大奇迹”? 五、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 、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鄙视,激发民族骄傲感。 2 、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 、2023 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进行,到时,会有许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六、学问拓展延长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 、自主沟通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奇、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英雄”,传奇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方法,鼓舞学生克制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 、课件出示29 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预备。 由于文本的这种构造特点,我们根本上可以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一是了解长城,理解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宏大的奇迹; 二是在阅读中领悟文本的写作构造,学习观看事物与构思成文的方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建议可以实行以下两个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长城,宏大的奇迹 1.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握全文的表达构造。 2.感受“奇迹”:结合文章前两个自然段绽开教学,从长城的绵延壮美和高大结实理解长城是历史上宏大的奇迹。 从“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绵延壮美。先请学生结合文字绽开想象,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然后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长城之“长”;最终出示长城远景图,学生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对长城的“绵延壮美”有一个完整的熟悉。 从“近看长城”感受长城的宏伟结实。先请学生结合文字绽开想象,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比方垛口、射口、眺望口的设计,城墙的宽度等;然后请学生依据文中的描述画示意图,标出垛口、射口、眺望口的位置,并说明其作用;最终出示长城近景图片,让学生观看,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长城的高大结实。 其次板块:长城,血汗与才智的结晶 1.读第三自然段,思索: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了什么? 2.这绵延壮美、宏伟结实的万里长城,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3. 补充介绍关于长城的传奇:孟姜女哭长城。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故事绽开争论,感受长城是中华民族血汗凝聚成的。 4.引导学生自主争论为什么说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绽开思索,如:垛口、烽火台的设计,建筑长城的条石与方砖的运送等,都反映了建筑长城的人民的才智。 以上是对课文长城的根本教学思路,这两个教学板块可以作为第一课时。但是由于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太多的东西,而教材中的这篇文章明显过于薄弱,又由于重视长城建筑构造的描写,就冲淡了其中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蕴涵;在语言表达上,则标准有余,共性缺乏。因此,我建议在众多的描写长城的诗文中进展选择,介绍给学生阅读,以弥补教材的缺乏。考虑到语言表达与思想内涵的共性化要求,我建议选择与课文风格迥异的文章,如鲁迅和毛姆的长城来作为补充教材。这里有必要对鲁迅与毛姆创作的长城做解读。 鲁迅先生的长城原刊1925年5月15日莽原周刊第4期,后收入华盖集。从文章落款来看,此文应是创作于1925年5月11日。应当说初读鲁迅的长城是令人惊诧的,由于我们早已习惯了对长城的赞美,习惯了熟悉长城的宏大,在已经普遍达成“共识”的状况下,读鲁迅的长城不啻是一种震撼。其实,鲁迅的宏大就在于他总能穿越时空,总能看到事物的本性和真相,尽管有时这是我们不肯定能够承受的。同样,读这篇长城,我们也读出了与以往赞美长城的那些文字很不一样的东西。除了震撼,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萦绕在文字中的那份沉郁的气息。鲁迅开篇便慨叹“宏大的长城!”,然后笔锋一转,认为这长城不过是“徒然役死很多工人而已”,未必能够挡得住胡人入侵,现在不过就是一种古迹罢了。接下来的文字让读者感受到鲁迅笔下的长城已不再是那个实在的长城,而是一种象征是旧思想、旧制度、旧传统的象征,是封建、保守、落后的封建社会的象征,他“总觉得四周有长城围绕”,因此在鲁迅看来,这长城是“宏大而可诅咒的”。由于鲁迅笔下的长城具有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又是与鲁迅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严密相关,对于只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理解这种象征意义是比拟困难的,因此建议在教学时点到即止,只要让学生明白鲁迅笔下的长城具有象征意义,知道象征什么即可,对其他内容不宜做过多的绽开。 相比之下,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城不像鲁迅那样着力于取其象征意义,而是在写实的根底上发出由衷的慨叹。1920年,毛姆来到了中国,写下了游记散文在中国屏风上,长城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文章正如书中的其他文章一样,是毛姆用铅笔在路边买的黄色包装纸上草草写成,只不过200来个字。在毛姆的眼中,中国的长城“就像它所保卫的帝国一样不行思议”,它是浩大的、宏伟的、安静的、令人敬畏的,同时它又是孤独的、无情的、大胆的。这是一个外国人真实的感受,为了强调这种感受,毛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出了同样的慨叹:“在薄雾中,浩大、宏伟、安静、令人敬畏地耸立着中国的长城。”这不是简洁的重复,而是一种镌刻在脑海中的巨幅油画:在一片无边无际的薄雾之中,中国的长城巍巍耸立在崇山云岭之间,它显得那么浩大、宏伟,在一片安静中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这幅画面正是记忆中的长城,在随便的抒写中透着淡淡的嘲讽。因此,这篇文章不管是语言还是表现出来的感受都具有浓郁的共性颜色,或者详细地说,具有浓郁的毛姆本人的共性颜色。因此,在教学时把毛姆的长城介绍给学生,也正是盼望从另一个既不同于教材又不同于中国作家鲁迅的角度,让学生看到一个外国人眼中的长城。固然,毛姆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外国人,毛姆眼中的长城也并非全部外国人眼中的长城,我们从其他外国人对长城的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来。 设计者太宏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宏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宏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奇迹之一,的确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筑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才智和力气。美国前总统里根 这也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那么,不管是毛姆还是鲁迅,他们眼中的长城都不同于其他人,也固然不同于教材中的长城。把鲁迅和毛姆的长城介绍给学生,就是盼望翻开学生的视野,不仅是阅读视野,更是供应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尽管这两篇文章相对于教材体长城而言是有些难度的,不管是语言还是思想,都是有共性化的,但这就是一种阅读力量的提升,一种对同一事物多样化熟悉的思想训练,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固然,在详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读毛姆与鲁迅的文章,不必像教课文那样去操作,完全可以以争论、对话的形式绽开。因此,我们不妨在前面两个教学板块的根底上设计第三个教学板块,即:拓展阅读,结合鲁迅与毛姆创作的长城熟悉不同的人眼中的长城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前面两个教学板块相照应,我把这个教学板块定名为:长城,说不完的长城。这个板块可以放在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策略如下: 第三板块:长城,说不完的长城 1.读毛姆的长城,思索:在毛姆的眼中,中国的长城给他怎样的印象?结合文章中的有关描写来说明。 2.读鲁迅的长城,思索:为什么在鲁迅的眼中,长城是“宏大而可诅咒的”呢?结合文章中的有关描写来说明。 3.争论:鲁迅和毛姆的文章都是对长城进展赞美的吗?结合你对有关语句的理解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作业:查找其他与长城有关的诗文,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推举给同学。 【篇3】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教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熟悉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整确读写“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照应、肩膀、才智、凝聚、气势宏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宏伟气概。 3、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等特点,感受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激起民族骄傲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预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结实,感受长城的宏伟气概,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外形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订正学生简单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依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应) 重点指导“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照应、肩膀、才智、凝聚、气势宏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挨次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局部(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远看、近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日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详细了解它的形态、构造及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其次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备工程;很多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旧矗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气和才智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 对,是长城。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英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需熟悉长城,了解长城。今日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的观看点离长城近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曲折回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详细)步行要花多少时间?(也许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熟悉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过渡句: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概宏伟。近观长城,又观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其次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由哪几局部组成? 1、长城由哪几局部组成呢?(城墙、垛子、眺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眺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眺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在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结实) 师:高大结实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行逾越的障碍,从而爱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其次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结实的特点。 过渡句: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英雄。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英雄?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的联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建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开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力气。 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的学生体重比拟,相当于多少位学生的体重。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想象)修建长城时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才智与力气)指导朗读。 3、详细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才智,才凝聚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势宏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宏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宏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宏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美。(展现)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缘由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当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近况,呼吁爱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奇和图片资料。

    注意事项

    本文(长城教学设计3篇.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