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模板(共6篇).docx
五年级教案模板(共6篇)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一、课堂学习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二、课后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1、给下列字注音猷()笃()恸()舆()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素好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乃英雄也()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力求译准。(1)语时了不悲。译文:_(2)便索舆来奔丧。译文:_(3)便径入坐灵床上。译文:_(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文:_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第2篇:五级德育教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分饼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出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画片”。西游记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八戒遇到了一道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愿意么?大屏幕展示图片,指名读。13张大小一样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呢?2估一估: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一张完整的饼吗?3请你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帮他们分一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公正、公平的讲饼平均分给他们)活动一平均分3张饼1小组讨论: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说一说。2动手操作:用3张圆片代替3张饼,动手画一画,分一分3汇报交流:A方案:一个一个分。边说边演示分的方法及过程。为什么是3/4呢?B方案:三个叠放分。还是3/44大屏幕展示三种分法的动态图小结:两种分法虽然不同,但分的结果相同,每人分得了3/4张饼,这和我们估计的每人分得的饼少于1张是一致的。活动二平均分9张饼1出示课件:猪八戒吃了一张饼的3/4,没有吃饱,就让悟空再弄几张饼,悟空就去其他地方又化斋来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该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张?”2师: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3.估一估: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大约得到多少饼呢?4.动手操作:组长拿出9张圆片,小组同学合作,画一画,分一分。5.汇报交流:A方案:一个一个分B方案:9个叠放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了9/4.问: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是9/4呢?问:9个1/4是多少?C方案:先拿8个分,每人2个,剩下的1个平均分成4份,每人即21/4(板书)师:2和1/4合起来就是二又四分之一(板书:读作:二又四分之一)生齐读两遍。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像这样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板书:带分数)介绍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并强调带分数的书写格式。6.分数的分类:师: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你发现了什么?生1:分子比分母小师: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像3/4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板书:真分数)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真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比分母小)其实真分数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生2:分子比分母大师:你能说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像9/4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板书:假分数)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比分母大)说明像8/8这样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也是假分数。象8/8这种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1刚才分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9/4和二又四分之一是相等的,象9/4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这样的分数:二又四分之一其实带分数是某些假分数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把所有的分数分类,可以分为几类?(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巩固提高、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写出一个分数,小组内介绍相关知识。(1)7/8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等于1.(2)以8为分母,还可以写出哪些真分数?1/8;2/8;3/8;4/8;5/8;6/8;(3)以8为分母,以8为分母,一共有几个真分数?最小的真分数是谁?最大的真分数是谁?(4)以8为分母的假分数都有哪些?一共有多少个?(无数个)其中最小的假分数是谁?(5)以8为分母最小的带分数是多少?从同学们积极的交流中,老师知道你们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的一定很棒!下面我们到指挥刀去参加一个闯关游戏好么?记住自己每回答一次问题就可以加一分。2智慧岛闯关(各科之间的联系,学科之间是息息关联的)第一关、根据成语说出分数,再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半信半疑()是一举两得()十拿九稳()七上八下()第二关、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四分之七表示什么?一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第三关、如图,在上面的里填上真分数或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数轴上有0、1、2、3、4、三分之三、一又三分之二、三分之八、三分之十需要填三分之一、三分之五、三分之六、二又三分之二、三分之九、三又三分之一用这些分数跟1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第四关、议一议1、当x()y时,x/y表示一个真分数;当x()y时,x/y表示一个假分数。四、自我,回顾收获1、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四关,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你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新朋友有哪些特点吗?2、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3、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吗?(1/100的天才99/100的努力100/100的成功)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大的收获,有更优异的表现。(成功是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天才是通过勤奋变得)五、分层作业、课堂延伸奋进小队:书中1、2、3题;1、看图写分数。2、以5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互助小队:能力培养3、4、5题;26页3、在直线上面的里填上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带分数。26页4、啄木鸟医生。26页5、填一填。雄鹰小队:课外补充题;用16开的纸设计一张跟分数有关的数学小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思维训练)第3篇:五级第一学期_五级语文教案_五年级第一学期_五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五年级第一学期目标: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谜语出示谜语:(齐读)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出示课题。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师讲述:太阳的传说)3、过渡语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板书:特点关系密切)二新授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是个大火球。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2、分析指导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齐读有关的句子。教师小结。(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学生齐读要点3、学生自学“大”和“热”大:130万个地球。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4、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出示关联词练习: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齐读练习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5、太阳与人类的关系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提出问题,解答疑问。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C归纳,集体解答6、学生表演: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三结束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边看影片边配音)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板书太阳(大火球)远特点大热动植物的生长与地球关系密切天气的变化人类的生存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练习2的教案汪燕宏一、教材分析本练习共有7道题。主要让学和辨别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形近字和意思相近的词,以此来巩固生字新词,还让学生巩固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第7题是根据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而设计的。二、教学目标1.能注意辨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2.会比较形近,并用形近字组成词语。3.能正确选用近义词,用好反义词。4.能将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注意分句内容间的因果关系,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5.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主面安排材料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第7题。教学难点:第6题。四、教学准备小黑析若干块。(二)教学过程1.指导完成第1题。(1)读题,审题。(2)自由读,读准这8个音节。(3)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读准确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并正音。(4)独立完成音节、生字的接连。(5)指名一对一对地读词,并正音。2.指导独立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组词练习。(2)以馈时说一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混淆?(3)订正。3.指导完成第3题。(1)自由讨论这三组近义词使用时如何区分?(2)交流,归纳:“纯洁”与“整洁”,都有洁净的意见,但使用的对象不同。“纯洁”一般形容思想、心情、感情,“整洁”一般用来形容场所、场地。“战斗”与“战役”的意思都是打仗,但使用范围大小。“战役”是一定时间内,一系列战斗的总和。范围大。“温暖”与“温和”都含有暖和的意思,但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温暖”侧重于“暖”,“温和”侧重于“和”,常用来形容态度、脾气等。(3)填空并反馈,矫正,说明为什么这样填?4.指导完成等4题。(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反义词。(3)交流、反馈、订正。5.指导完成第5题。(1)审题并读懂例句的改法,即把否定说法改成肯定说法,一般把否定说法句中的“没有就没有”改成肯定说法的“有了才有”或“有了才会(才能)”(2)学生独立完成改写任务。(3)交流反馈并订正,注意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漏词理解或改变了句义。第21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在造句中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能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二)教学过程1.指导完成第6题。(1)读题后明确要求。(2)自由读读这3句话,想一想它们前后两个分句哪句写的是原因,哪句表示结果,在书上标出。(3)分别照样子,用带点的关联词造句。2.指导完成第7题。(1)阅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讲什么。(2)指名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默读短文。(3)交流第题,教师板书:蜜蜂靠眼睛认路回窝鱼类季节性定期往返鸟类速度快,路程远(4)交流题。(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即短文用蜜蜂、鱼类、鸟类这三类不同的动物来就明它们的远游。)15、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东城区花园小学陈利玉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的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教学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自主学习第四段“顶峰歼敌”)。、指名朗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概括学法:初读想象画面。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四、布置作业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9、讨论。(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第三课时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