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鹭》教学设计汇编.docx
2022白鹭教学设计白鹭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白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白鹭教学设计11白鹭1 .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字及“精巧、配合、身段”等15个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段落。3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4 .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5 .了解作者通过写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方法。重点1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个句子的意思。2 .感受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学会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画面。难点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学会表达。1 .字词教学。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初读。教师要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嗜”是翘舌音;“嫌”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d”,不要读成“jid”。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如“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 .阅读理解。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每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楚各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要会概括68自然段描写白鹭生活的三幅画面内容。品读重点句段,理解作者的喜爱之情。根据五年级的阅读要求,要联系全篇,充分理解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前后呼应的写法。3 .表达运用。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事物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美、生活画面美,抒发了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1 .预习提纲(1)搜集与白鹭有关的资料和古诗词。(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3)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自己喜欢的地方标注出来。(4)抄写生字并组词。2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 .赏读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美。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课件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1)让学生说说对这句名言的理解。(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2 .你们还记得“两个黄祜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两句诗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你从这两句诗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两个黄丽鸟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也叫鹭鹭,腿很长,全身羽毛雪白,主要生活在我国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3 .课件出示杜牧的诗句: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请学生自由朗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预设:白鹭身穿雪白的衣裳,长着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它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青山,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4 .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鹭。(齐读课题)出示图片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介绍诗文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白鹭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家眼里的白鹭形象,为全文的品读打下基础。尤其是对杜牧诗句的介绍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气氛,做好了铺垫。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1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2 .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 .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4 .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本课生字词。鹭嫌黛嵌匣嗜适宜白鹤嫌弃朱红嵌入玻璃框镜匣哨子恩惠韵味(2)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预设:“嫌、韵”是前鼻音,“框”是后鼻音;“宜”是二声,不要读成四声;“匣”的读音是“xid”,不要读成“jiG”。(3)齐读生字词。(4)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读顺句子。(5)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1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2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读好这两个句子。相机指导学生读书,并通过带读、齐读等方式,读好排比句、反问句。这篇文章生字词较多,所以认识生字、新词不能轻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三、走近白鹭,感悟“精巧”美。过渡: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近白鹭,看看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为什么是一首“精巧的诗”。(板书:精巧的诗)1 .读课文第15自然段,体会白鹭的精巧。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朗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2 .集体交流,引导感悟。(1)课件出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引导学生抓住“色素”“配合”“身段”“适宜”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图片,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第2自然段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2)课件出示: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白鹤朱鹭苍鹭观察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图片,抓住“生硬”“太不寻常”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在朗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第3自然段对比描写:将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较,突出其独特的精巧美和寻常美。(3)课件出示: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结合课文“雪白”“流线型”“铁色”“青色”这几个关键词语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个排比句,说出白鹭的外形美。在朗读中体会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巧夺天工!小结:是呀,难怪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如诗一般的精巧美。以读为主,以读为本,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外形美。无须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赘述,从课文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白鹭外形的美丽。着重紧扣第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白鹭外形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品词析句,在图文结合中,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感受白鹭美在色彩搭配和谐,美在身段大小适宜。这样,学生对“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了。四、布置作业。1 .认清生字的字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分,如:“宜”字下面是“且”,不要多写一横。2 .描红、临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笔顺规则,“嫌”的笔顺是“”;“匣”的笔顺是“”,最后一笔是竖折。3 .抄写词语。4 .课外熟读课文通过描红、临写生字,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第2课时课时目标1 .给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画面起个名字;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2 .学习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一、谈话导入。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课文第68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精巧的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并给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好听的名字。总结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简明扼要。认真读一读第68自然段,学会概括文章内容,巩固高年级的阅读要求,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二、朗读课文,感悟白鹭的“韵味美”。1 .师范读课文第68自然段。(配轻柔的音乐,约1分钟)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2 .指名交流:此刻,你仿佛看到了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3 .哪个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读,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4 .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5 .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共读共悟。示例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时恬静安详,如诗一般迷人!(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啊,你们能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吗?(水田觅食)(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比喻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文中不说白鹭捉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示例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4)指名交流感受。(5)“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在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望哨吗?(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作者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示例3: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生自学交流。小结: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时,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出的诗一般的美!三、感受白鹭的整体美。1 .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的三组图片,配乐朗读,让学生静静地欣赏。2 .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哪些不足吗?3 .指名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小结: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4 .齐读第11自然段。让我们和作者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读悟结合,读思结合,图文结合,读中领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课文第一部分描写白鹭外形的直观美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白鹭本身所蕴含的那种无穷无尽的韵味美,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觅食图、栖息图、低飞图。教学中抓住三幅画面,引导学生读中品味,读中遐想,写下自己读中的感受,并根据画面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三幅图先逐个展示,再同时展示,先部分,再整体,饱含浓浓的诗意,无穷的意蕴,加上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的优美柔和的轻音乐,孕育出美的品味,美的震撼,美的享受,使得学生对“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理解水到渠成!四、赏读全文,体会表达方法。1 .赏读全文。正是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感受作者借助白鹭抒发感情的写法。2 .齐读。(配轻柔舒缓的音乐,约2分钟)3 .指名说说读完了全文后的感受。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要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画的美。五、布置课外作业。1 .背诵全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2.阅读类似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白鹭教学设计2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郭沫若的作品有:散文集长春集、潮汐集、新诗集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鳗、泥纵、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朱鹭:朱鹘的别名,属于鹑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嘴细长而末端下弯。朱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鹑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苍鹭:(学名:Ardea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身体细瘦。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一、生字组词宜yi(相宜、适宜、事不宜迟)鹤h。(白鹤、丹顶鹤、鹤发童颜)嫌xiGn(嫌恶、嫌弃、讨人嫌)朱zhii(朱红、朱鹭、朱砂)嵌qiGn(镶嵌、嵌在、嵌入)框kuGng(镜框、木框、条条框框)匣xid(匣子、镜匣、木匣)哨shGo(放哨、哨兵、花花哨哨)恩en(恩情、恩惠、恩爱)韵y(in(韵母、风韵、琴韵悠扬)二、多音字好hGo(好像)hao(好学)难nGn(困难)nan(灾难)三、近义词精巧一精美配合一协作适宜一适合孤独一孤单恩惠一恩典铿锵一高亢四、反义词精巧一粗劣配合一干扰生硬一自然恩惠一怨恨清澄一浑浊优美一丑恶五、理解词语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适宜:合适;相宜。生硬:勉强做的;不自然;不熟练。嗜好:特殊的爱好。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孤独:独自一个;孤单。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本文指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的美、生机和活力。清澄:(水、天空)清亮。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六、词语搭配(精巧)的诗(粉红)的朱鹭(灰色)的苍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优美)的歌(孤独)地站立七、词语拓展含有“不”字的四字词语:美中不足卓尔不群求之不得局促不安水泄不通出其不意月语拓展攻其不备诲人不倦自强不息应接不暇纹丝不动心照不宣八、句子解析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裳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5、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用“一一”(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九、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外形(颜色、身段)生活习性(觅食、栖息)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4、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十、课文主题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十一、教材课后习题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以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看出来:一是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匀称,反映出白鹭自然朴实的静态美;二是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反映了白鹭的动态美。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第6自然段:清田独钓图。第7自然段:清晨放哨图。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图。图文解读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答:白鹭美,美得像一首诗。(1)白鹭的外形美,美得自然,美得恰到好处。正如文中所说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白鹭的颜色和谐,身段匀称,这是一种自然朴实的静态美。(2)白鹭的美还体现在与水田的和谐美,白鹭装饰了水田,水田包容了白鹭,正如文中所说的“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一种和谐、悠然的美。(3)白鹭的美还是一种“澄清的美”,为乡村生活增添了具有生命的清澄。正如文中所说的“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二、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第6自然段:清田独钓图。第7自然段:清晨放哨图。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图。白鹭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仔细品读全文,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2、理解本文描写白鹭所运用的独到方法并指出其作用。教学重点:作者从常见的动物白鹭身上发现其独特的美,运用多种方法对其美进行描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这平凡的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情感。(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讴歌这种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培根的论美这是从人的美谈的,而美还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等,自然中的山水风光、花鸟虫鱼、草木林石无不蕴藏着各自独特的美,也都可以用艺术来表现他们的美。于是有了许多咏物和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和散文。投影杜牧的白鹭诗,让学生说出写的是什么鸟,(除了这首诗请学生再举一些描写白鹭的诗句),引入对白鹭认识的话题,并由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白鹭图片,(视时间而定)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白鹭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对白鹭的印象。师:白鹭其实是一种很普通的鸟,过去的人们能常常在水塘和田间看到它,因为环境原因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同学们能说说对白鹭的了解吗。(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介绍,后教师投影知识介绍)师说:白鹭因常见而使人忽略了它的美,下面我们来看看大作家郭沫若发现了白鹭身上怎样的美呢。二、整体感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在田间水塘边,专注地朗读散文白鹭,要求边读边找出文中作者对白鹭独到的感受和评价的几个关键句子,用浪线勾画出来,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和抒发的感情。(要求学生概括在书上)师点拨:为什么首尾都说白鹭是一首诗呢?诗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美,“如诗如画”)为什么结尾处又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呢?(散文诗说明白鹭美的内涵丰富,其美反而容易被人忘却,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么容易被人发现,韵在骨子里就说明白鹭的美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文中“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就说明了这一点。“实在是一首诗”,“实在”一词,突出了作者对白鹭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对白鹭的喜爱和赞叹。)(注意概括的方法介绍)描写了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抒发对白鹭蕴涵的美的赞美之情。(老师要注意的是:读文章要34分钟,问题1要让学生写出来,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在黑板上。常见一一忘却的美一一赞美)三、精读理解:师: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常见的白鹭是一首诗,表现白鹭具有诗一般的美处,那么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美到底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找出了文中描写白鹭美的句子或段落,加以交流。(教师点拨补充)师:根据我们找出的句段,请同学们来概括作者在这些句段中表现了白鹭哪几个方面的美?投影展示,请学生根据画面和文字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文字中所表现的美。(生读感受)老师示范:和谐美(三个字抓住关键词:嵌、镜匣)外形美(2、5节)能看出的美和谐美(6)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神态美(7安稳、悠然)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动感美(8活力美黄昏乡居)作者感受到的,被人忽略的美(答案灵活不求全一致。老师板书)师总:白鹭是一种平凡的动物,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抒写了它因为常见而被人忽略的这么多的美。可见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善于用心去感受、发现蕴含在平凡事物中的美。师生共读:罗丹语老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品读全文,感受到了白鹭的美,了解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完成了我们今天的两个任务中的一个。(可以安排学生质疑,主要是第9节的理解)出示目标回顾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再让学生明确第二个目标。四、探讨写法师:美的事物还要作者采用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描绘展示。我们在上学期已学习了海燕、白杨礼赞石榴马说等咏物课文,回忆一下作者在描写海燕、白杨、石榴、马等事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突出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对比、烘托、象征、细腻的描绘等)本文也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在状物抒情方面用了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学生可以找出对比、夸张的手法,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本文在描写白鹭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老师引领:出示工笔与写意画各一,指出二者的区别。出示石榴描写片段,与之比较,让学生发现本文状物抒情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神韵作粗线条的勾勒。(师生朗读全文感受)回顾目标,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小结。五、布置作业:(一)语文活动:观察日记:要求:1、描写自然界常见的一草一木一物,表现其独特的美。2、恰当运用作者状物抒情的方法。(二)读课本上散文家谈散文。了解作者的观点。板书常见被人忘却的美赞美。外形美写法:和谐美(散文诗)抓住神韵大写意白鹭一一诗(精巧)美神态美韵在骨子里对比烘托动感美平凡的事物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认识白鹭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学会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鹭飞走的原因。4、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鹭鹭飞走的原因。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四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了一组“人与自然”话题的课文,还记得吗?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善的待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出示课题,齐读。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字。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小组交流。三、全班交流汇报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课文写了什么事?4、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5、教师梳理问题。四、把握主线,品析感悟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只白鹭鹫”为什么飞走了?请找出描写他心理变化的语句,体验白鹭鹫的内心世界,小组交流。2、出示句1:“他想:如果这里变成了山丘,那我们山猪潭不是就更热闹了吗?”指名读,练习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出示句2":白鹭鹭吓坏了,觉得这里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他决定立刻就搬家。”前后对比,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建设前后,白鹭鹭自由翱翔、“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画面和“树木倒塌,机器轰鸣,尘土飞扬,白鹭盘旋流连”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白鹭鹭的内心世界,增强环保意识。3、相机出示大看板上的广告语,初步理解。4、勾画写山庄变化的语句和人们看见白鹭鹭时的惊叹,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含义。5、指导朗读,了解山猪潭的变化,体验白鹭鹭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回归整体,拓展升华1、出示大看板上的广告语和环保工作者的“遗失启事”,进行对比,理解其含义。(1)通过朗读和观察,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分别强调了环境的美好和不合理的开发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分行排列,形式整齐,可以产生视觉的美感,凸显各自然段的意义。(2)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表达内心感悟。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含义。想象:假如你是一只白鹭鹭,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4、时间实践拓展: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山猪潭这样的事产生了哪些后果?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行动?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了解白鹭鹭的外形、生活习性,拟定抢救白鹭鹭的行动计划。板书设计:22最后一只白鹭鹭坚持留下来落荒而逃白鹭教学设计5一、教材简介: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白鹭是借物咏怀,以歌赞白鹭的洁白无瑕、美的动人,赞美自然,批判丑恶。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四、教学理念:白鹭是郭沫若的散文,文章清新简约,读来韵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要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新课文,在学习之前,老师先来考考你们,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能把这些诗句补充完整吗?(出示)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蹶鱼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上青天。漠漠水田飞(),阴阴夏木嘴黄祜。指名补充,齐读诗句。板书:白鹭同学们了解白鹭吗?2 .指名介绍白鹭。出示图片。师:白鹭,这种南方常见的水鸟,一身洁白,高贵优雅,赢得了多少人的喜爱。看,文人墨客纷纷把它写进诗中来赞美它。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甚至觉得“白鹭本身就是一首诗”。板书:诗二、品味。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欣赏白鹭这首精巧的诗给我们带来的优美画卷。1 .仔细听老师朗读68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几幅优美的画面?(板书:钓鱼瞭望低飞)2 .让我们以四人为一小组来学习,选择其中的一幅画细细欣赏,欣赏的时候,你可以把你认为值得品味的词语、句子划出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边欣赏边想象,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学听。3 .学习68自然段(讨论交流,三幅画面可交叉出现)。(1)清水田里,静静钓鱼(“钓鱼”“图画”一一静)A.赏析“钓鱼”:清水田里,白鹭伫立,正静悄悄地等着小鱼游过来,他成了一位悠闲自在的钓鱼先生了。(媒体映示:清水田里静静钓鱼)你能读一读吗?这幅画的背景是什么?画中的主人公是谁?相信你读这一句,一定能把它读好。B.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水绿田中的白鹭钓鱼图吧!齐读第六自然段。(2)小树绝顶,悠悠瞭望(“悠然”“瞭望”悠)A.赏析“瞭望”: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最高处,就是小树的绝顶。风儿吹来,小树轻摇,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白鹭却很悠然,你能把它读好吗?“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如果不是在瞭望,它可能在;如果他真的是在瞭望,它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或许它望见了一一或许它望见了一一课文最后虽然是问号,你读的时候,如果把它想象成什么标点,味道就出来了?B.请男孩闭上眼睛,听着女孩的朗读,展开想象,晴天的早晨,小树绝顶,白鹭悠悠瞭望之图吧!看到了吗?(男女生交换朗读)(3)黄昏空中,低低飞翔(“低飞”“乐事”颜色美,动态美)A.赏析“低飞”:在落霞满天的黄昏,白鹭正低低地来回飞旋着,是那么悠闲,那么自在。这分明是一幅舒展、飘逸的白鹭归巢图,悠闲的你见到悠闲的白鹭,定会其乐无穷。你能把这种乐趣读出来吗?(4)欣赏了这三幅白鹭图后,你们内心有什么样的感觉?(宁静、优美)想对白鹭说什么?板书:韵味无穷提议大家将这三幅图连起来读一读,好吗?(5)看,老师这儿还有一首写白鹭的诗,谁来读一读?媒体映示:白鹭寻常铸就了不寻常的美像画一样悠然如歌一样优美似诗一样精巧从遥远的时光里翩翩而来你感受到了什么?(白鹭很美,似精灵)其实,白鹭的韵味还不止这些,请欣赏白鹭带来的优美画卷!(媒体映示白鹭各种形态的图画)愿意拿起笔,也写一两句诗来赞美白鹭吗?学生写诗,交流,老师点评。三、总结。1 .白鹭,素雅而和谐,在碧水,在树梢,在蓝天,宁静、悠然(媒体映示画面,播放音乐)此时,在你内心深处,你还想由衷地对白鹭说:“白鹭实在是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2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韵味无穷的诗。媒体映示: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素雅和谐清水田里静静钓鱼小树绝顶悠悠瞭望黄昏空中低低飞翔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四、练习1、说说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蜜蜂采蜜,高山流水,滴水穿石)2、阅读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同样是写鸟的文章,高尔基笔下的海燕给我们什么感受?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16白鹭钓鱼瞭望低飞韵味无穷教学反思:郭沫若是位诗人,他发现了寻常之鸟一一白鹭的不寻常的美,并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白鹭精巧的外形,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高雅脱俗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白鹭的满心喜爱与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读白鹭这篇精美的文章,简直是一种享受,享受着鸟的美、语言的美、情怀的美。于是,教这篇课文时,我带着学生细细品读了文中的每句话。“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每读完一节,我就这样问学生。没有框制约着学生,学生的发言是对文本最直接的感受。学生感受到了白鹭颜色配合的适宜、身段大小的精巧,白鹭觅食的闲适、栖息时的悠然、飞行时优雅;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幅优美的画,一首无声的歌;并通过现场创作真正感受到白鹭的美。白鹭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4、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lo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2o自学生字新词。3o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白鹭的图片,并交流和白鹭相关的知识。出示PPT。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赞美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二、了解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生字正确组词2、正确流利读词3、写出下列词语近义词四、出示目标: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