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16开).pdf

    • 资源ID:88918064       资源大小:10.72MB        全文页数:1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16开).pdf

    第 一 单 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2、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5、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刻度尺、学具盒等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时间:2006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的例一例2,及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厘米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学具盒、回形针、学生尺、纸条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1、用课件或挂图引出新课。怎样表示差了的一截呢?差的长度正好和铅笔的长度一样。2、分组活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作为标准,测量出这枝铅笔的长度。汇报结果:这枝铅笔大约有5根小棒那么长。这枝铅笔大约有4枝蜡笔那么长。这枝铅笔有8个回形针那么长。同样长的铅笔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小结: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同一样物品的长度不一样。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呢?引出尺子的发明。二、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a.观察直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怎样用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b.认识1厘米。课件演示直尺上从0 刻度到1 的距离就是1厘米。学生活动: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小结:每两个数之间的一大格都是1 厘米。也就是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c.感受1厘米。请同学们找找我们的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的?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找身边的1厘米。师介绍并示范用手势表示1厘米长度的方法。d.认识几厘米。3厘米有多长呢?3厘米有几大格呢?4 厘米呢?9 厘米呢?学生活动:学生在尺子上找出3厘米的长。小结:几厘米就有几大格。2、用厘米量。a.估一估。估计纸条的长度。b.量一量。学生动手测量出纸条的长度。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小结测量方法:测量时,物体的左端对准0 刻度,物体的右端对准数字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学生两人合作再测量一次。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1、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练习一的第1题。学生填写后订正。2、辩一辩:这样测量蜡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3、实践活动:学生合作完成。拿一张纸条,分别量出4厘米、8 厘米、7 厘米,并剪下来。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2、介绍其他的长度单位。3、讲笑话齐议论:买鞋你有什么启发?五、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长度单位:厘米 1 厘米就是一大格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米 用米尺量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3,及练习一的第4-6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 0 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 0 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盒、回形针、学生尺、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2、你知道1 厘米有多长?请你用手比划一下。二、活动体验、寓教于乐。1、请一名学生拿着自己的尺子到黑板前来测量黑板的边有多长。2、让这位学生用米尺来测量黑板的边。(引出新课。)3、认识米尺,分组讨论:米尺是怎样的?1 米有多长?4、让学生看看米尺上的刻度有什么特点?从多少到多少?5、教学例3。(1)量出1 米长的绳子。(2)用小刻度尺测量这条绳子有多少厘米?(3)得出结论:1 米=1 0 0 厘米6、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到操场上用卷尺量一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4 题。要求学生合作进行,教师稍做指导。2、完成练习一的第5 题。指名学生演示。3、完成练习一的第6 题。分组合作进行。四、总结。板书设计:认识米1 米=1 0 0 厘米课后反思:第三课时认识线段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的例4,及练习一第7、8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消防人员为什么在紧急情况下不走楼梯而要从铁管滑下来呢?2、引出新课。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a.感知线段的直。观察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b.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小结:从物体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C.以实例理解线段。连接每两点之间的线。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小结:我们把这样的线叫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d.活动体验。在教室里找一找线段。e.对比认识线段。学生分组讨论练习一的第7 题。2、量线段和估线段。a.线段可以度量吗?b.用厘米量。量一量书本上面第5 页的线段长度,让学生说出量法。c.估一估。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让学生估计哪条长、哪条短或同样长呢?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测量它的长度。3、画线段。学生尝试画4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小结: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下图有4 个点,每两个点之间画线段。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四、质疑问难、总结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直的 有两个端点课后反思:第四课时综合练习课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认识厘米和米以及线段的特征,练习一第9、1 0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线段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征?2、1 米等于多少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注意什么?3、1 厘米有多长?1 米有多长?请你比划一下。二、基本练习。1、下面是线段的在括号里划对钩。2、量出下面纸条的长度。分小组进行。3、分别画出4厘米、6厘米、9厘米长的线段。4、完成练习一的第9、10题。第10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三、总结。课后反思:单元小结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教学目标:I、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试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试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课件、挂图课时安排:17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时间:2006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8T0页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二1、2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加法法则。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笔算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演示法、发现法教具准备:5 捆零9 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0+4 0 3 5+2 0 57+24 0+2 0 6 0+1 6 7 3+52、填空。3 6 是 由()个十和()个一组成.7 5是 由()个十和()个一组成。82 这个数,十位上是(),个位上是()。二、创设情境,引探算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计算,多是口算,写的算式是横式。但是计算的数目如果大了,口算就有困难,而且速度也慢,就要用到笔算和排列竖式。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笔算方法。这节课先学习加法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1、由第8 页的主题图引出新课。每辆车只能坐7 0 个人,一共四个班,有 2 辆车,怎样安排?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分小组进行讨论。2、教学例1、例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出示3 6+3 0。问:这道题的得数是多少?怎样算?(这道题也可以用竖式笔算。)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探究算法。汇报结果:有学生这样算的:先出示3 捆又6 根小棒,摆成一排,再出示3 捆小棒,摆在3 6 根的下面。问:和起来是多少根?再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用口 算的:3 6+3 0,先用 3 0+3 0=6 0,再用 6 0+6=6 6。有用列笔算竖式的:先个位加个位,再十位加十位。(4)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最好呢?引出用竖式做好。(5)我们怎样列成竖式呢?请几位会的学生到黑板前来进行演示。先写3 6,再在3 的下面写3,在 6的下面写0,再在3 0 的下面画一条横线,在横线的左上端写上这就成了一个加法竖式了。(6)我们在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呢?(笔算顺序。)学生分组讨论: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7)出示例2:3 5+3 4 现在怎样计算呢?进行分组合作学习。(8)汇报结果:把 4 和 5 先加,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起来。个位上的数相加得9,在横线下面对着个位写9。个位算完了再算十位,十位上第一加数是3,第二加数也是3,3 个十加3 个十是 6 个十,就在横线下面对着十位写6,一共是6 9,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写6 9。(9)完成做一做。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做下面的题。(四人一组每人一题,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回答。)4 9+4 0=3 0+6 7=3 4+6 3=3 6+53=四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看。(找两人板演.)(1 )6 2+1 7=3 5+2 4=(2 )3 +84=4 3+1 4=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把加数的数位对起,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要从个位加起。加的得数写在横线下面,要与加数的数位对起。最后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的等号右边。四、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数学知识。1、做课本练习二的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小组交流合作,订正时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从哪一位加起。2、做练习二的第2 题。五、小结。小结计算方法后,提问: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二(1)和 二(3)的同学同乘一辆车呢?(留为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3 6+3 0=6 6 3 4+3 5=6 93 6 3 4+3 0 +3 56 6 6 9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的第1 1-1 2 页的例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做一做,练习二的第3、4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力目标: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准备7 捆小棒和单根的若干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7 9+3 6+76+8 7+9 7+72、笔算下面各题。4 3+5 3 8+4 05+2 73 4+86+3 1二、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题目:3 6+3 5=问:3 6+3 5 用笔算,怎样写竖式呢?学生分组合作写出竖式.(2)汇报结果:可以用小棒进行演示,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先出示3 捆又6 根小棒,摆成一排,再出示3 捆又5 根小棒,摆在3 捆又6 根的下面。问:和起来是多少根?学生回答后,再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笔算竖式?分组练习,指名每个小组派一个人板演。刚才是6和5先加,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起来。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 1,就在横线下面对着个位写1,从 1 1 里面取出1 0 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的下面,还剩下的1 根放在个位上。个位算完了再算十位,十位上第一加数是3,第二加数是3,再加个位上取出来的一捆是7 个十,就在横线下面对着十位写7,一共是7 1,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写7 1。(4 )分组进行讨论: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2、做书上的做一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课本上完成,最后集体订正。学生摆小棒,上面摆5 捆又6 根,下面摆3 捆又7 根。问:要求一共有几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5 6+3 7问:怎样排竖式?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先把单根与单根合并起来,再把整捆与整捆合并起来。合并起来一共是7 0 根。板书:5 6+3 7=95 6+3 79 33、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起;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做练习二的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订正时同桌互相检查。2、做练习二的第5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订正时同桌互相检查。四、作业。练习二的第4 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3 6+3 5=7 1 4 6+2 4=7 03 6 4 6+3 5 +2 47 1 7 0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的第6 T 0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复习已学过的应用题,加深对应用题的了解。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加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练习法、个别辅导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笔算。3 7+9 4 5+2 5 8+5 6 2 7+1 9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讲评时让学生说笔算的三个注意点。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5 2+8=6 07+2 6=9 63 4+4 9=7 35 273 4+8+2 6+4 9609 67 33、看卡片口算。2 5+74 1-69 0-5 04 6+3 02 0+4 06 4-5 03 8+58 0-45 0+2 76+3 48+3 36 6-6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做练习二的第6 题。老师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2、做练习二的第7 题。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把得数填在方框里。3、做练习二的第8 题。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订正时说一说计算过程。4、做练习二的第9、1 0 题。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板书设计:练习课3 7+9 2 5+4 5 8+5 64 3+2 6 4 5+4 7 7 8+9课后反思: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 6 T 7 页的例1,练习三的第3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究,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竖式的写法和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演示法、发现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挂图、统计图画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4 6-2 0 6 1-6 07 0-3 0 4 6-52、笔算。2 5+3 5 9+6 35 8+2 4 4 8+5 2二、激情导入。1 8 -7 2 4-37 9-6 5 9 -93 6+1 24 7+8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播放我国成功申办2 0 0 8年奥运会后全国欢庆的录像。你们知道全国人民为什么这么激动?引出新课。三、发现问题。1、出示教科书第1 6页的统计图,学生观察图片。(1)让学生自由设问,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例如:北 京5 6票,多 伦 多2 2票,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多少票?算式:5 6+2 2=(2)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算式:5 6-2 2=2、小结。四、解决问题。1、温故。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可以发现这几个问题能够用我们刚学过的笔算方法来解决。现在就请大家来算一算,然后同桌互相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学生独立笔算再交流。总结:笔算加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2、知新:教学例L(1)那56-22又该如何解决呢?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课题)(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笔算56-22,再在本子上算出来.(3)小组汇报交流笔算方法。要先个位上6减2得4,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写4。再算十位,十位上是5减2,得3个十,在横线的十位上写3,得数是3 4,把34写在横式等号的右边。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来计算:先把单根与单根相减,再把整捆与整捆相减。最后把整捆与单根再合并起来,一共是34根。(4)小结: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相减,建议先从个位算起。3、数学游戏。分小组进行计算比赛。做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算法交流。4、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要把相同的数位对起,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要从个位减起。减的得数写在横线下面,要与被减数与减数的数位对起。最后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的等号右边。五、应用。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2、3题。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56+22=78 56-22=345 6 5 6+2 2-2 27 83 4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教学时间:2006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8页例2,练习三的第4、5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的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思想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难点:记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十位上相减时必须少L教学方法:发现法、操作演示法教具准备:56根小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42-8 14-6 15-7 40-317-8 43-6 15-3 32-5说一说42-8是怎样算的。2、笔算下面各题。87-35 56-16 68-62指定三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完成,讲评时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引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教学例2。(1)组织活动。根据北京申奥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56-18=问:56-18用笔算,怎样写竖式呢?学生试做,也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做的?(2)汇报结果: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竖式.先出示5捆又6根小棒,摆成一排,再从中取掉1捆又8根小棒。问:还剩多少根?学生回答后,再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笔算竖式。刚才是6和8先减,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整捆里面取出1捆打开和6根合起来是16根,用16减8得8,还剩下的8根放在个位上。个位算完了再算十位,十位上被减数是5捆,取出1捆还有4捆,减数是1,再从十位上取出一捆是3个十,就在横线下面对着十位写3,还 剩3 8,在横式的等号后面写38。板书:5 6-1 83 8(4)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起;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三、巩固练习。1、做课本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分组完成,订正时同桌互相检查。2、做练习三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订正时同桌互相检查。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5 6-1 8=3 85 6-1 83 8课后反思:第三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 9 页例3,练习三的第6、7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教学难点:记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十位上相减时必须少 1。教学方法:发现法、操作演示法教具准备:5 0 根小棒、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口算。5 2-8 2 4-6 3 5-7 4 0-34 7-8 4 3-6 1 5-3 3 2-52、笔算下面各题。67-34 46-15 48-43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列式完成,讲评时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 3:50-24=(2)让学生分组进行尝试练习,怎样算?列出竖式。(3)汇报结果。板书:5 0-2 4=2 65 0-2 42 6(4)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5)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起;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2、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三、应用。1、做练习三的第6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2、做练习三的第7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四、总结。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5 0-2 4=2 65 0一 2 42 6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巩固练习教学时间:2 0 0 6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三的第8 T 0习题。教学目标: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减法。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笔算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提高计算地准确率和速度。教学方法:练习法、实践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小棒等教学过程:1、看卡片,说得数。5 8-96 5-66 1-55 0-43 2-78 0-5 07 2-4 04 4-62、笔算。(1微 练 习 三 的 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鹿 练 习 三 的 第9题。指定一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减法要记住哪三条?3、应用题练习。做 练 习 三 的 第1 0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4、小结。板书设计:巩固练习课后反思:第五课时混合练习教学时间:2006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三的第H-13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对应用题进行巩固。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65-65 8-9 50-472-4032-780-50 61-544-62、笔算。45+23=56-34=24+37=78-16=89-46=37+27=95-28=29+34=二、基本练习。1、做练习三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解答,教师个别辅导,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做练习三的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三的第13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列式解答。4、分组进行笔算比赛:45+47=78-25=24+39=92-34=76-28=35+27=29+38=82-36=三、小结.板书设计混合练习课后反思:第 六 课 时 解 决 问 题教学时间:2 0 0 6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 3页的例4,练习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能力目标: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统计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创设问题情景。1、口算:6 5-65 8-95 0-47 2-4 03 2-78 0-5 06 1-54 4-62、笔算。4 5+2 3=5 6-3 4=2 4+3 7=7 8-1 6=8 9-4 6=3 7+2 7=9 5-2 8=2 9+3 4=1、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爱讲卫生,这学期又得了许多次流动红旗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一所学校里的班级得到红旗的情况。2、引 出 新 课,教 学 例4。(1)出示例4的挂图,让学生看看都有哪些班级?都分别得到了几面红旗?(2)让学生分组讨论。(3)汇报结果。二1班得了 1 6面红旗。二2班得了几面红旗?板书:1 6-3=1 3(面)试着说说其他的班级得了多少面?3、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的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告诉学生优惠是什么意思。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互相讨论题目的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进行解答。2、做练习四的第2题。分组进行合作练习,并且派代表说说题目的意思和数量关系。3、做练习四的第3题。指名几人板演,全班齐练。四、总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 6-3=1 3(面)答:二(2)班得了 1 3面。课后反思:第七课时解决问题教学时间:2006年 月 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四的第4-8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能力目标: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卡片、统计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65-64 8-980-5070-481-572-4044-632-72、笔算。45+23=56-34=24+37=78-16=89-46=37+27=95-28=29+34=二、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第4 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2、做练习四第5 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3、做练习四第6、7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4、做练习四第8 题。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做完集体订正。三、总结。课后反思: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时间:2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6-27页的例I f 2,练习五的第1 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2、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1 0 0 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法则的理解。3、思想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试题。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速算习惯。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3、板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1、口算:6 5-64 8-970-472-4 032-780-5 081-54 4-62、笔算。4 5+23=5 6-34=24+37=78-1 6=89-4 6=37+27=9 5-28=29+34=1 7+9+20=78-6-30=4 5+7+9=85-30-8=二、情景导入。1、二(4)班的同学去帮助农民伯伯收西瓜,我们一起来看他们干的怎样?2、教学例L(1)出示例1 的挂图和数据图。(2)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他们每组各摘了多少个西瓜?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样列式呢?(3)汇报结果。8 5板书:2 8+3 428+34+23=85 (个)6 2+2 3简便写法:2 8+3 46 28 52 3(4)小结:计算连加时可以列两个分开的竖式,为了简便也可以列一个竖式。3、教学例2。(1)出示例2 的挂图:让学生口述应用题。(2)怎样列式?指名说出算式。板书:85-4 0-26=1 94 5 (85-4 0=4 5 可以口算)-2 61 9(3)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分小组进行讨论。4、完成第26 页的做一做的题。指名板演。5、小结。计算连减时同样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列一个竖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的第1 题。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2、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的第2 题。说说怎样口算。3、完成练习五的第1 题。独立进行,集体订正。四、总结。板书设计:连加连减28+34+23=85 (个)2 8+3 42 8+3 46 2简便写法:+2 36 28 52 38 5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时间:2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8页的例3,练习五的第2-4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法则,加深学生对1 0 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加减混合试题。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速算习惯。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89-4 6=6 5-64 8-970-472-4 032-780-5 081-54 4-62、笔算。4 5+23=5 6-34=24+37=78-1 6=37+27=9 5-28=29+34=3、板演:1 7+9-20=78-6+20=35+7+9=6 5-30-8=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二、情景导入。1、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再去体会一下这种感觉吧!2、教学例3:(1)出示例3 的图:汽车站开来了一辆公共汽车,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下去了 25 人,又上来了 28 人,现在有多少人?(2)分组进行讨论:怎样列式?板 书:67-25+28=(3)怎样计算呢?竖式怎样列?同桌合作进行练习写。板书:67-25+28=70 (人)6 7(4 2)6 7-2 5 +2 8 -2 5(4 2)(7 0)(4 2)+2 8(7 0)答:现在有70 人。3、分组进行讨论:在计算加减混合试题时应该注意什么?4、小结:看清运算符号,认真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8 页的做一做的题。2、做练习五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做练习五的第4 题。四、作业。练习五的第2 题。板书设计:加减混合67-25+28=70 (人)6 7(4 2)6 7-2 5 +2 8 -2 5(4 2)(7 0)(4 2)+2 8(7 0)答:现在有70 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加减混合练习教学时间:20 0 6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五的第5-9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法则,加深学生对1 0 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法则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试题。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速算习惯。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65-6 4 8-9 70-472-4032-7 80-50 81-544-62、笔算。45+23=56-34=24+37=78-16=89-46=37+27=95-28=29+34=3、板演:17+9-20=78-6+20=35+7+9=65-30-8=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二、巩固练习。1、做练习五的第5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做练习五的第6 题。同桌互相讨论,怎样解答。3、做练习五的第8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做练习五的第9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课本第3 0 页的思考题。三、作业。做练习五的第7 题。板书设计:练习课17+9-20=78-6+20=35+7+9=课后反思:65-30-8=第四课时加、减法估算教学时间:2006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的例4,练习六的第1-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能力目标: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48-980-5070-472-4044-665-681-532-72、笔算。45+23=56-34=24+37=78-16=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可爱的大青虫想和我们一起做一个猜价格的游戏。猜一猜下面每样商品大约多少钱?2、依次出示下面三种生活用品,每出示一种都先让学生猜一猜价钱,再出示价格。(暖瓶、壶、口杯)三、探究方法,学习新知。1、估算去商店购买生活用品的钱数。(1)如果要购买这三样生活用品,大约要多少钱?妈妈带了 1 0 0 元钱,够吗?(2 )请四人一组合作交流,帮助妈妈估算一下10 0 元钱到底够不够?(3)反馈学生估算的结果。(分别让几组方法不同的学生来说一说。)(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用不同的方法.2、小结。3、完成第3 1页的做一做。分组合作完成。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六的第1题。分小组合作完成,并说说方法。2、做练习六的第2 题。方法同上。3、做练习六的第2 题。分小组合作完成,并说说方法。4、完成第3 2 页的生活中的数学。板书设计加减法估算4 5+2 3=5 6-3 4=2 4+3 7=7 8-16=课后反思:4、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加、减法计算教学时间:2 0 0 6 年 月 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 3 页的第1 题,练习七的第1-4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牢固掌握笔算加、减法和连加、连减法则,加深学生对10 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教学重点:提高笔算的正确率。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速算习惯。教学方法:巩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看卡片说得数。5 0-5 8 0-5 07 8-6 5 8-8 9 0-4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小学第三册数学教案(16开).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