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分析B.做豌豆杂交时,只要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即可C,可以让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D.杂交实验过程中,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应作套袋处理2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离”指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指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B. 一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这两大定律都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D.分离定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 .下列关于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不能B.测交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自交不能C.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测交D.预知到某植物基因型及留种用自交的方法4 .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该生物一定为雄性动物5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F2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6 .要在生物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的DNA复制,必需的条件是()酶类4种游离的脱氧核甘酸ATPDNA分子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A.B. C.D.7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8 . F2中有的个体基因型与亲本相同9 . Fi自交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D.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 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心 子代AA Aa Aa u子代AB-A. B.C.9.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所示基因状况的生物自交3: 1的是()人10,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 Yr: yR交。其B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看B- HC.真A 上b aaB « aabbD.其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为9: 3:)Dyr=4: 3: 2: lo若该个体自)D.安基因的自由组合?()亲代 A* X Aa亲代 AaBb X AaBb|q®配子 A A A a配子 AB AbaB ab AB Ab aB ab8.子代不同于亲代的性状,主要来自基因的自由组合,下列图解中哪些过程可以发生11.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6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的(A+T) : (C+G)=3:5,则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喀咤脱氧核甘酸的数目是(A.300个B.900 个C.600 个D. 1200个12.噬藻体是侵染蓝藻的DNA病毒,其增殖过程与噬菌体类似。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标记噬藻体一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一搅拌、离心一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或32P的蓝藻,以及既不含35s也不含32P的蓝藻B.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C.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自身的脱氧核甘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D.步骤可让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开,使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13 .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S暨蠲的提取物培养含R型菌 的培养液甲组S型菌的提取物 的培养液乙由内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14 .如图表示某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IIV)细胞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三=A.分别表示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B.在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在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D.在IH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15 .如图为某种核酸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5为核甘酸之间的化学键B.图中4为一个胞唯咤脱氧核甘酸C.该类型的核酸分子通常为双链D.图中2可用”N进行标记16 .某种生物三对等位基因分布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表示该生物(AaBbDd)的精细胞,试根据细胞内基因的类型,判断这些精细胞至少来自几个精原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CDABD2 Atxi 22<3>cat»D>c<3><$>A. 3个B.4个C. 5个D. 6个17 .某生物小组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用黄色圆粒豌豆(AABB) 作母本,绿色皱粒豌豆(aabb)作父本,但在对母本进行去雄时,不慎去雄不彻底, 导致,的母本发生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 17: 3: 3: 1 B. 19: 6: 6: 2 C. 25: 9: 9: 3 D. 20: 7: 7: 518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必须要相等B.每次抓取的彩球统计后,为了符合实际受精情况,都要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 取C.多次抓取后,同色小球和不同色小球组合出现比例大致相等,即杂合子和纯合子出现频率相等D.每个小桶内的两色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配子,数量必须要相等19 .如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遗传方式完全一样B. 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概率为:C.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20.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4、5为同卵双胞胎。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口0正常男女患病男性A.根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1携带致病基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C.若1携带致病基因,则4、5为纯合子的概率均为gD.若1不携带致病基因,且7患病,则5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4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A.若m为腺嚎吟,则b肯定为腺口票吟脱氧核甘酸B.在新冠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C.若m为尿喘咤,则a为核糖或脱氧核糖D.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22.某DNA (l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喋吟占35%,若该DNA分子用同位素标 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苜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得到如图1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 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Y层全部是仅含QN的基因B. Z层与W层的核甘酸链之比为:C. W层中含I5N标记胞嗑咤3150个D.该DNA分子碱基间的氢键数是碱基数的1.15倍23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B.兔的白毛和黑毛,人的长发和短发都是相对性状C.两个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D.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24 .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A和a决定,A+ (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 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且A+对A是显性,A对a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6种基因型B.A+、A和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基因型均为A+a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3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D. 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交,后代一定出现3种表现型25.拉布拉多犬个性忠诚,智商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毛色有黑、黄、棕3种,分 别受B、b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为选育纯系黑色犬,育种工作者利用纯种品 系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黄色X棕色IF,黑色i自由交配Ft 9/16黑色4/16黄色3/16棕色A. B、b和E、e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B. F2黑色犬中基因型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占2C. F2黄色犬与棕色犬随机交配,子代中可获得纯系黑色犬D. F2黑色犬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不能获得纯系黑色犬三、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0分)26 .大豆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下表是大豆花色的3个遗传实验及实验结果,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合亲代性状表现B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紫花白花一紫花X白花15800二紫花X紫花1218403三紫花X白花810806(1)根据组合 可判断大豆花色的显性和隐性性状。(2)组合二B所有紫花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及比例是.(3)组合二B的紫花植株全部自交,则子代中纯合紫花所占的比例是 组合二F,的紫花植株与组合一亲本的紫花植株杂交,子代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4)请画出组合三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27 .如图为动物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过程在动物细胞中发生的场所是 .(2)图中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 制方式称为 复制,参与DNA复制过程的醐主要有解旋酶和 前。若将精原细胞(2N=2O)中的DNA全都用I5N标记,然后放入含的培养液中, 该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含的染色体 有 条(3)科学家在研究DNA复制时会出现如下图的多个复制泡,这样DNA复制更高 效,根据下图分析原因是:。(4) 一个含有2000个碱基且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14N的培养基中复制 两次,产生的DNA平均分子量的变化是 。28 .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丫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 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0-1, II-2片段),该部分基正常男性O正常女性患病男性(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2)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3)已知某动物与人类一样的性别决定方式,其中B和b分别控制刚毛和截毛性 状且该对基因位于片段,某一刚毛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 出该雄性个体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可能的基因型:。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 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 o29 .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核 DNA数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 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的名称是 «(2) B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 阶段。(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才行)(4) 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和y2依次为 ,并在D图坐标 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仅位于X染色体 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 眼。(1) 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B代全为红眼。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曰代雌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将B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在F2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与A、a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E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3: 5,无粉红眼出现。T、t位于常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代雄果蝇中不含丫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解:A、因为豌豆为严格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因此腕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 是纯种,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分析,A正确;B、做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之后还需要套袋处理,之后人工授粉,最 后再套袋,B错误;C、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既进行了正交实验,也进行了反交实验,因此可以让高茎豌豆 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C正确;D、杂交实验过程中,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应作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D正 确。故选:B。1、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选择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为豌豆为严格自花传 粉、闭花受粉,一般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 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便 于统计实验结果。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一套上纸袋一人工异花授粉(待 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一套上纸袋。用豌豆进行遗传 试验,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人工授粉后应套袋。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的内容,要 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 .【答案】C【解析】解:A、“分离”指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指减数分裂 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结合,A错误;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 组合定律。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 源染色体上,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则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只能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 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C正确;D、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都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故选:Co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 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 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基因分离 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发生的时期、实质及适用范围,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 .【答案】D【解析】解:A、测交和自交都可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A错误:B、自交可用于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不能,B错误;C、孟德尔通过测交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自交法也可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和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预知到某植物基因型及留种用自交的方法,D正确。故选:D。1、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 子)自交、杂合子自交。2、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B的基因型,也可 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 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自交法、杂交法和测交法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 准确判断各选项。4 .【答案】C【解析】解: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 误;B、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已分裂,所以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 体,B错误;C、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所以该生物 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有丝分裂后期时),C正确;D、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可排序为,但无法确定该生物为雄性动 物还是雌性动物,D错误。故选:C。分析题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 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 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 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 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 有无特殊行为。5 .【答案】A【解析】解:A、"F2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几组不同对相对性状的 杂交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错误;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客观事实,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正 确;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正确: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D正确。故选:Ao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说一演绎推理一 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B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B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 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基本步骤,掌握 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 .【答案】D【解析】解:酶是催化剂,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需要;游离的脱氧核甘酸分子是复制的原料,需要;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为DNA复制提供能量,需要;DNA分子是复制的模板,需要;适宜的温度是酶活性正常发挥所必须的,需要;适宜的pH是酶活性正常发挥所必须的,需要。所以实验室内模拟生物体的DNA复制必需的一组条件是。故选:D。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 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甘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 性。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 .【答案】B【解析】解:A、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亲本为双显和双隐纯合子,Fz的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比例为白W,B错误; 16 8c、B含有两对等位基因,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和四种比值相等的雄配子,受精 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此R自交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F2中有9种 基因型,4种表现型,C正确;D、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所以F2中圆粒和皱粒 之比接近于3: 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o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 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对于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来说都遵循分离定律;B细胞中控制两 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的组合互不影响,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 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8 .【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 没有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自 由组合;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的自由组合。故选: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 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答案】B【解析】解:A、由于AA、bb为纯合,所以只有一对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1, A错误;B、由于AA为纯合,所以只有两对基因:B/b、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 3: 1, B正确;C、由于AA、bb、dd为纯合,所以只有一种性状,C错误;D、由于DD为纯合,又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后代在正常情况下性状 分离比为3: 1, D错误。故选:Bo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 3: 3: 1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 3: 3: 1,则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的实质,明确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杂合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要求 注意等位基因的位置。10 .【答案】D【解析】解: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 Yr: yR: yr=4: 3: 2: 1。若 该个体自交。其F,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V+=故选:D。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 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能根据该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 例推断该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1 .【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已知一条单链中(A+T) : (C+G) =3: 5,则双链DNA 分子中(A+T) : (C+G) =3: 5,所以 A+T=1600xa=600 个,又 A=T,故 T=300 8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喀蛙脱氧核甘酸的数目是(2x2-1)>300=900 个。故选:Bo1、DNA分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犍连接形成碱基对,且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 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由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 则可知,Ci=G2、Gi=C2, A尸T2、Ti=A2,因此双链DNA分子中Ai+Ti占该链的比值与 A2+T2占该单链的比值相等,且都与双链DNA中的该比值相等;2, DNA复制过程需要的某种脱氧核甘酸数=DNA分子复制后增加的DNA分子数x该 DNA分子中该脱氧核甘酸上的碱基数。本题考查的是关DNA分子中的碱基计算,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DNA分子中碱 基的数量关系及DNA的复制。12 .【答案】C 【解析】解:A、实验开始前需要标记噬藻体,标记的方法就是先用35s或32P的标记蓝 藻,然后再用噬藻体侵染;在噬藻体与蓝藻混合培养时,需要利用既不含35s也不含32P 的蓝藻,A正确;B、标记噬藻体时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蓝藻,再用此蓝藻培养噬藻体,B正确;C、侵染蓝藻的噬藻体利用蓝藻体内的脱氧核甘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藻体,C错误;D、步骤是搅拌、离心,目的是让噬藻体(外壳)和蓝藻分开,使噬藻体(外壳)和 蓝藻分别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D正确。故选:Co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 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T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 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使上清液出现放射陡。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 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 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 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3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知识点,熟知实验过程、方法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甲组培养皿中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通常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但培养皿中也 有未转化的R型菌,A错误;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由于加入了蛋白酶,所以可推测转化物质不是 蛋白质,B错误;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由于加入了 DNA酣,可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 C 正确;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 D 错误。故选C .14 .【答案】C【解析】分析柱形图: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 是染色体,是染色单体,是DNA。图中I可以表示DNA分子复制前的细胞或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I【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IH可表示减数第二 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IV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A、由分析可知,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A错误;B、I阶段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C、I阶段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该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着丝粒断裂,C正确;D、III阶段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阶段细胞中肯定没有同源染色体,D 错误。故选:Co15 .【答案】C【解析】解:A、图中5是一个脱氧核甘酸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A错误; B、图中4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胞喀咤,但不是一个胞嗑咤脱氧 核甘酸,B错误;C、该类型的核酸分子是DNA, DNA通常为双链结构,C正确;D、图中2是脱氧核糖,只有C、H、O三种元素,不能用”N进行标记,D错误。故选:Co分析题图,表示某种核酸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含有碱基T,说明图示为DNA 分子部分结构,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胞喀咤,4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 脱氧核糖和一分子胞喀咤,但不是一个胞喀咤脱氧核甘酸,5是一个脱氧核甘酸中磷酸 和脱氧核糖之间的化学键。本题结合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 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6 .【答案】B【解析】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则图中精细胞:(1)ABd和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2)ABD和abd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3)Abd和AbD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综合以上可知,图中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选:Bo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某个生物的精细胞,根据6个精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知该生物的基 因型为AaBbDd.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 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 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本题结合某个生物的精细胞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精细胞的 基因组成判断出该生物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 确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再结合图解作出准确的判 断。17 .【答案】A【解析】解:用黄色圆粒豌豆(AABB)作母本,绿色皱粒豌豆(aabb)作父本,但在 对母本进行去雄时,不慎去雄不彻底,导致的母本发生自交,则子一代中:为AABB, ;为AaBb。AABB自交后代仍为AABB, AaBb自交后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 圆粒:绿色皱粒=9: 3: 3: 1。因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 色圆粒:绿色皱粒=(咨X/: 位X:忘X:(泉)=17: 3: 3: 1.3 o iolo 31O 31O ,故选:A。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 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及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 的具体过程及实验现象,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8 .【答案】A【解析】解:A、由于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等,因此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数量不一定要相 等,A错误;B、每次抓取的彩球统计后,为了符合实际受精情况,都要放回原桶中再进行下一次抓 取,这样保证每次抓取每种小球的概率均为aB正确;C、多次抓取后,同色小球和不同色小球组合出现比例大致相等,即杂合子和纯合子出 现频率相等,C正确;D、每个小桶内的两色彩球分别代表两种配子,数量必须要相等,代表两种比例相等的 雌配子或雄配子,D正确。故选:A。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1、材料用具的注意事项是:(1)代表配子的物品必须为球形,以便充分混合。(2)在选购或自制小球时,小球的大小、质地应该相同,使抓摸时手感一样,以避免 人为误差。(3)选择盛放小球的容器最好采用最好选用小桶或其他圆柱形容器容器,而不要采用 方形容器,这样摇动小球时,小球能够充分混匀。(4)两个小桶内的小球数量相等,以表示雌雄配子数量相等。同时,每个小桶内的带 有两种不同基因的小球的数量也必须相等,以表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形 成数目相等的含显性基因和含隐性基因的配子。2、实验过程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时应将小桶内的小球混合均匀。(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每次抓取后,应记录 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3)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显隐性配子数量相等。(4)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实验需要重 复50100次。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9 .【答案】C【解析】解:A、甲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或伴X隐性遗传,甲和乙的遗传方式不一定相同,A错误;B、家系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a,若再生一个女儿(已经知道 是女儿了,不需要再乘以性别的概率)是正常的几率是;,B错误:C、家系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无论伴X或伴Y,均应患病,故该遗传病由常染色 体隐性基因控制,C正确;D、如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父亲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Co分析系谱图:甲中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 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种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儿子,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 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的遗传方式不能确定,但女患者的儿子正常,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丁中双亲均患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 女正非伴性”,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及相关概率的计 算,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能够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口诀为: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 男病女正非伴性”.20 .【答案】D【解析】解:A、1、2均未患病,儿子却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 常染色体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A错误;B、若1携带致病基因,且无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其父母基因型均为 Aa,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x: = J B错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