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某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质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资源ID:88924552
资源大小:6.10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某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质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琴岛学校七年级(上)质检生物试卷一、选 择 题(40分)1.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高粱 B.鲫鱼C.木耳 D.H1N1流感病毒3.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A.用肉眼看蜘蛛网上的小蜘蛛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5.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谚 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及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相对数量A.水稻与稻草为竞争关系B.蝗虫、蛇等为消费者C.共有2条食物链D.图中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稻草7.为了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和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的原因是()A.缺少消费者 B.缺少分解者C.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D.缺少生产者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数量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LL甲乙丙丁A.草 B.鹰 C.蛇 D.鼠9.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10.“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11.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对照的一个组合是()A.有水和无光 B.高温和弱光 C.干燥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草-昆虫A.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C.图中有3 条食物链D.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13.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一昆虫一鸭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15.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1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7.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环境18.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A.森林里所有的鸟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1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一草一牛C.大鱼一小鱼一虾米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B.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B.河里所有的鱼D.一片森林B.水稻f螟虫f青蛙D.虾米一小鱼f大鱼)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2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昆 虫-水稻-田鼠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一昆虫一蜘蛛一青蛙一蛇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22.下列对生物圈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上达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高度下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左右深度A.B.C.D.23.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24.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一甲一丁一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5.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甲一乙一丁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D.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不能组成生态系统26.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2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项是()甲 一 乙 一丙A.甲是生产者B.丁是分解者C.丙不是消费者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2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相对数里。甲 乙 丙 丁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了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了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了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2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一一-B.-C.一一f D.一一一30.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选()A.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31.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不起作用的一项()A.转动遮光器C.调节细准焦螺旋B.转动转换器D.转动反光镜3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视野中的光线较暗时,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D.如果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将会变亮,物像将会变大,细胞数目将会变少33.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先使用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再使用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这两个过程中眼睛分别注视()A.物镜、物镜 B.目镜、目镜 C.物镜、目镜 D.目镜、物镜34.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象是“b”,请问玻片上 应 为()A.q B.b C.p D.d35.以下图示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园 自 高 目u生:片A.B.C.D.36.如图为快速判断“污物”位置的方法概念图和图中2 代表的结构分别为()移动装片污物移动一在,_上污物不动一转动目循污物移动 污物不动在2上 在物循上A.物镜 B.目镜 C.装片D.反光镜37.实验完毕,如果显微镜的镜头有一些灰尘,除去灰尘的最好方法是()A.把手洗干净,用手指拭掉灰尘B.对着镜头呵一口气,再用衣服擦C.用擦镜纸沿一个方向擦D.放到温水中洗净,再晾干3 8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步骤是()转动粗准焦螺旋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移动装片。用 7.A.f一一 B.一一一 C.一一一 D.ff-3 9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后调节显微镜结构一般是()A.B.C.D.4 0.小 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图中在调节细准焦螺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视野变A.a-c B.b-d C.c-d D.b-*a二、非选择题共(40分)4 1 .(1 4分)如 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2)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3 )起放大作用的是|J 和(4)把玻片标本放在 上后,顺时针转动 使镜筒缓缓,此时眼睛要看着,避免压碎玻片。(5)如图2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怎样移动装片图1图24 2.(7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该实验的变量是。为鼠妇创造两种环境分别是 和,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只2只阴暗1 0只9只8只1 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 中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论 是 d D.b a【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解答】解: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c-a相左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亮度变暗,即a-b;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正确的顺序是C-a-*cd,所以小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图中在调节细准焦螺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视野变化是b-d。故 选:B o二、非选择题共(40分)4 1.(1 4分)如 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口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 1遮 光 器 和I 9 1反 光 镜。(2)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细 准 焦 螺 旋。(3)起放大作用的是f 1 1目 镜 和f 4 1物 镜。(4)把 玻 片 标 本 放 在 载 物 台 上 后,顺 时 针 转 动 粗 准 焦 螺 旋 使 镜 筒 缓 缓 下降,此时眼睛要看着 物 镜,避免压碎玻片。(5)如图2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怎样移动装片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分析】显微镜结构名称: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 0镜座,1 1镜柱,1 2镜臂,1 3细准焦螺旋,1 4粗准焦螺旋。【解答】解:(1)遮光器是用来控制通过镜筒的光量,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实现。使用时,光线强用小光圈,光线弱用大光圈。反光镜是显微镜观察时获得光源的装置,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所以,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遮光器和9反光镜。(2)粗细准焦螺旋是对焦用的,用于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所以,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3)1:(1)遮光器是用来控制通过镜筒的光量,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光圈实现。使用时,光线强用小光圈,光线弱用大光圈。反光镜是显微镜观察时获得光源的装置,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所以,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遮光器和9反光镜。(2)粗细准焦螺旋是对焦用的,用于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所以,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因此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1目镜和4物镜。(4)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 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调焦时,顺时针转动旋转“粗准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下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物镜”,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 m 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5)图中物像在左上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目镜和4物镜。(4)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 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调焦时,顺时针转动旋转“粗准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下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物镜”,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 m 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5)图中物像在左上方,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故答案为:(1)7遮光器;9反光镜。(2)细准焦螺旋。(3)1目镜;4物镜。(4)载物台;粗准焦螺旋;下降;物镜。(5)左上方移动装片。4 2.(7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鼠妇会(或不会)选 择 阴 暗 的 环 境。(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该 实 验 的 变 量 是 光 照。为鼠妇创造两种环境分别是 明 亮 和 阴 暗,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否,一只鼠妇数量太少,误差太大,实 验 偶 然 性 太 大。(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次,结果如下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求 平 均 值。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 0只9只8只1 0只8只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解答】解:(2)由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可作出两种假设: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都可以。(3)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目的是设置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这样在铁盒内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不 能 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4)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明亮环境中平均一只鼠妇,阴暗环境中平均九只,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故答案为:(2)鼠 妇 会(或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3)光照;明亮;阴暗;否,一只鼠妇数量太少,误差太大,实验偶然性太大(4)求平均值;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4 3.(1 2 分)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至 G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 阳 能.(2)此生态系统A生物和E生物的关系是 捕 食 关 系.(3)此生态系统中共 5 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 E f F f Af D-C或 E f F f Af Bf C .(4)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C ,原因是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浓度增加.(5)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是分 解 者,生产者是E数 量 最 多 的 是 E ,最 少 的 是 C .(6)如果大量捕杀B、D短时间内A的数量变化 大 量 增 加,如果停止捕杀次生态系统为什么能够恢复稳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明确生物富集现象,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等.【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从图中可以看出,A生物以E生物为食,因而两者是捕食关系.(3)食物链的数法应该从生产者开始,沿着箭头走到最高消费者(也就是说再往后没有箭头了为止),逐条逐条的数,看有多少种走法(注意最高消费者不一定是一个).此题中的食物链有:1.EfGfD-C;2.E-A-D-C;3.E-A-B-C;4.E-F-A-D-C;5.E *F-A B-C.共 5条.其中后两条最长.(4)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中级别最高的生物是C,它位于食物链的末端,因而有害物质最多.(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此题是一个食物网,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关系,不包括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此图中,所有的食物链都是从E开始的,即E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因而在食物链中,位于起始端的E数量是最多的,而位于最高营养级的C的数量是最少的.(6)若大量捕杀B和D,A会因失去天敌的控制而数量增加.如停止捕杀,生态系统又会恢复稳定,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因而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数量能够保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故答案为:(1)太阳能;(2)捕食关系;(3)5;E ,F A-D-,-C 或 E-F-A-,-B-C;(4)C;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浓度增加;(5)分解者;E;E;C;(6)大量增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4 4.(7分)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 水绵、浮萍、水 草;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 物 还 有 细 菌 和 真 菌,它们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2)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 D 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 D T最多的生物会是 大 鱼.(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平 衡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 的 自 我 调 节 能力.(4)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减 少,写出这条食 物 链 水草一虾一小鱼一大 黑 鱼.【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消 费 者(动物)、分 解 者(细菌、真菌)组成.(2)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所以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毒素就越多.(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使生物的数量处于平衡状态.(4)投放大黑鱼后,出现了这样的一条食物链:水草一虾一小鱼一大黑鱼,所以小鱼的量会减少.【解答】答:(1)在生态系统中,水绵、浮萍、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2)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鱼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其体内的毒素含量最多.(3)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过一段时间后,生物的数量又处于平衡状态.(4)投放大黑鱼后,出现了这样的一条食物链:水草一虾一小鱼一大黑鱼,所以小鱼因天敌增加而会减少.故答案为:(1)水绵、浮萍、水草;细菌和真菌(2)大鱼(3)平衡;自动调节(4)减少 水草f虾f小鱼一大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