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题集.pdf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绪论1 .人体分布、2 .细胞是 和(,3 .人体9大系统、4.人体体型分类_、_、。5 .器官变异与畸形的区别?6 .标准人体解剖学姿势?7 .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8 .人体的轴与面9 .名词解释 m e d i a n s a g i t t a l p I a n e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节1 .运动系统基本结构:由、和 组成。2 .成人有骨块(包括)、约占体重_ _。每 一 块 骨 都 是,主要由(、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外覆内容,具有丰富的、和 分布。3 .骨具有、的作用,并有、及。4.按照形态,骨可分、和。5 .呈管状,多位于四肢,如上肢的肱骨和下肢的股骨等,两 端 膨 大 称,其表面有一层 光 滑 的,中部细长称 或称,其 内 有 较 大 的。长骨多起和 作用。6 .一般呈立方体状,分布于手腕和足的后部,如手的腕骨和足的附骨等。7 .呈板状,主要参与围成体腔的壁,如颅的顶骨,躯干的胸骨等,对 其 一 起 作用。8 .形状不规则,如椎骨,颠骨和上颌骨,某些内含气的腔,可对 和减轻的作用。9 .另外,形如豆状 运动时既,又可。1 0 .骨 由 一、和 三部分构成。1 1 .除关节面的部分,分布于所有 o由 组成,含有丰富的 和 及和,对骨的、和 有重要作用。1 2 .是构成骨的主体成分,分为 和。分布于所有骨的外表面,在骨干处较厚,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抗压力很强。呈海绵状,主要分布于长骨两端和其他类型骨的内部,构成。1 3 .是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的,可分为 和 两种。胎儿和婴幼儿的骨 髓 都 是,具有 的功能。随年龄增长(6 岁前后),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成为。正常情况下,黄骨髓以不具备造血能力,但当体内大量失血时,仍可转化为而恢复造血功能。在、等骨松质内,终生富含红骨髓。因此,临床上常选取骼骨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14.成人骨化学成分包含大约 的 和 的。无机质主要有 和,使骨具有 和。有机质主要有 和,时骨具有 和。15.骨的发生源于 和 o 约在胚胎的第 周左右,以、两种方式发育成骨。第二节躯干骨1.躯干骨包括_ _ _ _ _2._ 在未成年前有 块,即颈椎_块。青春期后五块 融合成一块、胸 椎 一 _ _ _ _、腰椎_ _ _ _ _、能椎 和尾椎为尾椎融合成一块,因而椎骨共 有 一 _ _ _ _块。3._ 一属_ _ _ _ _ _ _。每块椎骨均由_ _ _ _ _ 和 _ _ _ _ _ _ _.构成。4._ _ _ _ _位于椎骨的_ _ _ _ _ _ _,呈_ _ _ _ _ _,是 _ _ _ _ _ _.o因而,从颈椎到腰椎,椎体的_ _ _ _ _ _ _逐 渐 一_ 05._ _ _ _ _ _是附在椎体后方的_ _ _ _ _ _ _,与椎体围成._o 所有_ _ _ _ _ _ _相互连通形成,容纳。与椎体相接的部分较细,称,其上方有较浅的下方有较深的 o相邻椎骨的_ _ _ _ _ _ _ 围成,有 和 通过,后部呈宽厚的板状,称。从 上发出7 个突起,即 正 中 向 后 的,向两侧伸出的,向上的1 对 和向下的 o _ 上有,与相邻椎骨的 相连接。6.,椎体较小,椎孔相对较大,呈_ _ _ _ _ _;横突根部有一孔,称 其的 内有、通过;末端分叉(第 除外);颈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呈_ _ _ _ _ _。成年人第 上 面 两 侧 多 有 向 上 的,称,常于上 位 颈 椎 相 应 处 形 成 ()它的增生可导致 07.又称,呈_ _ _ _ _ _ _,由、和两个 构亦没有、。上关节面较大,称,与 形成。此外,的后面正中有一小关节面,称。8.又称,在椎体上方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与 相关节。9.又称,较长,活体易触及,水平伸向后,是 的重要标志。1 0.,椎体似心形,相对较小,细小并向_ _ _ _ _ 呈_ _ _ _ _ _ _ 排列。两侧与 相接,故 后部 两 侧 的、和 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和 o11.,椎体粗大,发达,椎体较大近似 o _ 呈_ _ _ _ _ _ _,几乎,间隙较宽,是临床上 的 部位。12.成年人呈_ _ _ _,分、和。13.即 的上面,其 前 端 突 出 称,侧部的外侧有 与 的相连接,形成。盆面凹向前,有 4 对。背侧面凸向后,中线处有融合而成,其两侧有与舐前孔相通的4 对。舐正中脊下方有形状不整齐的,向上同。此孔两侧有明显突起,称。14.,由 块退化的 融合而成,形体较小,下端游离。15_包括 和 两部分。16.为 细 长 弓 形 的,共 o 每一 前端连接 o 第 直接与胸骨相连,称为:第 称,其中第 的 依 次 相 连 构 成,第 前端游离,称。每 一 条 后 端 稍 膨 大 称,与胸椎的上、下 相关节,其 稍 细 外 侧 部 分 称。内 面 近 下 缘 处 有 一 浅 沟 称,有助于、行于其中。17.长而扁,位于胸前壁正中皮下,由、组成。上部宽厚而下部窄薄,上缘有,中 间 的 称,外侧的与 相关节,称。柄的外侧有 o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两 端 连 接。_ _ _ _ _ 呈长方形,外侧缘有与 相关节的,窄而薄,末端游离,形态变化较大。18.躯干骨重要骨性标志:A.、相 连 处 的,两侧平对 是临床。B、的突起,在两侧C.低头时在颈根皮下可摸到,临床上常作为的标志。D.在 下端的两侧,各可摸到一小突起,即,是定位 的标志,临 场 上 可 此 进 行。第三节上肢骨1.上 肢 骨 包 括 (、)和(、和2.呈形,位于,有、。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 凸向前,外侧 凸向后;内侧端粗大称3.为三角形扁骨,附于,可分为、前 面 微 凹 称;后面上方有一横 行 的 骨 崎 称,其上、下方的浅窝称 和,冈的外侧较平宽称内缘对向脊柱,叫;外侧缘对向腋窝,又称;上缘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自切迹的外侧向前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上交在内上方,平对:下角对应或;外角膨大,有 一 微 凹 朝 外 的 关 节 面 称。4.位于上臂,是 典 型 的,分 和 o 上 端 膨 大 称,与 构成肩关节。头周围的环形浅沟称 o 上 端 和 前 方 有 突 起,两 向下延伸的骨崎,称和,之 间 的 纵 沟 称。肱 骨 上 端 与 体 交 界 处 称,是骨折易发部位。体外侧中部有较大隆起的粗糙面,称。后面有一条自向上斜向外的浅沟,称(和 从此沟经过。中段骨折易损伤 下端略向前弯曲,前后扁而左右宽,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形如滑车,称,与尺骨相关节;外侧的呈半球形,称,与槎骨相关节。与 前上方各有一窝,称 和。滑车的后上方有一大窝,称。下端两端各有一突起,分别称 和 后下有,有 经过。5.位于前臂的内侧,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体呈三棱柱状;上端有两朝先前的明显突起,上 方 大 者 称,下 方 小 者 称,二者间 的 半 月 形 关 节 面 称,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在 滑 车 切 迹 的 下 外 侧 有 小 关 节 面 称。在 冠 突 下 方 有 一 粗 糙 起 称,体的外侧缘锐利,称 o 下 端 有 球 形 的,其 后 内 侧 有 下 的 突 起。6.位于前臂的外侧,上段细小,下端粗大,体亦为三菱柱状。上端有圆柱形的偷得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 下 方 缩 细 为,颈下方内侧有突起的 O下 缘 的 下 面 有,与腕骨形成绕腕关节,下端外侧向下突出,称,内侧有凹形关节面,称。7.手骨由、和 组成。8.有 块,分近侧和远侧两侧,有 向,近侧列、和;远侧列、和 o9.有 块,从 向 为第 骨。分为、和10.有 块,除 为 2 节外,其余均为3 节。由 向 依次称、和。每块分为、和。11.上肢骨的重要标志A.B.是肩部最高骨性标志C.平对第 或,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在背部 的标志D.、及 在肘部皮下均可叩及。伸肘时,上述三个标志位于,屈肘 时,它们的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E._F.和第四节下肢骨1.下肢骨包括()和(、和)。2.股骨为,上部扁平,中部 窄 厚 由、和 组成,三骨会合于,幼年时因,15岁后 逐渐 使三骨合一。左、右骸骨与、组成 o3.构成骸骨的后上部,分为肥厚的体和扁宽的两部分。构成髓臼的上部,位于体的上方,上元肥厚,形成弓形的 o 其 前 方 的 突 起 分 别 为、,其下方的突起,分别称 和。外侧缘距 56cm 处向外侧突出,称。骼骨翼内面光滑稍凹,称,其下界为。窝后部有与同名的耳状面,其 后 方 的 粗 糙 隆 起 称。4.构成骸骨后下部,分 和 o 较厚,构成懿臼的后下部,自体 像 后 下 延 续 为,其 后 下 粗 大 的。骼后下棘与坐骨结节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突起,称,其 上 方 较 大 的 缺 口 称,下 方 较 小 的 称。5.为骸骨的前下部,分 和 o 构成髅臼的前下部较肥厚,其余 骸 骨 融 合 处 的 前 面 形 成 稍 隆 的 突 起 称。自 体 向 前 内 侧 延 伸 为,再转向后下为。耻骨下支与坐骨支合称。耻骨上下支相互移行处的内侧有一个椭圆形的粗糙面称 o 耻骨上支的前端有一突起,称 o 自耻骨结节向后上延伸至弓形线的为一条较锐的骨崎称 o 耻骨与坐骨围成一大孔,称。6.位于大腿,是 人 体 最 长 的,分为体和上下两端,上端有伸向内上方的,头 外 下 方 缩 细 的 部 分 称,颈与体之间形成一钝角,称为,在男性平均为132,女性约为127,儿童为150160 o 颈与体交界处的上外侧有粗糙隆起称,内 下 侧 的 隆 起 称。两转子间,前面有,后面与 相连。呈圆柱体形,粗壮而略弓向前,体 的 后 方 有 纵 行 的 骨 崎 称,此线向上延伸为粗糙的隆起称。下端左右膨大为并向后突出,形成 和,之间的深窝称两牌侧面上方分别有较小的突起,称为 和 o7.略呈三角形,位于 前方,底朝上,尖朝上,是 人 体 内 最 大 的。股四头肌腱经过其前面续于。8.是 三 棱 形 粗 壮 的,位于小腿内侧,分一体和两端。上端粗大形成与股骨相对应的 和,两 踝 之 间 有 向 上 的。上端与体移位处的前面有粗糙的隆起,称。下端向内下方的突出部位,称。9.细长,位于小腿部的后外侧。上 端 膨 大 称。下 方 的 缩 细 部 为。下端 膨 大 稍 扁 称。临床上常截取一段血管带的腓骨,作为自身移植的供骨。10.足骨由、和 组成。11.共 块,上方与胫骨、腓 骨 连 接 的 为,其前内侧为;足舟骨 前 方 为 内 侧 向 外 侧 分 别 为、和,前外侧为:距骨下方是,其 后 下 方 膨 大 为。12.共 块,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 o 每块可分为、和3 部分,第 5 石 骨 底 向 后 外 的 突 起 称。13.共 块,一般拇 指 2 节,其余各趾为3 节。各节趾骨的各称和结构名称均与手指骨类同。14.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A._ 位于腹部与腰部的交界处,两 侧 能 峭 为 高 点 的 连 线 平 对,为临床上的定位标志。B.骼崎前端的突起,是临床上 的体表标志C.坐位时的骨性最低点。D.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外侧约为2.5cm处,是腹股沟韧带内侧端的附着点和确定腹股沟管皮下环的标志。E.在胫骨上端的前面,散韧带的下方突出明显。F.沿胫骨粗隆向下可摸到胫骨前崎。胫 骨 由 内 侧 面 向 下 延 续 为。在踝关节内侧,浅居皮下,突出易见。G.在踝关节外侧,浅居皮下,可明显看到和摸到。H.跟骨的后下方膨大为。第五节颅骨1.成人颅位于脊柱上方,由 块颅骨连结而成,另有 对听小骨位于内,未计算在内。2.颅可分为后上部的 和 前 下 部 的。3._ 由 块,其 中 不 成 对 的 有、和,成对的有 和。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脑。4.有 块,成 对 的 有、及,不 成 对 的 有、和。面颅骨构成颜面的支架,并围成、和,容纳、和 等器官。5.颅的上面称,由、及 构成。各骨借缝互相连在一起。与 之间的缝成冠状缝,两 之间称 与 之间的称颅顶内面的正中线处有 o6.颅的侧面由、及 构成,还可以见到面颅的和,侧面中部有,其后方为,前方是,二者在体表均可摸到。颔弓将颅侧面分为上方的 和下方的。在颗窝前下部,、连 成 H 形,称。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 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 损 伤 该 血 管 而 引 起 颅 内 的。7.颅 的 前 面 的 上 部 为 额 骨 的,其下方两侧的一对弓形的隆起称 o 眉弓的下外方为一对眶,眶的内下方,左右上颌骨之间为骨性鼻腔。骨性鼻腔的下方是上、下颌骨围成的 08.为容纳视器,呈四面椎体形的腔,其后方的眶尖经 与颅中窝相通;底朝向前称,其上下缘分别称 与。眶上缘的 有一 或;眶下缘分别称 与。眶由四壁围成,内 侧 壁 前 下 部 有,向下经 鼻 泪 管 通 鼻 腔 的 上 璧 的 外 观 有 一 容 纳 泪 腺 的。下壁中部有,此沟向前经 与 相通。眶 上 璧 与 外 测 壁 之 间 的 后 方 为,与顿中窝相通;眶 下 壁 与 外 侧 壁 之 间 为,与颍下窝相通。9.鼻性骨腔,位于面部。腔内正中矢状位有骨性鼻中隔,由 与 构成,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部。骨性鼻腔前方的开口,称,后面有两个 通过鼻咽部。在每侧德尔外侧壁上,自上而下有3 各骨片,分别称、和。鼻甲下方 的 通 道,分 别 称、和 o在上鼻甲和蝶骨体之间的浅窝炒年糕鼻窦又称、,是位于同名骨内的含气腔,包括、和。、和 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 窦 开 口 于。鼻窦对、和 起重要作用。10.骨 性 口 腔 由、和 构成。顶是,前壁和两侧壁向上、下颌骨的牙槽及牙围成。11.颅底外面前面,上 颌 牙 围 绕 的 部 分 称,其 前 部 正 中 的 孔 陈 12.颅 底 外 面 后 部 正 中 有 一 大 孔 称,其 两 侧 有 隆 起 的。镖的前方有一边缘不整齐 的 孔 成,黑 的 前 外 侧 有 一 孔 称。在 前方有 外口,向内通向颍骨岩部内的颈动脉管,枕 踝 外 侧 明 显 的 骨 突 为,其 前 内 侧 为 细 长 的,茎突 根 部 的 小 孔 称,与 相通。枕 股 根 部 有 一 向 前 外 方 向 开 口 的。茎突的 前 外 侧 有 明 显 的 凹 窝 称,窝 前 方 的 横 行 突 起 称。枕骨大孔后方正中的突起称,其 两 侧 的 横 向 隆 起 称。13.颅底内面凹凸不平,向 前 向 后 分 为 呈 阶 梯 状 的、和。14.颅 前 窝 容 纳,正 中 有 一 向 上 的 突 起 称,其 两 侧 的 水 平 骨 板 即。筛板上有许多小孔,称。15.颅 中 窝 容 纳,中央部可见鞍形的结构,称 蝶鞍的正中有容纳两侧的浅沟称。此沟向前同眶上裂,向后通破裂孔,继 而 与 孔 内 的,蝶鞍两侧,由前内向后外,依次排列有、和。和 的后方是一呈三棱锥状的骨突,为,其前方朝向颅中窝,中央有,隆起的外侧较薄的部分称16.颅后窝容纳 和。中央为枕骨大孔,孔 后 的 十 字 形 隆 起 称,由此向上延续为,向 两 侧 续 于,继 续 转 向 前 下 改 称,续于。颅后窝的前外侧,有 口 朝 向 前 内 的,通。17.下颌骨呈蹄铁状,可分为中部的下颌体和两侧的下颌支,两 者 相 交 处 为。下颌体下缘称,上缘为 其 上 面 的 小 窝 称。体 的 前 面 有 一 对。向上有两个突起,前方尖锐的称,后 方 宽 大 的 称。镰 突 末 端 膨 大 称,其下方缩细为。其 内 面 中 央 有 一 开 口 向 后 上 方 的,向下经 通劾孔。18.蛇骨,位于喉的上方。一体两支,借肌连与下颌骨及颅底的下方,呈 U 形,中部为,向 后 伸 出 一 对,体育大角结合处向上伸出一对 O19.胎儿的脑几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和呼吸器官,尤其是鼻窦尚未发育完善,故新生儿颅的 比 大得多。新 生 儿 面 颅 约 为 全 颅 的,而 成 年 人 则 为。新生儿颅顶各骨有一定的间隙,有结缔组织膜封闭,这此间隙称,其中较大的位于的前、后方,分别称 和。前卤一般与 左右闭合,后卤于生后即闭合。的早晚可作为婴儿发育的标志和颅内压力变化的测试窗口。20.颅骨的重要骨性标志A.在耳廓后方可摸到较硬隆起。B.在颜面两侧,颊骨后方的横行隆起。C.沿下颌骨下缘向后可摸到。D.居颈前正中,在喉的甲状软骨上方。E.在枕骨后面正中明显向后突出的骨性隆起。F.眶上缘上方内侧的明显隆起,居眉毛的深方。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概述1.骨 与 骨 之 间 的 连 结 称,按骨连结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2.骨与骨之间借 或,连结叫牢靠,不能活动或仅能进行少许活动。直接连接可分为、和。3.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直接连结,则称,如 颅 盖 骨 之 间 的、等。4.骨 与 骨 之 间 借 软 骨 组 织 直 接 相 连 称,如椎体之间的 等。5.软骨连结的软骨组织若骨化,则演变为,如、之间的骨性结合等。6.骨与骨之间借膜性的结缔组织囊相连,在相对骨面之间有腔隙,这种结连称,又称,简称。一般 具 有 较 大 的。7.关 节 的 基 本 结 构 包 括、和。8.关 节 面 是 构 成 关 节 各 骨 的。关节面的形态为一凸一凹,分别构成 和。关节面上覆盖一薄层透明软骨,称,其表面,有,可减少,并有 O9.关节囊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骨上,并与,将 关 节 腔 封 闭,可 分 为、外层为,厚而坚韧,由 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为,富含血管网,能产生滑液。10.关节腔是 与,内含少量滑液,有、的作用。腔内为,对 起一定作用。11.除基本结构外,某些关节具有适应其功能特点的辅助结构,对 或 起重要作用。12.是 连 于 两 骨 之 间 的。位于关节囊内的韧带,称,表面被滑液包被;位于关节囊的韧带,称。韧带具有 和 的作用。13.关 节 盘 是 垫 于 两 骨 之 间 的 其周缘略厚,附着于,中央稍薄,使两骨关节面相互更加适应,增加了关节的 和,并具有一定 和 作用。膝关节的关节盘呈半月形,称。14.关 节 唇 为 附 着 于 关 节 窝 周 缘 的,是 具有的结构,可加深,加大,增加关节的 o15.关节的运动形式有以下几种:A.屈和伸关节沿冠状轴所进行的运动。运动时,相邻关节的两股之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分之称为 oB.内收和外展是关节围绕矢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为,反之为 OC.旋转是关节围绕垂直进行的运动,骨 的 前 面 转 向 内 侧 为,反之为 O在前臂,手背转向为,反之为。D.环 转 顾 得 近 端 在,远端作。是矢状轴和冠状轴运动连续变换的综合动作。16.关节头的形态将关节分为以下几种:A.单轴关节:沿 单 一 轴 线 运 动 的 关 节 包 括、。B.双轴关节:可沿两轴运动的关节,包括、。C.多轴关节:可沿任一轴做运动,包括、.此外,结构相同,各自独立,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运动的两个关节,称做,如、_ _ _ _ _ _ _ 等。17.关节形态结构于其生理功能高度适应,表现为 和 的对立统一。上肢主要各种劳动,其关节;下肢主要承重行走,关节则以 为主。决定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及 和 等。第二节躯干骨的连结1.躯干骨的连结形成两大支架,即 和。2.、和 借骨连结形成脊柱。脊柱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下接续 o3.椎体见得连结:借、和 相连。4.椎 间 盘 是 连 结 两 个 椎 体 间 的,由_ _ _ 和 两部分构成。_ _ _ _ _ 位于椎间盘的中央稍偏后,为 柔 软 而 富 有 弹 性 的。环绕在髓核周围,有数层同心圆排列的构成,质坚韧,牢 靠 排 列 连 结 相 邻,并 和。椎间盘既坚韧又富有弹性,称对椎体起 外,还可 起“弹性垫”样作用,并通过厚度变化 的运动。当纤维环破裂时,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出 或,压迫 或,导致相应的症状,临 产 上 称。脊柱腰部负重及活动度最大,故椎间盘突出症状多发生在腰部。5.前纵韧带:是 位 于 所 有 椎 体 及 椎 间 盘 前 面 的、的有 作用。6.后纵韧带:覆于,即连结所有椎体及椎间盘后面的韧带,有 的作用。7.黄韧带:为 的短韧带,富含,参 与 围 成,并有 的作用。8.棘间韧带:为 的短韧带。9.棘上韧带:为附于各 的。以上两韧带都有 的作用。10.此外,相 邻 横 突 之 间 还 有。11.寰枕关节:由 上的 与 构成,属,可使头、和 运动。1 2 .关节突关节:由相邻的 上、下 关 节 突 构 成 的,属于。1 3 .寰枢关节:包括 和,三个关节,可 使 头 部 作。1 4 .脊柱因年龄,性别和发育不同而各有差异。成 年 男 性 脊 柱 长 约,女性脊柱略短约。椎 间 盘 总 厚 度 约 为 脊 柱 长 度 的。1 5 .脊 柱 前 面 观:椎 体 自 上 而 下 逐 渐,至_ _达最宽。这与 有关.1 6 .脊柱后面观:成一条直线。各 部 棘 突 形 态 各 异;末 端 分 叉,长而突出;长,斜向,呈_ _ _ _ _ 排列;_ _ _ _ _ 呈板状,、较宽。1 7 .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有 个生理弯曲。和 凸向前,是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随 着 抬 头,坐 立 而 相 继 形 成 的 改 变;和 凸向后,在 已形成,利于、和、。脊 柱 生 理 弯 曲 增 大 了,有利于 及 和。1 8 .脊柱除、和 等功能外,还有很大的。虽然相邻两个椎骨的运动有限,但整个脊柱因叠加而活动范围较大,尤其是颈部和腰部运动幅度最大,脊柱可作、和 等多种运动。1 9 .胸廓由、及 通过 和 构成。,o2 0 .成 人 胸 廓 呈 前 后 略 扁 的。胸廓 较小,朝向 由、和 围成,是颈部与胸腔之间的通道,较大,由,及、和 围成。两侧肋 弓 之 间 的 间 隙 称。2 1 .胸廓的形状和大小与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新生儿 与 近似,呈;成年女性的胸廓短而圆。各经线均小于男性;老年人胸廓则扁而长,佝偻病患儿的胸廓,胸骨向 突出,形成所谓“鸡胸”。肺 气 肿 患 者 的 胸 廓 各 经 线 都,形成2 2 .胸 廓 除 具 有、外,主 要 参 与。在呼吸运动中,肋 是 运 动 的,肋锥关 节 是 运 动 的。吸气时,在肌的作用下,肋,胸骨,肋体,胸廓和 均增大,胸腔_ _ _ _ _,肺,气体吸入,呼气时则相反。第三节颅的连结1 .颅由、和()共同连结而成。2 .颅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颅盖诸骨是在 的基础上 的,骨 与 骨 之 间 留 有,构成 o颅底各骨之间初以 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 和 因骨化而成3.颍下颌关节:又称,由下颌骨的下颌头,的 和 共同组成,关节囊比较,关 节 内 有。运动方式有 和、和 及 当张口过大时,下颌头有可能滑到 而无法退回 造成。第四节上肢骨的连结1 .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结的唯一关节,由 与 构成,坚韧,并有加强,囊内有,可使锁骨外侧端小幅度地向上、下、前、后运动及做微小的旋转,环转运动。2 .肩锁关节:由 与 构成,属。3.肩关节:由 与 构成。关节盂_ _ _,边 缘 附 有。关节囊,囊内有通过。囊的下壁因缺少 和 加强而成为关节薄弱处,当臂外展而 受到向上猛烈撞击时,容易从该处脱出。肩关节是全身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4.肘关节:由 与、构成,包括三个关节A.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 构成八B.肱梯关节由 与 构成;C.绕尺近侧关节由 与 构成。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关节囊的前臂,后臂薄而松弛,两侧部厚而紧张周围的有可防止槎骨头脱出。幼儿的槎骨环状关节发育尚未完全。楼骨环状韧带较宽松,在肘关节伸直拉猛力牵拉前臂时,有可能发生_ _ _ _ 半脱位。肘 关 节 可 作、运动,在肘关节伸直时、与 三点位于一线上;当关节屈至9 0 时,这三点的连线组成时后三角。肘关节脱位时,三点的位置关系会发生改变。5.前臂骨连结:前 臂 的 梯 骨 和 尺 骨 借、和 相连。6.槎骨远侧关节:由 作为关节头,与由 和自下缘到 作为 共同构成。和 是联合关节,可使前臂旋前和旋后。7.前 臂 骨 间 膜 是 连 于、之 间 坚 韧 的。8.手 的 连 结 包 括、和。9.绕 腕 关 节 又 称,由 和 共 同 构 成 的 关 节 窝 与、和 共同组成的关节头组成。关节囊松弛其前后和两侧有韧带加强。绕 腕 关 节 为、可作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10.腕掌关节由 与 5 块 底构成。其中 的关节囊松弛,运动灵活,能作屈伸内收外展环转和对掌运动,对掌运动即拇指与其他各指的掌面相对,这是手的握持和精细灵巧运行的基础,是人类所持有的重要功能。其他各腕掌关节活动范围较小。第五节下肢骨的连结1.舐 骼 关 节 由、构成。关节面,关节囊 周围由强厚的 加强,连结牢固,活动性甚微。2.骸骨与舐骨的韧带连结髅骨与舐骨有很多韧带相连,其中,能骨与坐骨之间有两条:一条称,从、连至_ _ _ _,呈三角形。这两条韧带与坐骨大小切迹共同围成和 O3.耻骨联合由_ _ _ 借 构成的 连结而成。耻骨间盘内有一矢状位裂隙。女性耻骨间盘较厚,裂隙也较大,分娩时稍分离,有利于胎儿娩出。耻骨联合上下缘有韧带加强。4.骨盆由 与,及其间的连结构成。从、_ _ _ 至_ _ _ _ _ 形成 的 环 状 线 称。骨 盆 从 界 限 划 分 为 上 部 的 (又称加骨盆)和 下 部 的 (又称真骨盆)两 部 分 小 骨 盆 的 上 口 称,由界限围成。骨 盆 下 口 由、和 围成。两 侧 耻 骨 弓 之 间 的 夹 角 称。骨 盆 上 下 口 之 间 的 腔 称。骨盆具有和 的作用。在女性,骨盆还很是胎儿娩出的产道。5.髓关节由 与 构成。股臼深,周 缘 附 有,关节囊。股骨颈的前方全部包在关节囊内,后面仅_ _ _ _ 包在囊内,外侧 露于囊外,故 股 骨 颈 骨 折 有、之分。关节囊周围有韧带6.骨盆性别差异骨盆形状骨盆上口骨盆下口骨盆腔耻骨下角男女6.髓关节由 与 构成。髅臼深,周 缘 附 有,关节囊。股骨颈的前方全部包在关节囊内,后面仅_ _ _ _ 包在囊内,外侧 露于囊外,故 股 骨 颈 骨 折 有、之分。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其中以前方的 最 为 强 健,能 股 韧 带 起 自,止于可加强关节囊前部,并限制馥关节过伸,对维持人体直立姿势作用很大。关 节 囊 内 有,连于 与 之间,内含营养 的血管,是唯一与关节稳固性无关的韧带。髅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和环状运动,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但具有较大的稳固性,以适应、的特点。7.膝关节由、和 构 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囊前、后,两侧紧张,其前方有 及由其延伸的厚而强韧的 o关节囊的内、外侧有 和。囊内有、,可防止胫骨向前、后移位。在股骨与胫骨的关节面之间垫有关节盘,即 和。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半月板外缘厚,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内缘薄而游离。半月板下面平坦,上 面 凹 陷,分 别 与、的关节面相适应,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还可起。膝关节主要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位时,还可有小幅度的旋内、旋外运动。8.小腿骨连结胫骨与腓骨的连结包括三部分:上端由 与 构成胫腓关节:两骨干之间借小腿骨间膜相连;下端借 胫腓骨之间活动度甚小。9.足骨的连结:足骨的连结包括、和。10.距小骨关节 亦称、由、与构成。关节囊前后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强。一 较 强 健。外侧的韧带较薄弱,容易引起外侧韧带扭伤。距小骨关节能作 和 o 足尖上抬,足 背 向 小 腿 前 面 靠 拢 称,反之称。拓屈时还可以作轻度的侧方运动,此时关节不够稳固。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 下。11.跑骨间关节为各跑骨之间的关节,其中较重要的是、一和 前两个关节联合动作可使足内翻或外翻。足内侧缘提起,足 底 转 向 内 侧 称,反之称。足内翻、外翻常伴有踝关节的拓屈、背屈。距跟舟关节鱼跟骰关节合称,其关节线呈横位的S形,临 床 上 常 沿 此 线 作 足 的。12.足弓是和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可 分 为 前 后 方 向 的、-和内外方向的,站立时,足仅以一及、一三点着地,如同,保证站立稳定。足 弓 可 保 护、,增加了足的弹性,有利于行走的跳跃,并能。足弓的维持各骨的连结外,、和 钱啦也起重要作用。如果以上结构发育不良或损伤,便可造成,成为 o第三章肌学1.肌 根 据 构 造 不 同 分 为、和。2.骨骼肌主要分布于 和,是 运 动 系 统 的,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 肤 者 称。骨骼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有余块,占体重黄的左右。每块肌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辅助结构,有丰富的一、和 分布,并执行一定的功能。3.每块骨骼肌一般由中间的 和两端的 构成。肌腹主要由 构成,色红而柔软,有功能;几件由 构成,白色、强韧但无功能。4.肌的形态多样,大致分为、一和四类。长肌呈,主要分布于,收缩时显著缩短,可产生较大幅度的运动。短肌小而短,多分布于。阔肌宽扁,呈_ _ _ _ _,多分布于,其犍呈,称。轮匝肌呈,分布于、,收 缩 时 可。5.肌通常借两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中间跨过一个活多个关节。肌收缩时,使两骨彼此靠近,进而使关节产生运动。一般来说,运动时两骨中总有一块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块骨相对移动。肌 在 固 定 骨 上 的 附 着 点 称,又称;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又称。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上可相互转换。全身肌的起止点有一定的规律性,躯干肌通常以靠近 的附着点为起点,远离 的附着点为止点;四肢肌的起点多在四肢的,止 点 多 在 四 肢 的。6.肌在关节周围配布的方式和多少与关节运动轴密切相关,即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有两组作用相反的肌,互称;而配布在一个运动轴同侧的两组或多组肌,因功能相同,故称为。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下,彼此协调,相辅相成,完成各种动作。7.人体骨骼肌的配布与直立姿势和劳动有密切关系。如适应人体直立姿势,项部、背部、臀部、大腿前面和小腿后面的肌特别发达;上肢为了适应劳动的特点,屈肌比伸肌发达,尤其表现在运动手指的肌上。8.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和 的作用,包 括 一、和。9.筋膜:分为 和 两种。浅 筋 膜 又 称,由构成,也叫,位于真皮之下,包被身体各部,内含、和 等,所含脂肪的多少因人而异。浅筋膜对 于 其 深 部 的、一、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深 筋 膜 又 称,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 构成,遍布全身,包裹、和。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肌间隔与深筋膜骨膜共同构成鞘状结构,称。深筋膜除有和 的作用外,还可 或间的摩擦,有利于。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以 的扩散。10.滑 膜 囊 为 扁 薄 密 闭 的,内含少量滑液,多位于,具有 的作用。11.腱鞘为套在 前面的,多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指(趾)等处。腱鞘称,分为和两部分。一 位 于 表 面,与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紧包在腱的周围,其脏、壁两层相互移行,形成滑膜腔,内含少量滑液,从而保证肌收缩时肌腱能在腱鞘内灵活滑动。12.肌的命名肌可根据其形态,大小、位置、起止点或作用等命名。A.按形态命名,如、等;B.按位置命名,如、等;C.按形态和位置综合命名,如、等;D.按构造命名,如、等;E.按大小和位置综合命名,如、等。F.按起止点命名,如、等;G.按功能命名,如、等。第二节躯干肌1.躯 干 肌 可 分 为、和 o2.背肌位于躯干的背侧,分浅、深两群。浅 群 主 要 有、和,深群主要为。3.浅群肌一斜方肌位于 和,单侧呈三角形,两侧合起来呈斜方形,起自、和,上部肌束,中部肌束,下部肌束,止于、及。作用,如肩胛骨固定,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仰头。4.浅群肌一背阔肌为全身最大的,位于背下部,起自、和,肌束向,以 扁 腱 止 于,作用:使、和;上肢上举固定时刻引体向上。5.浅群肌一肩胛提肌呈带状,位于、深面。作用:。6.浅群肌一菱形肌呈菱形,位于。作用:。7.深群肌主要有,又称,位于脊柱两侧的纵沟内、浅群肌的深面,起自和,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止于和,最后止于。竖脊肌在方面起重要作用,双侧同时收缩,可后伸脊柱和仰头;单侧收缩时脊柱侧屈。胸腰筋膜包绕,分浅层、中层和深层,浅 层 和 中 层 形 成。浅层在腰部显著增厚,并与背阔肌起始腱鞘紧密结合。8.胸肌分为 和 两部分。9.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外面,止于 和。胸上肢肌一胸大肌位于胸廓的前上部,呈扇形,起自、和,肌束向外聚合,止于。作用:是、和;若上肢固定册可上提躯干,也可提肋助吸气。11.胸上肢肌一前锯肌为一宽大扁肌,贴 附于胸廓侧壁,以 的外面,止于和 4乍 用:肩 胛 骨 固 定 时 可 提 肋 助 深 吸 气。12.胸固有肌主要位于各肋间隙内,参与构成。13.胸固有肌一肋间外肌居浅层,起自,止于 o作用:。14.胸固有肌一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止于。作用:。15.膈位于、之间,构成 和,其周边是,中央为,称。膈以肌束起自 和,各部肌束向中央止于中心腱。16.膈上有三个裂孔:A.在 第12胸椎前方,由左、右 膈脚与脊柱共同围成,有和通过。B.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 平 第1 0胸椎,有和 通过。;C.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位于中心腱上,约平第8胸椎,有 通过。17.膈为主要的o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穹窿上升复位,胸腔容积变小,引起吸气,若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加腹内压,以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18.腹肌位于 与 之间,参与构成,分为两群,前外侧群包括 和,后群有、等。19.腹 直 肌rectus abdomi位与 的两侧,为上宽下窄的带状肌,被腹直肌鞘包裹,起自和(肌束向上止于 和 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分成多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层紧密结合。20.腹外斜肌位于 以8个肌齿起自下位8个肋骨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内下方,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至腹正中线处与对侧腹外斜肌腱膜相互交织,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和白线。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与之间,称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行程一个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皮下)环.21.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和 肌束呈扇形走行,大部分肌束斜向前上方,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然后分为前、后两层,分别与腹外斜肌和腹横肌的维膜构成_ _ _ _ _ _ _ _(至_ _ _ _ _参与构成白线。腹内斜肌下部的腱膜与腹横肌腱膜的下部会合,形成止于耻骨梳的内侧份。自腹内斜肌下缘分出一些肌束,与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一起包绕精索和睾丸等,称 收缩时可上提睾丸。22.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和 肌束横行向前内,在腹直肌的外侧缘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 止于白线。腹肌前外侧群除具有 的作用外,可 使 脊 _、和 一;与一协同收锁,可增加并能 023.后 群 有 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叙述)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脊柱的两侧,起自一 后 部,向上止于 o 收缩时能 和并能使。24.腹肌的肌间结构一腹直肌鞘为包裹 的,由 的腱膜构成,分前、后两层。前层完整后层在 以下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该处形成的游离下 缘 为 凸 向 上 的 弧 形 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25.白线位于 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 的纤维交织而成,上 至 一,下达;上 部 宽 约 1cm,下部呈线状。白线坚韧面缺血管,是 的常选部位。26.腹股沟管位于 的上方,是、和 的潜在,长 男性有、女性有 通过。腹股沟管有 和 四壁。内口称,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m处外口即;前壁为 和 后壁为 和;上壁为 和的;下壁为。27.会阴肌是指闭小骨盆下的诸肌,主要有、和 等。28.肛提肌呈漏斗形,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起自 和 的内面,肌束向后、向内止于、和 o 肛提肌构成 承托盆腔器官,并对肛管和阴道有 0盆膈由、及其间的 和 构成,盆膈为盆腔的底,有 通过。29.会阴浅横肌左、右各一,起自 1 止于 有固定 的作用。30.会阴深横肌位于,肌束横行附着于两侧的 o31.尿道括约肌位于 的前方,环绕在尿道周围,在女性环绕尿道和阴道,称。32.尿 生 殖 膈 由、及其间的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