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概念.pdf

    • 资源ID:88939537       资源大小:16.47M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概念.pdf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概念、范畴与作用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未来的学校也许会被技术改变得面目全非信息高速公路将从机构到个人地改变教育的重点。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B.Gates教育技术的概念和范畴一、什么是技术?什么是“技术”?技 术 是“科学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个部分。物化技术是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如仪器、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等。智能技术是指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中使用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如思维方法、学习策略、教学设计等。技术要有效地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现实任务的目的,就必须综合使用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而且,不论是物化技术的使用还是智能技术的使用,都必须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情境性,而不是盲目或只凭经验。无疑,技术的使用应当自觉地遵循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 94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AECT,1994)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该定义的内涵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如 图 1 1所示:研究形态研究任务研究对象图1 AECT94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结构定义明确地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这种改变,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二)我们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结合AECT,94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我们认为,教育技术的定义内涵是:1、两个运用: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包括学习理论):二是运用教育技术媒体,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媒体。2、两个优化:优化学习过程;优化学习资源。3、五个操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4、一个目的: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样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理论基础,界定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表明了教育技术追求的价值观。如果要给教育技术下一定义,我们认为,可以这样表述:所谓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运用媒体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包括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常规媒体与教学、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考虑到当前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当前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尤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其特性主要表现为:1、数字化。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首要的技术特性,被人比做“信息DNA”。2、网络化。数台计算机形成一个信息交互系统则可称之为“互连网”或“网络二这种网络化技术可以使互连网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并采用一种标准的计算机网络语言使所有的计算机得以相互交流。3、大容量。儿何式的增长速度被信息技术专家称之为“莫尔定律”,它预言:微处理器所包含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翻一番。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大容量技术特性,使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存储能力和极快的处理功能。而当其在网络中运作时,使得计算机成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4、高带宽。所谓带宽,指在特定信道上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也叫比特率。光纤通信技术,是解决带宽问题的有效手段。据计算,人类有史以来积累起来的知识,在一条单模光纤里,用35分钟即可传毕。光纤及其高带宽技术特性是信息世界的快车道。(何明升,1998),(-)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传播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得沟通、交流和传播方面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变化。1、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同步交换信息,因而可用作社会交往的基本沟通方式。2、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主体共享的沟通形式,因而可用之于社会成员的大众化交流。对一个社区而言,不仅有两两交流的人际沟通,而且有多人参与的大众化交流,因而要求有一种可以多主体共享的沟通形式。语言可用之于众多主体进行大众化交流,这是显而易见的;电话是远距离会话工具,但基本上用于两两交际,因而不能用作大众化交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则既可两两交际,又可进行多主体的大众化交流,是一种能够满足社会沟通所需的新型沟通方式。3、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进行远程交流,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由于迅速、高保真及网络用户的迅速增加,人类沟通正在形成跨时空的特点。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质沟通方式正在实践着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关于世界将成为“地球村”的预言。(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教育的革命在由德洛尔(J.Delors)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一书中,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及学习的影响的论述,几乎贯穿整个报告,可谓高度重视程度。其主要观点有:1、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使知识和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可以把很高的信息储存能力与几乎个人化的利用和广泛的传播结合起来。2、通过使用新技术使远程教育多样化并得到改进;在成人教育,特别是教师的在职培训方面,要扩大这些技术的使用;加强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和能力,以及在整个社会推广这些技术一一这是在正规教育系统内利用这些技术的先决条件。3、个人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自己进入职业界和融入社会及文化环境都将是个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特别是为了避免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教育系统应能培养所有学生驾驭和掌握这些技术。4、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展、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但在那些指引终生的基本价值方面,则始终要有极大的坚定性。5、善于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已成为实际获得知识的一个先决条件,为了能真正理解现实,这 种“计算机扫盲”越来越有必要。因为它是人们获得独立的特殊手段,可使每个人作为一个自由而有知识的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6、只靠技术是无法奇迹般地解决教育系统面临的困难的.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7、今后,应由以下两个目标来指导这方面的活动:确保知识的进一步传播,扩大机会均等。这些观点可以看作是世界各国在此方面的共识。因而,当前的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尤为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学习中应用,也是对国际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和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四)现代教育技术自2 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兴起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我国是一个并行的概念。之所以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并非是要创造出一个与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育技术)不同的概念,而是为了强调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先进性”要素。事实上,“现代”一词只是对当今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重心厘定的一个形象化表述在实际的研究中,更加重视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它直接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特性以及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现在我们习惯上以现代教育技术来指称教育技术。但二者的本质并没有区别。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南国农,1998)2、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1999)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特点与教育技术并无二致。现代教育技术强调:I、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如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等等)。2、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拒绝传统教育技术(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以一切学习资源(包括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3、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4、以追求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宗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本质上与教育技术是一个并行的概念。没有必要再专门给它下一个定义。四、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就是学习者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物和信息。有些资源是专门为学习的目的而设计的,如:教师、计算机课件、实验仪器、集体讲授、图书馆等。有些资源是为其他目的所设计,而能为学习者所利用的,如校外辅导员、专家画展、经典名著、优秀影片、网络资源、复印机、旅行、博物馆等。(-)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各种学习资源能否促进教学,关键在于如何将其有效地综合利用。因此,我们要把思维的焦点集中在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及其整体组织上。教育技术中的系统方法是一个计划、开发和实施教育/教学的自我纠正的、逻辑的过程。其步骤为:阐释和分解既定的教育目标一一分析满足目标所需要的教育任务和内容一一制定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一一安排教学顺序一一选择教学媒体一一开发和确定必要的学习资源一一评价教学策略和学习资源的效果一一修改策略和资源直至有效。(三)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育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创造并实践能够达到最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具体操作,而教育/教学的效果是在有效控制的作用下取得的,所以要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就要实现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优控制。达到最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具体操作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1、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2、选择和使用最优教育效果的测度。3、选择和采用最优的教学活动。4、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既是教育技术追求的价值观,同时也是评价教育技术实践过程的根本标准。五、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据AECT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 图12所示:图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基于我国的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包括以下方面。1、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如学科的性质、任务、概念、研究方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2、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及其与教育技术研究的融合。3、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各种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和组合应用技术研究,各种常规视听教材的设计、制作、评价、使用技术研究,以及运用视听教育各种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教学系统的设计,计算机教育网络的建立和应用等。5、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研究.6、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其网络建设、网络课程开发、目标、形式、特点、组织管理等.7、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料的管理方法,以及学科有关的方针、政策、组织机构、专业设置等的研究。8、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研究。9、信息化学习资源与教/学模式开发、设计和应用研究。10、信息素养教育与新型师资培训研究等。六、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概念的缘起与定义1、缘起: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 9 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 N II),俗 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 心 是 发 展 以 Internet为 核 心 的 综 合 化 信 息 服 务 体 系 和 推 进 信 息 技 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 称 I 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 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 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2、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所谓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另外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名词是“教育信息化”。但这两个名词在语义上是有区别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信息化”这一概念基本上是东方语言思维的产物。在西方国家的文献中极少使用“信息化”之类的说法,而在许多东方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则 大 量 使 用“信 息 化”的 概 念,并 且 出 现 了 三 种 不 同 的 英 译 法:Informatization,Inform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ization,通过网上检索可以发现,Informatization 是比较受国际公认的“信息化”译 名(约 占 90%)。但是,“信息化”并不是西方人公认的概念,他们似乎不喜欢像“信息化教育”或“教育信息化”之类高度概括的概念,而用了许多不同的名称,例如e-Education(电子化教育),IT in Education(教育中的信息技术),Network-BasedEducation(基于网络的教育),Online Education(在线教育),CyberEducation(赛伯 教育),Virtual Education(虚拟教育)等,其 中 e-Education与信息化教育的意义相近,IT inEducation语义范围与教育信息化相近,而其它四个名词主要与网络化教育相关,代表着当今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主流。(-)信息化教育的特征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对信息化教育加以考察,可以看出信息化教育的特征。1、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1)数字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使得教育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2)多媒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使得信媒设备咻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真实现象虚拟化。(3)网络化:当今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做到了“天网”(如数字卫星通讯系统,移动数字通讯系统)和“地网”(目前以因特网为主)合一。网络化的优点是资源共享、时空不限、多向互动和便于合作。(4)智能化:人工智能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核心技术,智能化将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2、从教育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和系统开放化等八大特点:(1)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例如有一个关于英语词汇的儿童多媒体学习软件,有一幅画面把常用的动作名词和图片汇编在一起(如 图 15 所示),当你选择chase(追逐)一词,电脑会用声音告诉你“追逐”就是在某人或某物后面run(奔跑)的意思,如果你在两个小孩的画面上点一下,他们就会飞快奔跑起来;如果你还想知道奔跑的确切含义,你再在run上面点一下,电脑又会呈现关于run的声音解说和动画。在这样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链的多媒体又称为超媒体。俗话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有了超媒体“电子书”,活人读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因为多媒体教材本身就是活的书。如何把“活书”设计好?如何把“活书”学好?这是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图3超媒体的例子(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特别是I n t e r n e t,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网上的教育资源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个性的测定,特别是认知方式的检测,将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研究课题。(4)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5)任务合作化: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6)管理自动化:熟知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 M I)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最近的发展趋向是在网络上建立电子学档,其中包含学生电子作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评价信息等。利用电子学档可以支持教学评价的改革,实现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7)环境虚拟化: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是指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实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8)系统开放化:它包括内容开放通过超链实现本地资源与远程资源无缝连接,内容空间可无限扩张;结构开放利用构件化技术,允许随时更新教育内容的组态;功能开放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能够支持按需学习、适时学习、弹性学习。第三节第一节 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多方面的显著功能和作用。一、促进实现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为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从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走向现实的运作创设了有益的条件。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是当前重要的、宏观性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就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来说,终身教育着眼于人类个体纵向的时间延展,学习化社会着眼于人类整体的横向空间拓展。终生学习是在综合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概念,涵盖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基本思想。终身教育的内涵有五个层面的意义:(1)时间学习是持续一生的活动,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到生命的终了。(2)形式学习的渠道和方式是多元的、弹性的,学习场所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社团、工作场所等,学习方式包括面对面的讲授,传播媒体与电脑通讯网络等等。(3)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精神;学习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一个人不但要为个人的学习负大部分的责任,且要知道如何学习。(4)学习结果使个人获得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最终目标是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亦即,学习内容无所不包,是一种全人(whole m an)发展的教育。(5)学习是一项权利而不是特权。在终身/教育学习的社会里,所有的国民在一生之中皆应有同等的学习机会,不论其出生、性别、种族、收入或居住地区等。(Faure et al,1972;Dave,1976;Cropiey,1980,1989;van derZee,1991;林清 江,1995;蔡秀美,1999)。学习化社会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其基本观念是把学习当作是正常的和日常生活化的事,而教育则被看作是所有公民的潜在人权。它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终生学习提供相应的环境。终生学习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有三方面:一是学习化社会是终生学习的前提,亦即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二是这种学习持续人的一生;三是必须打破某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的学习化情景。终生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了把教育和学习看成是以主体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在此意义上,终生学习获得了生活话语权。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所倡导的教育/学习理念,自2 0 世 纪 80年代以来不断深入全面地体现在各国政府的教育大略决策中。教育/学习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就必须是:尊重个性,以个人的自发意愿为基础,个人根据需要(能力、性格、愿望)能自主地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手段和方法,实现终生学习;社会能建立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终生学习化社会,在人生的各个需要学习的阶段,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自在的学习;教育/学习应当使学习者本人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必需,走向生活、工作、学习一体化。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功能为学习的终生化、全民化和个性化了提供有效实施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比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化社区、学习化城市、学习型组织,正在逐渐营造一个社会处处有教育、学习随时随地可进行的学习化社会;以学习者个性化为基础的网络化课程为每个愿意学习的个体提供了“量体裁衣、按需所求”式的“自助精神餐厅”;不断持续发展的互联网正在打造一个融生活、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崭新格局;具有非凡的超越时空局限的各种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正在把原本支离破碎、画地为牢的各种教育机构整合成超级教育航母。二、引发和支持了教育/学习文化诸多方面的嬉变“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根据文化的本质来看,学习文化,是指人类长期积淀下来的、影响人们展开学习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如价值观、学习形式、方法、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形式等等。它既是影响或制约人们从事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识观念力量,又是人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结果表现。从文化类别的隶属来看,学习文化属于以人本文化为主,信息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为辅的文化类型。这样看来,学习文化是指影响或制约人们学习活动的价值观、资源、过程、模式、方法能力和习惯等方面总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学习文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习是人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方式或途径。人类如果不能自觉地适应新时代所带来的学习文化的变革,将很难健康地持续发展。对于个体、组织机构来说,如果不能自觉地理解、认识和把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文化特点,将很难获得有效的学习,很难在这个变动不居的社会中保持自身的优势或从容地生活。有学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文化教育三大基石的内涵和方式(桑新民,1 9 9 8),具体说来:就阅读方式的变革方面来看:(1)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2)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3)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就写作方式的变革方面来看:(1)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2)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3)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4)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在远程交流中写作的协同化、群体化。就计算方式的变革方面来看:(1)从数学计算走向用基二代码和二进制的数字化模拟和高速运算;(2)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并使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支柱(读、写、算)融为一体。(3)图像、声音、影视的数字化使人类进入了虚拟现实中计算机仿真世界;使数字化成为人类把握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方式、生存方式、教育模式。(4)多媒体数据库的设计与制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创造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的各种心技能。其实,现代教育技术对人类的教育/学习文化的变革是多方面的。如 表 1-1 所示:表 1 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和支持的教育/学习文化诸方面的媲变学习文化的表现方面传统的特点媛变的走势学习目的重知识/职业/生存准备重能力/潜能激发/自我完善学习内容变化缓慢/单学科呈现变化迅速/跨学科交叉学习过程重视结果重视过程学习方法重传输/接受重启发/探究/协作信息呈现单一化多样化/多媒体化学习组织形式班级/集体授课制重个别化/远程合作化学习资源范围同域的/有限的全球化的/无限的学习空间物理的/实地的虚拟的/赛伯(Cyberspace)的学习材料表现形式单调的/有限媒体的丰富的/多媒体的学习工具纸笔/书本/粉笔/黑板为主:的多种多样的电子工具学习时间跨度阶段性的/学习与工作分开终身化的/学习工作一体化的学习对象/受教育对象条件化/资格化/有限制的大众化/平等化/无限制的学习方式模具化/一统化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环境封闭化/局限化开放化/国际化学习场所/机构特定化/专门化社会化/组织化学习角色纯粹的学习者学习者/教育者/协作者当然,这并不是i张教育/学习文化娉变的“全息图”,它只是一个概念框架和思维范例。这张表所要试图说明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所引发和支持的教育/学习文化的娼变是全方位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智能开发语言/数理逻辑为主/偏左脑多元智能/个性特长/左右脑平衡师生关系主宰/听从主导/主体/平等学习动力外在强制自主自发学习管理手工作坊式计算机管理(CMI)学习评价纸笔测验为主绩效评价/作品评价教师角色知识的讲授者信息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角色被动的接受者运用信息工具的主动探求者三、促进和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这点主要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简单说来,认知工具就是帮助学习者进行认知处理的计算机技术支持。所谓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功能,是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参与,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激活思维、想象,引导分析、抽象、综合,促使理解、内化、转化,产生意义建构,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和改变学习者的认识方式,或学习者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认知功能作用,改善和发展自身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1、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或问题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事实性、意境性、示范性、冲突性或探究性的,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是告知学生“这是什么”,更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索其原因,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为什么。2、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为了创设这种情境,教师应当把主要的工作放在设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有效引导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设计匕而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解上。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构建,可以利用电子出版物提供形式生动、内容丰富、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可以利用网络系统,从局域网或互联网中获取信息,达到学习资源的共享资源。3、利用超链接技术,如超文本的方式,构造教学信息内容结构,使之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思维特点。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的表现形式和内在结构,使学习内容走向形式多样化、思维立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在这种学习材料的作用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从而锻炼创新思维。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可以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的记忆结构是“联想式”的。联想式的记忆结构就要求知识元素的呈现和表达应该是非线性的。这就是说,多媒体课件或电子读物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应该要求学习者按某个固定的顺序来学习,而应让学习者按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4、利用各种工具、平台,让学生利用平台创作电子作品(e-works)。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输入、表格处理、图形变换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结果,可以归纳或概括自己或学习伙伴的观察、思考、协商、讨论的意见,进行意义建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物理问题的探讨;利用作画、作曲工具培养艺术创作能力:利用集成工具,培养信息组织能力等等。5、利用虚拟现实构建模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VR)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生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里,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可以给系统的使用者造成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周围的个虚拟现实世界中去,感受逼真的“现实”。在这种环境中学习的人,不仅能获得强烈的感知,而且能动手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如在同一个模拟驾驶舱中,学员可以完成各种天气状况,各种路面状况、各种车流密度等条件下的驾驶训练等等。亦即,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生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6、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协商学习。比如利用内联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络对远程资源进行搜索、查询、分析和利用,利 用 多 种 CMC(Compute-mediatedCommunication)技术进行远程通信、交流,如 e-mail(电子邮件)、voice mail(语音信箱)、BBS(在线讨论,电子公告板)、News group(新闻组)、chat room(聊天室)、listserv(邮件列表)、CDROM(光盘)、Computer Conferencing(计算机会议)、online course(在线课程)、online resource(在线资源)、WWW(万维网)、VOD(视频点播系统)等,以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协作和创造能力。交流、协商、协作是促进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四、改善课堂学习和提升学生信息素质2001年,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发展办公室资助了一项名为 技术与教育改革研究的项目,就教育技术对课堂学习和学生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依托一些定点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评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对课堂学习和学生有以下积极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表明,当学生利用技术与他人交流时,能改变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成为主动的角色,主动地对如何创造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发布信息做出选择。与典型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相比,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允许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对其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做出选择并锻炼操作的技巧。现代技术这一工具的使用,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主导的地位,在完成实际的任务过程中,他们必须自定目标,设计操作方案并评估进展情况。与此同时,教师不再是信息的施与者;淡出课堂教学的中心,而更多地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设定课程目标,提供指导和资源,对学生的分组,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提出建议,为学生提供任何所需的支持。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尊感教师反映最多、最普遍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这种主动性充分体现在对某个特定的课题学习或研究过程中,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广泛的激发,如电脑的及时反馈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对技术操作应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动力,对能够驾御专业人员才能操纵的电脑工具使学生们感到自豪。与此相关,有许多教师特别强调现代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感。当学生完成了技术型的任务后,不仅提高了相关的能力,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技术在现存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学 生(也包括教师)都感到自我价值的提升。3、有益于掌握必备的技术技巧学生即使是在小学阶段,也能初步掌握使用各种各样的电脑软件的技能。学生在基本上了解各种电脑工具的工作原理后,就容易对学会使用新的电脑工拥有信心,于此,就会促使他们去学习新的应用软件。4、能使学生胜任更复杂的任务教师们反映,在技术的支持下,凭借技术所赋予的功能和能力,学生可以胜任更复杂的任务,并以更高层次的技巧去做更多的事情。5、有益于学生加强与同伴的合作技术的应用,能使部分学生更乐于合作,更愿意为同伴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技术型的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之后,首先要解决技术本身如何使用的问题。技术型的任务往往包含若干子任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最便利的办法是向同伴或邻组的同学求助。那些对电脑较为精通的学生通常会从帮助别人当中获得自豪和快乐。6、提高了学生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大多数教师观察到,使用技术的另一个显著收益就是提高了学生对外部信息资源的利用,这一作用在那些通讯联网一体化的教室中体现得更为明显。7、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技巧,增强了关注受众的意识在借助技术开发丰富的、多媒体产品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设计的工作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情况下,学生们能深刻感受合作伙伴的意见及其表达方式。这种学习经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合作效率和设计水准,而且能增强他们关注受众的意识更多地了解他人的需要和看法。在帮助学生如何以最好的方式把特定的想法表达出来,多媒体能予以学生更多的选择。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新时代所需的信息素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在现行的教育框架下,教育技术的应用能使学生成为:1、熟练的信息技术使用者2、信息的搜集、分析和评价者3、问题的解决者和决策者4.能创造性地、有效地使用效能工具(productivity tools)5、交流者、合作者、发布者和制作者6、见多识广的、有责任感和有奉献精神的公民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钟志贤教师在教学中所担任的甭色也将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以此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相互协作的能力。学校也将变得更像寓教于乐的天地,在这里可以了解社会的功能,学习解决处理小组协作所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课程更为有趣,更有吸引力,更有个性化,学校不再枯燥,而变得更为有趣,人人向往!Roger C.Schank第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与特点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 H 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一)知识/信息时代的教育目的观般说来,教育目的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使个体获得奉献社会的本领;二是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三是促进个体履行公民的责任;四是传递传统文化,使传统得以康续。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目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教育概念.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