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pdf

    • 资源ID:88941864       资源大小:4.63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pdf

    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显生宙划分为 代、代和 代。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 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3.岩 石 按 成 因 分 为、和。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 纪。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 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重要因素。6.地 球 上 的 内 能 涉 及、和。7.海洋环境可分为 带、带、带和 带。8.河 流 对 碎 屑 物 质 的 搬 运 方 式 可 分 为、和 三种。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 0.冰川。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重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重要特点。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试题一、填 空(每 空1分,共2 0分)1 .地 质 年 代 单 位 分 为、和。2 .地 面 流 水 根 据 流 动 特 点 可 分 为、和 三种。3 .类 地 行 星 涉 及、和 o4 .岩浆岩按S i C h 含 量 划 分 为、和-5 .岩 层 产 状 要 素 是、和。6 .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 8%的 湖和含盐度为1 3 5 g/L 的 湖。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 2 0 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I;8.冰川;9.构造运动;1 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 题1 0分,共6 0分)1 .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2 .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 .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 .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6 .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重要物质。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年 代 地 层 单 位 分 为、和。2.自 然 界 的 岩 石 按 成 因 分 为、和。3.单 向 环 流 可 使 河 流 在 凸 岸,凹岸 o4.洋壳在 增 生(离散),而在 消 亡(会聚)。5.地 磁 场 的 要 素 是、和 06.湖水按含盐度分为含盐度小于lg/L的 湖,含盐度为135g/L的 湖,以及含盐度35g/L的 湖。7.风 对 碎 屑 物质的搬 运作用方式分为、和 三种。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冰期;2.地质作用;3.岩石圈;4.泻湖;5.风化作用;6.潜水;7.断层;8.冰硬物;9.荒漠;1 0.湖泊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方案。2.何 谓三角洲?其内部的构造特性是什么?3.试述浅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重要特点。4.试述矿物的概念及其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5.试述地质作用的基本方式。6.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晚古生代涉及(由老到新)纪、纪和 纪。2.按 成 因 将 岩 石 分 为、和 03.地 磁 场 的 要 素 是、和 o4.类 木 行 星 涉 及、和 o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 岸进行侵蚀,在 岸进行沉积的重要因素。6.生 物 资 源 重 要 涉 及、和 资源。7.新生代因 动物而被称为 动物的时代。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岩石圈;2.地质构造;3.层间水;4.潮汐;5.风化作用;6.冰川;7.节理;8.湖泊;9.地震作用;1 0.地质作用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方案。2.何谓泥石流?其形成条件是什么?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分为哪些类型?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6.试述水污染源。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 .早古生代涉及(由老到新)纪、纪和 纪。2.岩 石 的 产 状 要 素 是、和 03.地面流水中水质点具有四种运动方式,分别是:、和 O4 .类 地 行 星 涉 及、和 o5 .大 气 污 染 物 质 是、和 o6 .地球上的外能涉及 和 0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沼泽;2.风化作用;3.地缝合线;4.岩浆作用;5.间冰期;6.洋流;7.岩石圈;8.三角洲d;9.构造运动;1 0.泻湖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2.何谓地下水?它有哪些类型?3.何谓滨海带?其环境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 .试述矿物的概念及其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5 .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6 .试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中生代涉及(由老到新)纪、纪和 纪。2.倾 斜 岩 层 的 产 状 要 素 是、和 03.河 流 对 碎 屑 物 质 搬 运 的 方 式 是、和4.海水的运动形式涉及 和 o5.按风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将其分为、和O6.褶皱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即 和 o7.类 木 行 星 涉 及、和。二 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地质构造;3.冲积物;4.地壳;5.矿物;6.风化作用;7.荒漠;8.冰债物;9.断层;1 0.岩浆作用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冰川?冰川存在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3.试述浅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重要特点。4.什么是岩浆岩?按 SiO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有哪几类?5.试述断层存在的证据。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类 地 行 星 涉 及、和 O2.生 物 资 源 重 要 涉 及、和 资源。3.地球上的能分为 和 两大类。4.早古生代涉及(由老到新)、和 o5.岩 层 产 状 的 三 要 素 是、和 o6.地 下 水 的 贮 存 方 式 分 为、和 三种基本类型。7.暂时性流水涉及 和 o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构造运动;2.地质作用;3.冰川;4.三角洲;5.泻湖;6.潮汐;7.浅海带;8.层间水;9.岩石圈;1 0.节理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2.简述风化作用的基本方式。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重要特点。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重要依据有哪些?5.试述断层存在的证据。6.试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 .显生宙涉及 代、代和 代。2.地 磁 场 的 要 素 是、和 o3.自 然 界 的 岩 石 按 成 因 分 为、和 三大类型。4 .风 对 碎 屑 物 质 的 搬 运 方 式 分 为、和 三种。5 .地面流水中水质点具有4种运动方式,即、和6 .类 木 行 星 涉 及、和 o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风化作用;3.三角洲d;4.潮汐;5.冰期;6.矿物;7.岩石圈;8.荒漠;9.岩浆作用;1 0.洪积物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 .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2.简述干旱气候区湖泊沉积作用的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重要特性是什么?4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哪几大类?5 .试述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6 .试述土壤污染源及其物质。试 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 .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 和 两大类。2.断裂构造涉及 和 03.晚古生代涉及(由老到新)、和 o4.存 在 岩 石 空 隙 中 的 地 下 水 有、和 三种状态,但以 为主。5.风 化 作 用 的 方 式 可 分 为、和 三种。6.类 地 行 星 涉 及、和。7.地质作用按动能的来源和作用的重要部位,可分为 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两大类。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岩浆作用;2.洋流;3.变质作用;4.岩石圈;5.构造运动;6.风化作用;7.矿物;8.冲积物;9.荒漠;1 0.层间水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试述河流阶地的类型。3.何谓滨海带?其环境的重要特点是什么?4.什么是岩浆岩?按 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哪几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6.简述泥石流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试题一、填 空(每题1分,共2 0分)1 .地球上的外能涉及 和 O2.海 洋 环 境 可 分 为、和 o3.类 地 行 星 涉 及、和 o4.显生宙划分 代、代和 代。5.河 流 对 碎 屑 物 质 的 搬 运 方 式 分 为、和 三种。6.冰川沉积作用的堆积物叫 o7.岩 层 产 状 的 三 要 素 是、和。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潮汐;2.地质作用;3.地幔;4.构造运动;5.洋流;6.荒漠;7.层间水;8.冰川;9.沼泽;1 0.冲积物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2.试述湖泊的成因类型。3.试述浅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重要特点。4.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可分为哪些类别?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6.简述水污染源。冬米一、1.古生、中生、新生;2.大陆、山岳;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4.石炭纪:5.凹、凸;6.重力能、地热能、地球旋转能;7.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8.悬运、推运、跃运二、1.地表以下一定环境中的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结构、构造或物质成分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2.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3.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层间水;4.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形或变位所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5.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所有地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6.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7.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8.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9.砂咀与砂坝的伸长,经常连接起来,构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其内侧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1 0.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 3 k m (大陆)或 7 k m (海洋),平均厚度约3 3 k m 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 .以外部能为重要能源并在地表或近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外力作用。其重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和下披运动(荷载或重力作用)3 .滨海带系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陆海交互环境。滨海带进而分为后滨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时方可被海水淹没)、前 滨 带(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和滨外带(位于低潮线以下,是滨海向浅海过渡地带)。滨海带的绝大部分地区,时而出露水面,时而被水淹没,环境极为复杂,是潮流、拍岸浪、底流等强烈作用的地带,海水中氧气充足,光照良好,除有大量藻类外,多为钻孔生物和厚壳生物。4 .矿物是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很少数为胶体。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是解理、硬度、透明度、颜色、光泽、比重、磁性、熔点等矿物的物理性质。5.断层存在的证据如下: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忽然中断、错开等现象;地层的反复与缺失,在某一地区如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反复、某些地层的忽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其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水系忽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等。6.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简述如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入侵;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灾害。对大气的污染:涉及开采矿石、运送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体物质等。海洋矿产开发导致的污染:如油井漏油、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答案一、1.宙,、代、纪、世;2.片流、洪流、河流;3.水星、金星、地球、火星;4.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5.走向、倾向、倾角;6.淡水、咸水二、1.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2.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3.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环境,波浪和潮流作用强烈;4.岩浆喷出地表后,其中的大部分挥发组分已经逸出,称为熔浆;5.是大陆上被水充足湿润的,其上面长有大量嗜湿性植物,并有有机质或泥炭堆积的地段;6.是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很少数为胶体;7.河流在河口沉积下来的物质,从平面上看,外形象三角形或鸡爪形,即为三角洲I;8.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9.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以及使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10.大陆板块(即陆一陆)的碰撞带叫地缝合线。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3km(大陆)或 7km(海洋),平均厚度约33k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冲积物。其重要特点如下:分选性好,碎屑物质按颗粒的大小、比重依次从水中沉积下来,因此粒度较均一。磨圆度较好,碎屑物质在长距离搬运途中,互相碰撞、磨擦,使棱角消失,搬运距离愈远,磨圆度愈高。一般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球状外形。层理清楚,沉积物可由于矿物成分、粒度、颜色等的不同而在纵向上显示出成层现象,如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等。砾石最大偏平面倾向上游。具二元结构,即下部为粗粒(砾石等)沉积物,上部为细粒(如粉尘或粘土)。3.浅海带是指大陆周边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即低潮线以下至200m深的海域。浅海海底为一微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平坦阶地,即大陆架、宽度各地不一,平均坡度0 0 7,。浅海带处在海水面以下,海水动力较滨海带弱。潮流和洋流的影响可遍及整个大陆架。但流速低。由于浅海阳光充足,大量的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竟相生存,植物亦很茂盛。浅海带是大多数生物的繁衍场合,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超过其它各带。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流纹岩、闪长岩、安山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各种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最重要的岩石有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是由本来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变质而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等。5.大陆漂移的证据如下:大陆边界的拼合:大西洋两侧大陆(非洲和南洲)边沿具有很好的拼合性,拼合结果表白在海平面以下915m等深线处,其平均误差小于一个经度。地质构造带对比:大西洋两岸北美和北欧之间地质构造具有一致性,非洲与南美洲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亦具有相似性。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晚古生代南半球各大洲的冰川均来源于南极。古地磁极移轨迹:大量资料表白,北美和欧洲所测得的极移曲线并不相合,但形态大体相似。若将两大陆拼合在一起,则这两条曲线就会基本重合,说明两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6.土壤污染源涉及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源两大类。前者由某些元素的富集中心或矿床周边等地质因素导致的地区土壤污染;某些气象因素(如洪水)导致的土壤淹没,以及火山爆发降落的火山灰等。人为污染源涉及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和特殊的污染源(如核实验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散布)。污染物质重要有:有机物质、化学肥料、重金属、放射性物质、致病微生物等。答案一、1.宇、界、系、统;2.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沉积、侵蚀;4.洋脊、海沟;5.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6.淡水、咸水、盐;7,悬移、跃移、推移二、1.全球气候变冷,水以固态形式封存在陆地上的时期叫冰期;2.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3.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4.砂咀与砂坝的伸长,经常连接起来,构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其内侧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5.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6.地表以下第一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叫潜水;7.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地质现象叫断层;8.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冰硬物;9.是大陆内气候干旱、草木异常稀少、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10.大陆上较大的集水洼地叫湖泊。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3km(大陆)或7km(海洋),平均厚度约33k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 和 玄 武 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河流在河口的沉积物,从平面上看,外形像三角形或鸡爪形,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内部常具由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所组成的三重层构造(图示)。前积层(下):沉积在水盆边沿上,具斜层理,倾向海洋方向,倾 角20 -30。,重要是泥、砂沉积。底 积 层(B):在远离河口的海(湖)底上,地形较平坦,沉积物逐渐变得平缓,它是前积层的延续,重要是胶体物质沉积,具水平层理。顶 积 层(T):是前积层增长到河底高度时,随着三角洲向海推动,在前积层上沉积的近水平的河床沉积。3.浅海带是指大陆周边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即低潮线以下至200nl深的海域。浅海海底为一微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平坦阶地,即大陆架,宽度各地不一,平均坡度0 0 7。浅海带处在海水面以下,海水动力较滨海带弱。潮流和洋流的影响可遍及整个大陆架。但流速低。由于浅海阳光充足,大量的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竞相生存,植物亦很茂盛。浅海带是大多数生物的场合,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超过其它各带。4.矿物是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很少数为胶体。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是解理、硬度、透明度、颜色、光泽、比重、磁性、熔点等矿物的物理性质。5.地质作用按能的来源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涉及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地震作用和变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涉及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和下坡运动。6.断层存在的证据如下: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忽然中断、错开等现象;地层的反复与缺失,在某一地区如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反复、某些地层的忽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其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水系忽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等。答案一、1.泥盆、石炭、二叠;2.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4.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凹、凸;6.植物、动物、人口;7.哺乳、哺乳二、1.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2.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形或变位所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3.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层间水;4.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5.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6.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7.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称为节理;8.大陆上较大的集水洼地叫湖泊;9.由地震引起的岩石圈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1 0.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3km(大陆)或 7km(海洋),平均厚度约33k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混合成一股顺坡下流的粘性流体。它是一种忽然爆发、历时暂短,来势很猛,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它的形成一般要具有如下3 个条件:地质条件 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外构造运动强烈和地震、火山发育等地区,可提供有大量碎屑物质。地形条件 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山高沟深、坡 陡(坡度多为30-60),地面物理风化和侵蚀作用强烈,常有三面环山,一面开口的漏斗状凹地,既有助于积聚固体物质,也有助于集中水流。气候 流动作用的水重要来自暴雨,忽然的暴雨特别是特大暴雨常可形成泥石流;冰雪融水大,以及水坝决堤等常形成泥石流。3.浅海带是指大陆周边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即低潮线以下至200m深的海域。浅海海底为一微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平坦阶地,即大陆架,宽度各地不一,平均坡度0 0 7。浅海带处在海水面以下,海水动力较滨海带弱。潮流和洋流的影响可遍及整个大陆架。但流速低。由于浅海阳光充足,大量的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竟相生存,植物亦很茂盛。浅海带是大多数生物的场合,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超过其它各带。4.沉积岩是由外动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另一方面火山喷发物及生物物质,水体中的化学沉淀物等亦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按物质来源可分为陆源碎屑岩和化学、生物化学沉积岩两大类。前者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后者如石灰岩、硅质岩、磷灰岩和有机质岩石如煤、油页岩、石油等。5.断层存在的证据如下: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忽然中断、错开等现象;地层的反复与缺失,在某一地区如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反复、某些地层的忽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其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水系忽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等。6.水体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指自然界自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导致有害影响的场合。如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对河水的污染等。人为污染源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给水体导致的污染。涉及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其中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解决等特点。答案一、1.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2.走向、倾向、倾角;3.层流、紊流、环流、涡流;4.水星、金星、地球、火星;5.颗粒成分、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6.太阳辐射、日月引力能二、1.是大陆上被水充足湿润的,其上面长有大量嗜湿性植物,并有有机质或泥炭堆积的地段;2.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3.大陆板块(即陆一陆)的碰撞带叫地缝合线;4.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所有地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5.全球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的时期,其处在两个冰期之间;6.海洋中在较大范围内沿固定方向流动的海水,叫作洋流;7.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8.河流在河口沉积下来的物质,从平面上看,外形象三角形或鸡爪形,即为三角洲;9.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以及使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1 0.砂 咀与砂坝的伸长,经常连接起来,构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其内侧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 3 k m (大陆)或 7 k m (海洋),平均厚度约3 3 k 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地下水系指在地面以下贮存于岩石和松散堆积物空隙中的水。地下水按透水层中水的饱和与否和积聚贮存条件可分为如下3个基本类型:饱气带水 臼地壳表面以下不深的地带,岩石的空隙未被水充满呈不饱和带的地下水,叫饱气带水。潜 水 聚集贮存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层间水积聚贮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叫层间水或承压水。3.滨海带系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陆海交互环境。滨海带进而分为后滨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在特大高潮时方可被海水淹没)、前 滨 带(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地带)和滨外带(位于低潮线以下,是滨海向浅海过渡地带)。滨海带的绝大部分地区,时而出露水面,时而被水淹没,环境极为复杂,是潮流、拍岸浪、底流等强烈作用的地带,海水中氧气充足,光照良好,除有大量藻类外,多为钻孔生物和厚壳生物。4.矿物是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很少数为胶体。肉眼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是解理、硬度、透明度、颜色、光泽、比重、磁性、熔点等矿物的物理性质。5.大陆漂移的证据如下:大陆边界的拼合:大西洋两侧大陆(非洲和南洲)边沿具有很好的拼合性,拼合结果表白在海平面以下915m等深线处,其平均误差小于一个经度。地质构造带对比:大西洋两岸北美和北欧之间的地质构造具有一致性,非洲与南美洲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亦具有相似性。古生物与冰川、气候证据:南半球各大陆找到的二叠纪爬行类等陆生生物有惊人的相似性。晚古生代南半球各大洲的冰川来源于南极。古地磁极移轨迹:大量资料表白,北美和欧洲所测得的极移曲线并不相合,但形态大体相似。若将两大陆拼合在一起,则这两条曲线就会基本重合,说明两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6.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如下: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 土地是自然历史的产物,具有生产力,如可生产粮食、油料、木材、药材等 土地面积是一定的、不可增长的地球的表面积是一定的,其中陆地面积也是一定的。土地资源在空间上具有固定不变性 土地具有一定的位置,这个位置是固定的、不能变动的。既不能调拨也不能转移。土地资源具有时间性或季节性由于土地具有严格的区域性,故具有一定的时间性或季节性。答案一、1.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走向、倾角、倾角;3.悬运、推运、跃移;4.波浪、流动;5.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6.向斜、背斜;7.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二、1.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2.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形或变位所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3.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产物;4.固体地球在莫霍(M o h o)面以上的部分叫地壳;5.是天然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很少数为胶体;6.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7.是大陆内气候干旱、草木异常稀少、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8.冰川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叫冰磺物;9.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明显发生相对位移的地质现象;1 0.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所有地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 3 k m (大陆)或 7 k m (海洋),平均厚度约3 3 k 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冰川是地壳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冰川对于气候有重要影响。规模小的冰川对附近局部地区的气候发生影响,规模巨大的南极冰川和格陵兰冰川对气候的影响可及广大地区,甚至全球。南极巨大的冰盖是地球巨大的冷源,形成强大的稳定的高压中心,使南极地面盛行南风或东南风。同时,稳定的冷高压使气旋难以进一步南极大陆,再加之气温很低,空气含水量很少,导致该区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数10mm左右。3.浅海带是指大陆周边较平坦的浅水海域,即低潮线以下至200nl深的海域。浅海海底为一微向海洋方向倾斜的平坦阶地,即大陆架、宽度各地不一,平均坡度0 0 7。浅海带处在海水面以下,海水动力较滨海带弱。潮流和洋流的影响可遍及整个大陆架。但流速低。由于浅海阳光充足,大量的底栖生物、游泳生物和浮游生物竞相生存,植物亦很茂盛。浅海带是大多数生物的繁衍场合,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超过其它各带。4.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岩按SiO?含量可分为如下四大类:酸性 岩 浆 岩 SiOz含量大于65%,以浅色矿物为主;中 性 岩 浆 岩 SiOz含量为52-65%,浅色矿物稍多于暗色矿物;基 性 岩 浆 岩 SiOz含量为45-52%,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大体相等;超 基 性 岩 浆 岩 SiOz含量小于45%,重要是由暗色矿物组成。5.断层存在的证据如下: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忽然中断、错开等现象;地层的反复与缺失,在某一地区如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反复、某些地层的忽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其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即断层三角面;水系忽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等。6.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现简述如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露天采矿破坏土地;废石、尾矿堆放占用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易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塌陷和积水,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对水环境的影响:矿井突水;海水入侵;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矿渣、选矿废水等对地表及地下水污染。斜坡效应,引起滑坡、崩塌灾害;对大气的污染:涉及开采矿石、运送矿石等的粉尘颗粒以及释放的气体物质;海洋矿产开发导致的污染,如油井漏油、喷油等,固体矿产开发也会危害环境。答案一、1.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植物、动物、人口;3.内能、外能;4.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5.倾 向、志向、倾角;6.饱气带水、潜水、层间水;7.片流、洪流二、1.使岩石圈发生变形、变位,以及使洋底增生和消亡的地质作用;2.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固体地球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3.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4.河流在河口沉积下来的物质,从平面上看,外形象三角形或鸡爪形,即为三角洲。5.砂咀与砂坝的伸长,经常连接起来,构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其内侧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6.在日月引力 下 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7.大陆周边较平坦的浅水海域(低潮线以下至2 0 0 m深的水域);8.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层间水;9.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1 0.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称为节理。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性。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提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 3 k m (大陆)或 7 k m (海洋),平均厚度约3 3 k m。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2.按性质一般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的方式重要有温差风化、冰冻风化及层裂等。化学风化作用的方式重要有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盐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生物风化作用有物理和化学的两种方式。3.滨海带系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陆海交互环境。滨海带进而分为后滨带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地质学试题库及答案.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