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必刷的经典模拟题8.pdf
2023年高考地理必刷的经典模拟题(8)2022-11-07 13:44地理私塾馆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1.(2021 江苏徐州-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材料一梵净山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2018年被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材料二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 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琪桐为落叶乔木,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琪桐相继灭绝,目前梵净山海拔1300T400米处集中分布着天然琪桐林。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简述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4分)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的自然原因。(4分)(3)推测梵净山大面积存在天然琪桐林的原因。(4分)(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梵净山地区发展的合理措施。(6分)【答案】(1)海底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碳酸盐岩;地壳抬升,碳酸盐岩出露地表;上覆岩层(碳酸盐岩)被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变质岩不易被侵蚀,周围碳酸盐岩被侵蚀掉后,形成高大山体。(2)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变质岩山体难以溶蚀,地表水丰富;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土层深厚,发育较好。因此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3)当第四纪冰川时期来临,温度大幅下降,梵净山琪桐林生长区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琪桐生长区往凉爽的高处回迁,古老物种得以延续。(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答);充分利用梵净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世界遗产品牌,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进行文化内核开发,深层挖掘文化资源;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旅游体验感。【分析】(1)根据材料“约 2.2 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可知,梵净山的岩层能写出顺序是变质岩一一碳酸盐一一变质岩,即还是海洋的时候,先是在海底受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后海洋不断经过沉积作用在变质岩至上堆积形成碳酸盐岩。后地壳抬升,海洋变成陆地,碳酸盐岩随之出露地表,出露地表的碳酸盐岩经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随着溶蚀不断加剧,碳酸盐岩完全被侵蚀掉,而出露的变质岩不易被侵蚀,保留下来形成高大山体,即为梵净山。(2)根据题意,“生态孤岛”表明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适合古老珍稀物种生存,而周围地区则动植物资源较少,不适合这些古老物种生存。结合材料“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 2600毫米”和图示梵净山的经纬网可得出,梵净山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多地形雨,降水丰富。该地以变质岩为主,山体坚固难以溶蚀,地表水丰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梵净山山体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经过多年的植物固土作用,土层深厚,腐殖质较多,发育较好。因此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3)由材料”是 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琪桐相继灭绝,”可知,当第四纪冰川时期来临,温度大幅下降,各地的琪桐难以适应气候的变化而灭绝,但梵净山琪桐林生长区则可以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保证了天然琪桐林的存在。当冰期结束,气温回暖,琪桐生长区又往凉爽的高处回迁、繁殖,使得梵净山天然琪桐等古老物种得以延续。(4)区域可持续发展可从加强保护、政策、旅游和打造品牌等角度进行分析。梵净山地区为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区,还有稀有植物,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保护动植物资源。梵净山有着优美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可充分利用梵净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创造经济效益。加大政策支持,利用政策和规范建立保护区进行保护。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开发;梵净山作为我国主要名山,可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梵净山为世界遗产,可以此打造旅游品牌,进行文化内核开发,深层挖掘文化资源。为促进旅游,发展经济,可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2.(2 0 2 2 江苏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天山南麓气候干旱,高山冰雪融水量有限。随山势的降低,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浅层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株柳为该地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根系较深,耗水量较大,植株下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均优于灌丛间的空旷地带。下图示意天山南麓局部区域地形区及植被分布。(1 8 分)(1)分析与扇缘带相比,山前洪积平原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原因。(6 分)(2)分析株柳灌丛植株下土壤中的水肥状况均好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6 分)(3)桂柳灌丛对防止沙漠扩张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提出该地区为保障怪柳灌丛生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6分)【答案】(1)与扇缘带相比,山前洪积平原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深,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浅根系的草本难以生长,只适合深根系的桂柳灌丛生长。随着桎柳灌丛的增多,灌丛间的空旷地带扩大,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大,使其地表愈加干旱,其他植物难以生长。楼柳灌丛侧向枝条多、树冠面积大,能截留降水,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提高灌丛植株下土壤水分含量,枯枝落叶为灌丛植株下的土壤提供较多有机质。(3)(怪柳灌丛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分,故需保障株柳灌丛生长所需的水量。)保证生态用水,适时适量引水灌溉株柳灌丛;修剪怪柳灌丛树冠,减少水分蒸腾;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量与下渗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分析】(1)与洪积扇扇缘带相比,山前冲积平原其位置更靠下游,从地势来看,其地势更低,地下水的埋藏也更深,因靠近沙漠,浅层土壤的含水率较低,浅根系的草本植物在此处是难以生长的,只能适合深根系的株柳灌丛类的生长。而怪柳灌丛的大量增多,冠丛间的空隙地带不断扩大,本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较大,使其地表会变得更加干旱,浅层土壤的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其他植物更加难以生长。(2)株柳属于深根性植物,其枝条多,树冠面积较大,具有很好的涵养水源的能力,能够截留降水;同时由于树冠面积大,能够有效的遮挡阳光,进一步的减少蒸发,提高株柳灌丛植株下的土壤的表层含水量。而怪柳灌丛的枯枝落叶,又为土壤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有机质,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本区位于天山南麓,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桎柳与灌丛类生长主要限制因素仍为水分条件,为了使株柳灌丛更好的生长,首先需保证本区生态用水的水量,适时适量的引水灌溉,以提高株柳灌丛的存活率。修剪怪柳灌丛的树冠,减少其树冠的面积,也能够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进而减少水分流失。还可铺设草方格,进一步的增加截水量与下渗量,减少土壤表层的流失。3.(2021 江苏姜堰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下图为2021年某月某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 分)80 100 120 140北回归线20-1 012-等压线(hPa)J河流Q湖泊描述该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及原因。(6分)(2)比较该日北京和东京两城市的天气特点。(6 分)(3)分析P 地所在的日本海能够维持高压系统存在的有利条件。(6 分)【答案】(1)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系统控制下,以低温、干燥、晴朗天气为主;东北地区有一弱低压,可能出现阴云、降雪等天气。(2)相同:吹西北风、天气晴朗;不同:北京风力大于东京,北京气温低于东京。图示季节,日本海因纬度高,水温低,海洋结冰面积大,在广阔的冰面上,形成一低温区;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集聚,形成高压系统。【解析】(1)天气特征基本要素有:气温、气压、风向、风力、降水概率等,图中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高压控制之下(高压中心附近气压在1 0 4 4 左右),判断出为冬季。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东北地区有弱低压存在(气压中心在1 0 2 0左右),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雨雪天气。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为:低温、晴朗、少雨,但东北地区可能会有雨雪、阴云等天气出现。(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北京处在高压脊附近,气压值在1 0 2 0 h p-1 0 2 4 h p 之间,东京也在高压脊附近之下,气压值在1 0 2 4 h p-1 0 2 8 h p 之间,所以与东京比,北京的气压较低,气温较高;两地都在高压脊的东侧,所以两地天气都以晴朗为主,风向都为西北风;北京所处区域等压线较为密集,而东京所处区域等压线较为稀疏,所以北京风力大于东京。(3)陆地形成高压,应是所处半球的冬季。与陆地相比,海洋上应是动力成因的低压。因此P地所在的日本海形成高压,应是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的。故日本海高压系统的存在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近地面气温低。该季节为冬季,日本海相对封闭,由于纬度较高,水温低,海洋结冰,加剧了当地的寒冷程度,在近地面形成低温区,导致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局压。资料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