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答案及解析.pdf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详解】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过程,这样就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 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其上的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故选Do2.【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COz,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和0?的变化影响。【详解】A、初期容器内co2浓度较大,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吸收C02释放a,使密闭容器内的C0?浓 度 下 降 浓 度 上 升,A错误;B、根据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0)2浓度下降,0 2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作用逐渐升高,,直至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错误;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A不符合题意;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治疗目的,B符合题意;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C不符合题意;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治疗目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o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 第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详解】A、第组中,酶P在低浓度Mg,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BD、第组和第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一 浓度,无论是高浓度Mg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D错误;C、第组和第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悔,浓度,第组在高浓度Mg*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组在低浓度Mg?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故选Co5.【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详解】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正确;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错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正确;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正确;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错误。A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 o6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为显性。【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Z,(非芦花雄鸡)X Z%(芦花雌鸡),子代为Z 喏、Z 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 2 X Z W,子代为ZZ、Z 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Z (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Z (杂合子),B正确;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 Z X Z”,所产雌鸡Z 叭(非芦花),C错误;1)、正交子代为Z*Z (芦花雄鸡)、Z W (非芦花雌鸡),D正确。故选C o7 .【答案】B【解析】【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B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 确;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 错误;故选B o8 .【答案】D【解析】【详解】A.化合物1 分子中还有亚甲基结构,其中心碳原子采用s d 杂化方式,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错误:B .结构相似,分子上相差n个 C H2 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上述化合物1 为环氧乙烷,属于醛类,乙醇属于醇类,与乙醇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 错误;C.根据上述化合物2的分子结构可知,分子中含酯基,不含羟基,C错误;D.化合物2分子可发生开环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r 0-物,口正确;_g_O_CH2_CH2_O_答案选D。L J n9 .【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溶于水且相互之间能共存,向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固体中存在 N a&O”发生反应S z O;+2 H=S I +H2O+S O2 f ,离心分离,取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 a C k 溶液,有沉淀生成,则沉淀为B a S O,说明固体中存在N a z S O”不能确定是否有N a S O:,和 N a 0 3,N a 2 s 0:,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N a ()3 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这些现象可以被N a 2 s 2 O 3 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现象覆盖掉,综上分析,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N a z S C h、N a z S?。:;,答案选A。1 0 .【答案】C【解析】【详解】A.向 N a B r 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漠离子被氧化为漠单质,但氯水过量,再加入淀粉 K I 溶液,过量的氯水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无法证明浸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A错误;B.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体系呈碱性,若不加氢氧化钠,未反应的稀硫酸会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则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B 错误;C.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浪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烧,与澳发生加成反应使溪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正确;D.聚氯乙烯加强热产生能使湿润蓝色湿润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产生了氯化氢,不能说明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的方向进行的反应,而氯乙烯加聚和聚氯乙烯加强热分解条件不同,1)错误;答案选C。11.【答案】D【解析】【分析】化合物(YW,X5Z/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 0 C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即W为H,Z为0,YZ?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则Y为N,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 1,则X为B。【详解】A.X(B)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故A错误;B.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3BO3)Y(HNOJ,故 B 错误;C.根据前面已知20 0 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 是水,若10 0 20 0 C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IL 0,则质量分数14+4+11x5+16x814+4+11x5+16x8+18x4x 100%73.6%则说明不是失去去4个H?0,故C错误;D.化合物(NHROB MHQ)在50 0 热分解后若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Ba),根据硼元素守恒,则得到关系式2阳瓜0 4H20-5 B20:i,则固体化合物BQ:,质量分数为(11x2+16x3)x5(14+4+11x5+16x8+18x4)x2x 100%64.1%,说明假设正确,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2.【答案】C【解析】【分析】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L 1+e=L i)和阳极反应(L i202+2h=2Li+02),则充电时总反应为LizO2=2Li+()2,结合图示,充电时金属L i电极为阴极,光催化电极为阳极;则放电时金属L i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据此作答。【详解】A.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驱动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对电池进行充电,结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LiQ=2Li+0 2,A正确;B.充电时,光照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和空穴,阴极反应与电子有关,阳极反应与空穴有关,故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B正确;C.放电时,金属L i 电极为负极,光催化电极为正极,L V 从负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正极迁移,C错误;D.放电时总反应为2 L i+0 2=L i 2()2,正极反应为a+2 L i +2 e =L i z O z,D正确;答案选C。13.【答案】B【解析】【详解】A.常温下溶液I的 p H=7.0,则溶液I中 c)=c(0 i n=l X1 0%o l/L,c(H )c(0 H )+c(A),A 错误;B.常温下溶液 H 的 p H=1.0,溶液中 c(H,)=0.I m o l/L,C(H)-C(A)=i.o x i O :1,c 总c(HA)O.lc(A-),c(A)1(1,A)=C(HA)+C(AL 则西 HAAc W-解得 EF B 正确;C.根据题意,未电离的1 1 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 I I 中的c(H A)相等,C错误;D.常温下溶液 I 的 p H=7.0,溶液 I 中 c G h I XI O m o l/L,)=i.0 X1 03,cc(HA)101%(HA)c(H A),a(l I A)=c(H A)+c(A),c(HA)=1.0 X1 0%溶液 I 中 c 总(H A)=(1 0 +l)c(H A),溶液 n 的 p H=L O,溶液 n 中 c(H )=0.I m o l/L,Ka=(H)-6(A)=1.O X 1 0 3,c&c(HA)(H A)=c(H A)+c(A),0.1c总(HA)-c(HA)c(HA)=1.0 X1 0-3,溶液 n 中 c&(H A)=1.0 1 c(H A),未电离的H 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 n 中的c(H A)相等,溶 液 I 和 I I 中 c 总(H A)之比为(1 0 +l)c(H A):1.0 1C(H A)=(1 04+1):1.0 1 1 0 ,D 错误;答案选B1 4.【答案】C【解析】【详解】A B C.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飞船对其作用力等于零,故 C正确,A B 错误;D.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可知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引力的大小大于在飞船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因此地球表面引力大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故D错误。故选C o15.【答案】A【解析】3【详解】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gL时,如图所示3L-1OZ2e=s in由几何关系可知35设绳子拉力为T,水平方向有2 T co s0-F解得对任意小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ma解得5Fa=8 m故A正确,B C D错误。故选A 16.【答案】C【解析】【详解】如图所示mgh=mv设圆环下降的高度为肌 圆环的半径为A,它到尸点的距离为L,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由几何关系可得 =L s i n 6s i n =2R联立可得h 2R可得故 C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o1 7.【答案】B【解析】【详解】一个光子的能量为E=h v为光的频率,光的波长与频率有以下关系A v光源每秒发出的光子的个数为p PAn-=hv heP为光源的功率,光子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那么以光源为原点的球面上的光子数相同,此时距光源的距离为7?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X 10“个,那么此处的球面的表面积为S=4r3xl1 4联立以上各式解得?弋 3 X 102m故选B。18.【答案】BC【解析】【详解】A.如图所示地磁南极 地磁北极地球可视为一个磁偶极,磁南极大致指向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大致指向地理南极附近。通过这两个磁极的假想直线(磁轴)与地球的自转轴大约成11.3度的倾斜。由表中z轴数据可看出z轴的磁场竖直向下,则测量地点应位于北半球,A错误;B.磁感应强度为矢量,故由表格可看出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致为B=JB;+B;=JB;+B;计算得B&50 y TB正确;C D.由选项A可知测量地在北半球,而北半球地磁场指向北方斜向下,则第2次测量,测量4 0,故x轴指向北方而y轴则指向西方,C正确、D错误。故选BC,19.【答案】AB【解析】【详解】A.两个正电荷在M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由A指 向0,/V点处于两负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则两负电荷在川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由N指 向0,则N点的合场强方向由“指向,同理可知,两个负电荷在/处产生的场强方向由。指向,工点处于两正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两正电荷在/处产生的场强方向由。指向乙则工处的合场方向由。指向。由于正方向两对角线垂直平分,则/和*两点处的电场方向相互垂直,故A正确;B.正方向底边的一对等量异号电荷在业点产生的场强方向向左,而正方形上方的一对等量异号电荷在物点产生的场强方向向右,由于点离上方一对等量异号电荷距离较远,则材点的场方向向左,故B正确;C.由图可知,”和。点位于两等量异号电荷的等势线上,即.和0点电势相等,所以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 点移动到0点,电场力做功为零,故c错误;D.由图可知,/点的电势低于N点电势,则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点移动到/V点,电场力做功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ABo20.【答案】AD【解析】【详解】物块与地面间摩擦力为f =pimg=2NA C.对物块从0 3内由动量定理可知(F -=m v3即(4-2)x 3=1 x v3得匕=6m/s3s时物块的动量为p-mv3=6kg-m/s设3s后经过时间t物块的速度减为0,由动量定理可得-(F+f)t-0-mv3即-(4+2),=0-1x6解得t=s所以物块在4s时速度减为0,则此时物块的动能也为0,故A正确,C错误;B.0 3物块发生的位移为小,由动能定理可得1 ,(/一/冰=万 加内即(4-2)x,=1xlx62得x1=9m3s4s过程中,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可得1 9-(F+f)x2=0-m vl即-(4+2)x2=0-|x lx 62得x2=3m4s6s物块开始反向运动,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F f 三,2a=-=2m/s-m发生的位移为1 -_2 Ax,=-x2x2 m=4m 1 mv2:5mv;联立解得%设在斜面上滑行的长度为L,上滑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L s i n 0 -pimgL c o s =0-w(2 v0)2下滑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L s i n 0 -用ngL c o s =mv:-0联立解得 =0.4 52 4.【答案】(1).P b S 0 j s)+C 0;(aq)=P b C 0 3(s)+S 0:(aq).反 应 P b S O“(s)+C O;(aq)=P b C 0 3(s)+S 0:(aq)的 平 衡 常 数 仁 堤=3.4 x i o s 1()s,P b S O,可以比较彻底的转c (C U3)化为P b C O32 2 c(S 0:).(2)反应 B aS 0 4(s)+C 0;(aq)=B aC O s (s)+S 0:(aq)的平衡常数 K=-=0.0 4 1 05,反c(C 03)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3).Fe .P b+H202+2 H A c=P b (A c)2+2 H20 .作还原剂(4)Fe(0 H)3、A l (0 H)3(5)B a、N a【解析】【分析】铅膏中主要含有P b S O“、P b O?、P b O 和 P b,还有少量B a、Fe、A l 的盐或氧化物等,向铅膏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进行脱硫,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醋酸、过氧化氢进行酸浸,过氧化氢可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酸浸后溶液的p H 约为4.9,依据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 H 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沉铅,得到氢氧化铅沉淀,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和钢离子,氢氧化铅再进行处理得到P b O。【小问1 详解】“脱硫”中,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铅反应生成碳酸铅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 b S(U s)+C O:(aq)=P b C 0 3(s)+S 0:-(aq),由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的数据可知,K 0.(P b C 0 3)=7.4 x i 0 ,Q l P b S O j =2.5 x 1。-,反应 P b S O K s)+C O:(aq)=P b C Q,(s)+S O:(aq)的平衡常数K=c(SOt)c(Pb2+)-c(SO)Ksp(PbSO4)c(CO)-c(Pb2+)-c(CO)Ksp(PbCO,)2.5x10,7.4x10*3.4 x i 05 1 0 说明可以转化的比较彻底,且转化后生成的碳酸铅可由酸浸进入溶液中,减少铅的损失。【小问2详解】c(SO)c(Ba2+)-c(SQ;-)_c(COpc(Ba2+)-c(CO)-反应 B aS O,(s)+C O;(aq)=B aC()3(s)+S 0:(aq)的平衡常数 K=Ksp(BaSO4)i.ixlQ10Ksp(BaCO3)-2.6xl0-9=0.0 4 1 05,说明该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有限,因此加入碳酸钠不能使铅膏中的B a SO i完全转化。【小问3 详解】(i)过氧化氢有氧化性,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会被过氧化氢氧化为铁离子。(ii)过氧化氢促进金属Pb 在醋酸溶液中转化为Pb(Ac)2,过氧化氢与Pb、H Ac 发生氧还原反应生成Pb(Ac)z 和 H Q,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H2O2+2 H Ac=Pb (Ac)2+2 H20(iii)过氧化氢也能使Pb O z 转化为Pb(Ac”,铅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了+2 价,Pb O z 是氧化剂,则过氧化氢是还原剂。【小问4 详解】酸浸后溶液的p H 约为4.9,依据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 H 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小问5 详解】依据分析可知,加入碳酸钠不能使铅膏中的B a SO,完全转化,铁离子、铝离子转化为了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铅转化为了氢氧化铅、最终变为了氧化铅,因此沉铅的滤液中,金属离子有B a 和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时引入的N a 2 7.【答案】(1)分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2)CUSO4-5H2O风化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硫酸铜(3)CuO(4)3Hze2(L+2K2co3=2KHCQ4+K2Cz04+2H20+2C02T(5)分批加入并搅拌(6)水浴(7)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解析】【分析】取已知浓度的CuSC)4溶液,搅拌下滴加足量NaOH溶液,产生浅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过滤,向草酸(H zC Q I溶液中加入适量K2c。3固体,制得KHC2O4和 K2c2。4混合溶液,将 KHC2。4和 K2c2。4混合溶液加热至 80-85,加入氧化铜固体,全部溶解后,趁热过滤,将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II)酸钾晶体。【小 问1详解】由CuSO5H?O固体配制硫酸铜溶液,需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CuSO5Hz。固体,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CuSO5H2。,因此用不到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球形冷凝管。【小问2详解】CuSO5H2。含结晶水,长期放置会风化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小问3详解】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小问4详解】草酸和碳酸钾以物质的量之比为L 5:1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HC2O4、K2C2O4、C O 2和水,依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 2 O 4+2 K 2 c o 3=2 K H C 2(VK 2 c 2 O 4+2 H 2 O+2 C O 2 1。【小问5详解】为防止草酸和碳酸钾反应时反应剧烈,造成液体喷溅,可减缓反应速率,将碳酸钾进行分批加入并搅拌。【小问6详解】in 中将混合溶液加热至80-85C,应采取水浴加热,使液体受热均匀。小问7详解】从溶液获得晶体的一般方法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因此将川的滤液用蒸汽浴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草酸合铜(H)酸钾晶体。28.【答案】(1)170(2).副产物氢气可作燃料 .耗能高(3).50%.4.76(4).越高 .n(H A):n(Ar)越小,H的分压越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H 2 s 平衡转化率越高 .d .2 4.9【解析】【小问1 详解】已知:2 H 2 s (g)+302(g)=2 S 02(g)+2 压 0 (g)=1 0 36k J/m o l4H 2 s (g)+2 S 02(g)=3&(g)+4H#(g)A=9 4k J/m o l2 H 2 (g)+02(g)=2 H Q (g)A H产 一48妹J/m o l根据盖斯定律(+)X-即得至I 2 H 2 s (g)=$2 9)+2 做 8)的 4=(-1 0 36+9 4)k j/m o l31 ,X +484k J/m o l =1 70 k j/m o l;3【小问2详解】根据盖斯定律(+)X|可得 2 1 1 2 s (g H OM g)=S2(g)+2 H20(g)A=(-1 0 36+9 4)k J/m o l X1=-31 4k J/m o l,因此,克劳斯工艺的总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硫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高温热分解方法在生成单质硫的同时还有氢气生成。因此,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氢气作燃料;但由于高温分解H 2 s 会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其缺点是耗能高;【小问3 详解】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氢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l m o l 和 4m o i,根据三段式可知:2 H 2 s(g)U S2U)+2 H 2(g)始/mol 1 0 0变/mol x 0.5x x平 I mol lx 0.5x x平衡时H 2 s 和 用的分压相等,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即 l-x=x,解得x=0.5,所以H 2 s的平衡转化率 为 X 1 0 0%=5 0%,所以平衡常数降=。产 凡)=1”(H,S)xlOOZrPa)公4.76k Pa;x 1 OOkPa)【小问4 详解】由于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n(H/S):n(Ar)越小,H 2 s 的分压越小,相当于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1 1 2 s 平衡转化率越高;n(H z S):n(Ar)越小,H 2 s 平衡转化率越高,所以n Oi f):n(Ar)=1:9 对应的曲线是d;根据图像可知n(H 2 S):n(Ar)=l:9 反应进行到0.1 s 时 H 2 S 转化率为0.2 4。假设在该条件下,硫化氢和鼠的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I m o l 和 9 m o l,则根据三段式可知2H2s(g)U S2U)+2H2(g)始/mol100变/mol0.240.120.24平/mol0.760.120.24此时H 2 s 的压强为-0.76+0.12+0.24+9X100P Pc故A正确,C错误;B.理想气体由a变化到6的过程中,因体积增大,则气体对外做功,故B正确;DE.理想气体由a变化到人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AU=Q+W而 (),W 0,QMJ即气体从外界吸热,且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其增加的内能,故D正确,E错误;故选A B D o(2)(2)【答案】(1)k=.(2)p?=pq+华,【解析】【详解】(1)设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一 对两活塞和弹簧的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有mg+p-2S+2mg+pQ=p()S+pt-2S解得R=Po+3mgS对活塞I由平衡条件有2mg+p0-2S+k-OAl=p1-2S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mgk=-(2)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使得活塞II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对两活塞和弹簧的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气体的压强不变依然为3meP 2=P i=P o+kJ即封闭气体发生等压过程,初末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1.1/,1.1/c 331s 1/,V1.=-2-X2SH-2-xS=-2-,匕=/,-2 5由气体的压强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也不变,故有=Lll有等压方程可知匕=以丁。%解得4F3 4.(1)【答案】.4 .加强.向下【解析】【详解】1 因周期芹0.8 s,波速为尸5 m/s,则波长为A=vT=4 m 2 因两波源到尸点的距离之差为零,且两振源振动方向相同,则夕点的振动是加强的;3 因 S P1 0 in=2.5/,则当S恰好的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平衡位置在夕点的质点向下振动。(2)【答案】1.5【解析】因为当s ini=时,恰好没有光线从4?边射出,可知光线在 点发生全反射,设临界角为6C,则s in C=一n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点的折射角为r =9 0 -2 C则s inz-=ns in r联立可得n=l35.【答案】(1).ad.d(2).sp2 .。.一氯乙烷 一氯乙烯 一氯乙快 .CI参与形成的大 n 键越多,形成的C-CI键的键长越短(3).CsCI .CsCI为离子晶体,ICI为分子晶体(4).电 解 质 .N.、X(5-2【解析】【小 问 1 详解】F的原子序数为9,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I s 2 2 s 2 2 P5,a.I s 2 2 s 2 2 p 3 s ,基态氟原子2 p能级上的1 个电子跃迁到3 s 能级上,属于氟原子的激发态,a正确;b.I s 2 2 s 加,3 d 2,核外共1 0 个电子,不是氟原子,b 错误;c.I s 2 2 s l2 P5,核外共8个电子,不是氨原子,c 错误;d.I s 2 2 s 2 2 P3 3 P)基态氟原子2 p能级上的2个电子跃迁到3 p能级上,属于氟原子的激发态,d 正确:答案选a d;而同一原子3 P能级的能量比3 s 能级的能量高,因此能量最高的是I s 2 2 s 2 2 P3 3 P2,答案选d。【小问2详解】TT TT一氯乙烯的结构式为 C=CX,碳为双键碳,采 取 s p2 杂化,因此C的一个s p2H Cl杂化轨道与C 1 的 3 p,轨道形成C-C 1。键。C的杂化轨道中s 成分越多,形成的C-C 1 键越强,C-C 1 键的键长越短,一氯乙烷中碳采取 s p 杂化,一氯乙烯中碳采取s p2 杂化,一氯乙烘中碳采取s p杂化,s p杂化时p 成分少,s p:杂化时p 成分多,因此三种物质中C-C 1键键长顺序为:一氯乙烷 一氯乙烯 一氯乙焕,同时C 1参与形成的大n 键越多,形成的C-C 1键的键长越短,一氯乙烯中C 1 的 3 P.轨道与C的 2队轨道形成3中心4 电子的大n 键(口;),一氯乙焕中C 1 的 3 P x 轨道与C的 2P x 轨道形成 2 套 3中心4 电子的大“键(口;),因此三种物质中C-C 1键键长顺序为:一氯乙烷 一氯乙烯 一氯乙怏。【小问3 详解】C sI C k 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各元素化合价不变,生成无色晶体和红棕色液体,则无色晶体为 C sC l,红棕色液体为I C 1,而 C sC l 为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离子键,I C 1为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因此C sC l 的熔点比I C 1高。【小问4 详解】由题意可知,在电场作用下,Ag 不需要克服太大阻力即可发生迁移,因此a-Ag l 晶体是优良的离子导体,在电池中可作为电解质;每个晶胞中含碘离子的个数为8 x:+1=2个,依据ON 2化学式Ag l 可知,银离子个数也为2 个,晶胞的物质的量n=m o l,晶胞体积“A NA(504x10-12*V=a 3 P m 3=(5 04X 10 l 2)m3,则 a -Ag l 晶体的摩尔体积 V.=2 1n丁NAx(5 04x l Q-)3m7moio23 6.【答案】(1)3-氯7-丙烯(4)羟基、麴基(5)取代反应(7)CH3COOH.10【分析】A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B 与 C在 N a N H z、甲苯条件下反应生成D,对比B、D的结构简式,结合C的分子式C J l N,可推知C的结构简式为 CHCN;口 与 3 0%岫2c反应后再酸化生成E,E在浓硫酸、甲苯条件下反应生成F,F不能与饱和N a l l C。,溶液反应产生C 02,F中不含竣基,F的分子式为G H o O z,F 在 E的基础上脱去1 个 H20 分子,说明E发生分子内酯化生成F,则 F的结构简式为;F与与2H 5)z N H 在 Al C k、甲苯条件下反应生成G G与 S O C k、甲苯反应生成H,H的分子式为G sG C l N O,H与 I 反应生成J,结合G、J的结构简式知,H是一种有机物形成的盐,则 I 的结构简式为,I【小 问 1 详解】A 的结构简式为C H 2X H C H 2C I,属于氯代烯路其化学名称为3-氯T-丙烯;答案为:3-氯-1-丙烯。【小问2 详解】根据分析,C 的结构简式为C H 2 C N;答案为:CH2CN【小问3 详解】【小问4 详解】E 的结构简式为HOOC0H,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醇)羟基、竣基;答案为:羟基、较基。【小问5 详解】反应生成H;答案为:取代反应。OO【小问7 详解】E的结构简式为OH,E的分子式为GM2O3,不饱和度为6;E的同分异构体HOOC与饱和NaHCQ,溶液反应产生CO2,结合分子式中0原子的个数,说明含1个竣基,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还含1个醛基;若3个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为竣基、醛基在苯环上有3种位置;若3个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为时,竣基、醛基在苯环上有6种位置;若3个甲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为时,竣基、醛基在苯环上有1种位置;故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6+1=10种;上述同分异构体经银镜反应后酸化所得产物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氢且氢原子数量比为6:3:2:1的结构简式为COOH;答案为:10;CH3COOHCH337.【答案】(1)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2).葡萄糖.制糖废液 .氮 源、无机盐、生长因子(3)缺少淀粉酶(4)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5)减少污染、节省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解析】【分析】1、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 P a,温度为1210c的条件下,维 持1530 min。2、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 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小 问 1 详解】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用的玻璃器皿等物品中原有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需要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抱和抱子,即对所需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玻璃器皿常用的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小问2详解】由实验结果可知,与以制糖废液为碳源相比,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株C的细胞干重最大,说明最适于菌株C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而以制糖废液为碳源时,用菌株C生产S的产量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产量,说明最适于生产S的碳源是制糖废液。微生物的生长一般都需要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 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故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小问3详解】分析题图表格可以看出在以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菌株C不能生长,原因可能是菌株C中映少分解淀粉的防,不能利用淀粉。【小问4详解】要测定生产S的最适制糖废液为碳源的浓度,实验自变量为制糖废液的浓度,可分别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以制糖废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菌株C,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不同浓度制糖废液中的S的产量,S产量最高时对应的制糖废液浓度,即为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小问5详解】利用制糖废液生产S可以实验废物利用,既有利于减少污染、节省原料,又能降低生产成本。3 8.【答案】(1)逆转录酶#反转录酶(2).特异性核昔酸序列 .退火#复性(3).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 .已感染新冠病毒,是患者(4)获取S蛋白基因T构建S蛋白基因与运载体的表达载体T导入受体细胞T目的基因的检测与 鉴 定(检测受体能否产生S蛋白)【解析】【分析】P C R 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 N A 的核酸合成技术;过程:高温变性:D N A 解旋过程(P C R 扩增中双链D N A 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 N A 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小问1 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 N A,而 R T-P C R 法需要先得到c D N A,由 R N A 到 D N A的过程属于逆转录过程,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反转录酶)。【小问2详解】P C R 过程需要加入引物,设计引物时应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甘酸序列,在该过程中为了确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在设计P C R 引物时必须依据新冠病毒R N A 中的特异性核背酸序列来进行;P C R 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 步,分别为变性(9 0-9 5),复 性(5 5-6 0)、延伸(7 0-7 5),故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复性。【小问3详解】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该个体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将病毒消灭,则核酸检测为隐性,但由于抗体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在体内存在一段时间,故抗体检测为阳性;若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说明该个体体内仍含有病毒的核酸,机体仍进行特异性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则说明该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为患者。【小问4详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获取目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