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docx
专业知识1、精囊炎患者精液是A、黄色或者脓性精液 前列腺炎或精囊炎B、红色或者血性精液 肿瘤、结核、结石、前列腺炎、精囊腺炎症C、淡黄色精液 久未射精者D、半透明状精液 正常液化后 E、灰白色或乳白色精液 正常2、目前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最灵敏的指标为A、CEAB、AFPC、CA125D、CA199E、PSAAFP:原发性肝癌CEA:胃肠道恶性肿瘤CA125: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CA19-9:消化道癌(胰腺癌、直肠癌)CA15-3:腺癌(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PSA:前列腺癌异位ACTH:肺癌标志物。NSE: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a-L岩藻糖苷酶APU: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降钙素CT:甲状腺样癌的标志物儿茶酚胺类激素如变肾上腺激素是分泌型嗜络细胞瘤的主要标志物香草扁桃酸VMA常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和嗜络细胞瘤的标志物高香草酸HVM常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交感神经肿瘤的标志物。3、正常成人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A、0、50、7B、0、0050、0、05C、0、20、4D、0、030、08E、0、010、054、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肾移植术后出现排异现象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E、接触放射线解释: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肾移植术后排异、白血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恢复期、或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由电阻抗血细胞分析仪间接测定的指标是A、MCVB、RBCC、HCTD、HGBE、MCHC6、急性化脓性感染引起的积液可见A、细胞总数<0、1X10的9次方每升B、以淋巴细胞为主C、以中性粒细胞为主D、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E、葡萄糖接近血糖水平化脓性积液为渗出液,渗出液白细胞总数>0、5 X10的9次方每升,中性粒细胞增高常见于化脓性积液,淋巴细胞增高常见于结核性、肿瘤性积液。7、漏出液蛋白质含量一般小于A、10g/LB、20 g/LC、50 g/LD、15 g/LE、25 g/L解释:漏出液<25 g/L,渗出液>30 g/L.8测定HCT的参考方法是A、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B、温氏比色法C、比重法D、毛细管高速离心法E、放射性核素法解释:放射性核素法被ICSH定为参考方法,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一般实验室尚不能常规开展。9、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见于A、病毒性脑膜炎B、脑出血C、化脓性脑膜炎D、脑瘤E、结核性脑膜炎解释: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显著增加(超过200X10的9次方每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细胞可中度增加(31200X10 的9次方每升)常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早期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2、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包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棘球蚴病和锥虫病等:细胞数升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也可升高。3、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可发现肿瘤细胞。10、正常脑脊液中细胞主要为A、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解释:参考值:正常CSF中白细胞为单个核细胞,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及脉络膜细胞等。11、尿液比密测定常用的筛选方法A、超声波法B、干化学试带法C、折射仪法D、比密计法E、称量法解释:折射仪法:尤其适用于少尿者,结果精确可靠。被NCCLS推荐位参考方法 试带法:简便快速,受尿中的强酸强碱和蛋白质的影响较大,强酸使得结果偏高,强碱使得结果偏低。(最适PH5.06.5),敏感度低、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仅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普查。 称重法:最准确,常作为标准参考方法,但操作繁琐不适宜临床标本。 比重计:NCCLS建议不再使用。每增加10g/L尿蛋白:比重计法减去0.003;折射仪法减去0.005;干化学法减去0.006每增加10g/L葡萄糖,比重法和折射仪法均减去0、04。比重SG:在4摄氏度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参考值:成人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31.035;婴幼儿比重偏低。12、关于干化学检验尿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B、大量青霉素可致假阳性C、对清蛋白敏感D、生殖分泌物可致假阳性E、细胞多时候可致假阳性解释:1、加热乙酸法:敏感度150g/L,操作繁琐,确证试验。 2、磺基水杨酸法:操作简便,快速,敏感度高(50100g/L),但与清蛋白、球蛋白、本周蛋白均可呈假阳性。干扰因素多,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或在高浓度尿酸、草酸盐及黏蛋白作用下菌可呈假阳性。此法适用于筛查。 3、干化学试带法: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的误差原理,本法于球蛋白反应很弱,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黏蛋白及本周蛋白基本不反应。PH值过高,超过指示剂的缓冲能力时,会出现假阳性。适用于健康普查,肾病筛查。 影响:1、PH:偏碱(>9.0)可使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呈假阴性,干化学法假阳性;偏酸(<3)假阴性。因此,实验前因将PH值调至5.06.0 2、离子强度:强度低,可使加热乙酸法假阴性。因此对限盐或无盐饮食的病人,需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2滴后再检查。 3、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时,磺基水杨酸法假阳性,干化学法假阴性。 4、污染:生殖分泌物,假阳性。13、适用于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为A、13B、24C、56D、79E、810解释:PH:偏碱(>9.0)可使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呈假阴性,干化学法假阳性;偏酸(<3)假阴性。因此,实验前因将PH值调至5.06.014、痰液中肉眼不可见的病理成分是A、干酪样小块B、肺结石C、寄生虫卵D、库施曼螺旋体E、支气管管型15、硫磺样颗粒见于A、肺脓肿B、肺放线菌病C、肺结核D、支气管扩张E、肺吸虫病解释:在患者病灶组织和楼管中流出的浓汁中,肉眼可见由发现均在组织中形成的黄色小颗粒状菌落。可将此种颗粒制成压片或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可见放射状排列的菌丝,形似菊花。菌丝末端有胶质样物质组成的鞘包绕,膨大成棒状。胶质样鞘呈革兰阴性,经苏木精尹红染色,中央部位呈紫色,末端膨大部分呈红色。16、正常胃液为A、浑浊灰白色B、含鲜红血丝C、无色透明状D、棕褐色E、黄色17、在血液ACD保存液中,枸橼酸盐的主要作用是A、抗凝B、供给红细胞能量 葡萄糖C、防止红细胞膨胀失钾D、延长红细胞生成期E、保持和细胞形态完整18、婴幼儿毛细血管采血法的采血部位是A、耳垂B、脚趾C、以上均不宜D、指尖E、足跟19、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下列哪项无关A、染色液与缓冲液比例B、室内温度C、与有核细胞数量D、染色液存放时间E、与血膜长短20、检测尿中的B微球蛋白是检测A、肾小球功能B、恶性肿瘤C、泌尿系统感染D、肾小管功能E、良性肿瘤21、关于B微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B、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C、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B微球蛋白可出现增加D、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B微球蛋白可出现增加E、尿中B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解释:由淋巴细胞合成,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便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半寿期约107分钟。自由通过肾小球,在肾小管近曲端几乎全部重吸收,尿液排出的仅为滤过量的1%以下。测定方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免疫比浊法等。参考范围:1.02.5mg/L临床意义:升高:见于炎症、肿瘤、各种类型白血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清可达40mg/L。22、本周蛋白检测较为先进的方法是?A、热沉淀-溶解法B、蛋白电泳法C、免疫电泳D、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E、免疫固定电泳23、尿液PH值降低一般不见于A、痛风B、肾小管性酸中毒C、慢性肾小球肾炎D、糖尿病E、呼吸性酸中毒1、指示剂法: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石蕊和酚红等。受黄疸尿、血尿干扰。2、试纸法:干化学试带法的检测范围约5。09.0之间。3、PH计法:(电极法)精密度高,但须专用仪器,仅适用于科研。4、滴定法:可进行PH值动态监测。参考值:随机尿4.68.0,多数尿在5.56.5左右。质控:久置细菌分解尿素产氨,PH偏高。或因丧失挥发性酸影响结果。临床意义:1、酸碱平衡状态的观察指标: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代谢性碱中毒、痛风 、糖尿病、白血病或服用氯化胺等药物。升高:见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及碳酸氢钠等药物。 2、泌尿系感染的辅助诊断:当某些细菌感染泌尿系统时常使尿液呈碱性。而且碱性鸟本身也不利于泌尿系统的自我防御,易导致感染。 3、指导用药: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结晶的排泄率,可用于泌尿系结石的预防。 24、关于A-醋酸奈酚酯酶(a-NAE)染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B、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C、少数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解释:本实验常用重氮盐为坚牢蓝B,形成沉淀为棕黑色或灰黑色。a- NAE存在于单核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中,是一种非特异性酯酶。单核系可被NaF抑制,称为“单核细胞酶”。1、单核系:分化差阴性,幼稚单以上阳性。氟化钠抑制率=(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X100%2、粒系:各期多数阴性,少数阳性,不被抑制。3、淋系:各期多数阴性,少数阳性,不被抑制。4、其他:巨核和血小板阳性,不被抑制;少数有核红弱阳性,不被抑制;浆细胞阴性。临床意义:1、急单白:单核细胞多呈阳性,被抑制。 2、急粒白:原始粒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抑制。 3、急早幼粒白:早幼粒强阳性,不被抑制。 4、急淋白:原始淋、幼稚淋呈阴性或阳性,不被抑制。 5、急粒-单:原始粒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抑制;原始单及幼稚单阳性,被抑制。 6、红血病和红白血病:异常红细胞阳性,不被抑制。25、骨髓检查禁忌症A、晚期妊娠B、多发性骨髓瘤C、恶性组织细胞病D、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E、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解释:适应症:1、原因不明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三系减少或增多,一系增多伴二系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等。 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不明原因的胸骨压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及疑似骨髓转移瘤和异常蛋白血症等。 4、血液病定期复查及化疗后疗效观察。 5、其他: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血液寄生虫检查(如疟疾、黑热病)、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等。 禁忌症:严重出血的血友病、有出血倾向或凝血时间明显延长者(为明确诊断也可做)、妊娠晚期、小儿及不合作者。 临床应用:1、明确诊断:各类白血病、再障、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 2、协助诊断:各种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淋巴留的骨髓浸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诊断: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26、关于出生后造血,不正确的是A、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B、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由骨髓产生C、57岁以下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活动即为红骨髓D、长骨骨腔为脂肪细胞所替代称为黄骨髓,即失去造血功能E、正常情况下,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27、关于多发性骨髓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周血片可能见到骨髓瘤细胞,小于20%B、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增生的一种恶性实体瘤C、“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是本病特有的形态学改变之一D、骨髓中见到异常形态浆细胞,且比例高于20%,对于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E、所有患者尿蛋白电泳可检出B-J蛋白28、血管外溶血的特点A、肝脾肿大B、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C、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D、Hb尿常见E、尿含铁血黄素阳性特征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病因获得性多见遗传性多见红细胞主要破坏场所血管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病程多为急性常为慢性,急性加重贫血、黄疸常见常见肝脾肿大少见常见红细胞形态异常正常或轻微异常明显异常红细胞脆性改变变化小多有改变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正常或轻度增加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增加正常血红蛋白尿常见无或轻度尿含铁血黄素慢性可见一般阴性骨髓再障危象少见急性溶血加重时可见LDH增高轻度增加溶血性贫血诊断:1、确定溶血存在 2、确定主要溶血部位 3、确定溶血原因 4、29、HbF含量增高见于A、B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冷凝激素综合征E、HbS病解释:抗碱血红蛋白检测:参考区间:成人<2%,新生儿:<40% 临床意义:1、HbF绝对增加: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者达30%90%、中间型5%30%、轻型<5%)、遗传性胎儿血红蛋白持续综合征(可达100%) 2、HbF相对增加:见于骨髓纤维化、白血病、浆细胞瘤等恶性疾病及再障、PNH、卟啉病等。 3、HbF生理性增加:多见于孕妇及新生儿30、下列关于贫血的论述,正确的是A、慢性失血常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Bessman分类主要根据MCH和HCT两个指标C、确定有无贫血,以RBC最常用D、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HCTE、叶酸缺乏常引起单纯小细胞性贫血31、以下改变不符合缺铁早期实验室指标的是?A、血清铁减低B、红细胞形态正常C、铁粒幼细胞正常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E、骨髓小粒铁染色正常或减少3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步骤不包括?A、确定有无贫血B、确定有无溶血C、确定溶血部位D、确定溶血的原因E、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3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出血B、前者白细胞计数较高,多在300X10 的9次方以上C、前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E、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解释;:POX过氧化物酶染色:1、粒系:分化差的早期原始细胞阴性,分化好的阳性,阳性逐渐增强;嗜酸性粒强阳;嗜碱性粒阴性。2、单核系:原始单阴性,幼稚及成熟单多呈弱阳性。3、其他:淋巴系、红系、巨核系阴性;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液呈阴性;吞噬细胞有时候呈阳性。临床意义:1、鉴别急粒和急淋:急粒阳性,急淋阴性。急粒强弱:M3>M2b>M2a>M6>M4>M1>M5>ALL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单鉴别:前者强阳性。3、急单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染色阴性,单核细胞弱阳性。活性变化:1、增高:再障、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急淋、慢淋。 2、降低:急粒、慢粒、急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34、符合AML-M2b型白血病特点的是A、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核发育明显不平衡B、a-NBE染色呈阳性反应(阴性)C、有t(9:22)(M1型)D、异常早幼粒细胞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E、CD10为主要免疫标志35、以下哪一类型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容易浸润组织A、M1B、M2C、M3D、M4E、M5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态造血表现为外周血A、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或倒置B、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增加C、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增加D、CD3+细胞减少、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减少E、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37、急性红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周血可见幼红和幼粒细胞B、幼红细胞POX阳性C、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类巨幼样变和副巨幼样变)D、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明显增高E、血型糖蛋白A阳性38、区分急粒与急单最好的化学染色是A、POX染色B、PAS染色C、a-NAE染色加NaF抑制D、NAP染色E、铁染色39、患者男、发热板骨骼疼痛3周,体检:胸骨压痛。Hb59g/L,WBC15X109/L,PLT27X109/L,凝血酶原时间19.8s,活化凝血酶原时间48s,血浆凝血因子I1.6g/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异常粒细胞0.59,其胞浆内充满粗大、染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可见较多Aure小体。最有可能的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D、急性浆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成熟型(M1)40、鉴别原发性纤溶症与继发性纤溶症最重要的指标是A、血浆纤溶酶测定B、血浆D-2聚体测定C、血浆纤溶酶原测定D、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E、血浆组织纤维溶解活化药抗原测定41、-TG(-血小板球蛋白)和PF4(血小板第4因子)的测定可作为?A、判断血小板数量指标B、血小板活化指标C、判断血小板形态学指标D、分析血小板与出血的相关性指标E、提供血小板聚集性功能指标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步骤:1、 常用的筛选试验: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BT、PLT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病理性抗凝物质的存在所致的出血性疾病:APTT、PT纤溶亢进是指纤维蛋白原被降解所引起的出血:PDF、D-二聚体2、凝血因子筛选试验:APTT、PT、TT、Fg3、确证试验:诊断血管病变:vWF、血浆内皮素-1、血浆调节蛋白等因子的测定血小板检查:血小板数量异常检查:血小板寿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测定、骨髓穿刺检查;血小板功能异常测定: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产物(-血小板球蛋白-TG、血小板第4因子PF4、P-选择素等)测定、血栓素A2、血小板膜蛋白(GPIb-IX、GPIIb-IIIa)测定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缺乏纠正试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凝血因子促凝活性的测定:因子VIII:C、因子IX:C、因子XI:C、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因子活化标志物测定: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等凝血因子抗原含量测定:因子VIII:Ag、因子IX:Ag、因子XI:Ag等抗凝物质测定:肝素、类肝素物质、狼疮抗凝物质测定等纤溶活性过度测定:纤溶活性过度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主要检测:t-PA或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FDP、D-二聚体等42、DIC的筛选试验A、PLT计数B、FDP检测C、PT检测D、Fg检测E、凝血因子检查43、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需要下列哪个凝血因子的参与A、XB、XIC、XIID、XIIIE、TF44、下列描述哪种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低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0.4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4050U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45、进行OGTT试验时,抽血的正确时间为A、餐前、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120mincanhou 180minB、餐前、餐后1h、2h、3h、4hC、餐前、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90min、餐后120minD、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120min、餐后180minE、餐后1h、2h、3h、4h、5h46、HCL-c在何水平时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A、1.55B、2.55C、4.55D、3.55E、0.55解释:1.04mmoL/L(40mg/L)为合适范围;0.91mmol/L(35mg/L)为减低。NCEP-ATPIII文件定制1.03mmol/L(40mg/L)为减低,1.3mmoL/L(50mg/L)为理想水平;1.55mmoL/L(50mg/L)为增高,对预防AS发生有保护作用。临床意义:升高: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降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等47、胆固醇升高 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B、遗传性高血脂病易早发冠心病C、能作为诊断指标D、用作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看指标病评估、治疗观察等的E、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8、HCL-c降低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除了A、急性感染B、糖尿病C、慢性肾衰竭D、肾病综合征E、慢性肝炎49、导致血清球蛋白升高的疾病史A、营养不良B、多发性骨髓瘤C、肾病综合征D、恶性肿瘤E、急性肝炎解释:1、总蛋白:参考值:6080g/L,长期我卧床者约低35g/L。新生儿含量较低,大约一年后才达正常人水平。60岁以上者约低2g/L。 临床意义:升高: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等多克隆或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球蛋白多>50g/L,总蛋白多>100g/L。 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明显失水时,血液浓缩。 降低:多反应合成减少或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胃肠道疾病倒置吸收不良、严重烧伤、大出血等,使蛋白质大量丢失; 长期营养不良及消耗增加,如肿瘤、结核、甲亢等;各种慢性肝病时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合成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分增多。2、 白蛋白:参考值:3555g/L,直立式采血,由于血液浓缩其值可高3g/L。 临床意义:升高:机体严重失水、因治疗机体输入过多白蛋白。 减低:与总蛋白相同。见于大出血、严重烧伤、肝脏疾病引起合成减少、严重吸收不良、消耗性疾病、腹水形成、肠道肿瘤及多种其他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多发性癌症、胶原病等)、肾病时蛋白质可从尿中丢失。血清白蛋白<20g/L时,临床可出现水肿。妊娠期可降低,分娩后迅速恢复。 还可见于罕见的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由于合成障碍,血清中几乎没有,但不出现水肿。 3、球蛋白 :参考范围:2030g/L,白球比值:1.52.5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或感染反应如:结核、疟疾、血吸虫病等。还见于恶性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有低y-球蛋白血症或无y-球蛋白血症的报道。50、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A、3.5mmol/LB、4.5mmol/LC、5.5mmol/LD、4.0mmol/LE、5.0mmol/L解释:参考范围 血清钾:3.55.5mmol/L,血清钠:135145 mmol/L,血清氯:96105 mmol/L,5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底物用量常为?A、1KmB、2 KmC、3 KmD、1020 KmE、>100 Km解释:底物浓度足够大(1020Km)酶促反应速度与酶量呈正比52、CK活性测定最常规的方法?A、化学发光法B、免疫荧光法C、连续监测法D、电泳法E、层析法53、下列有关于铜蓝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为含铜的a2-糖蛋白B、由于含铜而呈蓝色C、具有基因多态性D、具有氧化酶活性E、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解释:CER具有氧化酶活性,对多酚及胺类底物有催化其氧化的能力。 临床意义:最特殊的作用是在于协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Wlison病),Wlison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100mg/L以下),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量增加,这是本病特征。此病常为染色体遗传,主要由于体内铜代谢障碍所致。铜蓝蛋白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和肿瘤时增高。增高亦见于半数以上的肝癌(转移性)、胆石症、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妊娠后3个月及口服避孕药者。减低:肾病综合征、严重肝病。54、关于尿微量清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用于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B、可随机留取标本C、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D、可见于糖尿病性肾病E、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解释:微量清蛋白尿是指尿液中清蛋白超过正常水平,但低于常规试带可检出的范围。微量清蛋白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主要征象,其概念主要用以区别传统的临床蛋白尿。检测方法: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及试带法基本不能检出,多采用免疫学方法:如放射免疫法、酶免法、免疫浊度法等。收集及报告方法:1、定时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排出率(ug/min或mg/24h) 2、随机尿法:用肌酐比值报告排出率(mg/mmolCr或mg/gCr) 3、晨尿法:报告每升尿排出量(mg/L) 推荐以24h尿清蛋白排泄总量,即尿清蛋白排泄率(UAE)表示。参考值:成人:1.27±0.78 mg/mmolCr或11.21±6.93mg/gCr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尤其是当尿清蛋白排泄率持续超过20ug/min尿,常作为糖尿病、SLE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还可见于:1、大多数肾小球疾病、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2、妊娠子痫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的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癌、肝硬化等 3、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症、吸烟、剧烈运动与饮酒等。55、CK-MB异常可表示?A、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B、可能有微小梗死灶C、已发生卒中D、发生心肌或骨骼肌损伤E、发生心源新休克56、能最早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A、ASTB、CKC、CK-MBD、CK-MM亚型:MM3/MM1比值E、HBD57、能使血钙、血磷浓度都升高的物质A、甲状腺素B、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C、维生素DD、降钙素(降低血钙血磷)E、生长激素解释:机体各组织对钙磷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都是在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D、降钙素三种物质的调节下进行的。58、甲状旁腺激素的主要功能在于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其发挥作用的靶器官是A、骨、肾小管和小肠B、骨、肾上腺和小肠C、骨、肝和小肠D、肝、肾上腺和小肠E、肝、肾上腺和骨59、高钙血症常见的病因如下,但除外?A、肺癌骨转移B、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维生素D中毒D、急性肾功能不全E、急性胰腺炎60、一般不用作测定血清脂肪酶活性的方法是?A、滴定法B、比色法C、分光光度法D、荧光法E、酶联免疫分析法61、哪种疾病患者可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和TSH均升高A、原发性甲亢B、下丘脑性TRH分泌不足C、垂体TSH分泌细胞腺瘤D、库欣综合征(垂体病变)E、原发性甲低甲亢甲低Craves病甲状腺样瘤垂体腺瘤异源性TRH甲状腺性垂体性下丘脑性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阴性阴性阳性阴性强阳性阴性延迟阳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试验前先采血,然后静脉注射TRH200500ug后,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分别采血。正常时,注射后1530分钟达峰值,其水平较基础值增加120mU/L(RIA法),60分钟恢复正常。女性反应高于男性;主要鉴别垂体性甲低和下丘脑性甲低。62、糖皮质激素在肝细胞中主要代谢产物是?A、二氢皮质醇B、六氢皮质醇C、四氢皮质醇D、皮质素E、以上均不是63、免疫固定电泳的应用不包括A、M蛋白的鉴定B、尿液中本周蛋白的鉴定C、脑脊液中蛋白的检测D、本周蛋白、分型E、抗原内显影64、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性能评价指标不包括?A、总精密度B、批内重复性C、批间重复性D、相关性E、波长校正65、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在一起靠A、分子间吸引力B、电吸引力C、以上均是D、流体静力吸引力E、化学共价键66、凝集反应的抗原是A、颗粒性抗原B、可溶性抗原C、超抗原D、半抗原E、异嗜性抗原67、CD4+细胞是指A、总T细胞B、抑制性T细胞C、总B细胞D、辅助性T细胞E、细胞毒性T细胞(CD8+)68、精密度是指A、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检测时候所得的结果符合程度B、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C、样品测定的最低浓度D、样品的检测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E、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品值的符合程度69、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是指A、样品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符合程度B、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C、检测物与其对应物之间选择性反应D、某一试验方法的最小可测量E、某一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的重复测定值70、E玫瑰花环试验是用于A、计数B细胞B、检测B细胞功能 (EAC花环)C、检测NK细胞功能D、计数T细胞E、检测T细胞功能71、间接凝集试验阳性A、红细胞溶解B、红细胞不溶解C、红细胞不凝集D、红细胞凝集E、乳胶颗粒不凝集72、临床中进行肥大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试验B、玻片凝集法C、反向间接凝集反应D、试管凝集法E、反向被动血凝7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A、两者之间相互结构的互补性和亲和性B、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C、以上均不是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E、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74、将区带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分析技术称为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转印计数D、免疫电泳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75、下列那类细胞产生IgGA、T淋巴B、巨噬细胞C、NK细胞D、B淋巴E、嗜碱性粒细胞76、血涂片观察下列哪种细胞需要进行活体染色A、有核红细胞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C、原始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异型淋巴细胞77、重症肌无力主要由哪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参与A、II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V型超敏反应D、I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解释:I型超敏方法速发型:由IgE介导,主要病变在小倒卖、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补体不参与;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荨麻疹。II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常见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Graves病、重症肌无力。III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以及在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参与下,引起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常见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病: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实验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