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docx

    • 资源ID:89060920       资源大小:111.43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docx

    根底中医学第一章 导论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根底:§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 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浸透§ 古代医疗阅历(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入影响。 多学科学问交互浸透的产物。中医理论体系v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v 哲学根底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v 生理病理学根底: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v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开展1. 黄帝内经,战国,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2 伤寒杂病论东汉,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3. 神农本草经东汉,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1.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人及自然环境亲密相关3. 人及社会环境相统一人体的整体性可分为三个层次: 生理的整体性: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 病脏及系统 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内 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形式:生物心理社会中医学的医学形式:形神自然社会(二)恒动观念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久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开展改变(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为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病症和体征,是详细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开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证包括: 疾病的缘由(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病、证、症三者的区分及联络1.病及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相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病症和体征是病和证的根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病症和体征构成。 2.有内在联络的病症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证候,反映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各阶段或类型的证候贯串并叠合起来,便是疾病的全过程。3.一种疾病由不同的证候组成,而同一证候又可见于不同的疾病过程中。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各种病症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缘由、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最终推断为某种证型。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论治的前提、根据。论治-辨证的目的,辨证的检验。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响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开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此治法也不一样。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开展过程中,若出现了一样的证候,则可以采纳一样的方法治疗。§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 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本质。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互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肯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内。 3.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相对性。4.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三) 阴阳之间的互相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互相转化 二、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构造(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整体而言:养分物质及功能活动:阴气主凉润、安静、抑制、沉降,阳气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部分而言:气机、气及血、脏腑、经络: 精藏于脏腑之中,主内守而属阴, 气由精所化,运行于全身而属阳。(三)说明人体的病理改变(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相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改变。(二) 五行的特性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2.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四) 五行之间的互相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制化:既互相资生,又互相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平衡协调2. 五行的生克异样1)相生关系的异样: 母子相及2)相克关系的异样: 相乘以强凌弱,抑制太过。 相侮反克,反向欺侮。二、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 阐释生理现象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木-生长、生发、条达;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属木 火-温热、向上;心阳温煦作用-属火土-化生、承载、受纳;脾运化水谷,生化气血-属土金-沉降、肃杀、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属金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肾有藏精,主水;属水2. 阐释五脏的互相关系五脏相克:水克火:肾阴承制心阳,使之不过于亢盛 火克金:心阳制肺,使之不过于寒金克木:肺制约肝,肺的肃降抑制肝的升发太过木克土:肝制约脾,肝的疏泄可以疏达脾气,使其不过于壅塞土克水:脾制约肾,脾的健运可以调控肾主水,使水湿不至于泛滥(二) 阐释病理传变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子母相及的传变: 肝病传心-母病及子,心病传肝-子病及母2. 相克关系的传变 相乘相侮的传变: 肝病传脾-木乘土 肝病传肺-木侮金(三) 指导诊断疾病1.指导限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和不及,以限制疾病的进一步开展。肝木过旺-必乘脾土 -健脾2.确定治则和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和详细治法 治则: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详细治法:补肾益精-治疗肝血缺乏 - 虚则补其母肝实证,肝火炽盛-泻心火 -实则泻其子 虚可同时补其子、实可同时泻其母详细治法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温阳健脾,(肾阳,命门之火) 培土生金:补脾益肺-培补脾气以益肺气金水相生:补肺滋肾法-肺肾同补以订正肺肾阴虚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和治则 治则:抑强扶弱 补虚 泻实 治法: 扶土抑木-疏肝健脾 培土制水-健脾利水 佐金平木-抑制肝木,以利肺气清肃 泻南补北-泻心火以滋肾水,治心肾不交第三章 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脏(心肺脾肝肾):化生和贮藏精气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子宫):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第一节 五 脏一、 心(主血脉主藏神).主血脉:指心有主管和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以发挥养分和滋润作用。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需具备的三个条件1心气足够2血液充盈3脉管通畅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光泽2.舌质淡红荣润3.脉象和缓有力4.心胸部无不适感心主血脉功能异样:1.面色无华或面色青紫2.舌质淡白或青紫、或见瘀点、瘀斑3.脉象细弱无力或见涩、结、代脉4.心胸部憋闷或刺痛、或见心悸、怔忡2.主藏神是指心有主管和调控人的精神、心理、意识、思维活动和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激昂、神识清楚、思维灵敏、反响灵敏,睡眠平稳心藏神功能失调:精神萎靡、神志昏迷、思维缓慢、反响迟钝,失眠多梦(二)系统联络1.心合小肠心有实火移热小肠尿少 尿热 尿痛小肠实热上炎于心心烦 舌赤 口舌生疮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生理:心气旺盛,血脉充盈 面部红润光泽病理:心气血缺乏 面色淡白,晦滞;心血瘀阻 面色青紫 心火亢盛 面部红赤 3.开窍于舌舌 - 司味觉;帮助吞咽、发音。生理:心气血足够舌体红活荣润,松软敏捷自如。病理:心阳气缺乏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缺乏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 舌尖红,甚至口舌生疮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神失常舌强语謇或失语4.在志为喜生理:心气血调和 喜乐有度病理:过喜,暴喜 心气缓和,心神松散:留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5.在液为汗汗液-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毛窍(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生理:血汗同源(饮食水谷),“汗为心之液”病理:心有病变异样出汗。二、 肺 “华盖”肺气的运动: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发散作用。呼出体内浊气;宣散卫气外达肌表;布散精微于脑及皮毛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及清肃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达于肾;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脏腑;将体内代谢浊液下输膀胱1.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样:呼吸不畅,呼吸异样,咳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停顿生命告终。2. 肺主通调水道: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整作用。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3. 朝百脉、主治节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一切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二) 系统联络1. 肺合大肠大肠实热,腑气不通 肺失肃降 胸满 咳喘 肺失肃降 津液不下 肠燥便秘 肺气虚弱 传化无力 便难、便秘 2.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 毫毛枯萎。 3. 肺开窍于鼻鼻 - 司嗅觉、助发音、通行清浊之气。 4. 肺在志为悲(忧)生理: 肺气足够,宣降有度 悲忧适度肺气缺乏 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 5. 肺在液为涕生理: 肺之阴液化涕,肺阴足够,润泽鼻腔病理:肺为燥邪所伤 鼻干;肺为风寒所袭 鼻流清涕;肺热 鼻流黄浊涕三、 脾 1.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功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2. 主升清() 上输精微: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养分全身。 () 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内脏下垂。脾不升清:神疲惫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3. 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限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二) 系统联络 1.脾合胃 生理 1)脾及胃相表里 2)对食物的消化汲取及水谷精微的转输,二者互相协调,互相为用 3)脾升胃降,阴阳、燥湿相济 病理脾气不升 胃失和降纳呆呕恶 腹胀胃气不降脾失健运腹胀,泄泻2.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生理: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分肌肉。脾气健运 肌肉饱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病理:脾气虚 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3.开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饮食口味及脾运化功能亲密相关。脾气健运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4.在志为思生理:脾气健旺 思维灵敏病理:思虑过度 影响气的升降出入,气机郁结,脾运化升清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健忘5.在液为涎涎 -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有润泽口腔,爱护口腔粘膜的作用。生理:脾气和调 口腔润泽、吞咽顺畅。病理:脾胃不和 (不摄) 涎液化生异样增多 口角流涎脾精缺乏 涎液化生削减 口干舌燥四、 肝 1. 主疏泄 促进血液及津液的运行输布 ;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调畅情志 ;促进男子排精及女子排卵行经 肝失疏泄:脾 A.头晕目眩B. 泄泻 胃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C.便秘胆: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3) 调畅情志疏泄不及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缄默寡言,喜太息 疏泄太过急躁易怒2. 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整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不藏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系统联络:1. 肝合胆肝疏泄渎职胆汁分泌异样口苦 黄疸胆汁分泌受阻肝疏泄渎职食欲不振 腹胀2.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持续。 “爪为筋之余”生理:肝之气血养筋;肝血足够 筋膜柔韧有力,爪甲红润坚韧病理:肝血缺乏 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体运动无力。临床常见:肢体麻木 手足震颤 爪甲枯槁3.开窍于目生理:肝之精气上通于目 视觉灵敏、视物清楚。病理:肝之阴血缺乏 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肝阳上亢 头目眩晕肝风内动 两眼斜视或上呆4.在志为怒生理:肝气安逸、条达 怒而不过病理:肝气亢升太过(肝火) 急躁易怒暴怒 肝气上逆:头痛、吐血,中风等。郁怒不解 肝气郁结: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肝阴血缺乏肝阳上亢易怒5.在液为泪泪 - 泪腺的分泌液,具有濡润、爱护眼睛的功能。 生理:肝气血调和 泪液分泌正常,目有所养。病理:肝血缺乏 泪液分泌削减:两目干涩肝经湿热 泪液分泌异样:迎风流泪、目眵增多。五、 肾1. 主藏精(肾具有贮存和封藏精气的作用) 肾所藏之精: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肾中精气缺乏:小儿生长发育缓慢,成人早衰,性功能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肾阴:滋润、濡养全身脏腑,抑制气化,削减产热。肾阳:温煦、推动全身脏腑,促进气化,增加产热。肾阴虚:烦躁担心,潮热盗汗,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咽干颧红,小便缺少,大便干结。肾阳虚: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2. 主水功能失调:小便清长,尿频,夜尿多,或浮肿,尿少3. 肾主纳气肾有扶植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详细表现。肾不纳气: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二) 系统联络1. 肾合膀胱肾气缺乏,气化渎职,固摄无权 膀胱开合践约尿频,遗尿,小便不利或尿失禁2.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生理:肾精生髓以充养骨骼、牙齿。 “齿为骨之余”。髓聚而成脑,故脑称“髓海”。 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肾精足够 骨髓充盛,骨骼强健;髓海充溢,思维灵敏;头发润泽。病理:肾精缺乏 骨髓空虚,小儿牙齿生长缓慢,骨骼发育不良或成人牙齿早脱、骨脆易折;思维迟钝,痴呆;头发变白、枯萎脱落。3.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主司听觉。生理:肾中精气上通于耳 听觉灵敏、聪明。病理:肾精亏损耳鸣、耳聋。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主司二便。生理:肾中精气足够 二阴得养,二便通调。病理:肾中精气缺乏 尿频,尿失禁,或尿少、尿闭;肾阴虚大便秘结,肾阳虚,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大便溏泄4.肾在志为恐生理:肾精足够,蛰藏有度 恐而不过、有所节制。病理:肾精缺乏,蛰藏失司 惶恐易惊 恐惊过度 肾气下陷:二便失禁,或遗精。5.在液为唾唾 - 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舌下分泌而出,能滋润口腔,滋养肾精。生理:肾精足够, 唾液丰富,吞唾养肾精病理:肾精缺乏 唾液分泌削减:口燥咽干,吞咽梗阻。 久唾多唾 耗伤肾精第二节 六 腑生理特点:中空脏器“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泻而不藏”生理功能:以传化饮食和水液一、 胆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二、 胃生理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临床强调“保胃气”。2.主通降,以降为和藏象学说以“脾升胃降”概括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活动。胃功能失调:口臭,脘腹胀闷或难受,大便秘结;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三、 小肠生理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小肠中水液量 的多少及尿量有关,“小肠主液”。临床应用:“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小肠功能失调:腹胀,腹痛,呕吐,便秘;便溏,小便缺少,泄泻等四、 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五、 膀胱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膀胱功能失调:遗尿,甚至小便失禁;尿痛,淋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六、 三焦二)三焦部位的划分 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也有人认为包括上肢及头面部。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下焦:是指脐下的下腹部。也有人认为包括外阴及下肢。三)三焦的生理功能 1三焦是对元气和水液运行通道的概括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输布于全身;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都要依靠肯定的管道系统,这种运行水液的管道系统,即称三焦。2三焦是对部分内脏及其部分功能的概括:(1) “上焦如雾”:形容水谷精气轻清而充溢的状态。主要指心肺输布气血,象雾露一样匀称的敷布全身(2) “中焦如沤 ”:是对水谷被消化时状态的生动描绘。主要指脾胃消化饮食,汲取精液,蒸化津液的作用。(3) “下焦如渎”:沟渠水道之意。是对肾、膀胱、大肠、小肠,渗泄水液, 泌别清浊,排泄二便作用的概括。第三节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中空有腔(似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脏)不及饮食物干脆接触,及五脏无表里关系一、脑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2)主管精神活动 “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 (3)主持感觉和运动 听觉、视觉、嗅觉以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 能都归于脑(二)生理联络:(1)脑及五脏;(2)脑及精气血津液。二、女子胞(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月经(2)孕育胎儿(二)生理联络(1)肾中精气(2)冲任二脉(3)心、肝、脾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及肺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肺气助心行血(二)心及脾(血液生成及运行)心血滋养维持脾运,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心主血推动血行脾统血血行脉道(三) 心及肝(血液及精神情志)血行正常:心主血推动血行;肝藏血贮藏调整血量神志正常:心主神明主管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整情志活动(四) 心及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不交: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朦胧欲睡;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等。(五) 肺及脾(宗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六)肺及肝(气机的调整)肺气主清肃下降,肝气主疏泄升发,一升一降,全身气机调畅(七) 肺及肾(水液代谢及呼吸)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主水(为主水之脏)水液正常输布排泄肺司呼吸(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共同完成呼吸运动(八) 肝及脾(血液调控和饮食物消化汲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分泌胆汁,帮助脾运脾(主运化)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肝藏血,调整血量;脾统血,固摄血液(九) 肝及肾(精血互化,阴阳充盛平衡,藏泄互用)(十)脾及肾脾(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肾(肾精、肾阳)肾阳温煦以助脾运二、 腑及腑之间的关系(消化汲取排泄过程)三、 脏及腑之间的关系(一)心及小肠(二)肺及大肠(三)脾及胃纳运协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升降相因:胃主降浊,脾主升清燥湿相济: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四)肝及胆(五) 肾及膀胱第四章 气、血、津液第一节 气 一、气的概念 气作为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一)气是构成人体的最根本物质 人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 人及自然万物,皆为天地自然之气相合的产物。故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根本物质。精气是生命的根底:精是气的精粹部分,是气以聚而成形,以运动形式存在的一种形态,常及“精气”并称。 二、气的生成先天 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 借三焦通达于全身 水谷精气 赖脾胃功能所化生后天 吸入清气 赖肺气的功能所吸入肺为气之主 脾(胃)为气之源 肾为气之根三、气的运动气机即气的运动,是指气的机能活动。(一)气的运动形式 升 降 出 入升升其清阳 降降其浊阴出吐故、分布 入纳新、潜藏(二)气的运动对人体生命的意义 3、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不同的功能活动以及血和津液表现出来的。并非每一脏腑必需具备气的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而是各侧重。 4、气机失调 气脱 气闭 气滞 气陷 气逆三、气的功能(一)推动作用 (具有激发和推动作用)(二)温煦作用 具有气化生热、暖和的作用(阳气) 机体热量的来源。其作用是通过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来实现的。(三)防卫作用 护卫肌肤、抵挡外邪(人体正气) 人体的抗病实力 (四) 固摄作用 对血、津液、精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限制统摄作用,以防其无故流失以及对脏器的固护作用。 (五)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产生各种改变。 1、精微物质的化生及其互相转化2、代谢产物的产生及排泄五、气的分类人体之气的构造层次如下:先天之气元气 后天之气宗气,营气,卫气(一)元气(原气、真元之气)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1、生成及分布源于先天根于肾,由先天之精化生长于后天赖水谷精气滋养元气发源于肾,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2、主要功能 推动和调整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 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二)宗气 1、生成 自然界吸入的清气,水谷精气分布: 上出咽喉,循喉咙走息道,推动呼吸(肺);灌注心脉,推动血行;赖肺之肃降而蓄于丹田(下气海)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 聚集于胸之“膻中”(上气海)3、主要功能一是走息道司呼吸推动肺的呼吸。凡语言、 声音、呼吸强弱均及其有关二是贯心脉行血注入心脉,助心行血,凡气血之运行及其有关(虚里搏动) (三)营气(荣气、营阴、营血)营:养分、营运,是血脉中具有养分作用的气。1、生成及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柔(精华部分)和且富有养分的部分。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2、主要功能化生血液经肺注入脉中,为血液的组成成分养分全身循经脉流注全身,为人体供应养分物营运血液为血中之气,具有营运血液作用(四)卫气(卫阳) 卫:保卫、护卫,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 1、生成及分布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其中刚悍、具有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2、主要功能防卫功能:护卫肌表,防卫外邪入侵 温煦作用: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调整作用:调控汗孔开合、有规律启闭,调整人体液代谢及体温营气及卫气的比拟:同源异名第二节 血血液: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养分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 二、血的生成物质根底水谷精微生成血液的最根本物质肾精化生血液的根本物质营气血液的组成部分 津液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量 其中以水谷精微及精为主。血液正常运行的条件:脉管的完好和通畅。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及血液运行相关的脏腑: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疏泄,肝主藏血四、血的功能1、养分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2、神志活动的物质根底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内含: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液(唾液、胃液、肠液,涕、泪等)。机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全部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养分物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津及液的区分生成:在脾的主导下,由胃、大小肠参及共同 完成。输布:虽及五脏皆有关,但以肺、脾、肾为主,并受三焦和肝的功能影响。排泄:由肺、肾、膀胱、大肠等脏腑共同完成。三、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化生血液;调整阴阳;排泄废物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的关系可概括为:同源: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补充异名:性状不同;分布不同;功能不同;病变表现不同一、气及血的关系气属阳、主动、主温煦 阴阳相系血属阴、主静、主濡润 阳生阴长气主功能、血主物质 气能生血气的运动改变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化生血液 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1、干脆推动血行 运血者即是气 2、通过脏腑功能活动推动血行 气行则血行 气能摄血气对血的统摄作用,使其行于脉中不外溢 联络到脏腑: 气之生血及脾肾有关; 气之行血及心、肺、肝有关 气之统血及脾、肝、脉有关。治疗: 益气生血、行气活血、补气行血、补气摄血等血病治气,气血同治(二)血对气的关系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行而到达全身血能养气气存血中,血不断地为气的 生成及功能供应给料 ,血盛而气旺二、气及津液的关系 从阴阳属性而言,气属阳、津液属阴。 (一)气对津液的关系 气能生津是津液生成及输布的;物质根底和动力;气推动激发脾胃功能;运化正常 津液足够 气能行津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 气行则水行 气能摄津限制津液的排泄,使体内津液维持肯定量联络到脏腑: 气之生津及脾有关, 气之行津及脾、肺、肾、肝有关; 气之摄津及肾、肺有关。病变:津液亏少;水液停留;津液不固治疗: 益气生津、水肿行气、补气固津等(二)津液对气的关系津能载气津液为气的载体,气依附于津而存在津能化气津液在肾阳蒸腾下,化而为气,升腾布散于脏腑(滋养)病变:津亏气少;津伤气耗;气随液脱在气及血、津液的关系中,气占有主导、统帅地位。故当它们之间发生病变时,治疗应考虑治气为先、为重。第六章 病因病机学说第一节 病因破坏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引起疾病发生的缘由三因学说:外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饮食、劳逸、金刃、虫兽所伤一、外感病因(一)六淫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六种自然界正常的气候改变六淫:六气改变及体质差异所形成的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六淫致病共同特点:1.外感性: 2.季节性:3.地域性: 4.相兼性:5.转化性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 风(1)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风邪致病2寒邪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凝合、阻滞)(3)寒性收引 (收缩、牵引3. 暑邪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暑无内生。(1) 暑为阳邪,其性燥热。(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3)暑多夹湿4. 湿邪(1)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2)湿性重浊(沉重,重着;秽浊不清 )(3)湿性粘滞(粘腻、停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5. 燥邪(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肺喜濡润而清肃。肺及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6. 火(热)邪 (1)炽热为阳邪,其性炎上(2)炽热易扰心神(3)炽热易生风动血(4)炽热易伤津耗气(5)火邪易致疮疡(二) 疠气 一类具有猛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疫气戾气)疠气的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一气一病,病症相像二、 内伤病因(一) 七情内伤(二)饮食失宜(三)劳逸失度(一) 七情内伤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情志活动七情致病的条件1)突然、猛烈或长期长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自身的生理调整范围2)个体脏腑气血虚弱,或特性脆弱,对情志刺激的适应实力下降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干脆伤及脏腑2、影响脏腑气机3、影响病情喜则气缓,心气松散,不能收持,神不内守怒则气上,疏泄失常,,肝气上逆,血随气逆悲则气消,忧则气郁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二) 饮食失宜 1.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1)过饥-气血化源缺乏 (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小儿食积、“疳疾” 2. 饮食不洁 (三) 劳逸失度1.过劳 (1)劳力过度: - “劳则耗气” (2)劳神过度:- “劳难过脾” (3)房劳过度:- 损伤肾精2.过逸 “久卧伤气” 素问·宣明五气篇三 病理产物性病因1.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2.瘀血: 体内有血液停积3.结石: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一)痰饮肺脾肾三焦气化失调导致水津停滞的产物。质地稀为“饮”,稠为“痰”。有形之痰:无形之痰:表现有痰饮的特别病症和体征,但又看不到排出本质性痰浊或饮液一类病证。(二) 瘀血 已经失去其本身生理功能的血液凝合在机体某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1. 形成(1) 血液运行不畅:气虚、气滞、寒邪导致血的运行不畅。(2) 血离经脉外伤、气虚、血热迫血导致血离经脉2、致病特点 (1)难受: 刺痛(2)肿块(3)色紫暗,有瘀点瘀斑(4)脉象: 细涩,沉弦或结代脉(三)结石2.结石的形成 (1)饮食不当(2)情志内伤 (3)服药不当 (4)体质差异3.结石的致病特点(1)多发于六腑等脏器(2)病程较长,病势轻重不一(3)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运行(4)发作缓解交替第七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医生运用视觉视察病人的神色形态,部分表现,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改变来诊察(一) 望神、神的含义 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外在表现 神 乱1癫证: 表情冷淡或神情呆滞、寡言少语或喃喃自语、闷闷不乐、哭笑无常痰迷心窍2狂证 烦躁担心、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力逾常人、不避亲属痰火扰心3痫证 突然晕倒,不醒人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两目上视,口中如做猪羊叫痰迷心窍、肝风内动(二)望面色2、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青、赤、黄、白、黑 肝、心、脾、肺、肾青色:机理 寒凝气滞 瘀血内阻 筋脉拘急 主病 寒证 难受 血瘀 惊风 淡青或青黑 寒盛痛剧 口唇青紫-心气虚衰 心阳暴脱 小儿眉鼻唇青-惊风 脏腑 肝 赤色:机理 热-气血充盈 主病: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 午后颧红-虚热 脏腑 心 黄色:机理 脾虚机体失养 湿邪内蕴 主病 脾虚 湿证 萎黄-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脾虚湿蕴 一身俱黄-黄疸 (阴黄阳黄) 脏腑 脾白色:机理: 气血不荣 气虚血少 阳衰寒盛 主病:虚证 寒证 脱血 淡白-血虚 脱血 恍白-阳虚 水泛 苍白-阳气暴脱 阴寒内盛 脏腑 肺黑色 机理: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 脉络拘急主病 肾虚 寒证 水饮 痛证 面色黑-肾虚水饮 眼眶黑-肾虚 脏腑 肾(三)望形态形体和动态形体:形体壮实正气充盛形体羸弱气血、阴液缺乏形体虚胖气虚痰盛动态:关节不利,活动障碍痹证半身不遂中风舌诊留意事项、光线:足够、柔软的自然光线、姿态:勿用力过度勿时间过长4、 依次:舌质-舌苔 舌尖-舌根

    注意事项

    本文(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给力版.docx)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