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一).pdf

    • 资源ID:89627444       资源大小:20.32MB        全文页数:10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一).pdf

    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针对训练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宿业师山房 期丁大不至 唐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 山房:山中的屋舍。丁大:作者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下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第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诗人在身之所处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第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2)“孤琴候萝径”中 的“琴”,蕴含着见证朋友之间彼此相知的意思,下列诗句中的 琴”也是表达这层含义的一项是()A.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雍 陶 韦处士郊居)B.唯要主人青眼待,琴诗谈笑自将来。(白 居 易 春雪过皇甫家)C.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李 群 玉 书院二小松)D.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 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这是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诗。其 中 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中 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夕(夜)凉”,但表达效果又有区别。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答 案(D C (2)B (3)“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两句,写诗人散发乘凉,高卧安静宽敞之地,重在表现诗人身形不受拘束的畅快;“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观松月而觉夜凉,听流泉而怡然,侧重表现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中的适意。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洪 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力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注 本诗应为作者晚年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武陵源:桃花源。(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用题的一项是()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散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连绵,写出了乡野风景秀美而淡远的特点。C.农 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D.诗人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恬淡农事的喜爱之情。(2)下 列 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 珪 金陵怀古)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 轼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 游 日暮自湖上归)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 成 大 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 西楼 韵)(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答 案(1)C (2)C (3)(示例)第二联运用远近结合和联想等手法描写景物。先写鸟儿从天空飞过,耳边传来远处灵隐寺疏朗的晚钟之声;再写盛开的百花映带着流水,其幽美有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郊野景色的幽美迷人,自然引出后面的理趣“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边塞征战诗L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题目。剑门道中遇微雨陆 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驯驴入剑门。成都大阅陆 游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注 本诗写于作者从抗金前线调回后方成都的途中。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雪岭蓬婆外:岷山主峰以外的地区,名义上属四川制置使统辖,实则为吐蕃所占据。下 句 中 的“渭水”,指长安地区,当时被金人占据。橐(9 6 o):箭囊。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事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写出了长途跋涉的情状,“无处不”即“处处都”,既指过往所经之地,也包括此时的剑门途中。B.第二首诗首联,“爽气新”既写出秋季雨后的特点,又 与“遥见”相呼应,表现出阅兵场天朗气清的开阔景象。C.第二首诗颔联,运用夸张手法来渲染阅兵声势浩大,寄托了诗人的美好理想与远大抱负,笔调雄壮,气势昂扬。D.第二首诗后两联,先以风中旗影闪动比喻小人当道,再 写“属橐缚裤”的军人装束宽慰了自己。(2)第一首诗中的“销魂”,意指悲伤愁苦。下列诗句中“销魂”的含义与之不巧的一项是()A.日暮黄云千里昏,壮心轻别不销魂。劝君用却龙泉佥山莫负平生国士恩。(钱 起 送傅管记赴蜀军)B.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韦 庄 清平乐)C.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朱 敦 儒 水调歌头)D.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文 天 祥 过池州见九华有感)(3)作者在两首诗中都写到了自己的“文人”身份,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不同之处。答 案(1)D (2)C (3)第一首:表达对此生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政治失意、壮志难酬的痛苦。第二首:抒发阅兵时身着戎装的喜悦,喜悦中夹杂着“儒冠误身”的遗憾和感慨。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寒,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注 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 别 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 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晴还有晴”,表达挽留之意。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 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2)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一项是()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 子 昂 送魏大从军)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 参 送人赴安西)C.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 维 送张判官赴河西)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 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3)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答 案(D C (2)D (3)(示例)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之军戍边之人的期望。羁旅行役诗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早寒有怀 唐 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F项的一项是()A.开篇不写“叶落”而写“木落”,凸显了落叶的枯黄衰萎,更显出秋景萧瑟。B.第二句写江上北风呼啸,为叶落雁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起到了点题的效果。C.“乡泪客中尽”写诗人看到客居的友人洒下思乡之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乡思。D.尾联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揭示了作者思家难归的原因,情感表达深沉含蓄。(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写作者联想到远在楚地襄水之滨的家乡,以虚映实,抒发内心情感。以下诗句没有年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 永 雨霖铃)C.今夜邮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 甫 月夜)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 轼 定风波)(3)本诗第六句“归帆天际看”,有的版本作“孤帆天际看”。请结合诗句,比较这两个字表达效果的异同。答 案(l)C (2)D (3)“孤”字和“归”字都能表达思乡之情。“孤”字自况处境,突出作者思念家乡却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归”字则想象家人盼望自己、遥望天际归帆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一)陆机闺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纤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注 陆机,吴国人。此诗是作者在吴国灭亡后,赴任洛阳途中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至理的一项是()A.一、二句开篇点明辞亲远行,诗人驾马登车哭泣告别。B.三、四句写诗人被世事和孩子缠身,难以从容地赴任。C.七、八两句写诗人越走越远,荒野的小道上空无一人。D.这首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间接抒情,富有感染力。(2)“顾影凄自怜”中的“顾影”表达了一种悲情。下列诗句中的“顾影”漠有表达悲情的一项是()A.卷珠帘,凄然顾影。(苏轼 永遇乐)B.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王沂孙 水龙吟)C.空庭孤月下,顾影一潸然。(吴扩 怀伯兄)D.起居常若随,顾影独无依。(皇甫 濂 悼子乘二首)(3)“悲情触物感”的意思是,“触景感物生悲绪”。请简要概括诗中的悲情,并分析“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四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答 案(1)B(2)B(3)作者怀着国破之痛、离乡之悲,赴任洛阳,沿途山谷不时传来虎啸声,高树上传来鸡鸣声,半夜里还有袭人的悲风、孤独奔跑的野兽,营造出一种悲凉、恐怖的氛围,也加深了作者的离家赴任之悲。咏史怀古诗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风流子京口怀古曹贞吉三山围铁瓮,孙郎后、今古几英雄。忆北府参军,寄奴王者,金戈铁马,横据江东。凌歙 上,歌风追汉帝,置酒宴群公。一代伟人,龙行虎步,十年征战,洛下关中。只今凭吊处,佛狸祠下路,烟树冥濠。为念寻常巷陌,社鼓连空。算磕数 战地,几多白骨。金焦名胜,两点青峰。惟见惊涛满眼,东去匆匆。注 北府参军:刘裕,他曾在北府军中任参军。凌歌:凌歌台,相传是刘裕称帝后所建。碣碳:古地名。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亚顿的一项是()A.“凌歌上”三句,写刘裕在凌歌台上大宴群臣,气势远远超越当年的汉帝。B.“佛狸祠”“社鼓”“战地”,几个时空交错的意象,传达出作者深刻的思考。C.作者身处京口古城,不禁感慨万千,由现实追忆历史,再由历史回到现实。D.本词从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脱化而来,于旧词中翻出新意。(2)下列对词中写景句的分析,不事碰的一项是()A.开篇“三山围铁瓮”一句,点明京口独特的地理形势,气势雄浑。B.“烟树冥濠”,以树木依旧茂盛反衬世事兴衰,令人感慨草木无情。C.“两点青峰”中的“点”字传神地表现出青峰在旷远天地间显得小了。D.结尾寓情于景,将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东去的江水,引人深思。(3)本词和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写到了历史人物刘裕。请概括两首词中刘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并比较两首词写这个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嬴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答 案(D A (2)B (3)两首词中的刘裕都是英勇善战、开国建业的英雄形象。曹词写刘裕,意在表现英雄的辉煌战绩最终成为历史陈迹,寄寓兴亡之慨,同时抒发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叹,重在突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辛词写刘裕,借以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和对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渴望。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谒文山祠。明 边贡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注 文天祥号文山,官至右丞相,南宋末率军抗元,兵败被执,终死不屈。边贡:字廷实,明代诗人,倡导文学复古运动,遵 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创作原则。西湖树:杭州西湖岳飞墓边的树。(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F 碗的一项是()A.“绛帷”句:丞相祠内帷幔被寒风刮起,灯火飘摇,景中含情。B.“乾坤”句:时局动荡风雨飘摇,作者深感自己全无容身之所。C.“精卫”句:含蓄写出了文天祥虽抗元失败却矢志不渝的品格。D.全诗情感深挚,悲慨苍凉之中不失开阔与雄浑,颇具唐诗气象。(2)“子 规 即“杜 鹃 ,这一意象在不同诗词中所营造的氛围也各不相同。下列诗词中与本诗中的“子规”所营造的氛围差异最大的一项是()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 居 易 琵琶行)B.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 令 春晚)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 卷 乡村四月)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 观 踏莎行)(3)本诗尾联云:“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文 天 祥 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也表达了类似的情感。你认为两者的抒情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 案(1)B (2)C (3)(示例)两者抒情方式相同,都是借助某个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都属于间接抒情。谒文山祠尾 联 借“西湖树”朝南生长之景,暗示了文天祥顾念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文天祥诗借“磁针石”“指南”的特性,暗示了自己心系南宋朝廷、誓不降元的志向。咏物言志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枯棕杜 甫蜀门多棕植1,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呼,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注 作者写作本诗叱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啤,同“啄”。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用砸的一项是()A.蜀中棕植1 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B.棕桐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D.作者运用“伤”“苦”“沉 叹 “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枯”字,说棕檎因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棕梅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C.“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桐又何必取之殆尽。D.“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 案(D C (2)A (3)本诗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棕桐被割剥过甚而至于过早枯死的不幸,来喻指蜀中百姓横遭暴敛而生存无路的惨景,表现对动荡时局的担忧、对官府盘剥的激愤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人将棕桐被剥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力证明了再顽强的生命力也经不起无休止的割剥摧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慨之情。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古风(其三十三)李白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凌随海运,惮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古风(其四十二)李白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传?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下.建的一项是()A.“仰喷”两句描绘了北溟巨鱼喷水吞川的磅礴气势。B.“凭凌”两句写大鹏在海动之时,乘风而起,声势浩大。C.“摇裔”两句写白鸥身姿摇曳,盘旋鸣叫于江流之上。D.“宜与”两句写海鸥不愿与海客狎戏,只愿与白鹤为伍。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下年项的一项是()A.“北溟”等句化用了 庄子逍遥游中的“鲸鹏”典故。B.“寄影”句融情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C.两首诗想象丰富,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D.两首诗语言自然,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的诗风。(3)这两首 古风都借物抒怀,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案(1)D (2)C (3)第一首借大鹏抒怀。大鹏借海运之机,乘风而起,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第二首借白鸥抒怀。白鸥鸣叫沧江,嬉戏海滩,逍遥自在,表达了诗人忘却机心(洗涤心灵)的思想情感。哲理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示租秸阳张 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柜、桔。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 柜秸:张耒二子张柜、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 0 0字)答 案(D B (2)(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 他 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3)概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谈自己的感受:(示例)我们从张耒教子的诗歌中,可以看到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好。同时也要培养孩子有追求,有远大的理想,理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能实现。正如张耒所言:“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从这首诗歌的写作目的看,张耒教子用了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符合诗人的身份,也含蓄委婉,很有艺术。我们也要从尊重孩子的兴趣出发,善于和孩子沟通,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就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泾 溪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就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溪 兴 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注 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九华山时所作。瓦瓯:粗劣的瓦罐儿。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用班的一项是()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意在抒怀。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2)从 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答 案(1)B (2)(要点)一个随遇而安、闲适自在、孤寂的隐者形象。(3)人生哲理: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鉴赏诗歌意象 意境意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鹭 鹭来 鹄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鹭 鹭刘 象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 清软冷摇风。窥鱼翅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 凤别苇丛。注 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紫阁:这里指鹭鹭居所。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氐丽的一项是()A.两诗均在吟咏鹭鹭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鹭依傍清波、翘足独立、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后面的议论。C.刘诗开篇赞美鹭鹭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鹭的形象。D.刘 诗 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鹭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尊有 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 甫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 继 枫桥夜泊)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 庚 春日郊外)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 禹 倩 村行)(3)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鹭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答 案(1)D(2)C(3)来诗中塑造的鹭鹭表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一、二句写鹭鹭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澄澜,伫思),三、四 句 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 鹭“消尽年光”,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如何谋取眼前之物。刘诗描绘的鹭鹭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如颈联写鹭鹭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鹭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磨砺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扫 花 游 秋声王沂孙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留私语。数点相和,更着芭蕉细雨。避无处。这闲愁,夜深尤苦。注 商飙:秋风。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无聊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三句,使 用“乍发、渐、初闻、还住”这一系列词语,把“秋声”起伏错落的听觉形象写得张弛有致。B.“背青灯吊影”一句说,作者在不绝于耳的“秋声”中,身单灯孤,形影相吊,内心充满孤寂不堪的羁旅之苦。C.“迢递归梦阻”一句,是针对上片“顿惊倦旅”的进一步铺陈,原 来“秋声”惊断的梦境是萦绕心间的“归梦”。D.本 词 以“这闲愁,夜深尤苦”作结,一 个“闲”字,在悲愁的氛围中透出了一种自嘲,流露出闲暇轻松之感。(2)说 说 本 词“想边鸿孤唳,砌蛰私语。数点相和,更着芭蕉细雨”几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 案(D D (2)这几句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想象中此时的故乡情景:孤雁在空中唳鸣,寒蛰在砌下哀吟;而淅沥的秋雨敲打芭蕉的声响,与雁唳蛰鸣声声相伴相和。故乡的秋声比此刻在异乡听到的秋声,更显凄惶孤寂。让人感到,从异地到故乡,由近到远,这悲凉的秋声无处不在。诗人倦旅思归,欲归不能;客居愁,归家反而更愁;从而抒发了无以躲避、无法排遣的羁旅之愁,感人至深。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月夜二首王守仁其一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有停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摆!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 满太清。其二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匆愣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咒支离羞作郑康成久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注 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搂(ying):干扰。钧天:天上的音乐。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晨。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化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B.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C.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引曾皙为同道,借典故明志。D.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2)“肯信”“须怜”这两个词语颇具表现力,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加以赏析。(3)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答 案(1)D (2)“肯信”的意思是坚定地相信,“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突出了诗人对“良知”的坚守和对自己学说的自信。“须怜”的意思是必须怜惜,“须”为副词,加强了肯定语气,表达出你我才学出众,满腹经纶,莫负此年华,莫负男儿一生的感情,表现了对自己学说的认可与对弟子们的期望。(3)自信、狂放的形象:表现在作者对自己学说的坚信和对朱熹、郑玄等儒学大家的不屑上。有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的形象:表现在作者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上。语言风格(含诗论)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眉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 茶经 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寒事,且 教 儿 诵 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 磨盾鼻:在盾牌的把手上磨墨,指在军中作檄文。猿臂故将军:李广。李广长年征战匈奴,却终身未能封侯。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 氐 班 的 一 项 是()A.“金甲雕戈”句写出了词人当年在军中披坚执锐、雄姿英发的形象。B.“一挥千纸,龙蛇犹湿”突出了拟写檄文之快,可见词人才思敏捷。C.“铁马”两句化用陆游 书愤中的诗句,表达对艰苦环境的无奈。D.“有谁怜”句以李广自况,写自己虽一心想抗金却不被任用的悲愤。下 阕 提 到“且 教 儿 诵 花间集”。以下各项句子,曩不可熊选自 花间集的 一 项 是()A.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B.插花走马落残红,月明中。C.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D.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3)有评论家说本词“故作旷达语”,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该评论的理解。答 案(1)C (2)D (3)(示例)词人搁置平戎策等与军旅有关的作品,转 而 关 注 茶经 花间集等闲适之作,貌似旷达。实际上词人还在挂念当初的从军生涯,并借李广、烛之武等典故表达自己不被任用的悲愤。词人报国无门,只好故意借闲适的生活来掩盖军旅记忆,甚至怕听人谈起边塞的事情而勾起回忆;这种闲适是假装的,是“故作旷达语”。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秋 岁 引 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出自宋玉 风赋。泛指秋风。华表语:续搜神记记载,辽东城门有华表柱,有白鹤集其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潮寒,心中抑郁难当。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仕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2)本词多处用典,将情感表达得丰富蕴藉。对 下 列 诗 词 的 用 典 分 析 正 确 的 一 项 是()A.泊秦淮中 的“隔江犹唱后庭花”,作者借南朝陈后主作 玉树后庭花新曲之典,抒发了对晚唐统治者因荒淫享乐而误国的感慨之情。B.书愤中 的“塞上长城空自许”,作者借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临刑时怒叱皇帝之典,表达了对守边将领无故被杀的深切同情和愤愤不平。C.永遇乐中 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借廉颇之典,表达为国效力之决心,显示老当益壮之能力,抒发报国无门之忧虑。D.归去来兮辞中 的“三径就荒”,作者借汉朝蒋诩隐居开辟三径之典,描绘了自家庭院荒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清高之意、悲愤之情。(3)黄 苏 在 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 其“意致清迥,脩然(意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答 案(1)B(2)C(3)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内容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抒情方面,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的无奈和追悔之情,有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急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该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梦李白二首(其二严杜 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 乾元二年,杜甫流寓秦州,闻李白流放夜郎而作。冠盖:达官贵人。(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梦中李白的到来和离去,都令杜甫感到局促不安。B.“苦道来不易”写出了行路艰辛,二人见面不易。C.“冠盖满京华”写出了李白在长安的交游之广。D.“千秋万岁名”体现出杜甫对李白极高的评价。(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不硬的一项是()A.由浮云联想到游子,这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B.诗 中 的“梦”字,具有呼应诗歌题目的作用。C.诗用五言,简洁而朴重;对偶又使节奏鲜明。D.“网恢恢”一词化用了“天网恢恢”的典故。(3)本诗写法灵活多样,运用起兴、比喻、对比乃至细节刻画,为表达情感服务。请选择上述两种写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案(1)D (2)C (3)(示例)起兴:用漂泊不定的浮云,引发对漂泊不定的游子的思念,自然地引出了对李白的思念。比喻:以“江湖多风波”比喻世事难料、危机四伏;用“舟楫恐失坠”表达对自己生涯的担心,形象而又贴切。对比:“冠盖”一句,用满城达官显贵的奢华,与 李 白 的“独”“憔悴”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细节刻画:写梦中李白离去时的“局促”不安,表现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五年高考1.(2021北京,1214,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和陶归园田居(其一)苏 轼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汽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注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 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华颠:头发花白。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无聊的一项是(3分)()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6分)答 案(D A (2)D (3)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每 点3点)2.(2 0 2 0北京,1 3 1 5,1 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寄东鲁二稚子0李 白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注 这首诗作于金陵。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项的一项是(3分)()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 称“天然去雕饰”。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 风 格 与 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 人 先 说“吴蚕已三眠”,后 又 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 后 又 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I).“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6分)答 案(1)B (2)D (3)要点: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3.(2 01 9 北京,1 3 1 5,1 2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您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咒 注 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从教:任凭。含章: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项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 分)答 案(D C (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 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4.(20 1 8北京,1 4 1 6,1 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满 江 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久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北京版语文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四古代诗歌鉴赏 (一).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