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高考2年模拟】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高考).pdf
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身考题生物的变异(1 0 福建卷)5.下图为人W N K 4 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 N K 4 基因发生种突变,导 致 1 1 69 位赖氨敬交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GCATcG-GCA T。W N K 4 基 因 二,:2 0正 常 蛋 白 质 甘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1 1 68 1 1 69 1 1 7 0甘氨酸:GGG赖氨酸:A A A A A G谷氨酰胺:C A G C A A谷氨酸:GA A GA G丝氨酸:A GC丙氨酸:GC A天冬氨酸:A A UA.处插入碱基对GCB.处碱基对A T 替换为GCC.处缺失碱基对A T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 T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转录、翻译等基础知识,及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第 步先根据基因结构和氨基酸种类先确定密码子的排列顺序,即 m RN A 上 建基排列顺序(GGGA A GC A G)。由于1 1 69 位赖氨敬(A A G)交为谷氨酸(GA A GA G),结合题干意思即四处只有一处发生突变可确定谷氨酸密码子是(GA G)从而推出是处碱基对A-T 替换为G-C 所以选B 项。(1 0 新课标)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M 4序列C.细 胞 的 含 量 D.细 胞 的 含 量【答案】B【解 析】如果要检测是否是基因突变,那 么 就 应 该 检 测D N A的碱基序列是否发生了增添、缺失或者是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评 析】这道题就是考了一下基因突变的定义:由 于D N 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 改 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试题的难度很低,学生比较容易做出答案,其实简单点考虑也很容易找到答案,测 定D N A序 列。(1 0天 津 卷)7 I I.(1 2分)某 地 区 从1 9 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 9 67年中期停 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2)在R 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 S、S S基因型频率分别 为4%和1%,此 时R基因的频率为(3)19 69年 中 期R 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环境条件下,R R基 因 型 幼 虫 比S 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基 闪 型 物 小(%).的结果。的1 9 6 5|%7 1968 1969 年饼能力.(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原因是.答 案(2 6分)I I (12 分)(1)基因突变(2)9 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 S;在不使用杀虫剂环境下,持续的选 择 作 用 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思路分析:n(D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 S、S S基 因 型 频 率 分 别 为4%和 设,则R R基 因 型 频 率 为9 5%,R基 因 的 频 率 为R/(R+r)=(4+2 X 9 5)/2 00=9 7%(3)19 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在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 R基 因 型 幼 虫 比S 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 择 作 用 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S S遗传育种(10安徽卷)3 1.(2 4分)I .(15分)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 o 照射棉花种子。诱变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诱变I 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代 频1代(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 性状,低酚是 性状。(2)诱变当代中,棕色、高 酚 的 棉 花 植 株 基 因 型 是,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诱变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自交。每株自交后代种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从 的区域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诱变I 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涉及一方案,尽快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I I .(9 分)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外植体 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请回答:(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 作为外植体,其依据是 o(2)在过程中,常用的M S 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 量 元 素 和,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 常 需 要 添 加,有利于外植体启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后2 5 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 o(3)在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是 O【答案】I 显性 隐性 表现型为棕色、低酚AaBB aaBb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II茎尖、根 尖 不 含 病 毒 有 机 物 植 物 激 素 外 植 体 消 毒 不 彻 底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I 亲代棕色、高酚自交后代是棕色、高酚,白色、高酚因此棕色是显性,亲代白色、高酚自交后代是白色、低酚,白色、高酚因此低酚是隐性。诱变当代中,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 aBB,白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 aaB b,纯合体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应从不发生性状分离(或全为棕色棉或没有出现白色棉)的区域中选择出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育种时间短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案。II培育无病毒植株苗,应选择不含病毒部分培养,而植物体新生部位不含病毒,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成分应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另外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诱导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说明消毒不彻底,不同植物激素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发育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高低,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10四川卷)31.(18分)回答下列I H 两个小题I.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 选 出 HVA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T。植 株(假 定 HVA基因都能正常表达)。(1)某 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HVA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HVA基因的种 子 所 占 比 例 为,胚含HVA基 因 的 种 子 所 占 比 例 为.(2)某些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HVA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将 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5 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 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00%,则两个HVA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 类型。让 图 C 所示类型的T。植株自交,子 代 中 高 抗 旱 性 植 株 所 占 比 例 为。I:答案:(1)100%75%(2)B A15/16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 1 小题:T 植株含一个HVA基因,可以考虑为Aa,A 代 表 HAV基因,自交,种皮是其体细胞,基因型全为A a,胚为F l幼体,含 A 基因的比例为 利。第 2 小题:A 图考虑为A A,而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 a,则 A 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100%,B图可考虑为Aa(因两个HAV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则 B 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50%,C 图可考虑为AaBb(A,B 任都抗旱),此时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aa b b,则 C 图杂交后代抗旱比例 为 1716(仅 aabb不抗旱)。(10江苏卷)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 一秆双穗 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卷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答案】B【解析】本题以突变实例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鉴别应用等。因不知该突变体的基因型,故不能判断其变异为隐性还是显性突变引起,A 项错误。若一杆双穗为隐性突变,则该植株为隐性纯合体,则自交后权威一杆双穗;若为显性突变,则该个体为杂合体,其自交后代-杆双穗纯合体比例为皿,B 项正确。基因突变为分子水平变异,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中无同源染色体,不可育,D 项错误。(10江苏卷)10.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B.用被/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操作,抑制第一次卵裂导致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个体为四倍体,A项错误,用7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形成的新个体为单倍体,B项错误。C项利用移植方法获得的个体为二倍体,C项错误。极体中含有个染色体组,受精卵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极体的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发育而成的个体为三倍体,D项正确。生物进化(2010山东高考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思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 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 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力变异所决定。因 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10江苏卷)1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檀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去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理解。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具有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与变异方向无关,B项错误。冬季来临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因为是因相关酶因温度降低活性降低而使可溶性糖不能转化成其他物质导致,而非为防冻害而产生的变异,C项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与不抗药的个体相比,有更多机会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项正确。【易错警示】本题易错选C项,因细胞液浓度的增加植物的抗性增加,与题干中的信息向符合,因此干扰下极强。含糖量增高可防止冻害,但含糖量增多是因酶活性所致不是为防冻害而导致,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做类似题目时,注意分析选项中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进行在进行判定对错。(1 0 海南卷)1 6.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是神创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 9福建卷,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 案 B解 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以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都发生染色体复制,受诱变因素影响,可导致基因突变;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选B2.(0 9北京卷,3)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 N A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答 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即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3.(0 9 江苏卷,1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 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B.C.D.答 案 C解 析 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变异。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属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属于结构的变异;乙图中属于在着丝点分裂时,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中观察到,因此选G 而 C 选项中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甲图可是减数分裂也可是有丝分裂。4.(0 9 上海卷,2 2)右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的 变 异。和 所 表 示 的 变 异 类 型 分 别 属 于()0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答 案 A解 析 由染色体图像可判断中两条为同源染色体中两条为非同源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换部分染色体片段属于重组,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染色体属于易位。5.(0 9 上海卷,2 1)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答 案 C解 析 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是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6.(0 9 广东理基,4 7)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 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 D.定向变异答 案 A解 析 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 B 正确。7.(0 9 广东卷,2 6)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 0 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答 案 A D解 析 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8.(0 9 江苏卷,2 0)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生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电同域分 布,向d 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 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 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q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和 d是同一物种D.%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外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 和 d是不同物种答 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 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和外,有分别演化出hG d 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 以 A 错;由 于 d 是 由 a l演变而来,所 以 c 与 d 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 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 是 b 和 d 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 以 C 不对;即使外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 要 c 和 d 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9.(0 9 上海卷,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C.出现地理隔离D.形成生殖隔离答 案 D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10.(0 9 上海卷,2 5)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环境的影响(m)答 案 C解 析 图示曲线体现的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株在同一海拔的株高,没有原海拔的株高;不同海拔的植株仍为同一物种,可以进行基因交流;研究遗传差异影响植株,要有原海拔的株高与现海拔处株高对比说明;如受花园生境的影响株高应该相同。11.(0 9 上海卷,3 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 0 0 0 0 只,其中基因型VV、V v 和 w 的果蝇分别占1 5乐 55%和 30 机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 2 0 0 0 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百代中V 的基因频率约是)A.43%B.48%C.52%D.57%答 案 B解析 未入侵之前 W 个 体 有3 0 0 0,Vv 个 体 1 1 0 0 0,v v 个 体 6 0 0 0,入侵后为 3 0 0 C H-2 0 0 0=5 0 0 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 总 数 变 为 22 0 0 0,则 V 基因频率为(5 0 0 0 X 2+1 1 0 0 0 /(22 0 0 0 X 2)1 2.(0 9全国卷1,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第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形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答 案 D解 析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力 口,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力 口;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球昔误。1 3.(0 9 山东卷,7)人类常色体上6-珠蛋白基因(A ),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可能()A.都是纯合子(体)B.都是杂合子(体)C.都不携带显性突变基因 D.都携带隐性突变基因答 案 B解析 本题比较新颖,学生要能够通过题目认识到A 和 a 均 是 A通过基因突变而得到的A 的等位基因。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有中生无),所以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所以正常者的基因型是22或人为而其父母双方又是患者,所以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 a 和 A a 或 A a 和 A A (杂合体),所以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子体)。1 4.(0 9 广东理基,46)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哮 喘 病 2 1 三体综合征抗维生素D佝偻病青少年型糖尿病A.B.C.D.答 案 B解 析 2 1 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抗维生素D f 句偻病是滁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1 5.(0 9广东理基,4 8)图 1 0 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1 1-4 是杂合体1O-H1 2 正 常 男患 病 男B.I I I-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D 1 3 4.0正常女C.I I I-8 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 I6 7 8患幼女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图10)正 常 男o正常女。患痞女n5答 案 D解析 从 4 号 和 5 号所生儿子的表现型可以判断,该病为磔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这样U-4 应是杂合体;I l l-7是正常的纯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i n-8 患病,与正常女性结婚,只能把致病基因遗传给女儿,儿子不可能患病;该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人群。所 以 D 不正确。1 6.(0 9广东文基,75)图 1 2 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对于该病而言,有关该家系成员基因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I T 是纯合体B.1-2是杂合体C.1 1-3 是杂合体D.I I 4是杂合体的概率是1/3答 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疾病的判断,亲代没病,子代有病,女儿有病父亲正常,所以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I 一 1 ,I-2 都 为 杂 合 体 品 I I -3 为隐性纯合体aaD-4 是杂合体的概率是以1 7.(0 9广东卷,2 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 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图12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1 0/1 9B.9/1 9C.1/1 9D.1/2答 案A解 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丈夫正常,为隐性纯合子,假设基因型为aa,妻子患病,基因型为A A或A a,发 病 率 为19%可知正常概率为8 1%a基因频率为 1 0,可推出妻子为 9概率为好1/1 9,A a的概率为2 x 9/10X 1/1。明=1甑1叱=1 8/1 2与正常男性婚配,子女患病的几率为1/1升1a 9 X1 8.(0 9江苏卷,1 8)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B.C.D.答 案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所谓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疫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若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则中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中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而中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2 1三体综合症,2 1号染色体上多了一条,而不携带致病基因而患遗传病。二、非选择题1 9.(0 9全国卷I I,3 3)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在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活得高效菌株。(1)实验步骤:配置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L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将 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 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I和I I,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I淀粉酶人催化活性高,菌体n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I的突变发生在 区,菌株n的突变发生在 区。答案(1)固 体 玉米 淀 粉 野 生 菌 株 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浅色范围大(2)编 码 非 编 码解析(1)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首先一步应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碳源是玉米淀粉;其次要将野生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上;用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有没有被分解,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这种菌落即为初选菌落。(2)依题意,菌 株I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编码区,菌株n淀粉酶的蛋白含量高,说明该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2 0.(0 9江苏卷,2 6)甲磺酸乙酯(EM S)能使鸟喋吟(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噪吟,这种鸟噪吟不与胞喀咤(O配对而与胸腺嘴咤(T)配对,从 而 使D N 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 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 突变。(2)用E M S浸 泡 种 子 是 为 了 提 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o(3)E M S诱导水稻细胞的D N 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 不变。(4)经E M 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 C 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答案(1)显性(2)基因突变频率不定向性(3)结构和数目(4)自交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5)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水稻种子用WB 溶液浸泡后,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所 以 取 B浸泡种子的作用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变异类型多种说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3)以6 诱 导 水 稻 细 胞 的 发 生 变 化,但是不影响而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表现优良的植株可能含有隐性突变基因,为确定该基因是否有害要先让其表达出来,所以可用自交的方法,也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来让隐性基因表达出来。即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秋水仙素诱导加倍形成二倍体;(5)用溶液浸泡水稻种子所以长成的突变植株的所有体细胞中都含相同的基因。2 1.(0 9 天津卷,8)水稻种子中7 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同时,排出的大量磷进入水体易引起水华。(1)磷元素除了形成植酸外,还可以出现在下列 分子或结构中(多选)。A.核糖 B.AT P C.核糖体 D.核膜(2)种植芦苇能有效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引起水华的藻类关系是 o(3)植酸酣可降解植酸,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 利用率。(4)酵母菌中植酸的活性较高。下图是从不同类型酵母菌的发酵液中提取植酸酶的工艺流不 王。发酵液I 卢 加 上 滑 液I-直 还I发酵液U|超 二 T沉淀物卜上清液植酸黄II据图回答:植酸酶(i/i i)属于分泌蛋白。A /-若 植 酸 酶 I和 i i 的 肽 链 组 成 不 同,其差异体现在提纯的植酸酶需做活性条件测定。右图为测定结果。自变信图中的自变量可为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答一种);.来表示。(5)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中的高植酸问题,可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O据图回答:图中基因组文库(小于/等于/大于)c D N A 文库。B过程需要的酶是_ ;A、C过 程 中 (可以/不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筛选含目的基因的菌株。目 的 基 因 I和 I I 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和一 为 模 板 直 接 进 行 PCR扩 增,该 过 程 中 所 用 酶 的 显 著 特 点 是(6)已获得的转植酸酶基因水稻品系植酸含量低,但易感病,下图为选育低植酸抗病水稻品种的过程。图中两对相对性形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并独立遗传。采用上图育种过程,需从 代开始筛选,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低 植 酸 抗 病 纯 合 体 所 占 的 比 例 是。选留植株多代自交,经筛选可获得低植酸抗病性状稳定的品性。答 案(1)B C D (2)竞争关系(3)营养成分(4)I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温 度(或 P H)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产物的生成量)(5)大于 逆转录酶 可以 D N A c D N A 耐高温(6)F?1/9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生物的种间关系、蛋白质、酶、基因工程、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1)只有核糖中不含磷元素,A I P (磷酸基团)、核 糖 体(含改眄、核 膜(含磷脂)中均含有磷元素。(2 芦苇能抑制水华的发生,表明芦苇与水华的藻类关系是竞争。(3)植酸易同铁、钙等金属离子或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而植酸酶可降解植酸,因此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的利用率。(4 分析图可知,植酸酶u 需要经过两次离心,因此植酸酶 I 属于分泌蛋白。若植酸酶I 和 n 的肽链组成不同,其差异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从图的可看出,自变量可为温度或PH因变量可以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植酸的降解量或植酸降解量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5)分析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图可知,图中基因组文库大于C E N A 文库。B 过程需要的酶应该是逆转录酶,因 为 A C 过程都能获得含目的基因的菌株,所以可以使用同一种探针进行筛选。目的基因I 和口除从构建的文库中分离外,还可以分别利用图中 W H C E N A 为模板直接进行RR扩增,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耐高温。(6 根据上图育种过程,所需性状在E 代中才开始出现,所 以 应 从 E 代开始筛选。从图中可以看出,低植酸抗病是双显性(在 E中 占 小 ,经筛选淘汰后,在选留的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1/72 2.(0 9 广东卷,3 3)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 明 这 部 分 组 织 具 有。(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获得纯合,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片 自交,若鸟的性状分离比为1 5 (敏感):1 (抗性),初步推测。答案(1)单倍体(2)诱发基因突变 抗该除草剂的能力(3)加倍 二倍体(4)(纯合)敏感型植株 都是敏感型 该抗性植株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解析 本题考查了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知识,同时考查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和遗传规律的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手段,射线激光有诱发突变的能力,而且体细胞突变必须经过无性繁殖才能保留该突变形状,所以需要经过组织培养,为了获得可育的植株,需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加倍获得的是纯和子,通过与敏感型植株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 离 比 是 1 5:1,不符合分离定律,可以用自由组合定律来解释,只有两对基因都隐性时才表现为抗性。所以初步推测该抗性植株中两个基因发生了突变。2 3.(0 9 海南卷,2 1)填空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_ _ _ _ _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木类型,其它原因是R在_ _ _ _ _ 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_ _ _ _ _ _ 基因通过自山组合,或者位于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上表现型共有 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 种,杂合基因共有 种。(4)从艮代起,一般还要进行我代自交和选择。自 交 的 目 的 是;选 择 的 作 用 是。答案(1)优良性状(或优良基因)(2)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3)223-2(4)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 保留所需的类型(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 4.(0 9 上海卷,3 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 1 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木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 Y 分别是、。(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 些 个 体 的 总 和 称 为,这是生物进化的。(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 间 有 蹊)基 因。图2表 示 这 两 种 性 状 比 例 变 化 的 过 程。M2C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 _ _ _ _ _ _ _ 加剧。2)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 _ _ _ _ _ _。3)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 发生了改变。(5)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 _ _ _ _ _ _ _ 多样性;若从分子水平检测这种多样性,可 采 用 的 简 便 技 术 是。答案(1)突 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 群 基 本 单 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蹊,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5)遗传 P C R(聚合酶链反应)解 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2)小岛上原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5)这种现象体现了遗传多样性,从分子水平检测就要获取更多的EN A分子,简便方法是K R,2 5.(0 9上海卷,4 1)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2)实验步骤: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3);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 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表1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地区项 目浅色蛾黑色蛾工业污释放数400500染区A回收数52150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o(5)分析与评论: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 这 个 角 度 解 释 上 述 实 验 结 果。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 :1。请利用F1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试验步骤:。结果与分析:。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