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三生态工程经典习题(共11页).doc
-
资源ID:8962824
资源大小:304.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三一轮复习选修三生态工程经典习题(共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时考点训练题组、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实例1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模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和杂草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害虫与草、稻及鸭与害虫之间是捕食关系;杂草、水稻需要相同的生活环境、资源,构成竞争关系;水稻、鸭、害虫和杂草是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一部分,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无机环境和分解者。答案:D2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解析: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答案:C3“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解析: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利用率是生态农业模式的最终目的。答案:C4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所固定的_能。(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和_等原理。(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解析:(1)生活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时,厌氧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流经曝气池时,其中的需氧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流经兼氧池时,其中的微生物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将有机物分解。(2)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组成的整体,不止一种生物,故排除种群;不包含无机环境,故排除生态系统,则这个整体属于群落。植物为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都是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生态工程的建立要把社会、经济和自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分层、分级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并增加生物的种类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生态工程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4)生态工程对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生态工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1)无氧和有氧(或细胞)(2)群落一生产者太阳(3)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课时高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事例中,错误的是()选项有关事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林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解析:本题着重考查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项中讲的是在追求生态效益时必须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明显是整体性原理。答案:D2(2014年南京模拟)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相关知识。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加强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污染等。答案:D3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时,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答案:C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D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的具体措施。采矿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矿区恶劣的土地条件又会阻碍植被的生长。恢复矿区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等。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可在回填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这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答案:C二、非选择题5南京市自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体。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和_。(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3)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的_,达到了以_为主,_为辅的程度。而在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中,_仍起着较大作用,强调按预期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_。解析:生态工程的建设一是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另外还要注意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调控。目前我国的生态工程和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所处的阶段不同,因而追求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但总之都是为了使生物和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自我调节理论回归自然人为调控人为调控(4)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效和谐6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的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_。(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_。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_。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_原理。(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城市污水治理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原理。(1)藻类和芦苇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同的植物在同一个群落中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对污水中无机盐的吸收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要控制污水的流入速率,保证出水口的水质中的无机盐水平达到排放的要求。湿地虽然具有净化污水的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排放的污水不能过量。(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群落环境失去原有植被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适当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避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衡,这符合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保护的生态系统或者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答案:(1)生产者垂直(2)无机盐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3)太阳能和化学能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7某小组对市郊一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后,经过交流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生态工程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图中的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持续、高效地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较高与物质的_利用密不可分。(3)请画出该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网。(4)该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根据生态工程建设的_原理。解析:(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图中的农作物。食用菌属于腐生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以农作物为食的生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包括人和家禽、家畜。(2)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由于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较高。(3)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两条食物链: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农作物人。(4)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分级利用,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所以该生态农业的设计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1)农作物(生产者或植物)分解者人和家禽、家畜(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多级(循环、重复)(3)农作物家禽、家畜人(4)物质循环再生8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牛棚内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可扩散进入牛棚。(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和_。(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解析:(1)牛棚内牛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可以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O2扩散进入牛棚,用于牛和一些需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牛粪混合堆放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作为肥料才能被蔬菜吸收。(3)这种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中,由于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可以使牛棚内的温度升高,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较多,所以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4)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一部分能量用于生命活动,还有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5)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种生态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2)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3)牛棚内温度较高因而牛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较少(4)太阳光能发酵产热(5)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9(2014年江门调研)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_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_能力。(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_。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_,从生态学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解析:本题考查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实现了物质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是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建造起来的。生态池能进行自我净化,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花鲢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花鲢还取食鲟鱼的粪便,属于分解者。(3)图中缺少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花鲢摄取浮游植物和摄取微生物的粪便等过程。(4)水温和盐度属于物理信息,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本质上是提高中华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从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自我调节(2)消费者和分解者(3)如下图所示:(4)物理信息环境容纳量(数量)生物多样性10近年来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下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_和_。(2)_生物的_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3)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4)在调查该人工湿地中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估算方法是_。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_。(5)假设在该人工湿地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下图甲所示。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乙_所示。解析:本题考查人工湿地生态工程的设计原理与生态功能。(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2)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靠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然后生产者将其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3)由于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得到大量的无机N和P,这为藻类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大量的无机盐,所以浮游藻类生长迅速。(4)鱼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鱼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在原有的群落基础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湿地虽然具有净化污水的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对排放污水的污染源要加强控制,不能过量排放。(5)从曲线分析,虽然种群数量曾经达到a值,但是最终稳定在b值左右,因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A和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所以应该符合曲线;A和B两种鱼取食同一种藻类,二者是竞争关系,符合曲线。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污水中有机物的能量(2)细菌、真菌等微分解(3)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含N、P的无机盐等(4)标志重捕法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5)b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