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长春市城市密度与规划策略研究.pdf

    • 资源ID:89638926       资源大小:5.68M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长春市城市密度与规划策略研究.pdf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市城市密度与规划策略研究姓名:侯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金明川20090501摘要近年来,长春市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在加速长春市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长春市的发展对吉林省省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显著推动作用。如果延续这样的发展态势,在城市经济与城市建设水平提高的同时,必然产生诸如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以及土地利用不尽合理等诸多社会问题。如何恰当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对今后城市规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赋予我们的机遇与挑战。论文首先对城市密度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了阐述,选定长春市中心城区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区域,在分析了数据的获取、研究所需时间及研究问题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原因基础上,最后选取了城市密度中人口密度、道路密度两个基本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在回顾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对比总结有关人口密度与道路密度的研究经验,给本论文的研究指明方向并提供参考与借鉴。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更多定量的方法与手段,对长春市街道与社区的人口及道路的基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分析与总结,尝试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及统计学等多种分析方法,也在与国内外相关数据类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对长春市人口的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长春市道路面积率、道路网密度及道路等级结构的分布做出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尝试通过定量的数据分析结果及特征的归纳与总结,基于人口密度与道路密度角度,提出适合于长春市未来发展的规划策略。为了使论文的研究更具理论与实践价值,论文中也结合长春市的城市特征及用地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为长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法定图则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也为长春市今后未来发展规划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从中寻找到应当采取的人口密度与道路密度的和谐模式。同时,论文所采用的方法及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望给国内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之处。关键词:长春市;城市密度;中心城区;人口:道路;规划策略A b s t r a c tI nr e c e n ty e a r s,t h eC h a n g c h u nm u n i c i p a lg o v e r n m e n th a se n t e r e dap e r i o do fr a p i dg r o w t h,i nC h a n g c h u nC i t yt os p e e du p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p r o v i n c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S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l s op l a y e das i g n i f i c a n tr o l e i np r o m o t i n g I ft h e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s u c ha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e n di nt h eu r b a ne c o n o m ya n d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l e v e la tt h es a m et i m e,s u c ha st h ei n e v i t a b l ep o p u l a t i o ng r o w t h,u r b a nt r a f f i cc o n g e s t i o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o l l u t i o na n dl a n du s ei sn o tq u i t er e a s o n a b l e,a n dm a n yo t h e rs o c i a lp r o b l e m s H o wt op r o p e r l ys o l v et h e s ep r o b l e m s,t h i si sa l s op l a n n i n gf o r t h ef u t u r ei nt h eh i g hs t a n d a r d sa n ds t r i c t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tt h es a m et i m e,b u ta l s og i v e sU St h e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 F i r s to fa l lp a p e r sr e l a t e dt ot h ec o n c e p to fu r b a nd e n s i t ya n dt h et h e o r yd e s c r i b e d,t h ec e n t e ro fC h a n g c h u nC i t ys e l e c t e da st h es t u d ya r e ao ft h i st h e s i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a t aa c q u i s i t i o n,s t u d yt i m ea n ds t u d yt h ec o m p l e x i t yo ft h ep r o b l e mb a s e do nv a r i o u sr e a s o n s,F i n a l l ys e l e c tt h ec i t yp o p u l a t i o nd e n s i t y,r o a dd e n s i t yo ft w ob a s i ce l e m e n t sf o ra n a l y s i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t or e c a l lt h e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b a s e do n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u m m a r yo ft h ep o p u l a t i o nd e n s i t ya n dr o a dd e n s i t yi nt h er e s e a r c he x p e r i e n c e,r e s e a r c hp a p e r st ot h ed i r e c t i o na n dp r o v i d ear e f e r e n c ea n dl e a r nf r o m I nt h es p e c i f i cc o u r s eo ft h es t u d y,u s i n gm o r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e t h o d sa n dm e a n so fC h a n g c h u nC i t y,t h es t r e e t sa n dc o m m u n i t i e sb a s e do np o p u l a t i o na n dr o a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t a t i s t i c a ld a t a,c a l c u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a n dc o n c l u s i o n,t r yt ou s eag e o g r a p h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s y s t e m sa n ds t a t i s t i c sav a r i e t yo fa n a l y t i c a lm e t h o d s,b o t h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i sa l s or e l a t e d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d a t a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o g y,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b a s i ct h e o r i e so fu r b a ng e o g r a p h yo fC h a n g c h u nC i t y,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o p u l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h a n g e si nt h el a wa n di t sa n a l y s i so ft h ei m p a c to ff a c t o r so nt h er a t eo fr o a ds p a c ei nC h a n g c h u nC i t y,t h ed e n s i t yo fr o a dn e t w o r ka n dr o a dh i e r a r c h y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t ot r yt h r o u g h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d a t a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i n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d e,b a s e do np o p u l a t i o nd e n s i t ya n dr o a dd e n s i t yi np e r s p e c t i v ef o rt h e 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a n g c h u nc i t yp l a n n i n gs t r a t e g y I no r d e rt om a k er e s e a r c hp a p e r sm o r et h ev a l u eo f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t h ep a p e ra l s oc o m b i n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a n g c h u nC i t y,t h ee i t ya n dl a n dt oc a r r yo u ta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i no r d e rt oc o n t r o lt h ep l a n n i n go fC h a n g c h u nC i t y,t h es t a t u t o r yp l a n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o n s t r u c t i v ec o m m e n t s,a sw e l la sC h a n g c h u nC i t yp l a n n i n gt h ef u t u r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u t u r et op r o v i d eab a s i sf o rr e f e r e n c e,w h i c hs h o u l db et a k e nt of i n dt h ep o p u l a t i o nd e n s i t ya n dr o a dd e n s i t ym o d e lo fh a r m o n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p a p e rt h em e t h o d su s e da n dt h ec o n t e n tr e l a t e dI It oo t h e rc i t i e sl o o k i n gt op r o v i d el e s s o n s K e yw o r d s:C h a n g c h u nC i t y;C e n t e rC i t y;U r b a nd e n s i t y;P o p u l a t i o mR o a d;P l a n n i n gs t r a t e g yI I I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俗坐仁一日期:业弓L 趾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I t:1)i T i 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篮盘日期:毕 7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1 1 选题的依据由于城市密度在城市的土地利用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城市中人口、道路等各种控制性指标的制定都能够给予指导性的意见,而目前对于城市密度的控制上又存在着技术依据性不足、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的随意性大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文选取城市密度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同时根据目前规划中存在的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表面依据多、深层次研究依据少以及分析的科学依据不强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资料获取等多方面因素,论文将长春市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力求拓宽思路,更广泛及更深层次的研究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与规划策略的关系。在论文中,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城市密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从中选取人口、道路两个基本密度要素进行研究。最后,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更多的数据来做依据,使规划研究在深入下去的同时,更加严谨与科学。1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2 1 研究的目的通过本文对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与研究,探寻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的合理分布原则,并根据长春市人口、道路的密度分布特征分析提出适合于长春的并富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策略。同时努力寻求一套能够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方法,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法定图则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也为长春市未来的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可借鉴之处。1 2 2 研究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密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开展城市密度与城市规划策略研究应用于长春市的城市发展建设中,不但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研究,更重要的是在探索或试图提出城市密度理论的同时,其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实践方面,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长春市中心城区的人口、道路密度的数据,对长春市城市密度与城市规划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试图弥补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一些漏洞,也为长春今后的规划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及有价值的建议。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应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这同时也决定了对其中某些部分的研究不只局限于规划的领域,使本研究在规划之外其它领域的应用也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起到指导的作用。此外,本论文是站在长春整体发展的高度来研究问题,这也为长春市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参考。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3 1 研究内容论文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基于对长春市中心城区的人口、道路密度及其相关性研究为主,皆在提出人口、道路密度模式指导下的长春市城市规划策略。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通过国内外关于城市密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口、道路密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介绍,选取可供参考并适用于长春的先进思想与理论方法,针对长春市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与调整,作为论文的理论来源与支撑。2 长春市城市密度研究区域的选取及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论文在明确长春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到数据的获取、处理及研究的目的等多方面原因,最后选定长春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的区域范围。后续的人口、道路的数据也都是在此范围内通过选取所需要的特定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的。研究的数据一方面来源于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另一方面是专门采集、统计、处理、分析了相关数据后得出。3 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性研究这是本论文进行定量过程研究的主要部分,也是论文的关键所在。这部分采用了多种关于人口、道路分析的方法,辅助运用S P S S、A r c G I S 等计算机处理软件,生成各种直观性较强的图表,从而达到对长春市的人口、道路密度数据的空间分析的目的。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计算与总结规律,提出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的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春市的人口与道路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与研究。4 人口、道路密度模式指导下的长春市城市规划策略研究这是本文基于以上的关于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的研究内容,具体针对于长春市提出的一些供未来长春市发展及规划建设的具体策略,希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给规划的制定者、审批者、贯彻领导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可供参考的依据。1 3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关于密度的定义比较宽泛,本文对所研究的密度进行界定;在数据的处理方面,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转换计算、分析及总结,通过转换的数据我们还需要借助于A r c G I S 和S P S S 等分析软件进一步处理形成图表;对数据及图表进行分析的过程更是需要进行理性与严谨的思考;而本次研究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城市密度的分析处理方法以及开展城市密度与城市规划的相关性的探索或研究。1 4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过程为了增加论文的准确性与丰富性,论文采用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具体有以下四种:1 实地调查法:论文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与参考资料,需要进行实地调研。2 实证分析法:对国内外的可借鉴的相关研究案例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提出2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供长春市参考的城市密度对于规划的指导。3 定量分析法:论文采用大量的数据,把部分定性的内容加以量化,让论文更易理解。4 综合分析法:与论文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必须在对主导因素逐个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才不会造成论文的混乱。论文的研究过程较为复杂,但基本上遵循了层层推进的原则,具体过程可参考以下流程图(图1 4 1):m o”rl“T。”。u 八“、口81 L确定研究区域I I长春市中心城区l数据获取I。-I 统计年鉴、人口调查、计篁与测量等多种途径I数据处理I ls P 嚣、J l l r c G I s 等辅助分析软件工人口密度现状特征道路密度现状特征llI芏徉性I,l空间分布时间演变,令道路面积率道路网密度道路等级结构、r。Vl1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分布特征道路密度作用效应分折i,1 人口密度分布下的长春市城市规划策略li 益路密度分布下的长春市城市规茏嗍 略一L1 人口、道路密度共同作用下的长春市城市规划策略l图1 4 1 论文研究流程图3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2 1 概念2 1 1 城市密度的界定密度,最多的使用是在物理学中,它是指“单位体积的物体的质量。引申可以理解为,单位(如面积、长度、体积)空间上的量(如质量、电量、能量)的分布【l】。在城市规划领域,也有类似的定义,如人口密度为单位面积的居住人口数量,建筑密度为单位用地面积的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城市密度主要是指城市的组成要素(包括社会群体、物质设施、经济活动等)的分布强度【2 1。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考虑城市密度的范围广泛性、城市密度表征的重要性程度、城市密度的各要素的作用效应以及论文的时间限制、数据获取等多方面因素,最后选取了人口密度、道路密度作为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密度的范围。2 1 2 人口密度人口作为劳动者或消费者,其密度的强弱往往在经济发展中得以体现。一般情况下,人口密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相关的,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人口密度越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就越快。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地方人口多,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这说明人口密度大只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能说是唯一的条件。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3】。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而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人口密度因此具有以下定义: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4】。通常我们所指的居住人口为住区的常住人口数。单位:人 k l-1 1 2计算公式如下:人口密度=土地上居住人数土地面积但我们这里所得到的人口密度只是一个平均数,它掩盖了所计算范围的内部差异。故我们可以发现,选取的研究范围越小,所计算出的人口密度就越能反映出人口分布的真实状况,所进行的规律性研究也就更为准确。考虑到数据获取、研究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论文最终选取社区作为人口密度研究最基本的单元。2 1 3 道路密度道路密度是指导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衡量城市道路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道路密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把道路网密度与道路密度等同起来。但本文所研究的道路密度是分别从道路的面积、长度角度来研究道路密度的,也就是通过以下两个指标来对道路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与说明:1 城市道路面积率(u r b a nr o a da r e ar a t i o)【5】:城市一定地区内,城市道路用地总4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单位为)。城市道路面积率是从城市道路面积的角度来研究道路密度的,用来衡量城市道路及其覆盖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在城市道路网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社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所以各社医的道路面积率为社区内所覆盖的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该社区的总面积的比值。2 城市道路网密度(d c n s i t yo f u r b a mr o a dn e t w o r k)p】: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单位为k m k m 2)。城市道路网密度是从城市道路长度的角度束研究道路密度的,是衡量城市道路建设水甲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根据规定要依照道路网内的道路中心线计算其长度,依道路网所服务的用地范围计算其面积,本文依道路网内的道路中心线计算其长度,以社区的总面积作为其统计的用地范围进行计算。另外,本文采用的城市道路网内的道路指主干道、次十道和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2 1 4 中心城区对于中心城区的概念我国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出标准的定义。总结国内有关中心城区的界定,通过归纳分析得出中心城区应具有以下特征嘲: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综合中心:中心城区是人口变旺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中心城区包括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近郊区:由于城市规模、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近郊区范围的不同,使得城市中心城区界域范围有所不同。根据以上中心城区的特征,结合长春市城市建设现状及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长春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划定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以及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的三个城市组团(富锋组团、并隆组团、净月组团)所涉及的行政区域。长春市中心城区的范围其涵盖的行政区域约1 0 2 0 平方公里(如图21 4)。图2 I4 长春市中心城区范围示意图F i g u r e214S c h e m a t i cd i a g r a mo f t h ec e n t e ro f C h a n g c h u nC i t y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1 5 规划策略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者在工作中又不可避免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规划策略就是这些问题的良药。即规划策略可以定义为:规划策略是为了针对当前规划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所要达到的某些目标而提出的解决方案。2 2 相关理论本文在对长春市城市密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依赖于城市地理学中的以下重要相关理论作为支撑与指导,包括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理论、增长极理论、区位理论及核心边缘理论。在对城市密度的分布研究中,我们试图结合城市三大古典模型的同心圆、扇形及多核心模式来解析城市密度分布的规律性特征。同时,我们配合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及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对长春市人口、道路密度做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结构分布体系。此外,可以看作城市发展及建设水平空间分布形式的城市密度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以下理论的研究过程在长春市的城市密度研究中也是不能缺少的。2 2 1 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理论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地域内,与各种功能活动相应的地域分异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有助于揭示城市发展布局规律。最早的从理论和原则上对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及土地利用进行研究的是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冯杜能。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同心圆、扇形和多核心这三种土地利用模式成为了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理论的代表。这三种模式主要都是以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的功能区布局为基础的【_ 7 1。这与我们所要对长春市进行的规划策略研究也是密不可分的,故在研究人口、道路密度分布时,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的这几种模式对经过分析所得的结果可以从不同层面给予借鉴与指导。1 同心圆模式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创立了于1 9 2 3 年创立了同心圆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对芝加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分析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他认为城市地域受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等五种力的影响,在这五种力的综合作用下,城市各地带产生了地域分异,城市各功能用地形成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五个同心圆构成的空间结构,分别为:中心商业区、过渡性地带、工人阶级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和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如图2 2 1 1)。城市居民的社会和经济构成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由于低收入阶层不断向外扩展,迫使高收入阶层向更为外围的地区进行迁移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的演替过程。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是基于均质性的平面而论的,从人文生态学角度得出的,却忽视了道路交通、区位等。而交通和区位不仅影响城市内的易达性,更会影响土地价值及土地利用形式。假定城市内的交通运输线呈放射式,则同心圆模式的土地利用形式亦将变形(如图2 2 1 2)【8】。6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一中心商业区2 一过渡地带3 一低收入者住宅区4 一高收入者住宅区5 一通勤带或I I 等收入住宅区图2 2 1 1 伯吉斯同心圆士地利用结构模式F i g u r e2 2 1-1B u r g e s sc o n c e n t r i cp a t t e r n so fl a n du s es t r u c t u r e2 扇形模式泳魇遴料卜中心商业区;2-过渡地带;3 一工人阶级住宅区;4-中产阶级住宅区-5 一碰级住宅区(或称通勤人士住宅区)图2 2 1 2 受交通线路影响的同心圆模式F i g u r e2 2 1-2l i n e sa f f e c t e db yt h et r a f f i cp a a e mo fc o n c e n t r i cc i r c l e s1 9 3 6 年,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提出了扇形模式。与同心圆理论不同,这种模式并不是基于均质平面的假设,而是加上了放射性运输线路的影响和定向惯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城市用地趋向于沿主要交通线路和沿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洲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如图2 2 1 3)【s】。该模式的特点是: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易达性最为敏感,所以呈楔形,而不是一个平滑的楔形,它可左右隆起。至于住宅区,贫民住在环绕工商业土地利用地段,而中产阶级和富人则沿着交通达到或河道,或湖滨,或高地向外发展,自成一区,不与贫民混杂。当人口增多,贫民区不能朝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发展时,也会遵循不会受阻的方向作放射式发展,因此城市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呈扇形。图2 2 1 3 霍伊特扇形模式F i g u r e2 2 1 3H o y ts e c t o rm o d e l3 多核心模式1 一C B D2 一批发轻工业区3 一氐级住宅区4 一中级住宅区5 一高级住宅区团团1 一中心商业区2 一批发与轻工业区3 一低收入住宅区4 一中收入住宅区5 一高收入住宅区6 一重工业区7 一卫基商业区8 一城郊住宅区9 一近郊工业区图2 2 1 _ 4 哈里斯一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F i g u r e2 2 1 4H a r r i s-U l l m a nm o d e lo fm u l t i c o r e1 9 4 5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理学家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了多核心理论(如图2 2 1 _ 4),而多核心理论强调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并非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区,而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这些中心地和成长点皆随着整个城市的运输网、工业区或各种专业服7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中交通位置最优越的最后成为中心商务区,其它中心则分别发展成次级或外围商业中心和重工业区。城市地域空间结构考虑了更多影响城市地域空间发展的因素,较同心圆模式和扇形模式复杂。该模式并没有假设城市内土地是均质的,所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并无一定序列,大小也不一样,空间布局更富有弹性,与实际比较贴近瞄J。上述三个重要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由于他们的创始人都是美国人,所列举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一般和美国的城市比较接近。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快速的城市化及城市规模的膨胀,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也越来越加复杂,这就决定了这些模式在我国还不能完全的照搬。要客观理性的认识这些理论,在思想上提取可借鉴之处,但在运用过程中更要注重结合实际。2 2 2 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首先是在1 9 5 0 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E P e r r o i i x)提出的,后经赫希曼、鲍得维尔(J B o u d e v i l l e)、汉森(M H a n s e n)等学者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也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增长极理论认为: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并非均衡发生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的发展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按照各种传播途径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这样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在产生不同影响的同时,这些增长核心不但可以产生空间聚集效应并能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对于增长极理论的空间聚集,普劳克斯并没有重视其空间度量,而是由后来的赫希曼首先将空间度量引进到增长极的概念中的。他指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但是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则该读取就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在该地区,该地区就必然成为一种核心区域,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影响区边缘区 9。由于增长极理论较其它区域的理论对于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为真实,故成为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的主要理论。同时可以发现,增长极理论在区位经济、规模经济以及外部经济几个方面对于地区经济增长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2 2 3 区位论一般而言,区位除了可以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可以理解为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它可以看作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区位理论理解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于1 8 2 6 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著作,书中提出了农业土地利用的区位理论,试图论证对于各地域而言,并非轮作式农业一定都有利这一观点,从而提出合理经营农业的一般地域配置原则。随后,德国经济学家阿尔申尔德韦伯提出了工业区位理论【l o】。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这些早期的关于区位理8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的研究为区位理论的发展以及以后的土地利用理论、区域人口分布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人口分布的研究过程我们不能离开区域人口分布的理论,而这个理论的根源正是杜能的区位理论。区域人口分布的理论是对区位理论的理解、借鉴与深化的结果,很多解释区域人口分布形式的经济模型也来源于此,故对区位理论的深刻理解同样在本论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 2 4 核心与边缘理论1 9 6 6 年,弗里德曼在他的学术著作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核心与边缘理论,这是一个关于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的理论。1 9 6 9 年,他又在极化发展理论中,进一步将“核心边缘 这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空间极化发展思想归纳为一种普遍适用的主要用于解释区际或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式。他认为,任何空间经济系统均可分解为不同属性的核心区和外围区,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9】。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该理论的核心强调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变。9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 1 国外的研究进展伴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及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展,国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开始关注城市密度的控制,一些城市已经把密度控制的原则和策略纳入区划条例当中。在国外,关于城市密度方面的研究在城市规划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城市密度分区的理论,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在这方面有了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美国在对城市密度的研究和控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1,随后的日本和新加坡也开始了对城市密度的研究与实践。而关于人口、道路密度的单方面的研究在国外的发展也相当的早。国外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研刭1 2】是从A l o n s o(1 9 6 4)、M u t h(1 9 6 1,1 9 6 9)和M i l l s(1 9 7 0,1 9 7 2)的最初探索开始的【1 3 以5 1,之后的很多城市经济学家也开始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更为广泛及深入的研究。社会学家V o nT h u n e n(1 9 6 6)的工业地理理论以及B u r g e s s(1 9 2 5)【1 6 1、H o y t(1 9 5 9)和C l a r k(1 9 5 1)【1 7】等人的研究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有了都更深的理解与更多的阐述。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部分是基于城市中心有唯一的C B D 这个前提条件的,然而,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产生副中心及边缘城市的时候,这些模型就不再能够很好的解释城市人口的分布及人口结构,这时,城市的多中心模型(p o l y c e n t r i c)1 2】就随之产生并

    注意事项

    本文(长春市城市密度与规划策略研究.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