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考物理总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版.pdf

    • 资源ID:89655697       资源大小:9M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考物理总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版.pdf

    第 1 讲 测量声现象一.学习目标:1 .知道测量结果山数值和单位组成。2 .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会用量筒(杯)测量物体的体积。4 .会进行长度及体积的单位换算。5 .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二.知识整理:(一)长度测量:1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 度 的 基 本 单 位 是;常 用 的 还 有、和 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m =K m =d m =c m =m m2 .工具:测 量 长 度 的 基 本 工 具 是,使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做到:齐:_罪:_正:_准:_(二)体积测量:1 .在实验室里常用 或 来测物体的体积。2 .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凹形液面的 一部或凸形液面的部相平(即平视)。3._ _叫做误差,它是_ _(填“可以”或“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是由于 而产生的。2 .声音的传播需要一,.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板3.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 _ 和 _ 跟声源的振动的频率有关;一 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三.例题及巩固练习:1 .单位换算(要求写出换算过程)(1)0.5 6 米=_厘米;35 毫米=米;(3)1.5 3X 1 0 6 千米=七米;(4)4.7 6 X 1 0 微米=米。0.5 纳米=米-七米-微 米(不写过程)。2.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为L 6 4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 0;窗玻璃的厚度为2.5 一一:(4)一号干电池的长度约为6。3.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ODA B C D4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5 .单位换算:1.5米3=升=厘米J 毫升;36 0 毫升=_ _升=_ 米-_ 厘米6 .如图:是利用后筒测量不规则金属块体积的小意图,水的体积为:厘 米 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_ 厘 米 3,金属块的体积为_ 厘 米 3。这只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可以精确到。四.课堂检测:1 .在 国 际 单 位 制 中,长 度 的 基 本 单 位 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比 较 精 密 的 测 量 工 具 还 有、等。2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小 王 的 身 高 17.8;圆珠笔管的直径约为0.8;3.无线电波在1 秒内通过的距离为3 X 1(/千米,合_ _厘米=毫米。4 .地球半径约6 3 7 0 千米=米=_ _ _ _ _ _ _ _ _厘米。5 .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o其中准确值为,估计值为,有 位有效数字。6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 2 厘米=3 2 X =0.3 2 米 B.3 2 厘米=3 2 厘米X 米=0.3 2 米100 100C.3 2 厘米=3 2 X 米=0.3 2 米 D.3 2 厘米=3 2 厘米X =0.3 2 厘米100 1007 .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 分米 B.6.2 0 分米 C.6 2 厘米 D.6 2 0.0 毫米8 .把闹钟放在钟罩内,在抽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A.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 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C.听到闹钟走时声时大时小 D.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9 .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分别为L 产 3.5 1 厘米、L z=3.5 2 厘米、1 3=3.5 2 厘米,则该物体长度应记为:()A.3.5 1 厘米 B.3.5 2 厘米 C.3.5 1 7 厘米第 2 讲 机 械 运 动一.学习目标:1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3 .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4 .知道平均速度。二.知识整理:1 .机械运动的分类:号速直线运动昌线运动 I机械 运 动 占速直线运动5 线运动2 .叫机械运动;叫参照物。3 .物理学中常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4 .叫做速度,速度的单位是,读作。5 .速度的公式是:;式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哪个物理量:6 .1 米/秒=千米/时;1 千米/时=米/秒。7 .叫做匀速直线运动。8 .叫做变速直线运动。9 .在 只 要 求 作 粗 略 研 究 的 情 况 下,可 用 表示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其公式为:。三.例题及巩固练习:1 .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 的,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 的。2 .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作参照物的。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 4 千米/时=_ _ 米/秒;2 0 米/秒=千米/时。4 .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 1 秒内经过1 米,在二秒内经过2 米,在 3 秒内经过3 米,在 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5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丫=$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 与路程S成正比B.速 度 v 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 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 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 成反比D.速度v 与时间t 成反比6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 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3.5 米/秒 B.3.7 5 米/秒 C.4米/秒 D.4.5 米/秒7 .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时间为8分 2 0 秒,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8 .一列长3 1 0 米的火车,用1 3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需要1 分 1 0秒的时间,求隧道的长度。四.课堂检测1 .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一 一 的。2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 为参照物的。3 .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 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一米/秒,合 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米的路程。4 .沪宁高速公路长3 0 0 1米,若规定汽车的最高速度为1 2 0 千米/时,那么汽车跑完这条公路需用几小时?5 .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 7 7 2 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 5 7 7 米。一列长 3 0 0 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 2分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第 3、4讲 质量和密度一.学习目标:1 .知道质量及其单位。2 .理解密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应用。3 .知道水的密度。4 .会用天平称质量。5 .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二.知识整理:(一)概念部分:1 .质量:定义: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 一、等的变化而变化。单 位:国 际 单 位 制 中 质 量 的 基 本 单 位 是,常用的还有、等。(4)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 测量质量。2 .密度: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 式:密度公式为_ 还 可 变 形 为 和 单 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有。1 千克/米J 克/厘米3;1 克/厘米3=千克/米水的密度:水 的 密 度 是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二)实验部分:1 .质量测量天平的使用:水平调节:o横梁平衡调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_ _ _ _ _ _ _ 盘,祛码放在 盘;横梁重新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4)取放祛码时要用 夹取,不能用手拿。2 .密度测量: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 o实验中用 来称物体的质量,用 来测量物体的体积。测定金属块密度的方法与步骤: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测定液体密度的方法与步骤: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三.例题与巩固练习:1 .单位换算:(1)氯原子的质量是1.7X 10 2 7千克=克=吨;月球的质量约是7.4 X 10 2 克=吨=千克=毫克。2 .填上适当的单位:一个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 5;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2.0 X 10 3.铁块的质量是5 千克,若把它轧成铁板,它的质量是;若把它带到月球上时,它的质量是;若把它放在熔炉里完全熔成铁水时的质量是。4.一块铁质量是1.9 7吨,体积是0.2 5米)铁的密度是 千克/米:合一 克/厘米 若将该铁块切去一半,则该铁块的密度为 _ _ _ _.5.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其 中 甲 杯 装 的 是,乙杯装的是,丙杯装的是 o P 乙B.P甲 V P丙 V P乙C.P q J =P 乙=P 丙D.因密度未知,所以无法比较 第 9 题图)第 1 0 题图1 0 .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Pbo (填或“=”)1 1 .如图所示:在水槽中放入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并在管中注入与水不相溶的油,恰好使距水槽底部相同高度的A、B两点的压强相等(A 为油与水的分界处),则距水槽底部相同高度的 C、D两点的压强大小关系是:()A.P c =PD B.PCPDC.P c ”)3 .体积是0.0 1 立方米的铜球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牛。(g=1 0 牛/千克;P 泊 楮=0.8 X 1 0 3 千 克/米 3)4.边长是1 0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如果木块下底面受到的压力为8牛,则木块受到的重力为 牛,木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_ _ _ _ _ 厘米,(g 取 1 0 牛/千克)5 .一艘轮船,当它卸下1.9 6 X 1 0 牛的货物后,船受到的浮力减小 牛,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减小 米 6 .质量为2 4 克的木块放入盛有某种液体的量筒中,液面从6 0 毫升上升到8 0 毫升(木块漂浮),则 木 块 受 到 的 浮 力 为,液体的密度为。7 .个体积为V 的实心铁球,分别放入足够深的水、酒精以及水银中,已知P P P,k P;o,则铁球在_ _中 受 到 的 浮 力 最 大,在 _ _ 中 受 到的浮演?最小,此时,8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_ _ _ _ 时,物体会上浮,在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前浮力;露出液面后继续上浮时,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 .一圆柱形桥墩的体积是2 0 立方米,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3 /5,则桥墩受到水的浮力为 牛。1 0 .潜水艇是靠改变 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一艘潜水艇在水下5 0 米深处和1 50米 深 处 所 受 浮 力 之 比 是。1 1 .下列关于浮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浮力就是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B.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液体内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C.重 1 牛的水不可能产生大于1 牛的浮力D.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1 2 .一均匀的实心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若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贝 U:()A.大的一块下沉,小的一块上浮 B.大的一块上浮,小的一块下沉C.两块都漂浮 D.两块都仍能悬浮在水中1 3 .把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浮在水、煤油和盐水中,静止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是:A.在 水 中 最 大 B.在煤油中最大 C.在 盐 水 中 最 大 D.一 样 大 ()1 4 .上题中,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是:()A.在水中最大 B.在煤油中最大C.在盐水中最大 D.一样大1 5.一只新鲜的鸡蛋,沉在盛有水的烧杯里,要使鸡蛋离开杯底上浮,那么可以采用的办法是:()A.加水 B.加石块 C.加食盐 D.加酒精1 6 .用弹簧秤、溢水杯、水、细线和小金属块等器材,测定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用细线把小金属块拴好,挂在弹簧秤下,称出金属块重为G,用公式算出小金属块的质量m。、把小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读出弹簧秤的示数G ,小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F 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出金属块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 算出小金属块的密度P =。1 7 .一容器中装有2 5 厘米深的水,现将体积是0.6 分 米 二 重 2.9 4牛的物体放入水中,求:(1)、未放入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通过计算说明物体放入水中后的浮沉状态。(3)、物体稳定后排开水的体积。1 8.某物体1 /4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受到的浮力是3 0 0 牛,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若将它全部浸没在密度为0.8 X 1 0 3 千克/米 3 的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第 1 3、1 4 讲 简 单 机 械-学习目标:1 .理解杠杆、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知识整理:1 .杠杆(1)定义:几个名词:支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平衡条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分类:分 类特 点实 例不等臂杠杆省力杠杆(F1F2)费力杠杆(FI F2 F3 B.FI F2 F:(GC.F3FI F2 D.FI=F2=F3第 7 题图8 .如图所示:物重G=1 0 0 牛,挂重物 的 钩 子 A承受的拉力是牛,若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则拉力F 牛。9.按图中所给的省力条件,画出各滑轮组绳子旁绕方法。图中G 表示物重,G 表示动滑轮重,F 表示人对绳子的拉力。(不计绳重及摩擦)5第 8题图G+GF=-21 0 .如图所示:拉力F=50 牛,若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大?1 1 .如图:杆秤花的质量为0.5k g,秤钩悬挂处A秤纽0间的距离为8 c m,挂上重物后,秤坨移至距032 c m 的 B 处时,秤杆正好水平。求:被称物体的量。刻度为3千克的秤星与秤纽0 点间的距离。(秤的重可忽略不计)四.课堂检测1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一定相同B.动力臂一定等于阻力臂C.若动力为阻力的1 /2,则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D.支点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2.下列关于右图所示的动滑轮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滑轮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B.动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轴心为支点C.动滑轮是一个不等臂杠杆,其直径是动力臂,半径是阻力臂()()VGD.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滑轮轴心移动距离的一半3.在下列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镶子 B.道钉撬 C.老虎钳 D.独轮车4 .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将它的秤蛇挖去一小块,则称物体时的读数将:A.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B.和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C.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 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货物所受重力G=2 0 0 牛,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试确定各图中拉力F 的大小(滑轮重及摩擦不计),R=,FB=Fc=。6 .画出下列各杠杆的力臂:第 5 题图 第 6 题图7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一撬棒的阻力臂与动力臂之比为1:1 2,用它撬起6 0 0 牛的重物,动力至少需要_ _ _ _牛。8 .用滑轮组提起重物,需要省2 /3 的力且拉力方向向下,请画出滑轮组中,滑轮个数最少的滑轮组的绕线图。(不计动滑轮苞绳重和摩擦)9 .如图:物体重为50 0 牛,在水平支持面上匀速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为2 0 0 牛,则 F=?(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1 0.某同学用长1.8 m的扁担挑水,甲桶重2 0 0 N,乙桶重为1 6 0 N,问:甲桶应距人肩多远扁担才能平衡?第15、16讲 机械功和机械能一.学习目标: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2.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3.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4.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及守恒定律。二.知识整理:(一)机械功:1.功:做功必要因素:;,(2)计算公式:单位:o2 .功率:定 义:叫功率,它是表示 的物理量。公 式:_;单 位:4千瓦=_ _瓦。3 .机械功原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4 .(1)有用功;额外功:;(3)总功;机械效率:(5)q 2 f,成 的像,应用举例4.凸 透 镜 成 像 f u 2 f,成 的像,应用举例.u -方,并且要把粮食摊开?时 间(t)|时 间(t)6.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是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7.我们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做致冷剂,以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说明其中的道理。8.正在熔化的冰拿到0 的房间里,冰能否继续熔化?为什么?正在结冰的水拿到0 的房间里能继续结冰吗?9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两种,液化石油就是采用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1 0.液 体 的 沸 点 随 着 液 面 上 的 气 压 的 增 大 而。水 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高山的气压 1 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山上烧水时水在_ _ _ _ _ _的温度就可以沸腾,高压锅是利用 的方法使水的沸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的011.固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 的缘故;而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使它们紧密接触,两铅块就能结合在一起,是由于 的缘故;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两个体积是由于 的缘故。四、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B.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的内表面出现冰花D.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冰的温度上升,水 的 温 度 不 变 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I).冰、水的温度都上升3.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A.液化过程 B.先液化后凝固 C.升华过程 D.凝华过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表现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只有气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C.固体之间不能发生扩散 D.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5.用酒精擦皮肤会感到凉,这 是 因 为 酒 精 蒸 发 时 要 从 皮 肤 上,使它的温度,有致冷的作用。6.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温 度 的 常 用 单 位 是。7.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提高,增大_ 和加快_ _;液体在蒸发时要_ _ _ _ _ _ _ _ 热量。8.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化得快,说明;两铅块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液体的体积不易压缩,说明分子间有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得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这种晶体在90时处于 态,加 热 6 分钟时该晶体处于 状态。10.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11.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面上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第 21、22讲 热 量 内 能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内能;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 .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知道燃料的热值。3.理解比热的概念。二.知识整理:1.热量:含义:。单位:;(3)热值:含义;公式:Q放=o单位:,物理意义:;注: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节约燃料的两个途径:、。(4)比热:含义:;单位:国际单位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常用水的比热:,意义是注: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5)热量的计算公式:、吸=,Q放=2.内能:(1)含义;单 位 _ ;(3)内能的影响因素:、;(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和,其实质分别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来做功的机器热机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和四个冲程,飞轮转 圈。在压缩冲程中,能转化为能;在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 能。三.例题与巩固练习:L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会有的热量多B.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C.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2 .汽油的热值是4.6 X 1 0,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 克汽油所放出的热量为2.3 X I O焦。3 .铜的比热是3.9乂1。2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若把一铜块切掉一半,则它的比热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桶水比一杯水的比热大B.质量为2 千 克 1 0 时的水含有的热量等于质量为1 千克2 0 时的水所含的热量C.同种物质的质量变化时,其比热不变D.比热大的物体,每 升 高 吸 收 的 热 量 一 定 多5.使 1 克水温度升高需要吸收多少热量?1 焦耳的热量可以使1 克水的温度升高多少度?6.质量为5 0 0 克的铁锅中放有3千克的水,把它们从1 5 加热到9 0 需要多少热量?【C 铁=4.6 X 1 0 2 焦/(千 克 )7.无烟煤的热值是3.4 X 1 0,焦/千克,2 0克无烟煤充分燃烧时可放出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中的8 0%被 2 千克的水吸收,在 1 标准大气压下,可以使水的温度从3 0 升高到多少摄氏度?8.使 2 0 克冰的温度从-70 升高到-1 0 ,但冰未熔化成水,需要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5 0 降低到1 0 的水来供给的,需要多少克 5 0 的水?C 冰=2.1 X I O,焦/(千 克 )9 .在冬天,往往手冷得发痛。为了使手暖和一点,有的同学用嘴对着手呵气,有的同学则用两手来回搓动。说明这样做的道理。1 0 .将一段粗金属丝反复多次地弯折后,金 属 丝 弯 折 处 的 温 度 将。这是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此过程中 _ 能 转化为能。而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是。1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一定降低1 2.下列事例中,不是用做功的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是:()A.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热B.用钢锯条锯木头,过一会儿钢锯条发热C.寒冷的冬天,双手相互反复摩擦后,手掌发热D.冬天,在房间内用取暖器取暖,室内空气变暖1 3.一个四冲程热机的飞轮转速为1 8 00r/m i n,它 1 s 完成了()A.3 0个冲程,做了 3 0次功B.6 0个冲程,做了 6 0次功C.1 2 0个冲程,做了 3 0次功D.6 0个冲程,做了 1 5 次功四.课堂检测1 .下列说正确的是:()A.开水比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C.烧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的水吸收的热量多D.以上说法都不对2 .关于燃料的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料的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B.当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时,其热减小C.当燃料未燃烧时,其热值为零D.不同的燃料,其热值一般不同3 .关于物质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比热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物质的比热跟它的质量成反比C.物质的比热跟它改变的温度的成反比D.物质的比热跟上述三个因素无关4 .质量、初温度都相同的水和铁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时:()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 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 I).温度从水传给铁块5 .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的热量之比是2: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5:3,则甲、乙两物质的比热之比是()A.1 0:1 B.1:1 0 C.2:5 D.5:26 .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一定质量的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C.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它具有的热量就越多D.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7 .一杯水的温度由1 0上升到3 0,那么这杯水的:()A.比热增加 B.内能增加 C.质量增加 D.分子无规则运动减慢8 .水 的 比 热 是 物理意义是一o -杯 水 倒 掉 一 半 它 的 比 热。9 .从内能、热量和温度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物理量填在下边的空线匕热水放热的“热”是指_ _ _ _ _ _ _ _。热水太热的“热”是指_ _ _ _ _ _ _ _。摩擦生热的“热”是指。1 0.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是用 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而后者又是用 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且在此过程中 能转化为能。1 1.将 5 008 的水加热到9 0,它吸收的热量是&4 1 0),求:水原来的温度。12.一台燃气热水器,每 m i n 消耗煤气0.02 Kg,能将5 d m:的水从1 5 加热到 4 5。已知煤气的热值为3.7 8 X 1 0,J/Kg,求该热水器的效率。第 2 3、2 4 讲电 现 象 电 路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2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常用电路和元件的符号。3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其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4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连接,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二.知识整理:摩擦起电及两种电荷:1 .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2 .叫做摩擦起电。3 .自然界中只存在_ _ _ _ _ _ _ _ 电荷。物理学中规定:叫做正电荷;叫做负电荷。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o5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 它的原理是一。电路:1 .电路是由_ _ _ _ _、及 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它们的作用分别是:;(3);(4)2 .一些常见电学元件符号的画法:电源 电阻 电铃电动机 电流表 电压表 电键变阻器 电灯 相交导线 不相交导线_2 .(1)叫做通路;叫做开路;叫做短路,其危害是。3 .叫做串联;叫做并联。导体和绝缘体1 .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 o2 .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三.例题及巩固练习:LA、B、C、D四个带电小球,其中A与 B相吸引,B与 C相排斥,A与 D相排斥。已知D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则:A带 电荷,B带 电荷,C带_ _ _ _ _ _ 电荷,D带_ _ _ _ _ _ 电荷。2.轻质小球A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若它们相互吸弓I,则 小 球 A 的带电情况是;若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 o3.有 三 个 轻 质 小 球,两 两 靠 近 时 都 能 相 互 吸 引,则 这 三 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4.有一不带电的验电器,当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它接触后,验电器带电,若再用另一带电体与之接触后,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这带电体带电,验电器后来带 电。5.使用电池时,绝不允许用导线直接把 连接起来,若这样做电池会因为而损坏,这种情况叫做。6.在有三盏电灯连接的电路中,其中任意一灯的灯丝断了,其余两灯都不发光,则三盏灯是 联。7.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开关的作用是,支路中的开关的作用是8.如图:要使灯L、L 组成串联电路,则应闭合开关;要使灯L、L 组成并联电 路,则应闭合开关。开 关 不 能 同 时 闭 合,原 因 是第 8 题图 第 9 题图9.如图所示:当&和 心闭合,Si和 S,断开时,电流流过的用电器是_ _ _;当&闭合,S1、S3和 S4断开时,电 流 流 过 的 用 电 器 是,它们是 连接;当&和 S”闭合,区和 S3断开时,电 流 流 过 的 用 电 器 是,它们是 连接。10.当开关S闭 合 时,A.L、U,L3三灯都不亮B.L 不 亮,La-.L3凫C.三灯都不亮D.L、L?不亮,L3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般电路中,开关应最靠近电源的正极B.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C.几盏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熄灭,它们必定串联D.用一只开关控制两盏灯,这两盏灯不可能并联12.在 铁 钉、棉 线、食 盐 水、橡 胶、干 燥 的 空 气 等 材 料 中,属 于 导 体 的 是,属于绝缘体的是14.将下图中的元件连接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S 为总开关,且连线不交叉。L1_。L1_L2L 2_ _-1|-_-1|-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15.有两个电铃、两个开关和一个电池组,试按下列要求画出电路图。要求:两个电铃并联,当开关$和&都闭合时,两个电铃都发声;当开关,闭合,S?断开时,只有一个电铃发声;如果开关&断开,无论S2是断开还是闭合,两个电铃铛都不发声。16.某同学用两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自制了简单的灯,可是当他断开开时,灯泡却能正常发光,闭合开关时,灯泡却又熄灭了。故障在哪里?请你画出电路图后并加以说明。四、课堂检测:1.在铝块、橡皮、铅笔芯、胶木、油、人体及酸、碱、盐的水溶液中,通常属于导体的是,其 余 的 我 们 称 之 为。2.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带正电,则 B球的带电情况是;C球的带电情况是 o3.灯 L、L?串联在电路中且正常发光,若 L 灯丝突然断时,则 L2将 一 ,因为这时电路。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泡L、L?组成串联电路,应 闭 合 开 关,断开开关;要使灯泡L、L 组成并联电路,应 闭 合 开 关,断开开关。第2题图第4题图5.根据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6.设计一张病房内呼叫电路图,要求病房内四张床位上各按一只电键,按任何一只电键都能使值班室内指示灯亮且电铃发出响声。第25讲 电 流、电压、电阻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流(电流强度)的概念、电流强度的计算公式I=Q/t及电流强度的单位。2.知道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家庭电路的电压值。3.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4.会用电流表测电流;会用电压表测电压;5.知道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知道电阻箱的示数。二.知识整理:概 念1.电流:(1)电流的形成: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在物理学中把 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极出来,经导线、用电器等回到电源的 极。电流的方向与金属导 体 中 自 由 电 子 定 向 移 动 的 方 向。(3)电流的效应:电流的三大效应是、和 o电镀属于电流的 效应,电 镀 时 被 镀 金 属 应 与 电 源 的。(4)电流的强弱用电源(强度)来表示。,叫做电流强度:定义式是;.在 国 际 单 位 制 中 电 流 的 单 位 是;2 .电压:(1)电路中 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它是由_ _ _ _ _ _提供的。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和 o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0一些常见的电压值:一 节 干 电 池 一节蓄电池人体的安全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3 .电阻:(1)叫做电阻;(2)电阻的单位是.(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 的 大 小 只 跟 导 体 本 身 的、和 有关,而与其它因素无关。主要仪器:仪器名称作用电路符号铭牌意义连接方法注意点电流表 与 被 测 电 路 联;电 流 从 接线柱进,从 接线柱出。选择合适的量程:不能测量超过其量程的电流;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 电 流 表 接 在_ _ _ _ _ _ 上。电压表 与 被 测 电 路 联;电流从接线柱进,从 接线柱出。选择合适的量程;不能测量超过其量程的电压;可以直接与电源并联,测量电源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发生改变正 确 的 连 接 方 法 是三.例题及巩固练习:_O1、关于电流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电荷移动的快慢 B.电流表示电流的大小C.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则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D.通电时间越长,则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小 L i2、如 图 1 7 1 所示,电源电压为6 V,当开关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炮发光,且电压表的示数为6 V,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L|/A.灯 L 1 处短路 B.灯 L 2 处短路 I.Q IC.灯 L 1 处断路 D.灯 L 2 处断路 Q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J)3、甲、乙、丙为三根铳铜合金线,甲.乙粗细相同,但甲较长;乙丙、长度相同,但丙较粗,则 三根合金丝的电阻值相比较()Ao,/vwwwwvB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图1 7_24、如 图 1 7 2,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或 o5、一个电子计算器工作时的电流是1 2 0 u A,I m i n内通过它的电荷量是 C,相当于 个电子所带的电量。6、用电流表测电流时,若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反方向 L i偏转,原因是_。7、图 1 7-3 中各元件连接均正确,甲.乙为两个电表则甲为 i 11,表,乙为 表。-f 隼1 7 48、在 图 1 7 4 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大,则()A、L 1 可能变亮B、L 1 亮 度 可 能 不 变 C、L 2可能断路9、关于导体的电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导体没有电阻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种性质.1 0、如 图 1 7 5所示,闭合开关,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若 把 a 改接到 c,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亮度将。(填“变亮、“不变”或“变暗”)1 1、如果一段电热丝两端加1 2 V 电压时的电阻是1 0 欧,则 加 6V的电压时电阻是欧,不加电压时的电阻是 欧.1

    注意事项

    本文(中考物理总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版.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