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5).docx
-
资源ID:89683132
资源大小:20.0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5).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5)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5)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刘基华 “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是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考点。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到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题型设计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下面两文分别以2023年全国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为例作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大家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 1.词语 从锤炼语言的角度,通过详细的语言分析,培育同学对语言的感受力,引导同学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23年全国卷第14题) 本题意在引导同学通过“想”与“听”的区分对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观思索的意味,可以凸现对自然的品尝探究。 【例2】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2023年广东卷第16题) 这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如文中“它最终抛给人间的光线最依恋也最夺目”一句的“抛”,有“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全部的光线送给人间。 2.句子 从分析句子本身结构(如句式、语序)以及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作用来设计题目,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3】依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耀,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2023年全国卷第15题) 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题目。“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妙;“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整个句子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段落 主要从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卒章显旨、总管全篇等角度设计题目。 【例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2023年上海卷第12题) 首尾呼应,结尾一段是对首段的延长和升华。其作用是:情感上看集中抒发了对冰心的崇敬之情;结构上看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 4.文章标题 通过对文章题目表达作用的分析,深化理解文章的主题(或主旨)。 【例5】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5分(2023年湖南卷第19题) 这是从分析文章题目作用的角度设题的。参考答案:与游历鲁迅家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5.情节结构 情节的支配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讨论故事的情节结构,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6】对绵绵黄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2023年全国卷第17题) 本题考查情节的表达作用。答案有三点:(1)对绵绵黄土的回忆,寄予了对家乡和家乡古老习俗的怀念。(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予了对家乡的喜爱。(3)叙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刘基华 “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是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考点。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到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题型设计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下面两文分别以2023年全国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为例作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大家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 1.词语 从锤炼语言的角度,通过详细的语言分析,培育同学对语言的感受力,引导同学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23年全国卷第14题) 本题意在引导同学通过“想”与“听”的区分对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观思索的意味,可以凸现对自然的品尝探究。 【例2】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2023年广东卷第16题) 这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如文中“它最终抛给人间的光线最依恋也最夺目”一句的“抛”,有“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全部的光线送给人间。 2.句子 从分析句子本身结构(如句式、语序)以及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作用来设计题目,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3】依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耀,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2023年全国卷第15题) 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题目。“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妙;“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整个句子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段落 主要从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卒章显旨、总管全篇等角度设计题目。 【例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2023年上海卷第12题) 首尾呼应,结尾一段是对首段的延长和升华。其作用是:情感上看集中抒发了对冰心的崇敬之情;结构上看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 4.文章标题 通过对文章题目表达作用的分析,深化理解文章的主题(或主旨)。 【例5】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5分(2023年湖南卷第19题) 这是从分析文章题目作用的角度设题的。参考答案:与游历鲁迅家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5.情节结构 情节的支配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讨论故事的情节结构,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6】对绵绵黄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2023年全国卷第17题) 本题考查情节的表达作用。答案有三点:(1)对绵绵黄土的回忆,寄予了对家乡和家乡古老习俗的怀念。(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予了对家乡的喜爱。(3)叙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 文章来自:爱师网 刘基华 “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是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考点。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到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题型设计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下面两文分别以2023年全国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为例作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大家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 1.词语 从锤炼语言的角度,通过详细的语言分析,培育同学对语言的感受力,引导同学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23年全国卷第14题) 本题意在引导同学通过“想”与“听”的区分对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观思索的意味,可以凸现对自然的品尝探究。 【例2】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4分)(2023年广东卷第16题) 这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如文中“它最终抛给人间的光线最依恋也最夺目”一句的“抛”,有“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全部的光线送给人间。 2.句子 从分析句子本身结构(如句式、语序)以及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作用来设计题目,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3】依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耀,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2023年全国卷第15题) 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题目。“稻埕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妙;“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整个句子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段落 主要从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卒章显旨、总管全篇等角度设计题目。 【例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2023年上海卷第12题) 首尾呼应,结尾一段是对首段的延长和升华。其作用是:情感上看集中抒发了对冰心的崇敬之情;结构上看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 4.文章标题 通过对文章题目表达作用的分析,深化理解文章的主题(或主旨)。 【例5】浙江绍兴,古称山阴。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通观全文,请回答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5分(2023年湖南卷第19题) 这是从分析文章题目作用的角度设题的。参考答案:与游历鲁迅家乡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5.情节结构 情节的支配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因此讨论故事的情节结构,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6】对绵绵黄土的回忆和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7分)(2023年全国卷第17题) 本题考查情节的表达作用。答案有三点:(1)对绵绵黄土的回忆,寄予了对家乡和家乡古老习俗的怀念。(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予了对家乡的喜爱。(3)叙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文章来自:爱师网 6.作品形象 主要从人物形象和物象(意象)的表达作用角度设计题目。 【例7】本文最终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2023年湖北卷第18题) 本题从分析狗的形象设题。这一形象的表达作用是:表现狗的忠诚,深化文章的内涵,结尾写狗与同伴的谈论,与开头呼应。 7.表达技巧 一般从常用的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谈论、说明)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用典、对比、讽刺幽默等)角度设计题目。 【例8】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2023年福建卷第13题) 题目中的句子使用了暗喻(或比方)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苦痛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8.行文技巧 主要是从结构文章的技巧角度命题,如欲扬先抑、卒章显旨、夹叙夹议、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起承转合、连接、伏笔、照应、铺垫、线索、详略、繁简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例9】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为什么要写“瓦松”?(4分)(2023年四川卷第17题第1小题) 本题是从考查虚实结合及其作用的角度设题的。文章从实写(“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虚写(梦中“瓦松”)两方面写。缘由:与瓦松“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 二、从题目设计的作用来看,经常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 1.表达主题 题目的内容涉及到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对题目的回答可以关心同学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换句话说题目是从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的角度设计的。 【例10】结尾呼吁“对树布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2023年江西卷第19题) 回答本题必需从理清文章思路入手。文章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善和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的忧虑、责备,最终写到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表达情感 的情感往往是借助肯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会感动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11】文中,引述鲁迅先生所说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并将永是生动,永是绽开,以至于无穷”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23年湖南卷第18题) 参考答案:是为了说明鲁迅所憧憬的好的生活在今日已经成为现实,赞美祖国的今日;表达了对祖国美妙将来的坚决信念。 3.刻画人物 这些题目经常从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鲜亮的外貌特征、典型的细节描写、复杂的心理活动、激烈的冲突冲突、典型的环境描写等角度设计。 【例12】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其次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2023年北京卷第20题) 参考答案: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其次段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讨论、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文章来自:爱师网 4.结构文章 这类题目是关心同学理解布局谋篇的技巧的。从内容看,就是上述的“行文技巧”;从作用上看,则是从结构文章角度设计的。 【例13】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2023年山东卷第16题第2小题) 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紧凑。 三、从题目设计的形式来看,主要有10种题型: 从同学思索和回答问题的角度看,有正面设题和逆向设题两种: 1.正面设题 这种题目往往直接问某个词、某个句子或某种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或者问“有什么好处”。 【例14】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夫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纳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6分)(2023年重庆卷第18题) 2.逆向设题 题目不直接问有什么作用,而是先确定某种手法具有某种作用,然后要求同学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如上述【例5】湖南卷第19题,命题者没有直接问“文章题目有什么好处”,而是先确定“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接着发问“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从题干的表述方式看,有显形题型和隐性题型两种: 3.显性题型 题目往往特别明显告知同学是要求对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例15】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其次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2023年辽宁卷第20题) 4.隐性题型 这种题目将分析表达作用的要求隐蔽在问题之中。 【例16】“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联系上下文,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2分)(2023年广东卷第17题第2小题) 从题目的训练要求看,有短评式题型、比较式题型两种: 5.短评式题型 一般可以分为阐释性短评和评述性短评两种。 【例17】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奇,请简要分析。(6分)(2023年福建卷第15题) 6.比较式题型 通过从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方面的比较,理解其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从而深化理解文章内容。 【例18】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宠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5分)(2023年江苏卷第14题) 从题目的层次来看,有单一式题目和复合式题目两种: 文章来自:爱师网 7.单一式题目 这种题型往往只设一个问题。 如上述【例15】就只提了一个问题:将第三人称改为其次人称有什么作用? 8.复合式题目 往往连续提二到三个问题。 如上述【例8】共两个问题,第一问是从修辞的角度提出的,其次问是从句子作用的角度提出的。 从力量训练的层级看,有综合鉴赏式题型、拓展延长式题型两种: 9.综合鉴赏式题型 这是对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的综合性训练,难度较大,需要有较高的阅读鉴赏水平。它是对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词语句段、篇章技巧等进行综合性的个性化的制造性的解读和品评。 【例19】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奇妙运用 (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16分(2023年湖南卷第20题) 10.拓展延长式题型 这是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和延长,也是由试卷中的文章向文章以外的内容延长。 【例20】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学问,谈谈你对苏东坡的熟悉与评价。100字左右。(6分)(2023年山东卷第19题) 四、答题技巧 1.理思路 要求从理清文章思路入手,解答关于行文结构方面的表达作用。 【例21】除了以“沙漠绵绵黄土沙漠”为思路支配的文章结构,本文还另有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三个关键词语。(5分)(2023年全国卷第16题) 文章的思路有明暗两个:明线就是题干中的“沙漠绵绵黄土沙漠”,暗线则是“母体绵绵黄土家乡”。 2.抓关键 答题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段来回答问题。 【例22】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4分)(2023年全国卷第17题第1小题) 回答此题就应先找出对篝火描写的内容:“火堆初燃之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其中关键词句“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熔化的珊瑚”、“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飘舞”等。答题时就应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文章来自:爱师网 3.找信息 要擅长从文章中找到回答问题的信息点。 【例2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6分)(2023年江西卷第17题)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辞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态高雅美丽,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觉那是一种人类无法仿照的名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绚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预备跳伞,商议,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善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逝,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答题时就应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每一棵树”“肃立”运用的是拟人手法,“像一群缤纷的伞兵”是比方,辉煌时刻的“完善”形象和“消逝”之后的“荒野者”进行对比等修辞手法,文章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辞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态,辉煌绚烂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4.善迁移 依据题目要求将已学过的学问迁移过来作答。 【例24】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眼中是“好像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好像”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6分)(2023年浙江卷第20题) 回答这一题,要求调动已有的学问储备中相关的人文科学学问。他们都具有宏大的灵魂,对人类的进展和.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答案:“好像”一词的含义:他们行为上远离人群,思想上超越大众;他们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苦痛走出人群,又将丰富的精神礼物(或“思想的星光”)带回给人类,因而实际上并未远离人群。 作用:表明白宏大的灵魂和精神制造是如何产生的,增加了文章的劝说力;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5.巧表达 “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的十种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简答类,二是论文类。 简答类题目答题的基本格式:运用了(描写、抒情、烘托、比方等)手法,起到了(设置悬念、生动形象、首尾呼应、加强语气等)作用,(丰富、强化、增加等)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情节等)。另外,答题时要留意表达的层次性,一般可以分点回答,便于阅卷老师按“点”给分。 论文类题目答题基本格式:总分总式,分述部分可以有二三个分论点。论述时要紧扣原文。 下面就是上述【例19】赏析文章的提纲: 总:文章联想丰富,通过寄寓旅程的所思所想,讴歌了“和平、漂亮而且光明”的新时代。 分:对比联想,由竞赛的情景联想到过去鲁迅生活的情景,构成对比。相关联想,由绍兴鲁迅故居联想到鲁迅作品中的相关描写。相像联想,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鲁迅的幻想。 总:这些内容相互引发,或对比,或衬托,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深化了本文主题。 (系湖北荆州市北门中学高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