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pdf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感受古代诗词之美。2.背诵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3.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4.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过程和方法:1.通过诵读感受词之美,并达到背诵的目的。2.通过赏读比较、小组讨论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文学,热爱中国古典文化。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背诵这首词。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千万和春住”的含义,激发对诗词的热爱之情。3 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3.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一、导入 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唐诗宋词也成为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两朵奇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活动 2【讲授】二、齐读课题,解题。1、复习词的相关知识。2、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3、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活动 3【讲授】三、小组自学,理解词意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交流对字词的理解。交流对词意的理解。活动 4【讲授】四、行走词间,品味情感1、学习上片 词中有画,老师诵读,学生感受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比喻)(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谈理解)仔细想一想这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有何精妙之处?(4)再读“山是眼波横,水是眉峰聚。”这山水化身为一位美人,她的神态是什么样的?(5)“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想象一下,“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播放浙东风光)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美丽的女子,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板书:景)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2、下片:祝福友人(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反复朗读悟离愁。(学生谈体会)男女赛读、同桌合读、师生齐读等。(3)话离别,写毕业赠言。(4)词人在离愁别绪中迷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5)这里“千万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为什么要和春住啊?生汇报交流。师小结下阕:下阕词人“送春归”,“送君归”,虽依依不舍,却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与快乐幸福相伴。活动 5【练习】五、当堂背诵活动 6【活动】六、拓展1.同类赏读婉约派词2.异类赏读豪放派词3.小组讨论这两类词各有什么特点。小结:婉约派:内容上:写儿女之情,离愁别怨。风格上:缠绵悱恻,凄惋哀伤。豪放派:内容上:写壮志豪情。风格上:豪迈奔放(1)自由诵读。(2)个人展示。活动 7【作业】七、作业1、背诵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婉约派或豪放派词自学。3、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