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诗有哪首-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注释及赏析.docx
-
资源ID:89695362
资源大小:13.9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辛弃疾的诗有哪首-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注释及赏析.docx
辛弃疾的诗有哪首|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注释及赏析 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原文解释及赏析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慢慢如钩? 【解释】“可怜”,可爱。“汗漫”,空阔无边;“浩浩”,广阔的样子;“姮娥”,嫦娥。“故”,原来;堪,能够;“云何”,为什么? 【赏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词不行胜数,但真正脍炙人口能千古流传的,却并不许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成为千古绝唱。 题前小序说,前人诗词有赋月者而无送月者,本词别开生面,从“送月”这一新的角度,探讨了词人朦胧猜想到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宇宙观,是一首想象奇特、构思新奇的送月词。 送月,怎么送法呢?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奇,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间,像宏大诗人屈原那样,插上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美丽神话传奇和生动比方交织成一幅形象完善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毕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宽阔的宇宙,空无全部,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妙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莫非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奇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行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忧,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假如这一切都安稳无恙,那么,月亮又为何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颜色的神话世界,想象新颖,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化观看和大胆的猜想。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创造制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想,却是前人所不及的。地球绕太阳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觉,曾引起天文学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看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模糊猜想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天问体词作,通篇设问,一问究竟,表现出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行羁勒的磅礴气概。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剧烈地透露出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