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技术规程(T-GDFL 007—2023).pdf

    • 资源ID:89698931       资源大小:504.0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技术规程(T-GDFL 007—2023).pdf

    ICS 65.020.01CCS B 04GDFL团体标准T/GDFL 007-202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ablishing a safely utilized regiondistribution and soil quality database on contaminated farmland2023-04-18 发布2023-06-01 实施广东省肥料协会发 布T/GDFL 007-2023I目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技术实施流程.2附录 A 土壤和农产品采样记录.9附录 B 数据库创建要素和结构.10T/GDFL 007-2023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省肥料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林峰、李义纯、李奇、林晓扬、陈勇、李崇华、王白冰、戴湲、曹巧滢、文伟发、张小越、罗小旋。T/GDFL 007-2023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程提供了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的技术实施流程和方法。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的实施。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 5009.1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GB/T 20258.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GB/T 22105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GB/T 30319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GB/T 3345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NY/T 87 土壤全钾测定法NY/T 88 土壤全磷测定法NY/T 395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 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889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3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NY/T 1121.5 土壤检测 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NY/T 1121.7 土壤检测 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NY/T 1121.12 土壤检测 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T/GDFL 007-2023-2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安全利用区食用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的耕地区域。本标准具体包括: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中的休耕区、安全利用类耕地区域中种植水稻和蔬菜以外的可食部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或非食用作物的替代种植区、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中种植水稻和蔬菜以外的可食部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或非食用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区、以及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中食用农产品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水稻与蔬菜种植区。3.2非安全利用区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中食用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区域。本标准具体包括:水稻与蔬菜农产品超标生产区。3.3土壤质量指土壤肥力、环境及健康三方面的综合质量。在本标准中,土壤肥力质量的衡量指标为pH、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土壤环境质量的衡量指标为土壤总镉、总汞、总砷、总铅、总铬的含量,土壤健康质量的衡量指标为农产品中镉、总汞、总砷(无机砷)、铅、铬的含量。3.4土壤质量调查采用技术手段和方法,确定区域内土壤肥力状况、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3.5数据库创建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安全利用区排查成果、安全利用区和非安全利用区土壤质量调查数据成果创建成为地理空间数据集合的过程。4技术实施流程技术实施流程见图1。本规程按照“先排查、再调查、最后创建数据库”的工作思路,提供了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的技术实施流程和方法。一方面,在开展种植现状排查和水稻、蔬菜重金属含量调查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土壤肥力调查。另一方面,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将安全利用区排查成果、安全利用区和非安全利用区土壤质量调查数据成果创建成为标准化、精细化、可视化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肥力与污染状况数据库。T/GDFL 007-20233图 1 技术实施流程图4.1材料搜集与图件叠加主要包括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分布图、最新国土调查数据、土地确权、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行政村的最新行政区划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空间叠加得到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调查的工作底图。4.2安全利用区排查与土壤质量调查T/GDFL 007-2023-44.2.1调查前准备4.2.1.1物质准备a)工具类:不锈钢剪刀、镰刀、不锈钢土钻、铁锹、铁镐、土铲、木片、竹片等。b)器材类:便携式无人机、GPS定位导航仪、平板电脑、标尺、卷尺、数码相机、尼龙网袋、聚乙烯塑料自封袋以及其他特殊仪器和化学试剂。c)文具类:样品标签、记录表格、文具夹、记号笔等小型用品。d)安全防护用品:工作服、雨衣、防滑登山鞋、安全帽、常用药品等。e)运输工具:车辆、样品箱、保温设备等。4.2.1.2组织准备组织具有一定野外调查经验、熟悉农作物和土壤采样技术规程的专业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学习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和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NY/T 398)等技术规范。4.2.1.3技术准备a)耕地图斑分布图、一览表(内容包括图斑标识码、境界、管辖区域、地理位置、地块面积、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等)。b)现场记录表格,包括村干部和农户访谈记录表、安全利用区域排查登记表(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等。c)其他图件:交通图、地质图、土壤图、大比例的地形图(标有居民点、村庄等)。4.2.2外业查勘和内业确认针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开展外业查勘和内业确认工作。4.2.2.1区域划分通过实地查勘和农户走访,将每个图斑初步划分为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中的休耕区、安全利用类耕地区域中种植水稻和蔬菜以外的可食部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或非食用作物的替代种植区、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中种植水稻和蔬菜以外的可食部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或非食用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区、以及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区域中的水稻与蔬菜种植区。4.2.2.2照片记录在每个图斑不同区域的中心位置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利用专业相机(软件)进行照片拍摄,照片中包含拍摄日期、现场人员、经纬度、主要农作物、以及现场重要标识物等信息。4.2.2.3边界核实根据行政区划图中的行政边界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沟渠和道路等分布特征,结合现场照片记录,进一步核实图斑中每个区域的边界。4.2.2.4面积计算结合边界核实结果,利用 ArcGIS 等专业软件计算得到每个图斑中不同区域的面积。4.2.3农产品和土壤监测分析T/GDFL 007-20235在实施外业查勘工作时,同步开展农产品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4.2.3.1布点原则、方法与数量针对水稻和蔬菜种植区,采集农产品样品;针对安全利用区和非安全利用区,采集土壤样品,其中,在水稻和蔬菜种植区,农产品和土壤样品一一对应。农产品监测点位的布点原则、方法与数量见 NY/T398。土壤监测点位的布点原则、方法与数量见 NY/T 395。一般情况下,每个农产品和土壤监测点位的代表面积为 1 hm210 hm2。4.2.3.2农产品采集方法a)采集混合样:在已定采样点地块内根据不同情况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进行多点取样,然后等量混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每一混合样由10个20个以上的植株组成。稻谷和蔬菜样品的具体采集方法见NY/T 398。稻谷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装入尼龙网袋中;蔬菜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装入聚乙烯塑料自封袋中,扎紧袋扣,以防水分蒸发。每一混合样的采样量一般为:稻谷0.5 kg(干重样)、蔬菜1 kg(鲜重样)。b)采样时间:稻谷样在水稻成熟期时采集,蔬菜样在蔬菜收获时采集。应在无风晴天时进行,雨后不宜采样。采样应避开病虫害和其他特殊的植株。c)采样记录:按附录A做好样品采集记录。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采样袋内,另一份扎在袋口。d)信息核对:采样结束后应在现场逐项逐个检查,如采样记录表、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等有缺项、漏项和错误处,应及时补齐和修正后方可撤离现场。样品装运前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e)样品运输:样品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或沾污,并派专人押运,按时送至实验室。收样人与送样人双方在样品采集登记表上签字,样品记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4.2.3.3农产品样品前处理与检测a)制样场地:应设风干室、加工室。房间向阳(严防阳光直射样品),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易挥发化学物质。b)样品缩分:对于稻谷样品,风干后先用小型脱粒机进行脱粒,混合均匀后,铺成一圆形,过中心线画十字线,把圆分成四等分,取对角线两等分,如此继续缩分至所需数量为止,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对于蔬菜样品,先用清水洗净晾至无水,然后将可食部分用不锈钢剪刀粗切混合均匀,随机取所需量的样品。c)样品保存:在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和无污染的样品库中保存缩分后的稻谷样品。在冰箱或者低温冰柜(-20)中保存经缩分后的蔬菜样品。样品保存半年至1年,或分析任务全部结束,检查无误后,如无需保留可弃去。d)样品前处理:对于稻谷样品,用尼龙网袋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后,依次用小型脱粒机、小型脱壳机和和玛瑙研钵进行脱粒、去壳和磨碎,最后混合均匀成待测试样。对于蔬菜样品,用不锈钢剪刀切碎,然后混合均匀成待测试样。e)样品检测与分析:测定稻米和蔬菜样品中镉(GB 5009.15)、总汞(GB 5009.17)、总砷(糙米测无机砷)(GB 5009.11)、铅(GB 5009.12)、铬(GB 5009.123)的含量。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见NY/T 398。4.2.3.4土壤采集方法T/GDFL 007-2023-6a)采集混合样:在已定采样点地块内根据不同情况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进行多点取土壤表层样(020cm),然后等量混匀组成一个混合样品。每一混合样由3个以上的土样组成。具体方法见NY/T 395。各分点混匀后取1 kg放入聚乙烯塑料自封袋中(外套布袋),多余部分用四分法弃去。b)采样时间:在水稻和蔬菜收割后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样时间应在无风晴天时进行,雨后不宜采样。c)采样记录:按附录A做好样品采集记录。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采样袋内,另一份扎在袋口。d)信息核对:采样结束后应在现场逐项逐个检查,如采样记录表、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等有缺项、漏项和错误处,应及时补齐和修正后方可撤离现场。样品装运前必须逐件与样品登记表、样品标签和采样记录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e)样品运输:样品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或沾污,并派专人押运,按时送至实验室。收样人与送样人双方在样品采集登记表上签字,样品记录由双方各存一份备查。4.2.3.5土壤样品前处理与检测a)制样场地:应设风干室、磨样室。房间向阳(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易挥发化学物质。b)样品粗磨:用白色搪瓷盆或者木盆自然风干土样,然后用玛瑙研磨机、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薄膜等研磨土样,全部过20目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于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充分混合直至均匀,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交样品库中存放,另一份作样品的细磨用。c)样品细磨:用于细磨的样品用四分法进行第二次缩分成两份,一份备用,一份研磨至全部过60目或100目尼龙筛。尼龙筛的具体型号根据测定指标决定。d)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分装土样。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瓶内或袋内放一份,外贴一份。标签的信息主要包括样品编号、样品名称、土壤类型、采样地点、采样日期、采样人等。e)样品保存:按照不同编号、不同粒径分类将土样存放于样品库中,保存半年至1年。分析任务全部结束,检查无误后,如无需保留可弃去。土壤样品库要经常保持干燥、通风,无阳光直射、无污染;要定期检查样品,防止霉变、鼠害及土壤标签脱落等。f)样品检测与分析:测定土壤肥力和污染状况指标,包括pH(NY/T 1121.2)、机械组成(NY/T1121.3)、阳离子交换量(NY/T 1121.5)、有机质(NY/T 1121.6)、全氮(NY/T 53)、全磷(NY/T 88)、全钾(NY/T 87)、有效磷(NY/T 1121.7)、速效钾(NY/T 889)、总镉(GB/T 17141)、总汞(GB/T22105)、总砷(GB/T 22105)、总铅(GB/T 17141)、总铬(NY/T 1121.12)的含量。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见NY/T 395。4.2.1数据汇总4.2.1.1安全利用区排查数据汇总a)在外业查勘过程中划定的水稻种植区、蔬菜种植区、休耕区、替代种植区和种植结构调整区的地理空间数据,以kml、kmz、dwg等文件格式存储。b)所有水稻种植区、蔬菜种植区、休耕区、替代种植区和种植结构调整区的图斑属性数据,包括图斑标识码、境界、管辖区域、地理位置、地块面积、土壤环境质量类别、种植现状等,以xls、xlsx、dat等文件格式存储。T/GDFL 007-202374.2.1.2安全利用区和非安全利用区农产品和土壤调查数据汇总a)所有农产品和土壤监测点位的坐标信息,以kml、kmz、dwg等文件格式存储。b)所有农产品和土壤监测点位的样品检测数据,以xls、xlsx、dat等文件格式存储。4.3数据库创建4.3.1数据库建库流程建库流程分为数据库模板库建立与设置、空间数据处理、数据导入和数据质量检查。4.3.1.1数据库模板库建立与设置根据数据库设计内容,通过新建空间矢量数据、非空间数据集,添加图层、设置属性的方式建立模板库。4.3.1.2空间数据处理a)格式转换将安全利用区排查数据、安全利用区和非安全利用区土壤和农产品监测点位的坐标信息转换成Shapefile 矢量图形、mdb 数据库文件格式进行存储。b)坐标投影空间数据统一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GB/T 33453)。c)拓扑检查根据空间数据类型建立拓扑规则进行拓扑关系检查。拓扑规则包括但不限于耕地图斑矢量数据的面重叠、面缝隙检查,以及采样点位是否位于耕地图斑范围内的检查等。4.3.1.3数据导入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导入数据库。导入时应注意数据库中不同字段长度对数据精度的影响。4.3.1.4数据质量检查对入库数据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及一致性检查(GB/T 30319),确保空间数据图层和非空间数据表格的数量与入库前一致,空间数据各个矢量数据图层的对象数量与入库前一致,非空间数据各个数据表中的记录数量与入库前相应的权属数据表中的记录数一致。4.3.2数据库设计内容4.3.2.1数据库内容a)空间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耕地信息要素、栅格数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是指耕地图斑所属的境界与管辖区域;耕地信息要素包括耕地图斑和监测点位分布情况等;栅格数据包括用于安全利用区排查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栅格地图等。b)非空间信息数据包括“农产品监测结果”和“土壤监测结果”数据集。4.3.2.2空间要素分层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GB/T 20258.1),并应符合附录B表B.1的要求。T/GDFL 007-2023-84.3.2.3非空间要素分层非空间数据采用二维关系表的方式进行组织管理(GB/T 20258.1),并应符合附录 B 表 B.2 的要求。4.3.3数据库结构定义4.3.3.1空间要素属性结构a)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要素采用分区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并应符合附录 B 表 B.3 的要求。b)乡镇级行政区乡镇级行政区要素采用分区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并应符合附录 B 表 B.4 的要求。c)村级区域村级区域要素采用分区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并应符合附录 B 表 B.5 的要求。d)耕地图斑耕地图斑要素用于描述安全利用区范围内耕地图斑的基本情况,并应符合附录 B 表 B.6 的要求。e)农产品监测点农产品监测点要素用于描述农产品监测点的基本情况,其属性结构应符合附录 B 表 B.7 的要求。f)土壤监测点土壤监测点要素用于描述土壤监测点的基本情况,其属性结构应符合附录 B 表 B.8 的要求。4.3.3.2非空间要素属性结构a)农产品监测结果农产品监测结果要素用于描述农产品样品的检测结果,其属性结构应符合附录 B 表 B.9 的要求。b)土壤监测结果土壤监测结果要素用于描述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其属性结构应符合表附录 B 表 B.10 的要求。T/GDFL 007-20239附录附录 A A(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土壤和农产品样品采集记录土壤和农产品样品采集记录表表 A.1A.1 土壤和农产品样品采集记录表土壤和农产品样品采集记录表样品编号所属图斑类别编码土壤/农产品类型农产品品种采样地点市县(区)镇村经纬度照片记录东南西北现场工作照现场重要标识物采样人:送样人:收样人:采样日期:送样日期:收样日期:T/GDFL 007-2023-10附录附录 B B(规范性附录)(规范性附录)数据库创建要素和结构数据库创建要素和结构表表 B B.1 1 数据库空间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数据库空间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序号要素类型图层名称属性表名几何特征约束条件说明1境界与管辖区域县级行政区FXZQ面状空间实体必选见表 B.32乡镇级行政区TXZQ面状空间实体必选见表 B.43村级行政区VXZQ面状空间实体必选见表 B.54耕地信息耕地图斑GDTB面状空间实体必选见表 B.65农产品监测点NCPJCD点状空间实体必选见表 B.76土壤监测点TRJCD点状空间实体必选见表 B.8表表 B B.2 2 数据库非空间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数据库非空间要素层名称及各层要素序号属性名称表名约束条件说明1农产品监测结果NCPJCJG必选见表 B.92土壤监测结果TRJCJG必选见表 B.10表表 B B.3 3 县级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县级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FXZQF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整型150必选2县级行政区代码FXZQDM字符型6必选见本表注 13县级行政区名称FXZQMC字符型50必选注 1:按照 GB/T 2260 执行表表 B B.4 4 乡镇级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乡镇级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TXZQT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整型150必选2乡镇级行政区代码TXZQDM字符型9必选3乡镇级行政区名称TXZQMC字符型50必选表表 B B.5 5 村级区域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村级区域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VXZQVXZQ)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整型150必选2权属单位代码QSDWDM字符型12必选3权属单位名称QSDWMC字符型50必选T/GDFL 007-202311表表 B B.6 6 耕地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耕地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GDTBGDTB)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标识码BSM整型150必选2县级行政区代码FXZQDM字符型6必选3县级行政区名称FXZQMC字符型50必选4乡镇级行政区代码TXZQDM字符型9必选5乡镇级行政区名称TXZQMC字符型50必选6权属单位代码QSDWDM字符型12必选7权属单位名称QSDWMC字符型50必选8地类编码DLBM字符型2必选见本表注 19地类名称DLMC字符型10必选见本表注 210类别编码LBBM字符型15必选见本表注 311图斑现状TBXZ字符型10必选见本表注 412面积MJ_MU浮点型必选见本表注 513地理位置DLWZ字符型200必选见本表注 614中心点海拔ZXDHB浮点型可选15中心点坐标ZXDZB字符型100必选见本表注 716调查年份DCNF字符型10必选格式:YYYY 年17备注BZ字符型254可选注 1:按照 GB/T 21010 执行。注 2:按照 GB/T 21010 执行。注 3:指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为安全利用类(II)和严格管控类(III)。注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耕地图斑划分为不同区域:水稻种植区(A)、蔬菜种植区(B)、休耕区(C)、替代种植区(D)和种植结构调整区(E)。注 5:填写不同图斑区域的面积,单位为“亩”。注 6:用不同图斑区域的外包矩形边界描述(即经纬度范围),填写格式如下:经度(xmin-xmax),纬度(ymin-ymax)。十进制经纬度,小数点保留 6 位数,默认为东经与北纬。注 7:用经纬度表示不同图斑区域的中心点,十进制经纬度,小数点保留 6 位数,默认为东经与北纬。T/GDFL 007-2023-12表表 B B.7 7 农产品监测点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农产品监测点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NCPJCDNCPJCD)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图斑标识码TBBSM整型150必选见本表注 12乡镇级行政区代码TXZQDM字符型9必选3乡镇级行政区名称TXZQMC字符型50必选4权属单位代码QSDWDM字符型12必选5权属单位名称QSDWMC字符型50必选6所属图斑类别编码LBBM字符型15必选见本表注 27监测点编号JCDBH字符型50必选8农产品类型NCPLX字符型10必选见本表注 39监测点坐标JCDZB字符型100必选见本表注 410备注BZ字符型254可选注 1: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标识码。注 2: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类别编码。注 3:农产品类型:“水稻”(A)、“蔬菜”(B)。注 4:填写监测点坐标,十进制经纬度,小数点保留 6 位数。T/GDFL 007-202313表表 B B.8 8 土壤监测点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土壤监测点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TRJCDTRJCD)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图斑标识码TBBSM整型150必选见本表注 12乡镇级行政区代码TXZQDM字符型9必选3乡镇级行政区名称TXZQMC字符型50必选4权属单位代码QSDWDM字符型12必选5权属单位名称QSDWMC字符型50必选6所属图斑类别编码LBBM字符型15必选见本表注 27监测点编号JCDBH字符型50必选8土壤类型TRLX字符型10必选见本表注 39监测点坐标JCDZB字符型100必选见本表注 410备注BZ字符型254可选注 1: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标识码。注 2: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类别编码。注 3:土壤类型:“水稻土”(a)、“菜园土”(b)。注 4:填写监测点坐标,十进制经纬度,小数点保留 6 位数。T/GDFL 007-2023-14表表 B B.9 9 农产品监测结果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农产品监测结果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NCPJCJGNCPJCJG)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图斑标识码TBBSM整型150必选见本表注 12乡镇级行政区代码TXZQDM字符型9必选3乡镇级行政区名称TXZQMC字符型50必选4权属单位代码QSDWDM字符型12必选5权属单位名称QSDWMC字符型50必选6所属图斑类别编码LBBM字符型15必选见本表注 27监测点编号JCDBH字符型50必选8农产品类型NCPLX字符型10必选见本表注 39监测点坐标JCDZB字符型100必选见本表注 410样品采集人YPCJR字符型10必选11农产品品种NCPPZ字符型100必选见本表注 512镉含量Cd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3铅含量Pb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4铬含量Cr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5汞含量Hg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6砷含量As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7无机砷含量iAs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8采样日期CYRQ字符型100必选格式:YYYY 年MM 月 DD日注 1: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标识码。注 2: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类别编码。注 3:农产品类型:“水稻”(A)、“蔬菜”(B)。注 4:填写监测点坐标,十进制经纬度,小数点保留 6 位数。注 5: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农产品品种,品种不止一类时,用“/”隔开。T/GDFL 007-202315表表 B B.1.10 0 土壤监测结果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土壤监测结果属性结构描述表(表名:TRJCJGTRJCJG)序号字段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值域约束条件备注1图斑标识码TBBSM整型150必选见本表注 12乡镇级行政区代码TXZQDM字符型9必选3乡镇级行政区名称TXZQMC字符型50必选4权属单位代码QSDWDM字符型12必选5权属单位名称QSDWMC字符型50必选6所属图斑类别编码LBBM字符型15必选见本表注 27监测点编号JCDBH字符型50必选8土壤类型TRLX字符型10必选见本表注 39监测点坐标JCDZB字符型100必选见本表注 410样品采集人YPCJR字符型10必选11pHpH字符型50必选12机械组成JXZC字符型50必选13阳离子交换量CEC字符型50必选单位:cmol/kg14有机质OM字符型50必选单位:g/kg15全氮TN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6全磷TL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7全钾TK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8有效磷AL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19速效钾AK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20总镉Cd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21总汞Hg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22总砷As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23总铅Pb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24总铬Cr字符型50必选单位:mg/kg25采样日期CYRQ字符型100必选格式:YYYY 年MM 月 DD日注 1: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标识码。注 2:填写监测点所属耕地图斑的类别编码。注 3:土壤类型:“水稻土”(a)、“菜园土”(b)。注 4:填写监测点坐标,十进制经纬度,小数点保留 6 位数。

    注意事项

    本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域分布及土壤质量数据库创建技术规程(T-GDFL 007—2023).pdf)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