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_T 3039-2023 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网格化管理建设规范.docx
-
资源ID:89726938
资源大小:25.9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51_T 3039-2023 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网格化管理建设规范.docx
ICS 65.020.40CCS B 61DB 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30392023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网格化管理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gridding management of giant pandanational park conservation station2023 - 02 - 07 发布2023 - 04 - 08 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1/T 30392023目次前言 . II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术语和定义 . 14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网格划分 . 15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选址 . 26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建设 . 2I每个网格辖区面积宜设置为50km 左右。如有不便跨越的河流,则以河流为界划分辖区。在实际操DB51/T 30392023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网格化管理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的网格管理区域划分原则、规划选址和建设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属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35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大熊猫国家公园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区域。3.2网格化管理gridding system management依托统一的地域管理和数字化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辖区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3.3地形起伏度terrain roughness index(TRI)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地形起伏度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3.4保护站点conservation station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具有资源保护、调查、巡护、科研、公众教育、防火等功能的保护设施。4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网格划分2作中,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大熊猫密度较高或人类活动密集的辖区可适当缩小面积,但最小面积不宜1小于30km ;交通便利、大熊猫密度较低或人类活动较少的辖区可以适当扩大面积,但最大面积不宜超过100km 。DB51/T 3039202322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按照由北到南、从西至东的原则,每个网格管理辖区应有唯一的编码。5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选址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选址需要符合下列规定:a) 最大限度优先利用现有设施,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维修维护和升级改造。b) 保护站点宜尽量布设在其网格化管理辖区内或者周边。c) 根据实际情况保护站点尽量布设在乡镇政府或村(社区)委会驻地。d) 应设在交通便利的区域,能与外界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稳定的通讯(网络)联络。e) 应选择地势平缓,100m*100m 地形起伏度(TRI)小于 10。f) 应远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直线距离不小于 500m,距离湿地区域不小于 100m,并有良好的采光、建筑前可留出小广场区域。g) 位于国家公园内的保护站点应与国家公园的核心自然资源和主要生态体验区域保持适当距离。6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建设6.1一般规定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建设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以下规定:a) 有条件的保护站点,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应优先考虑就近接入城乡污水管网;没有条件的,应建立无动力生物处理系统或植物污水处理系统。b) 保护站点应根据人员数量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巡护设备、生活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c) 保护站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常规救护、信息化视频监控系统等相关设施设备。d) 保护站点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森林防火防护设备以及应急设备。e) 建立区域性信息实时交流机制。6.2保护站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点建设应符合以下具体规定:a) 保护站点建筑耐久年限不得低于 50 年,符合 GB 50352 的规定;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符合 GB 50016 的规定;建筑节能不得低于 75%的设计标准,符合 GB 50189 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不得低于 8 度,符合 GB 50011 的规定。b) 保护站点主体建筑应采用模块结构、预制安装等设计,尽量降低在修建、改造、维修过程中对国家公园的负面影响。c) 保护站点围墙应根据需要采用通透或半通透式围墙,建议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或乡土植物构建绿篱式围墙。d) 建筑前小广场应考虑汽车货载需求,根据需要采用透水性好的混凝土硬化地面。e) 鼓励选用当地乡土植物绿化、美化保护站点环境。f) 保护站点建筑风貌应体现国家公园主题和区域特色,鼓励采用川西民居、藏式、羌式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g) 保护站点应充分考虑员工办公和住宿,一般采用办公和住宿混合式设计。有条件情况下,如20 人以上的保护站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办公、住宿分开。保护站点内应设有符合其规模大小2DB51/T 30392023的接待室、办公室、资料室、厨房、餐厅、值班住房、专家临时住房、卫生间、浴室、露台、车库、储物库房等,具有自然教育功能或担负科研、救护职能的保护站点,根据实际需要可设置自然教育功能展陈室、实验室、抢救室(救助点)等。其楼梯间也应加宽,需满足安全疏散和设备搬运要求。6.3附属设施建设防火瞭望塔、气象观测站、科研站、通讯站、抽水站、自用供电等设施原则上应在保护站点附近修建,尽量减少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的影响和对访客生态体验活动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视觉遮蔽手段。如有重要解说和教育意义的设施,可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区域。6.4保护站点人员配备根据网格化管理辖区面积计算保护站点工作人员数量配备。具体计算方式为:原则上每2.5km2管护面积配备1名工作人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