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ppt
-
资源ID:89740220
资源大小:1.51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ppt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2001 免疫学信息网 APC的分类 专职: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兼职: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APC的分类专职:树突状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2001 免疫学信息网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 形态特征:表面有许多树枝状突起,细胞内无溶酶体、吞噬体,其他细胞器少见。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 由于表面表达较高密度的MHC-分子,且具有树突状突起,表面积较巨噬细胞更大,有利于接触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形态特征:表面有许多树2001 免疫学信息网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成熟DC的来源与分化 DC的来源 髓样前体细胞(主要)髓样树突细胞 淋巴样前体细胞淋巴样树突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成熟 DC的来源与分化DC的来源 2001 免疫学信息网(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2001 免疫学信息网 两个阶段:1)不成熟DC:经血流迁徙到外周组织和器官,MHC和B7表达水平低,无法提呈抗原,可以通过吞噬和巨胞饮作用摄取抗原。2)成熟DC:当不成熟DC通过输入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后,分化成熟,表达高水平MHC和B7,DC不再具有吞噬作用。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成熟DC的成熟两个阶段: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成熟 DC的成熟2001 免疫学信息网 骨髓DC前体血流非淋巴组织分化非成熟DC定居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具有很强的摄取抗原的能力,但处理和加工、提呈抗原能力弱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DC细胞成熟并迁移进入局部淋巴结摄取抗原能力变弱,但处理和加工提呈抗原能力逐渐增强骨髓DC前体血流非淋巴组织分化非成熟DC定居上皮组织、胃肠道2001 免疫学信息网 DC的分布与分类 淋巴样组织中的DC: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 腺DC 非淋巴样组织DC(结缔组织、上皮组织):朗格汉斯细胞和间质细胞 循环的DCDC的分布与分类淋巴样组织中的DC:滤泡DC、并指状DC和胸2001 免疫学信息网 滤泡DC 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内的重要APC,参与再次免疫应答,通过其表面的FcR和C3bR结合免疫复合物,使免疫细胞识别以免疫复合物形式存在的抗原。并指状DC 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重要APC。胸腺DC 位于胸腺皮质/髓质交界处和髓质部分。朗格汉斯细胞 位于表皮和胃肠粘膜上皮细胞滤泡DC 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内的重要APC,参与再2001 免疫学信息网 间质DC 主要分布在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实质器官间质的毛细血管附近。循环DC 主要包括血液DC和淋巴DC。具有较强的摄取抗原能力。间质DC 主要分布在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实质器官间质并指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并指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2001 免疫学信息网 抗原提呈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可溶性抗原(特异性);液相吞饮;吞噬摄取大颗粒或微生物。参与T细胞发育、激活和分化 DC作为重要的胸腺间质细胞,对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过程起重要作用;DC提供T细胞激活的协同刺激信号;对外周T细胞的分化也发挥重要作用。DC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生物学功能抗原提呈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可溶性抗原(特异性);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参与B细胞发育、分化及激活 与B细胞膜表面高亲和力Ig的表达和V基因的重排有关 通过释放可溶性因子(CD23)直接调节B细胞的生长与分化;人外周血DC表达类似CD40L的分子,参与B细胞的激活 促进静止的B细胞表达B7分子,使其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参与B细胞发育、分化及激活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其他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IL-1、8、12、INF-);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介导其他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其他免疫调节作用 2001 免疫学信息网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2001 免疫学信息网 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2001 免疫学信息网 1 MPS与分化发育 MPS的来源:游离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及存在于体腔和各种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均来源于骨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且细胞核不分叶。单核/巨噬细胞是主要的APC,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1 MPS与分化发育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分化成熟及组织分布:MPS在某些集落刺激因子刺激下,髓样干细胞经原单核细胞、前单核细胞分化发育为单核细胞并进入血流。单核细胞在血中仅存留几小时,再通过毛细血管移行至各组织并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在不同组织中存留的巨噬细胞的形态及生物学特征均有所不同,名称各异。分化成熟及组织分布: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单核吞噬细胞的组织分布组织 细胞名称外周血结缔组织皮肤一般细胞肝肺神经细胞脾和淋巴结腹腔关节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朗罕细胞巨噬细胞枯否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固定和游走的巨噬细胞腹腔巨噬细胞滑膜A型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组织分布组织细胞名称外周血单核细胞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2001 免疫学信息网 2 MPS细胞的生理特点(1)MPS细胞的解剖学特征 受体:成熟的M表达80多种受体,其中、补体受体通过免疫黏附作用促进吞噬,FcR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2 MPS细胞的生理特点(1)MPS细胞的解剖学特征 2001 免疫学信息网 抗原及其他表面分子:M表达MHC、MHC 类分子(活化的M),协同刺激信号B71、B72和CD40(活化的M)等。抗原及其他表面分子:M表达MHC、MHC2001 免疫学信息网 MPS细胞结构MPS细胞结构2001 免疫学信息网(2)MPS细胞的生理特点1)具有吞噬细胞的一般特征,可吞饮液体异物,吞噬颗粒性异物,可识别化学物的浓度梯度,具趋化性。2)在环境因素刺激下,发生形态、膜分子表达以及细胞代谢与功能的短暂、可逆性变化,称为MPS细胞的激活,是有别于其他吞噬细胞的重要特征。(2)MPS细胞的生理特点1)具有吞噬细胞的一般特征,2001 免疫学信息网 3)是重要的分泌细胞,可分泌100种以上的酶类(溶酶体酶、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和NO,在杀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001 免疫学信息网 3 MPS细胞的功能(一)免疫防御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后,在激发免疫应答以前即可被MPS细胞吞噬并清除非特异免疫防御。(二)免疫自稳功能衰老与死亡的细胞及衰变物质,均可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和清除,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3 MPS细胞的功能(一)免疫防御功能 病原微生物侵2001 免疫学信息网(三)免疫监视功能激活的巨噬细胞发挥杀瘤效应,机制是(1)吞噬;(2)借助抗瘤抗体(IgG类)的ADCC作用;(3)产生TNF、IL-1等细胞因子,间接杀瘤;(4)产生某些酶及活性氧分子直接杀伤(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结合)。(四)抗原呈递功能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外来抗原经单核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是诱发免疫应答的先决条件。(三)免疫监视功能 激活的巨噬细胞发挥杀瘤效应,机制是(2001 免疫学信息网(五)免疫调节功能一方面抗原呈递作用,诱导免疫应答,分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各类活性物质,增强应答。另一方面分泌多种抑制物抑制过度激活的巨噬细胞,调控MPS细胞功能。(六)其他功能广泛参与炎症、止血、组织修复、再生等过程。(五)免疫调节功能 一方面抗原呈递作用,诱导免疫应答,分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巨噬细胞吞噬作用2001 免疫学信息网 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提呈抗原给TH细胞,也表达B7-1分子(LPS诱导),对活化的TH细胞有协调刺激作用。机制:BCR结合抗原决定簇,发生受体介导内吞作用,抗原分子水解成抗原性多肽,与MHC-II形成复合物,表达在B细胞表面,并提呈。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2001 免疫学信息网(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2001 免疫学信息网 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某些细胞通常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炎症过程中,或接受某些活性分子(IFN-)刺激后,可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称为兼职APC。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等。兼职APC可能参与炎症反应(人静脉内皮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或某些自身免疫病(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提呈甲状腺球蛋白)的发生。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某些细胞通常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2001 免疫学信息网 第二节 其他免疫相关细胞 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作用、杀菌作用。嗜酸性粒细胞 对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拮抗调节作用(灭活组胺、白三烯、肝素);吞噬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寄生虫感染(血吸虫、旋毛虫、蛔虫);产生炎症介质(如白三烯)。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I型超敏反应(脱颗粒:组胺、白三烯、肝素,通过FcR);参与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第二节 其他免疫相关细胞2001 免疫学信息网 第三节 抗原提呈 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形成抗原多肽片段与MHC分子复合物,被装运至APC表面供TCR识别。第三节 抗原提呈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形成抗原多肽2001 免疫学信息网 一、溶酶体途径 抗原在溶酶体中被加工和处理;外源性抗原(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CD4+T细胞识别。一、溶酶体途径抗原在溶酶体中被加工和处理;2001 免疫学信息网(1)抗原的摄取和加工 摄取:吞噬、受体介导的内吞、胞饮与内体融合成吞噬体与初级溶酶体融合成为内质溶酶体最后成溶酶体。加工:水解为1318AA.(1)抗原的摄取和加工2001 免疫学信息网(2)抗原肽段MHC-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装运 MHC-在ER中合成,插入ER膜上,抗原结合槽被Ii(恒定链、链)占据(避免与其他内源性抗原肽结合);三聚体离开ER进入内体(次级溶酶体),链被水解,但保留CLIP(类相关的恒定链肽段),CLIP在溶酶体中被HLA-DM降解;MHC-类分子与内体中的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通过胞内转运和胞吐作用表达于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2)抗原肽段MHC-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装运2001 免疫学信息网(二)胞质溶胶途径 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自身合成的抗原);胞质溶胶中加工;CD8+T细胞识别。(二)胞质溶胶途径内源性抗原(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自身合成的抗2001 免疫学信息网(1)内源性抗原在胞质溶胶中加工 抗原的泛素化:抗原去折叠成线状。蛋白酶体的降解作用:蛋白酶体的LMP(低相对分子质量多肽)降解抗原为短肽(1018AA);与HSP结合被转运至ER腔。(1)内源性抗原在胞质溶胶中加工2001 免疫学信息网(2)内源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转运 短肽被TAP(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ER膜表面)转运至ER腔;ER中合成的MHC-与伴随分子结合(避免与其他多肽结合),待短肽转运至ER腔后解离,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成;复合物通过高尔基体转运,供CD8+T细胞识别。(2)内源性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转运2001 免疫学信息网(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2001 免疫学信息网(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2001 免疫学信息网(第五章续)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课件p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 Study Constantly,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 年XX 月XX 日 感谢聆听结束语讲师: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