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
资源ID:89743459
资源大小:5.35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课件】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ptx
第第1313课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针对针对外来侵略外来侵略 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反对专制,争取政治民主)(反对专制,争取政治民主)-针对针对本国封建势力本国封建势力【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亚洲的觉醒三、非洲的抗争目录CONCENTS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西蒙西蒙玻利瓦尔,玻利瓦尔,17831783年出生于委内瑞拉年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的一个西班牙血统的贵族家庭。加拉加斯市的一个西班牙血统的贵族家庭。在玻利瓦尔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在玻利瓦尔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1000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等,他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等,他本应家境富裕、前途光明,但玻利瓦尔三岁本应家境富裕、前途光明,但玻利瓦尔三岁那年,不幸被农奴传染那年,不幸被农奴传染 上肺结核而去世,上肺结核而去世,九岁时母逝世,玻利瓦尔成了孤儿九岁时母逝世,玻利瓦尔成了孤儿 。“地狱的入口”到18世纪后半叶,拉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相继出现了商业中心。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殖民地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王斯德 世界通史 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时代欧洲和北美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主义理想深刻影响了整个南北美洲受过教育的少数人的心智。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人们的欢呼。几年后,法国大革命向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推翻专制统治的实例,而同时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欧洲事务,结果给新世界提供了一个向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发起挑战的难得机会。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there is resistance政治上:政治上: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经济上:经济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思想上:思想上:启蒙思想传播增长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外界因素:外界因素: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追求民族独立;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者在拉美的统治。(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1)政治上: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2)经济上: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3)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4)外部条件: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背景2.进程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海地地理位置示意图海地在印第安语中意为“多山的地方”。1789年8月,法国公布了人权宣言。(海地人)根据人权平等的原则,向法国提出了获得全部公民权的要求。遭到拒绝后,200多人举行了武装起义,次年初便遭到失败。同年8月,再次发动起义。1801年1月,统一了整个圣多明各岛。同年7月,颁布宪法,规定废除奴隶制,居民不分肤色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提倡自由贸易。1802年拿破仑派军试图恢复殖民,未获成功。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海地独立斗争:1502年该岛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697年西班牙同法国签订勒斯维克条约,将该岛西部割让给法国,定名为法属圣多明各。东部仍属西班牙。(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2.进程: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分别是南美北部和南部战场的领导人。两人于1822年在厄瓜多尔举行秘密会晤,后者将秘鲁军队交给前者指挥,并辞去“护国公”,前往法国定居。1826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大陆300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巴西的独立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没有经历过类似西属美洲殖民地那样的独立战争。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在玻利瓦尔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1)政治经济发展停滞政治经济发展停滞: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还十分软弱,政权都落到了土生白人(即克列奥人)地主手中,殖民时期的封建结构被保存下来,大土地所有制得到继续发展。在整个19世纪,拉丁美洲各国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土地等于以前3个世纪的总和。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2)英美势力的渗入英美势力的渗入: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3)美国的拉美政策美国的拉美政策: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将拉美视为其势力范围,实施“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美国总统门罗及其顾问探讨门罗主义的场景 英国通过贷款、直接投资等手段,成为拉丁美洲,特别是南美洲经济上的主要控制者。在整个19世纪,英国的工业品充斥了拉美各国的市场。1823年12月,门罗在国会咨文中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即著名的“门罗宣言”。暴露出美国想把自己凌驾于拉美各国之上的企图。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实质为资本输出(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大棒政策大棒政策以实力威胁为核心,以武力和干涉为手段,以打造美国控制下的垄断封闭型美洲体系为目标。在这一政策指导下,美国的对外战略由地区防御型转变为地区主导型,开始挥舞起“大棒”,在反对欧洲干涉的同时,更直接干涉拉美国家内政。金元外交金元外交就是“用美元代替子弹”运用外交政策推动经济扩张,将附带苛刻条件的投资渗透进拉美,在不进行直接的军事干预的情况下扩展美国商务,排挤欧洲国家在拉美的存在,扼住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西奥多罗斯福在1904年12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而在西半球,美国之奉行门罗主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1.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2.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者。虽然美国干涉造成了革命的反复,但是,1917年墨西哥仍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 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 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 1917年墨西哥宪法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课堂探究】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席卷整个拉丁美洲地区;(2)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3)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成分复杂,斗争具有双重性;(4)以战争的形式思想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5)由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土生白人)领导;(6)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影响(1)积极彻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大多建立了共和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2)消极:拉美地区的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之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种族压迫与阶级矛盾交织如玻利瓦尔、圣马丁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巴西除外只实现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1.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使亚洲觉醒过来了,在那里到处都激起了民族运动。列宁全集(第20卷)二、亚洲的觉醒二、亚洲的觉醒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188518851905190519081908 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国大党国大党”成立成立 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 提拉克被捕,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将其释放,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拉克(1856-1920)1908年夏天,孟买高级法院审判提拉克,审理过程持续10天。提拉克英勇不屈,在法庭上捍卫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权利,将法庭变成了宣讲民族独立的战场,但还是被判处6年监禁。二、亚洲的觉醒二、亚洲的觉醒 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对王权作了极大限制,并规定了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权利。伊朗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当时亚洲各国坚持最久的革命。革命沉重打击了伊朗封建势力,迫使它在扼杀了革命之后仍然保留了宪法。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3.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二、亚洲的觉醒二、亚洲的觉醒(1)概况:19111911年年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在斗争的高潮中,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了大量文章,声援印度和伊朗等国人民的斗争。菲律宾爆发革命后,孙中山一再帮助菲律宾革命者购买武器,而后者也曾捐赠10万元给孙中山作为从事革命活动的经费。中国和越南的革命者也曾互相支持对方的斗争。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3.中国辛亥革命二、亚洲的觉醒二、亚洲的觉醒【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的觉醒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宪法;印度人民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开辟了斗争的新阶段。亚洲民族运动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运动在整体上虽然失败,但仍然争得了不少成果;亚洲觉醒开辟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亚洲各族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把亚洲变成了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的重要阵地。提供了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传播了民主思潮,对后来领导亚洲各国民族运动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和领袖有重要的意义。二、亚洲的觉醒二、亚洲的觉醒1.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一些原来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民族,被强行分割为不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几部分。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丰富资源遭到无情掠夺。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时间时间代表代表19世纪70年代阿尔及利亚反法民族大起义19世纪80年代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反英斗争;塔噶尼喀抗德斗争;马达加斯加反法抗争;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19世纪9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武武装装斗斗争争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三、非洲的抗争三、非洲的抗争(1)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2)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斗争的主要方式。2.埃及抗英斗争 1863年,伊斯梅尔成为埃及的“赫迪夫”(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他好大喜功,不惜向西方借高利贷,大兴土木建筑,搞“全盘欧化”,到1875年共欠外债9100万英镑,而政府年财政收入仅为1054万英镑,埃及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1878年,被迫接受英、法、意、奥的代表担任埃及政府的大臣,组成“欧洲内阁”。此举遭到埃及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第二年1月,一批爱国军官和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创立“祖国党”,主张维护埃及主权和国家独立,实行宪政。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1864年11月,阿拉比出任祖国党的主席,1879-1882年埃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革和反帝运动。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1)表现:建立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三、非洲的抗争三、非洲的抗争 (1882年)7月11日英国舰队炮击亚历山大城,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战争。在城防要塞均被轰毁后,阿拉比率军撤出,在开罗的北面、西面进行了重点部署,多次打退英军的进攻。但在东线防务上忽略了,因为轻信列强关于苏伊士运河区中立的保证,他仅部署了20%的兵力,且是新兵。9月13日,英军主力经运河区突破东线防御,15日兵临开罗城下。城内封建上层集团不顾民族利益,主动打开城门投降,阿拉比被俘。持续了两个多月的抗英战争终于失败,英国得以占领整个埃及和苏丹。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1)表现:埃及抗英斗争由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2)结果:1882年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虏,英国占领埃及。阿拉比被俘2.埃及抗英斗争三、非洲的抗争三、非洲的抗争政党组织政党组织 1881年8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马赫迪(意为救世主),声称要在世上重建真正的信仰和正义。1885年6月其病逝,战友阿卜杜拉继任,自称哈里发,掌管军事、行政和宗教大权。1899年11月在英军偷袭中阿卜杜拉牺牲。到1900年1月起义最后失败。在“英埃共管”名义下,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1)爆发: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即马赫迪起马赫迪起义义,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2)特点:起义持续近20年,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义失败后,英军控制了苏丹。苏丹苏丹地理位置示意图(苏丹+南苏丹)3.苏丹马赫迪起义三、非洲的抗争三、非洲的抗争宗教宣传宗教宣传埃塞俄比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埃塞俄比亚时间领导者纲领文献重要战役结果1894-1896孟尼利克二世(埃塞俄比亚皇帝)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阿杜瓦战役(1896年3月)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起义胜利,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埃塞俄比亚保持了自己的独立4.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三、非洲的抗争三、非洲的抗争皇帝号召皇帝号召综合探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比较与历史意义拉美的独立拉美的独立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非洲的抗争原 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特 点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领导力量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资产阶级、工农力量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代表运动意 义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课堂总结亚亚非非拉拉民民族族独独立立运运动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背景:原因、条件政治经济发展停滞英美势力的渗入序幕:海地独立拉丁美洲的全面独立独立后的拉丁美洲进程背景:原因、条件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背景(主要斗争形式)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 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2.门罗宣言是美国走向扩张道路的宣言,在美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于门罗宣言的表述,不正确不正确的是()A1823年提出,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B美国将拉丁美洲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C其实是“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D该宣言提出后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19、20世纪初期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并进行民主革命的兴起阶段。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亚非拉的宰割、奴役,固然是一种不公正、不正常的现象,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要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但独立后的国家要致力于探索发展民族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才是独立之本,发展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