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单元复习课第三单元复习课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回顾:刷题、巩固技巧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政治制度优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国体政体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决定 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依法治国以法治国法治法制第三单元识体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法治中国建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原则第一单元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总目标内涵措施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严格执法 全民守法内涵措施内涵措施内涵措施措施内涵内涵措施内涵措施 有机统一第七课第九课第八课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法律的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2、法律的本质: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3、法律的作用: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4.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1)古代社会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法治)(2)近代以来l 人治:个人或者少数人因掌握社会公共权力,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对社会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l 法治: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注意: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知识拓展:人治、法治、法制5.中华法系1.特点:中华法系源远流长;2.地位: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发展历程l春秋战国: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l西汉时期:强调礼法结合。l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l近代中国: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终归失败。法系: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世界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中华法系。(也有的法学家分为资本主义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其中中华法系和印度法系已经解体。法治建设要符合本国国情1.关于法的产生(起源)l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统治反抗国家(统治工具)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2.关于法的本质l 在阶级社会:法反映的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3.关于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法;在大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不会制定出保护自然环境的环境法。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对立统一地理环境法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决定 决定决定 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西周吕刑魏相李悝的法经、法国诺曼底大习惯法拿破仑法典德国法典4.关于法的类型:注意:原始社会没有形成法律。社会主义法的性质: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P77(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从内容角度】5.关于法的基本特征:体现: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我国的表现:法律规范职业规范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享有同样的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特别提示如果出现相同、一样、同样、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的观点都可以排除。(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从创设角度】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l 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如成文法)以确立规则的活动。例如: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l 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如习惯法)以法律效力的活动。例如:民族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属于国家认可。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5.关于法的基本特征:(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从实施角度】5.关于法的基本特征: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一切规则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违反法律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6.关于法的职能(作用):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政治职能社会职能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根据合同法第159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向农户支付购粮款。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政治职能民事案件 民事案件社会职能案例分析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我国的法 政治职能 社会职能区别含义 法维护一定统治阶级的作用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表现l 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l 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l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l 维护经济基础l 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l 发展社会生产力l 发展社会文化l 规范某些技术指标侧重联系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两者是统一的。注:法的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侧重阶级矛盾解决方式是打击(如打击犯罪分子)侧重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是协调(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1影响法治建设的因素(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P88:相关链接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原因:表现:在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证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叙利亚难民 饥饿的苏丹饥饿阴影之下,人权是奢侈的!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人权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有的权利。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表达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获得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受这些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语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P80:相关链接11个要求】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易错混淆1、法律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解析: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解析: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3、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易错混淆4、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施法治可以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解析:法治能够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但矛盾是不能消除的。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而法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6、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解析: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重要性)(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要性)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3)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页三单元导言)(4)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P74页第七课导言)补充(重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法治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具体内容最根本的保证根本制度保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使法律及时、系统、针对、有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重点和难点党内、国家机关、司法、群众、舆论监督规范约束公权力政治和组织保障法治队伍保障物质经费制度保障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提高党内法规执行能力和水平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拓展延伸:习近平法治思想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国家(2)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内容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依法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公正司法(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严格执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尊法、学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用法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国共产党知识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不同主体的要求:社会和公民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理论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3个一4个法353341关键词巧记,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性质和方向)第八课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科学内涵5个体系3个依法3个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1个目的(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2)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政治保证:(1)原因:(2)要求:党进行立法()党制定法律()党严格执法()党公正司法()注意: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1)原因:(2)要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2、力量源泉: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护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价值追求:(1)原因:(2)要求:思考:生命能否比较?法律面前有无特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机会均等,并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不是享有同样的权利,也不是履行同样的义务。这是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行为能力等不同。1、平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2、特殊特权、歧视允许合理的差别同等、均等、一样 如何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4、精神支撑:(1)原因:(2)要求:我国民法总则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为见义勇为者加上保护伞,鼓励美德的传承与弘扬,让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别让好人寒了心!思考: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规定的理解。l“宠物盲盒”爆卖,但由于运输条件差,没有做好动物的免疫、消毒、检测等工作,导致大量的动物伤残和死亡!如何治理“宠物盲盒”现象?法治 德治l 新华每日电讯:活体宠物盲盒?这种“带血生意”该管管了(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 德治l 法治与德治有怎样的关系?法治德治规范作用 教化作用体现、促进滋养、支撑大家关心爱护小动物男子网购宠物盲盒获刑七个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5、实践基础: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语思维导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要求法律体现着 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_我国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 主义_原则坚持 的领导坚持 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_坚持依法治国和 相结合坚持从中国 出发统治生产方式社会规范宪法法治体系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人民人人平等以德治国实际易错点睛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认识误区【误区1】道德是治国之重器,德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依托。【误区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误区3】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推进。【误区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辨析: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辨析: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辨析: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辨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易错点睛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的认识误区【误区1】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误区2】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误区3】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误区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辨析: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辨析: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辨析: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法治国家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第三框题目标主体基础一体推进,共同建设整体感知法治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一、法治国家的内涵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l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l 坚持良法之治l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l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一、法治国家的内涵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内涵:原因:一、法治国家的内涵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原因:标准:内涵:1、内容符合逻辑、合理2、必须以人为本3、反映公平正义4、符合社会发展规律5、符合实际6、符合法定程序知识拓展良法与善治良法与善治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运行、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一、法治国家的内涵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广泛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无伯仲之分,都是重要的!)表现: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原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公民权利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隐私权知识拓展我国公民权利的保障机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权利。(1)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对某种权利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保护是一种立法行为,(2)司法保障,就是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活动予以保障,是一种实践行为。例如,检察机关指控犯罪、法院审理等一系列活动。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拓展延伸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利。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的民主权利)、政治自由、监督权等一、法治国家的内涵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4)规范国家权力运行表现: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要求: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综合治理腐败的三根支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综合治理腐败的三根支柱,三者各担其责、缺一不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敢腐重在无禁区、全覆盖、掌容忍的惩治和威慑;不能腐重在全域化、立体化、常态化的制约和监督;不想腐重在立德铸魂、补钙壮骨、化风成俗的教育和引导。知识拓展二、建设法治国家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二、建设法治国家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措施(1)推进宪法实施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宪法解释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制定者或依照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对已经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宪法规范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说明。我宪法规定宪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宪法解释是宪法发展的重要方式。当前,宪法发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宪法修改、宪法解释和宪法惯例。为了保持宪法的相对稳定性,加之宪法修改的程序比较复杂,不可能经常采用修改的方式发展宪法,而宪法惯例又往往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宪法解释就成为宪法发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方式。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知识拓展二、建设法治国家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措施(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u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u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法律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法律层级宪法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 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体系法律体系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探究:相关链接P88(7个法律部门)二、建设法治国家2.建设法治国家具体措施(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u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u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u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律的实施环节知识拓展二、建设法治国家(1)对公民: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对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误区警示1.良法就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解析】良法一方面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快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3.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可以建设法治国家。【解析】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解析】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职能科学的政府权责法定的政府执法严明的政府廉洁诚信的政府公开公正的政府智能高效的政府人民满意的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内涵1、法治政府的内涵:(新教材)2、具体内涵:(1)职能科学的政府 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注意1:政府不能包办一切,不是“全能政府”。目前,我国政府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服务,深化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注意2:政府职能国家职能的全部。(如:防御外来侵略)注意3:转变政府职能,不能说弱化政府职能。“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对内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对外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拓展知识拓展正确区分政府的几个基本职能(必修二已经全部讲完啦!)基本职能 内容宏观调控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制定规划政策指导发布信息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主要包括调节经济总量,调节经济结构,调节地区经济调节收入分配,调节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市场监管界定和保护各类产权,规范市场准入,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产品定价等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等等。社会管理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公共服务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服务发布公共信息的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市场监管体系实现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会动员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022年度政府工作重点:彰显了政府需履行哪些基本职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思考:2、具体内涵:(2)权责法定的政府 原因: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要求:需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注意:政府职能、职责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减。知识区分错位、缺位、越位权责法定的目的在于依法设定政府各部门的权力和责任,避免出现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错位,就是“该管的不会管”,是指政府部门对于自己该管的事情,却没有能力去管好,乱用权力、乱搞一通,也就是“乱权”。缺位,就是“该管的不去管”,是指政府部门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管理好属于本部门的事务,也就是“失权”。越位,就是“不该管的也去管”,是指政府部门超越了本部门的职权范围,管了别的部门该管的事情,也就是“越权”。2、具体内涵:(3)执法严明的政府 要求:执法严明重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从事执法活动。意义(原因):只有执法严明,才能保证政府有效履行职能,服务社会公众,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一、法治政府的内涵2、具体内涵:(4)公开公正的政府 要求: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正执法要求将公平正义作为政务诚信的基本准则,将其贯彻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意义:通过公开公正执法,能够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两力;保障四权)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注意:政务公开公开所有政务信息易错易混人大: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补充: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立法权、法律解释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2、具体内涵:(5)智能高效的政府要求:政府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智能高效(6)廉洁诚信的政府要求:廉洁: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诚信: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追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贪腐和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2、具体内涵:(7)人民满意的政府要求:政府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法治政府的内涵二、建设法治政府1、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宏观层(依法行政)微观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 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自由裁量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利。它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1.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公正、善意、合乎情理。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要出于善良的意愿,不是图报复;要合乎情理。2.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仅为正当目的。不能出于私利等非正常的考虑。3.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合乎法的目的。不能成为谋取个人私利、或报复工具。自由裁量权深化认识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1)总要求:宏观: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微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2)具体措施:(补充)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方面)。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执行方面)。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执行方面)。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执行方面)。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监督方面)。知识总结二、建设法治政府2、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1、对政府自身: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2、与群众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易错混淆1、我国正在建设法治政府,因此我国政府是全能的政府。解析: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该管的不管,并不是全能。2、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解析: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3、行政人员拥有自由裁量权,政府权力可以随情况行使。解析:如果政府权力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就会出现权力行使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等现象。易错混淆4、只要不利用公权力谋求个人利益,就不违背廉洁政府的要求。解析:政府必须清廉,不得利用公权力谋求私人或团体利益。5、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是建立守法诚信的政府的要求。解析:守法诚信的政府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6、建设法治政府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党纪轨道。解析:建设法治政府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社会治理依法开展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法治意识-前提)(法律实施-保证)(实施效果-目标)法治社会一、法治社会的内涵1、法治社会的内涵:特别提醒:法治社会中的“法”既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还包括社会道德、自治组织制定的规则和自我约定的契约等等。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国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党内法规。2.具体表现(特征)法律实施实施效果(前提)只有全社会普遍具有了法治意识(保证)法律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目标)才能达到公平正义的实施效果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3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一、法治社会的内涵法治意识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2表现: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体公民、社会组织对于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受,普遍认可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所有人应遵守的基本规范。(1)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