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3安徽省鼎尖教育高三10月联考(新教材老高考).pdf
-
资源ID:89744214
资源大小:453.4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历史2023安徽省鼎尖教育高三10月联考(新教材老高考).pdf
高三历史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答题区域内作答,超串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帝尧”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其中“九族”是与邦国君主家族血缘关系最近的宗族集团,即所谓“帝之九族”。据此可知,万邦时代A.奠定了多元一体文明的基础B.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C.已呈现血缘宗法的家国特征D.体现出聚族而居的特点2从现有材料来看,周人围绕“中”形成了“以时中万邦”,围绕“四方”方位形成了“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围绕“左右”方位形成了“左祖右社”、“左昭右穆”,围绕“上下”方位形成了“上尊下卑”,围绕“内外”方位形成了“内诸夏外夷狄”等方位观念。这表明,西周时期A.周工强化了地方行政管理C.家国一体观念得到了认同B.方位观念赋予了礼制内涵D.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3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为指导。所谓“修旧法”是向西周的文武、周公等有为君臣学习。所谓“择其善者而业用之”,是对文武周公的礼乐制度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并与齐国的实际情况、东夷文化结合起来。由此可知,管仲改革A.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互动交融C.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B.成就了齐国的筋主地位D.加强了对新拓版图控制4 墨子认为君主的道德和功绩是承接天命的前提,获得君权以后,上天还会对君主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赏罚。韩非子则继承了其老师荀子的观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认为君主的权势,民众可以夺取,也可以给予。墨子与韩非子探讨的共同话题是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人性的善与恶问题B.社会秩序的维护手段D.君主权力的来源问题5秦朝建立后,有人对秦始皇说:“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山自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秦始皇于是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 ,事统上法。秦始皇的应对举措,意在A.宣扬君权至上思想C.证明权力的合理性B.扩大五行之说影响D.加强对思想的控制6秦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到犬戎等周边民族的威胁与侵扰。最初秦国为防范犬戎的进攻,在边境设置兵民合一的村落城池,后来演变成郡县。由于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周边民族的侵犯,所以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这说明郡县制的设置源于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C.消除割据势力的威胁B.防范外族对边关的侵扰D.建立大统一国家的诉求7汉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在汉武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对此提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会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A.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C.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B.加强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D.解决攻打匈奴所需经费问题8现代学者徐复观指出:“通观古今中外,学术与政治,必有一相当距离,使其能在社会上生根,学术乃有发展可言,政治乃能真得学术之益。所以仲舒一时的用心过当,终于是贻害无穷的。”该学者认为汉代A.学术研究背离孔孟之道C.传统信仰体系亟待重建B.治国主张脱离现实政治D.儒学沦为政治统治工具9十六国时期“中原残荒,坞壁盈世”。坞壁(也称坞堡)以一种特殊的土地占有形态,兼具政治、军事和地方社会基层组织职能,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色彩。坞壁主通过宗族实现对乡党和流民的控制。统治者因从坞壁攫取大量资源而优抚坞壁主,承认其合法身份及坞壁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据此可知,坞壁的发展A.导致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化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蔓延B.强化了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D.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10历史学者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一书中评价九品中正制时写道:“九品中正之弊,果如何乎?论者皆曰:用人不容不论其才,才又各有攸宜,中正品平,皆不能具。若论考绩,尤不应舍功实而采虚名。”这一评价说明九品中正制A.忽视选拔对象的才能和实绩C.强化了士族阶层的政治特权B.制约了人才的自由流动D.扩大了门阀政治的基础11唐贞观五年(631 年),皇太子举行冠礼,因“恐妨农事”,唐太宗不顾礼部官员的极力劝阻,改变了阴阳家所择日期,将冠礼的日期由春耕大忙的二月,改为秋后的农闲时期。唐太宗还将保证农时作为一项规定写入相应的律法明文。这表明唐太宗A.善于虚心纳谏C.强调依法施政B.倡导戒奢从简D.注重休养生息12有学者在论及民族关系时指出:“东西民族之动息,亦各有其时,月氏、匈奴,皆自东徂(往)西也;铁勒、突厥、回纥、沙陀、點戛斯,则自西徂东者也。东西民族动息之交替,实在唐世,读隋唐、五代史者,于此义亦不可不知。”材料反映出,在唐朝A.华夏认同逐渐定型C.文化呈现开放多元B.民族之间互动交融趋势明显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程加快13唐代前期,门下省给事中的封驳主要针对官员上奏的文书。唐代中后期,尽管还保留了门下省对上、下行文书的审核之职,但其对上行文书的驳正逐渐减少,对制敕文书的封还成为其最主要的职掌。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门下省的职权重心发生转移C.中央权力制衡机制趋于完善B.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14唐朝两税法把以往的“非法赋敛”并入两税,纳入中央的控制范围;中央没有确定全国统一的税率,而是改用摊派赋税的办法;中央派人确定各州税额并划分其上供、送使、留州份额。两税法的这些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权的控制C.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D.解决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15下表是唐朝皇帝曾举行的一系列尊奉老子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要日的是时间尊奉老子活动武德三年(620 年)唐高祖李渊封老子为始祖,并在老子故里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宇乾封元年(666 年)唐高宗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创建祠堂光宅元年(684 年)武则天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规模宏大的李母庙,称为洞霄宫开元十三年(725 年)唐玄宗加封老子为“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并立道德经注碑A.确立道教的官方正统地位C.神化皇室以提升皇权神威B.削弱儒学主流思想的根基D.寻求长生不老的养生秘术16唐代“龟兹乐”极富异域情调并且乐律新鲜生动,在唐代乐舞中广为应用。在唐朝立部伎的八部乐舞当中,自破阵乐之下的六部皆用大鼓,并且杂以龟兹乐。坐部伎的六部乐舞当中,自长寿乐之下的四部皆用龟兹乐,形成了各类乐舞之间争奇斗艳的盛况。这折射出唐代A.中外密切交往的盛况C.经济繁荣的社会生活B.兼收并蓄的文化生态D.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17下表是唐代诗人王勃部分诗作中常用词语的使用情况。据此可知,王勃的诗歌上巳浮江宴得址字玉京、九仙三月曲水宴得烟字丹洞、群仙临高台尘间帝乡、尘间江南弄玉童、仙女晚留凤州仙风赠李十四四首其一、二仙家出镜游山二首其二物外物外、玉坛咏风“去来固无迹”A.体现了市民文学的价值取向C.善于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B.吸收了一定的佛道文化元素D.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日趋败落18宋代虽然人才辈出,但很多人才得不到重用,正所谓“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使偶尔有能人贤者在任,也因议论之多,互相牵制之严,其良谋善策也无法施展,范仲淹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即是明证。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潘镇武将的专权C.重文抑武的国策B.宰相权力的分割D.君主专制的加强19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日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20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分化的产生,女真族个体家庭虽已出现,但土地仍未以每个家庭作为分配单位,并且各个家庭也未能独立经营。大家族与异居的小家庭是在一种“乐则同享,财则共用”的形式下的“分居”。女真族这种“家庭形式”的主要特点是A.依托大家族进行生产C.重视家族的宗亲血缘B.基层组织为兵农合一D.家庭成员都绝对平等21宋代体育活动种类比前代增多,目的也从政治或军事逐渐转向休闲娱乐、世俗及专业化。此外,宋代从事体育活动的不仅有以宫延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还有民间的普通群众以及专业体育人,使宋代体育开展得如火如茶。宋代的体育兴盛主要得益于A.阶层流动的加速C.商品经济的发展B.主流价值观念的嬗变D.政府抑商政策的废止22宋代春渚纪闻记载:黄山张处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制墨为世业。其用远烟(一种制墨用的原料)鱼胶所制,佳者不减沈珪、常和。沈珪、汪通辈或不自入山,亦多即就二人买烟,令渠用胶,止各用印号(商标)耳。由此可知,张处厚、高景修的制墨经营等活动A.重视革新传统生产工艺C.冲击了固有的农本观念B.反映了传统工艺的保守性D.已显现出初始的专利意识23下表是北宋崇宁元年(1102 年)部分地区人口、田地数及所占比例表。这表明当时地区人口数人口数所占比例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所占比例华北平原7,463,92216.5%374735.115%四川地区5,134,52011.3%296738.1511.8%江南地区30,213,73866.7%1308174.7452.2%全国45,324,124100%2504987.66100%A.人地矛盾日渐突出C.区域经济发展失衡B.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D.南方经济发展具有优势24有学者指出:宋代理学家们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这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材料反映了宋代理学A.缺少富有融合的思辨特性C.囿于维护纲常名教的束缚B.局限于自身思想体系的诠释D.轻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局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满分 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殷朝素以天命自居,但最终被周所代,究其原因,在于“德”之有无。西周政权把天与德、德与刑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思想为指导,形成了“明德慎罚”、“刑兹无赦”以及“刑法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周公认为,“慎罚”作为“德”的前提内容,执政者实施刑罚手段统治国家必须相当慎重,即“慎罚”,这样,西周创造了“以德配天”的家国伦理思想,并把“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范畴引入礼乐教化中,在周人看来,要想“享天之命”,不被“天命”鄙弃,必须以德治民,慎用刑罚,以民意关怀为旨归。摘编自赵素依论西周明德慎行的提出对中国后世治国思想的影响材料二 西汉建国初期,经济萧条,国库空虚,这种局面迫使汉初统治者阶级深刻反思,他们检讨了法家“专任刑罚”、“重刑轻罪”主张的弊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后来放弃战国以来所奉行的严刑峻法策略,改为“礼法并用”,以“德治”为主要手段,在借鉴西周德刑结合经验的基础上,董仲舒以阴阳五行理论和天人感应学说为指导,确立了“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摘编自马作武中国法律思想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并分析这一理念形成的主要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汉武帝在治国思想上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治国模式的影响。(13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一 唐初,政府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成资送之;鳏夫六十、寡妇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这一规定,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富户对当地乡村的掌控,但也有利于乡村基层的稳定。到了玄宗时期,随着富户阶层兴起,政府也逐渐尝试给富户摊派事务,并且兵役也多由富户承担:“请于江淮转运租米,取州县义仓粟,转市轻货,差富户押船。若迟留损坏,皆征船户。”税、役都由富户负责,看似加大了富户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将权力交到了富户的手中。摘编自谷更有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与基层社会材料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代财政彻底陷入瘫痪状态。面对困境,政府开始了全新的财税政策即两税制,有效改变了赋役不公的状况,大大减轻了贫农的负担,保证了乡村社会的稳定。此后唐代统治者亦多次下令,重申两税制:“天下除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令御史台严加察访者。”通过禁止人口买卖、叫停苛捐杂税、打击宗教势力等手段,政府有效地维护了乡村基层的秩序。而在两税制的背景下,富户成了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这既解决了乡官制下里正没有足够能力收取赋税的缺陷,也有效保证了贫农的基本生存,故而富户阶层最终成了政府在乡村的代理人。至此,富户轮差的户役制兴起,唐代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基本完成。摘编自胡瑜锴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唐代乡村治理转型初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乡村治理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乡村治理的新举措,并简析其影响。(9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伟大的变革。领域基本特征纸币的出现纸币的流通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宋代建立货币制度对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货币种类较多,如铜钱、纸币等,各地经济情况不同,使用的钱币也不同,导致货币流通具有地域性。同业行会组织的形成宋代行会行规的形成一般由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自然形成,一种是政府制定相关法令,行会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导致贫富差距较大,各阶级利益有差别,因此,行会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行会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是商家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封建管理组织。坊市制度逐渐合一宋代城市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坊里制度,随着商业贸易活动日渐频繁,临街设置商铺的商户逐渐增加。市民的居住区和商铺相邻或连在一起,城市店铺较多,很多经营产品类似的店铺设置在一起。早市、夜市逐渐兴起,店铺营业时间较为宽松,使商业异常繁荣,为宋代经济发展创造了很高的利润,城市的格局也逐渐形成规模。摘编自李柯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研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局部或整体),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