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 ——以普洱石头寨乡土建筑为例 (2).doc
科类 管理学 编号(学号) 201531194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以普洱石头寨乡土建筑为例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e the local architecture of Shitouzhai in Puer as an example 吴 锦 维指导教师: 张慧 职称 讲 师 云南农业大学 昆明 黑龙潭 650201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专 业: 农村区域发展 年级: 2015级 论文(设计)提交日期: 2019年5月 答辩日期: 2019年5月 答辩委员会主任: 赵鸭桥 云南农业大学2019年 5 月 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以普洱石头寨乡土建筑为例 吴锦维(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0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具有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作为百姓生活的区域,乡土建筑不仅反应了人们的生活痕迹,也形成了深厚珍贵的文化底蕴。石头寨乡土建筑在年代变迁中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近年来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村民们纷纷建造新屋,大量乡土建筑被拆除,建筑环境被破坏,乡土文化的见证飞快地消失。本文主要介绍永庆村石头寨乡土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头寨乡土建筑的现状,分析了乡村发展中乡土建筑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关键字: 乡土建筑;乡村振兴;保护;协调发展;传承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e the local architecture of Shitouzhai in Puer as an example Wu Jinwei(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the local architecture with folk customs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seems to be far away from us in modern busy life. As the area where people live, the local architecture not only reflects the traces of people's lives, but also forms a profound and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Shitouzhai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has its own unique style in the changes of time.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villagers have built new houses, a large number of vernacular buildings have been demolished,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destroyed, and the witness of vernacular culture has disappeared rapidl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itouzhai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Yongqing Village,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itouzhai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ses the causes of problems in rur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tec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heritanc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以普洱石头寨乡土建筑为例1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我们广阔的土地上遍布着众多历史悠久、形态万千、风俗各具的乡土建筑,这些各具特色的建筑承载着民族和村落发展的历史,记录着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场景,因此在普通村落的保护与传承中,乡土建筑将成为保护的核心和重点。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石头寨传统的生活方式逐渐被现代化、高科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取代,乡土建筑不同程度遭到破坏,村民随意改造,大肆拆建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传统民居群被风格各异的现代建筑替代和穿插,民俗与乡土特色逐渐消失,乡土建筑文化正在消亡。2 关于乡村振兴与乡土建筑的研究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将乡村振兴战略放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确定振兴乡村行动的具体目标任务,提出实际工作要求。做为一个典型农业国的中国,其社会就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本质上来说就是乡土文化。1正因为乡土建筑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也就成为振兴乡村进程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一个阶段之后,实际解决“三农”问题而制定的策略,是全党工作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九大突出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先发展的路径,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2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节共有389个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问题,但这本身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生态宜居”要求保留地域独特的“乡貌”,“乡风文明”要求不能丢了地方文化的“乡魂”,而乡土建筑便是“乡貌”“乡魂”最直接、最直观的展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潜在力对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将起到巨大的内生动力作用,广大农民群体的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潜在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行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广阔的农村地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进一步解决乡村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农民群体有更充分和更美好的文化成果获得感。另外一种是乡土文化的复兴,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内容。2.2 乡土建筑的内涵什么是乡土建筑?乡土建筑可以解释为居民自己建造,用于生产生活以及公共活动使用的房屋,也被称为民居建筑,它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改进演变形成。3从地域上讲,乡土建筑是在乡村的,区别于城市建筑,是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关系非常密切的建筑;从时间上讲,它形成于封建家长制社会时期及手工业农牧业时期。总体上来讲,乡土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代表着我国古建筑历史底蕴,体现着我们祖组辈辈精湛的建造经验和手法。乡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在农村这片广阔区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存在展现出当地独特的地貌、气候、文化、建筑材料、构造方式、传统技术等,经历百年甚至千年的传承,成为了本土文化地域性特征极具魅力的外在表现。 乡土建筑记录着一个姓氏的繁衍生息,牵连着一个家族的成败兴衰,铭刻着一个村庄的迁徙历史,承载着一个社群的共同记忆。乡土建筑的类型包括显于乡村或隐于山林的宫观寺庙、亭台楼阁、浮雕石刻、家族宗祠、名人墓穴等,既有私密性较强的私人生活空间,也有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2.3 乡土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乡土建筑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形成的产物,也是地方的自然环境、文化交流、民风民俗和独特生活生产方式的重要体现,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地域性的审美情趣,在历史变迁中记录着无数人存在痕迹,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乡土建筑,就是保护民族文化和传承乡土精神,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乡土建筑是农村地区独有的、一种非常特殊的资源,与城市里现代化的生活区域比起来有很大的区别,对其他地方的人有巨大的吸引力,通过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在振兴乡村过程中,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建设脚步。乡土建筑中包括了一些历史遗迹,从村庄的土地庙、院落、祭坛、住房等地方的变化,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对于研究村落形成,宗族关系,聚落变化以及历史变迁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3 普洱石头寨乡土建筑现状调查3.1 石头寨概况石头寨隶属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永庆村, 是永庆村下辖19个村民小组之一,海拔124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800毫米,地处思茅镇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倚象镇道路为柏油路,距思茅市区24公里,东邻宁洱县,南邻半坡村委会,西邻下寨村委会,北邻宁洱县同心乡,境内有永庆河流经。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00亩(其中:田196亩,地1204亩),人均耕地6.5亩,主要种植茶、咖啡、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560亩,其中国家公益林地720亩,集体林地500亩,省级公益林340亩,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主要产业为茶、蔬菜、养猪等,均销往省内,目前正在计划大力发展茶、蔬菜特色产业。全村已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网、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村内现有农户52户,共乡村人口216人,其中男性122人,女性94人,农业人口216人,劳动力9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拉祜族混居地),其中汉族占全村人口的80%左右。到201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16人,享受低保5人。石头寨五十几户人家中以吴、汪两姓人家较多,也有几户其他姓氏,大都与吴、汪两姓存在姻亲关系,因此,村内房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居在一起,房屋以木石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4户居住于木石结构住房,其基本房屋都保留着用这里大自然留给世人的石头建筑而成,是思茅城保护较为完整的的一个石头村寨。图1 石头寨整体位置3.2 乡土建筑现状石头寨中的建筑类型独特,为木石结构,建房时先立柱作架固定,四周用石块垒砌做外墙, 墙壁的内侧通常会用粘土来做缝糊材料,另外还会填充部分其他材料,例如牛粪,苞谷叶,稻草桔梗等,皆为当地易得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较大的提高墙体的抗弯能力,作为建筑结构的补充有其独到的作用,在保温保湿隔热防虫方面。石墙上架上横梁,保持横梁铰接,横梁上置屋架,覆上当地瓦匠手工烧制的黑瓦,这种覆瓦结构的屋顶的通风透气性比较好,但由于屋架倾斜的角度和所处的环境,需要每两年左右检查是否有漏瓦。建造时,横梁、立柱、隔板用料大多数都选择可再生的毛木树、春树、思茅松等,纹理笔直极少弯曲,质地轻以减少载荷。院落的墙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桥、梯田的保坎则几乎不用泥浆之类的粘合物,单纯以石头修筑,家中的用具,如碓、磨、钵、槽、缸,也全是用石做成。图2图3 图4为什么村民会选择用石头做建材呢?据访谈中年纪较大的村民所说,这个村子的石头房子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农村旧有的经营管理体制被打破,广大农民群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无限提高了,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飞快发展,村民们对生活住房的要求提高,不再满足居住在过去的茅草房。再加上石头寨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置群山的怀抱之中,是一个坝子地形,中间有河流流经,附近多石山和水层页岩,提供了大量的石料资源,所以当地传统居民建筑充分利用其背山临水的地形地貌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山上的石头与泥土为原材料修建起这些错落有致的石墙、房屋、乡路,建成后的民居建筑不仅造价便宜,节约木料,不怕火灾,而且房屋墙体很厚,舒适耐用,冬暖夏凉,隔间性强,线条均匀,质地紧密,经久牢固,每当雨后初晴,被雨水冲刷后的房屋,光滑整齐。石头寨最基本的元素就是这一座座普通的建筑,很多房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也许正是由于石头这样的材质,才让它们更久远地流传下来。石头寨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总用地面积有47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0平方米左右的有五十户,50平方米左右的有两户,近几年来,村子里五十几户人家中有六户人家盖起了楼房(大概每户100平方米左右),虽未将原来的老房子推掉,但新房与旧居形成鲜明的对比,且楼房较高,遮挡了原来的房屋。2019年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措施帮扶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经住建部门鉴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有五户需实施加固修缮,有两户需实施拆除重建。石头寨住房改造项目计划表(2019年)户主姓名帮扶措施实施年度补助标准张敬德、何永兵、吴忠奇、吴忠云、自攀加固修缮2019年2万元/户自云书、董春华拆除重建2019年 5万元/户表1图5 建档立卡贫困户董春华住房拆除重建乡土建筑不适应村民生活需求是石头寨乡土建筑的一大现状。当地的民居建筑呈现新旧并置、新旧杂糅的现象。随着家庭人口增长,家族聚集的房屋变得日渐拥挤。1980至今,石头寨内先后出现两次分家和建房的时期。第一次新建民宅集中于 1980年-1990年,主要为1-2层土木石结构房,目的是改善居住条件,增加居住面积。第二次新建民宅集中于2000年至今,主要为2-3层砖混楼房,目的是提升居住品质,建筑中开始出现车库、麻将室等过去不曾有的生活空间,甚至出现了会议室、广场舞等公共活动空间,说明当代乡村生活需要社区公共活动场所。与之相对应的是乡土建筑处境尴尬,由于户主经济条件差或常年外出打工,这些乡土建筑虽然工艺讲究,独具特色,仍然难逃被闲置或改为杂物房而逐渐破败消失的命运。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会在原来房子的基础上加建、改建以增加居住面积,常常会出现在一层石墙上加红砖砌高这种结构混乱的现象。村民盖房更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老房子的条石基础坚固耐久,在改建中基本会被保留下来。村民还会收集老屋倒塌后残留的条石、老砖、柱础等,用到自建新房中,因此,建筑材料上时常会呈现出条石基础搭配沙灰加空心砖,红砖搭配混凝土砌块、红砖搭配土坯砖等材料混搭的现象。特色建筑遗址成为公共活动场地。在访谈中,我了解到石头寨原来存在过土地庙,但后来改建成了陀螺场,聚集了周围村子的陀螺爱好者,成为村民们过年时必去的公共活动场所。3.3 工艺传承现状对老年工匠的采访表明,石头寨的传统建造工艺传承情况堪忧。70岁以上的老工匠,其手艺传承主要通过师徒间的口口相传及徒弟在实践中的观察、领悟。民间传统建筑营造不依照建筑图样,工匠(或大工)的经验见识或老一辈工匠的描述是营造过程中的唯一标准。建筑构件也没有严格的尺寸和式样,全靠工匠的经验和“手感”,如柱子的长度、土坯墙泥浆的比例、石块的镶嵌等都没有严格的限制,而是依靠工匠的经验和多次试样来确定。50岁以下的中青年工匠受到乡村社会变迁的影响,加入了进城务工的队伍,成为现代施工队的一员,这批工匠在老屋翻新过程中知道传统的装饰样式好看、广泛应用,却不知其背后的文化风俗和摆放讲究。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当地乡村施工环境的现状。吴进伦大叔说,现在乡间流行“包工”,就是将盖房子的事包给当地的施工队、只提供材料和伙食。老工匠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并不被施工队所青睐。当地青壮年有外出务工的,也有种大棚蔬菜、种茶的,很少有愿意向老师傅们拜师学艺的。因此,传统工匠的手艺及建造习俗渐失去传承。“照猫画虎”的做法在乡土建筑的修缮及村内仿新建筑的兴建中渐渐流行,然而画皮难画骨,这种做法只能粗浅地模仿现代建筑的结构做法,使乡土建筑旧中掺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在旧屋修缮上仍需仰仗老工匠的指导,达到老一辈手艺人的要求,才能让旧屋保持原味。图64 石头寨乡土建筑存在的问题村落是乡村的乡土建筑与乡土文化的综合载体,这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工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化的冲击下,就石头寨乡土建筑而言,可以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4.1 对于目前尚存且基本完好的乡土建筑缺乏保护很多石头寨村民心目中认为现代化就是要像城市人那样生活,盲目追求和模仿城市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乡土文化弱化或逐渐遗失,再加上对村落中还存在并且基本完整的乡土建筑价值认识不足,更不要说“保护”了。另外,我们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乡土文化的重大意义宣传不够,还处在专家学者呼吁的阶段,没有让石头寨里的建筑在广大村干部和村民心中形成价值观,产生荣誉感,村民的乡土建筑保护意识淡薄,对传统建筑拆旧建新,使一些小楼房如雨后春笋,对村落进行“旧村改造”、“乔装打扮”之风席卷山乡村落,使石头寨这些特色建筑风貌面目全非。4.2 传统风貌与现代风格难以相融近年来互联网不断发展,村民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加上富裕的外出务工者比照城市里的现代化建筑,以及如石棉瓦、空心砖、彩钢瓦、瓷砖等部分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性价比,导致城市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在乡村中大量出现,并穿插于乡土建筑群中,不仅使许多农村的乡土建筑遭到建设性破坏严重,更加剧村落的原生态文化走了形变了味。有些贫困村民翻修旧宅及政府盖的扶贫屋,更是由于个人经济和经费所限,常常随意建造一些简易住宅,夹杂于传统民居中,这些新的建筑都破坏了村落中原有的建筑格局和当地特色。图7 图84.3 基础设施不完善,保护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是我国农村普遍面临的问题,石头寨也不例外,村内并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污水管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循环利用等设施缺乏,村民按照传统的方法将污水和垃圾排放到室外、河流中去,导致村内环境污染加剧。再加上急需实施抢救、保护的乡土建筑量大面广,政府财政的资金投入可谓是杯水车薪,难以应急。由于乡土建筑市场的长期萎缩,建造、修缮乡土建筑的民间工匠大多已经年纪较大,青年人、中年人都重视种植经济作物或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村落里有时间的人群多是老、弱、病、残,这些弱势群体根本无力对村落管理和民居修缮,了解乡土建筑的整体构造和特色工艺的工匠后继无人,资金不足,并且老建筑维修费用往往高于新建建筑,也导致乡土建筑保护难度加大,其自然损毁更加严重。4.4 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像石头寨这样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落占我国乡村的绝大多数,相较于“传统村落”与“历史文化名镇”,这些村落在聚落形成、建筑特色上缺少“闪光点”,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不具有保护研究价值的。在普通村落的更新中,一些历经劫难而残留下来的乡土建筑往往难逃被废弃或拆毁的命运;大部分新建或改造后的建筑又简单粗糙,俗不可耐,乡土文化受到破坏,风貌逐渐趋同。虽然有形的“乡土建筑”具有时代烙印和局限性,其中不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地方需要进行改造更新;但无形的“乡土建筑”早已深入当地风土和大众意识,逐渐消逝的老房子凝聚着朴素的生活智慧与醇厚的乡土文化,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乡土建筑作为我国农村的地方特色,理应被社会各界所熟知,但现实中乡土建筑的知名度普遍不高。比如,正在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上石桥村,其风景优美,每年有30万人次前往探险,村中有隋唐和宋代的古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个人村子在国内乃至省内的知名度都还不高,影响力不足,更别提石头寨这种小地方了。4.5 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参与度不高,缺乏专业的规划管理、实施专业人才政府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措施帮扶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作为实施主体只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以文件形式下达到村落所属乡镇政府,多以拨款资助的方式推动保护工作,而并不直接参与乡土建筑保护实施过程当中,但实际上,资金缺乏、政策缺失都会影响到规划与实施脱节,很多基层官员不是专业技术人员出身,没有专业规划师的帮助,一旦涉及到专业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导致了规划实施的偏差,如此等等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石头寨保护工作还需加强再加强。5 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的创造都离不开这样一条轨迹,那就是有如文献上记载的:古先民“穴居野处”,到后来的“掘土以营窑”或“架木以构巢”的居住方式;再到运用青铜、铁制工具开山劈土,垦地种植,选址造房,林圃有致、田土丰饶、人畜兴旺,于是聚族而居后形成一座一座的村落,构成一片一片的乡村。一座座乡土建筑便像是一部部古朴的图籍,蕴涵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这些厚重的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之源,同时,也是当下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更是在新时代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资源与潜在力量。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基础,发展是方向,保护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也只能通过发展解决。根据石头寨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加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把乡土建筑为标志的村落打造成网红村,进而推动相关特色产业发展,这也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把乡土建筑作为乡村旅游的一大关键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可使其散发出应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推动农村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5.1 基于石头寨主体乡土建筑进行有效规划要对石头寨进行划分,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对于村内的自然环境、街巷格局、特色建筑和空间等,要划分核心保护区加以保护,保留原始的生活状态和传统的建筑原貌,在其周边进行新生活区的改造和建设,并将乡土文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相结合,同时,充分挖掘石头寨的文化独特性,在相似文化的背景下突出景观特色的差异,取长补短,将石头寨的现状按照生态景观、传统建筑、民俗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结果并结合村落主体村民的生活生产需求,确定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例如石头寨的风貌形态已发生较大改变,村落原始形态已经与现代文明相混杂,村内的生活民俗已经基本失传等具体的情况,应提出因地制宜的不同发展策略,合理地解决原始的村落文化传承理念、乡土文化与现代化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5.2 增强村风村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一是对石头寨乡土建筑民居风貌进行保护。对于有价值的传统建筑要做到原样原址保护,保持原有建筑风格和自然相协调的乡村风貌,确保历史原貌,修旧如旧,维修和保护要务必统一其历史风格。二是对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单体建筑,例如石头寨内存在的一栋清末时期的房屋,其建筑材料及外饰纹路独具特色,应采取文物保护的类似办法,进行修缮加固和保护。三是对传统的建造方式和建造技艺进行挖掘和发扬。对于新建设的建筑,采取原样新建,按照该村内的乡土建筑模式,采取相同的传统样式、传统材料、传统技术进行创新建设。图9 石头寨内一栋清末时期建筑5.3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环境整治科学规划配置基础设施,首先要认真研究村庄原有的格局、设施系统、文化习俗、生活习惯,重点对村内部道路、排水、垃圾处理、乡土建筑修缮和功能服务配套建设等进行合理科学规划,既满足生产生活和发展需要,又避免因建设设施破坏村落原有乡土建筑格局,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提高各方面保护乡土建筑的积极性,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并调动社会其他力量,其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捐赠的资金与物品,解决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促进建筑的的保护和利用。5.4 加强乡土建筑的宣传,提高知名度深入挖掘石头寨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以纪录片、小说、电影(如中意合拍电影咖啡)等方式展现,建议立足乡土建筑自身特点,大力发展茶叶、咖啡、蔬菜等特色产业,并以网络平台作为主要渠道,传统媒体作为辅助,多种宣传方式有序进行,宣传方式可包括:视频宣传片、主题微电影、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主题音乐、摄影作品、创意文字介绍等,借助石头寨本身具有的宣传优势,把茶叶打造成网红产品,再通过产品提升村落知名度,让产品和村落互相促进,作为乡村旅游景观的一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既促进石头寨经济的发展,同时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5.5 多方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第一,让政府直接参与乡土建筑保护实施过程当中,充分了解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方方面面,切实提供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扶持。第二,重视专业规划师的参与,严格规划管理,因为规划师有专业的知识,最了解其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确保规划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号召专家学者和媒体的深度参与,建立科学的组织实施、反馈、矫正和完善的运行机制,找到一条适合石头寨乡土建筑的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正确道路。第四,号召广大村民和乡村基层干部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重视对村组织的教育和培训,因为村组织既是实施主体也是实施客体,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拥有更多权力,因为村民最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没有比他们更清楚的。政府和规划设计师也应充分尊重本地村民的智慧,他们是保护的最直接受益者,其参与程度与对保护的积极态度是影响着乡土建筑保护的扩展与延续。6 结束语乡土建筑作为“活的遗产”,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财富,它不仅是现代环境里独特的风景,更是珍贵的地域文化,保护乡土建筑,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绝不能因为追求现代化发展,就认为乡土建筑已经是过时无用,而拆除毁灭,毕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乡土建筑融合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所以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得以保护与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必须正确处理农村发展与乡土建筑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石头寨乡土建筑虽然面积较小,知名度较低,但中国农村广阔的土地上存在着如石头寨这样的千千万万个,因此,根据乡村实际,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资源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非常重要。参考文献1范建华.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D. 云南省社科联, 2018.2王红春.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规划实践以任丘市石门桥镇为例D. 任丘市城乡规划局,河北任丘062550, 2018.3赵启明 秦岩. 论乡土建筑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以湖南民居为例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石头寨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相关问题访谈提纲一、访谈时间2019年1月202019年3月1日二、访谈地点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永庆村石头寨二、访谈目的了解石头寨乡土建筑基本现状,建筑工艺传承情况以及村民对乡土建筑的看法三、访谈方式面对面访谈四、访谈对象石头寨村民五、访谈提纲(一)访谈开场语您好!我是云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大四的学生,正在做关于“石头寨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相关调查,采集毕业论文的重要数据,恳请您能抽出几分钟的时间,协助我们完成这次访谈,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二)访谈问题1、您对现在居住的房子满意/了解吗?大概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有谁建造的呢?2、建造这些房子需要什么材料呢?选址有什么要求呢?3、您的年龄是?您会建造这种老房子的手艺吗?是从哪里学到这种技艺的呢?4、用石头建造的房子有什么优点呢?5、你是否愿意学习建造这种建筑的技艺呢?6、您如何看待石头寨新楼旧宅并立的现象呢?7、您认为新建的楼房对传统建筑有什么影响呢?8、如果新建房屋的话,您是愿意建传统样式还是现代样式?9、您认为乡土建筑需要保护吗?您愿意投入资金去保护吗?10、您认为乡土建筑能否做为一种资源促进石头寨经济发展?11、您认为保护乡土建筑有什么意义呢?12、您知道政府对乡土建筑有些什么保护措施吗?13、您对石头寨乡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建议有哪些?(三)访谈结束语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六、访谈步骤(1)观察访谈现场(2)选取访谈对象(3)开始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4)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 1 -致谢:岁月如歌,光阴似箭,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了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四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忙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首先要感谢导师张慧老师,论文定题到写作定稿,倾注了老师超多的心血,在论文的写作中给予了许多指导与推荐,在此谨向张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然后,感谢一向关心与支持我的家人、同学和朋友们,我的朋友,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忙。还要感谢的是我寝室的姐妹,四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忙,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最后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母校云南农业大学,母校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平台,让我不断吸取知识,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