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第1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资源ID:89749211
资源大小:1.05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中考化学第1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2023年中考化学第1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1(2020宁夏)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2(2022株洲)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3(2022玉林)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植物光合作用 B钻木取火 C民间剪纸 D叶脉书签的制作4(2022呼伦贝尔)大美内蒙古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下列与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 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 C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 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5(2022淮安)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花生霉变 C蜡烛燃烧 D葡萄酿酒6(2020绍兴)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A模拟月相的形成 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 C纯净物的类别 D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7(2022长春)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涉及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点燃木炭 D熄灭酒精灯8(2022锦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用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9(2022株洲)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10(2022柳州)查阅资料可知:酸性溶液对橡胶有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磨砂玻璃有腐蚀作用。下列溶液存放正确的是()A B C D11(2022随州)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为“量筒”的是()A B C D12(2020枣庄)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13(2022滨州)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区分硬水和软水各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闻气味AA BB CC DD14(2022宜宾)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B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C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15(2022宁夏)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设计 AA BB CC DD16(2022乐山)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选项ABCD仪器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加热液态物质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AA BB CC DD17(2022常州)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18(2022滨州)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B湿衣服晾晒在日光下变干 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D点燃天然气烧水、做饭二、填空题。19(2022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 20(中考广西)下列玻璃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填仪器名称),仪器的名称是 21(中考黔西南州)小刚同学称重6.3g固体药品,称量结束后才发现自己把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请问:小刚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g22(2019资阳)甲同学为测定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填空:(1)仪器组装完成后,应先 再加入相应试剂。(2)盛装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是 。(3)乙同学认为将瓶中插入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多孔球泡(图),会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4)实验过程中若猛烈呼气,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23(中考邵阳)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B隔绝了空气 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三、实验题。24(2022鸡西)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 (写名称)。(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 (写名称)。(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4)用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5)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 (写名称)搅拌的目的是 。25(2021海南)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化学方程式为 向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2)小红认为实验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资料卡片】.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吸入的空气(%)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1.10.9.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26(2021大连)化学小组欲测定某锌矿废渣(主要成分为Zn和少量CuO,其他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收金属铜。现利用稀硫酸、生铁粉末(Fe、C)等物质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1)方案一中,步骤所得固体与锌矿废渣的质量差为 的质量。步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 ,对应滤渣的组成是 ;从该滤渣中回收金属铜,除稀硫酸外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2)方案二中,若不测滤渣的质量,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也可达成测定目的。除锌矿废渣质量外,还需测量的数据是 ;若省略步骤,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27(2020广州)取用药品应注意操作规范。(1)取用粉末状固体时,先使试管 ,用 把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2)某同学向量筒倾倒液体时的操作如图,纠正其中的两处错误: 。 28(2020青岛)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具有重要意义。某机械厂金属废料的成分是Zn、Cu、ZnO和CuO,某化学小组利用该金属废料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和硫酸钠。请回答下列问题。【活动一】回收铜并制取氧化锌,实验方案如图:(1)步骤所得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2)步骤加入试剂甲的名称是 。(3)步骤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活动二】利用活动一回收的铜制取硫酸铜,设计方案如下:方案A:CuCuOCuSO4方案B:CuCuSO4【信息】Cu+2H2SO4(浓)CuSO4+SO2+2H2O(4)方案A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小组同学从绿色化学的视角分析方案B不合理,理由是 (写出一条即可)。29(中考北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1)能说明铜具有导热性的现象是 。(2)能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是 (填序号)。A酒精燃烧 B蜡烛熔化 C火柴燃烧五、工艺流程题。30(2022菏泽)某学校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时,产生大量的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Cu2+对水体和土壤危害很大,查阅资料知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索铜离子转化路径时,有两种转化为氧化铜的方案。流程如下:方案一:方案二:(1)操作I的名称 。(2)液体C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滴加稀硫酸的目的 。(3)请你表明对两个方案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答案一、选择题。1(2020宁夏)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答案】C。【解答】解: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A、合成新药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B、开发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C、研究物体运动,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D、研制新型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C。2(2022株洲)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答案】C。【解答】解: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发生了物理变化,一会儿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燃烧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后发生化学变化。故选:C。3(2022玉林)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 B钻木取火 C民间剪纸 D叶脉书签的制作【答案】C。【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钻木取火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民间剪纸,只是剪成不同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中,氢氧化钠与叶肉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4(2022呼伦贝尔)大美内蒙古是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下列与内蒙古自治区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 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 C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 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答案】B。【解答】解:A、兴安盟的水稻加工成大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乌海的葡萄酿制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赤峰红山文化中的玉龙雕琢,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5(2022淮安)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 B花生霉变 C蜡烛燃烧 D葡萄酿酒【答案】A。【解答】解:A、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花生霉变的过程中有黄曲霉毒素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6(2020绍兴)科学研究常采用转换、模型、分类和控制变量等研究方法,下列采用转换的是()A模拟月相的形成 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 C纯净物的类别 D测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答案】D。【解答】解:A该图是利用了人对小球在不同位置,对光的观察现象进行转化模拟月相的形成,采用了模型法,不合题意;B探究种子萌发的部分条件是利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不合题意;C该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对物质进行分类,不合题意;D该实验中,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这里采用了转换的方法,符合题意。故选:D。7(2022长春)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涉及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加热液体 C点燃木炭 D熄灭酒精灯【答案】C。【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点燃木炭,可用坩埚钳进行夹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8(2022锦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取用固体粉末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答案】B。【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9(2022株洲)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答案】B。【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说法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0(2022柳州)查阅资料可知:酸性溶液对橡胶有腐蚀作用,碱性溶液对磨砂玻璃有腐蚀作用。下列溶液存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答】解:A、硝酸显酸性,会腐蚀橡皮塞,使橡胶塞和玻璃瓶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故A错误;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不会腐蚀橡胶塞,故B正确;C、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故C错误;D、碳酸钠显碱性,会腐蚀玻璃瓶塞,使两者粘在一起不易打开,故D错误。故选:B。11(2022随州)下列化学仪器名称为“量筒”的是()A B C D【答案】C。【解答】解:A、图中仪器是研钵和杵,故选项错误。B、图中仪器是胶头滴管,故选项错误。C、图中仪器是量筒,故选项正确。D、图中仪器是漏斗,故选项错误。故选:C。12(2020枣庄)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答案】D。【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21%,反应后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氧气被消耗,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3(2022滨州)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A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B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区分硬水和软水各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闻气味AA BB CC DD【答案】C。【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C、向等量的两种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D、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应向其中加入熟石灰,根据其特殊气味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有铵根离子;不能采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4(2022宜宾)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 B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C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答案】B。【解答】解:A、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分子不断运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图纸实验,由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可以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15(2022宁夏)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目的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设计 AA BB CC DD【答案】B。【解答】解:A、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Fe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C、图中实验,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均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16(2022乐山)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选项ABCD仪器 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加热液态物质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AA BB CC DD【答案】B。【解答】解:A、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故说法正确;B、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液体,故说法错误;C、玻璃棒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故说法正确;D、试管可用于少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故说法正确。故选:B。17(2022常州)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A清风徐来 B水落石出 C伐薪烧炭 D愚公移山【答案】C。【解答】解:A、清风徐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伐薪烧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愚公移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18(2022滨州)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B湿衣服晾晒在日光下变干 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 D点燃天然气烧水、做饭【答案】B。【解答】解: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是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湿衣服晾晒在日光下变干,是水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是利用小苏打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燃烧天然气来煮饭、烧菜,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9(2022湖州)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分解。【答案】分解。【解答】解: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熔化、蒸发和升华过程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分解。20(中考广西)下列玻璃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填仪器名称),仪器的名称是量筒 【答案】试管;量筒。【解答】解:图中的玻璃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试管,仪器的名称是 量筒故答案是:试管;量筒21(中考黔西南州)小刚同学称重6.3g固体药品,称量结束后才发现自己把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请问:小刚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3.7g【答案】3.7。【解答】解: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物品与砝码放反位置,则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使用托盘天平称取6.3g固体药品,而当砝码与药品的位置颠倒了,则药品质量5g1.3g3.7g故答案为:3.722(2019资阳)甲同学为测定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填空:(1)仪器组装完成后,应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相应试剂。(2)盛装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是 锥形瓶。(3)乙同学认为将瓶中插入溶液的导管下端改成多孔球泡(图),会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增大了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4)实验过程中若猛烈呼气,瓶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将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出锥形瓶。【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锥形瓶;(3)增大了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4)将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出锥形瓶。【解答】解:(1)仪器组装完成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相应试剂,避免漏气影响实验结果;(2)盛装NaOH溶液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3)将导管换成多孔球泡可以增加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4)实验过程中猛烈呼吸,会使瓶中的压强增大,从而将氢氧化钠溶液挤出锥形瓶。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锥形瓶;(3)增大了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4)将瓶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出锥形瓶。23(中考邵阳)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填“大”或“小”)。(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蜡烛熔化(答案不唯一)。(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C(填序号)。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B隔绝了空气 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答案】(1)小;(2)蜡烛熔化(答案不唯一);(3)外焰;(4)C。【解答】解:(1)根据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点燃蜡烛后蜡烛会熔化,即由固态变为液态,但组成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没有新物质生成,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除此之外的物理变化还有石蜡凝固、石蜡汽化等;(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根据火柴梗的两端部分最先变黑,可以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4)吹蜡烛的过程中空气流动加快,燃烧放出的热量迅速散失而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即C选项合理。故选C。故答案为:(1)小;(2)蜡烛熔化(答案不唯一);(3)外焰;(4)C。三、实验题。24(2022鸡西)结合下列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问题:(1)取少量液体试剂时需要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写名称)。(2)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 烧杯(写名称)。(3)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4)用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读数,则实际所取的液体体积 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mL。(5)将少量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写名称)搅拌的目的是 加速溶解。【答案】(1)胶头滴管;(2)烧杯;(3);(4)小于;(5)玻璃棒;加速溶解。【解答】解:(1)胶头滴管是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故填胶头滴管;故答案为:胶头滴管;(2)使用设备进行加热时需要借助石棉网进行间接加热;故答案为:烧杯;(3)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可以用于少量液体的反应器,故给少量液体加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故填;故答案为:;(4)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高,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0mL;故答案为:小于;(5)溶解过程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仪器为玻璃棒,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故答案为:玻璃棒;加速溶解。25(2021海南)某兴趣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探究。(1)小明进行了实验并得出结论如下表,请补充完整。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向其中一瓶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向一瓶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熄灭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2)小红认为实验的结论不正确,并查阅到相关资料。【资料卡片】.经测定,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吸入的空气(%)78210.030.070.9呼出的气体(%)781641.10.9.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将燃着的木条插入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能正常燃烧。请结合以上资料,简述小红认为实验结论不正确的理由 由资料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答案】(1)浑浊;Ca(OH)2+CO2CaCO3+H2O;(2)由资料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为16%,因此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含量不足】。【解答】解:(1)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浑浊;Ca(OH)2+CO2CaCO3+H2O;(2)由资料可知,二氧化碳含量80%时木条仍能燃烧,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仅为4%,因此,不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导致木条熄灭。或由资料可知,当氧气含量低于15.65%(约16%)时蜡烛熄灭,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